06.19 中國犯罪形勢分析與預測(2017-2018)

中國犯罪形勢分析與預測(2017-2018)

內容提要

  • 2017年全國公安機關刑事案件立案數有所下降,嚴重暴力犯罪數量持續減少,犯罪治理機制不斷創新,群眾安全感明顯提高。犯罪類型結構逐漸發生變化,傳統的暴力犯罪、財產犯罪逐步減少,以電信、互聯網等為媒介的非接觸性犯罪逐步增多。
  • 電信網絡詐騙的高發勢頭得到控制,但是社交網絡平臺、APP軟件、二維碼、付款碼等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的新途徑。
  • 非法集資、網絡傳銷等涉眾經濟犯罪嚴重擾亂經濟秩序,食品藥品犯罪、環境汙染犯罪案件數量增長明顯。
  • 互聯網成為犯罪的天堂和引擎,網絡涉黃賭毒問題持續突出,網絡安全成為國家安全的關鍵。
  • 未成年人犯罪和權益保護仍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校園欺凌和虐待兒童現象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 群眾身邊的“微腐敗”、基層的“蠅貪”、黑惡勢力的“保護傘”等現象浮出水面,反腐敗的國家監察制度逐步得以健全。
  • 隨著2018年經濟形勢下行壓力的增大和轉方式、調結構的深入,股市、房市等重點領域涉眾性、風險性的經濟犯罪會更加突出,並有向社會穩定領域轉化的風險。
  • 充分發揮大數據預測預警功能,持續加大打擊和預防盜搶騙等多發性犯罪、減少個人極端暴力犯罪產生的社會因素等仍是進一步提高群眾安全感的有效途徑。

2017年中國犯罪形勢

2017年中國犯罪形勢持續向好,嚴重暴力犯罪案件數量持續下降,犯罪治理機制不斷得以創新,社會治安大局穩定,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度明顯上升。

刑事犯罪案件狀況

根據全國公安機關的統計,2017年全國刑事案件立案數同比有所下降(見圖1),尤其是嚴重暴力犯罪案件下降幅度較大,刑事案件破案率明顯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大幅度提升。2017年1~ 11月全國放火、爆炸、劫持、殺人、傷害、強姦、綁架、搶劫等嚴重暴力案件同比下降15.6%,比2012年下降51.8%;全國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比2012年下降43.8%。2017年全國命案新發案件數量下降9.7%,新發命案破案率高達98.8%,全國命案積案破案數上升95.1%,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命案發案率最低的國家之一,每10萬人發生命案0.81起 。傳統侵犯財產犯罪和電信網絡詐騙破案率得以提高。2017年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傳統盜搶騙案件167.2萬起,新發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4.5%。在“偵查打擊-重點整治-防範治理”三位一體的治理模式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呈現出立案數、群眾經濟損失與破案數、查處違法犯罪人員數“雙降雙升”的態勢。2017年全國公安機關共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53.7萬起,同比下降6.1%,群眾經濟損失同比下降29.1%;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7.8萬起,查處違法犯罪人員4.7萬名,同比分別上升55.2%、50.77% 。

全國檢察機關依法履行批准逮捕、提起公訴等職責,懲治電信網絡詐騙等突出犯罪,切實保護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2013年~2017年,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捕各類刑事犯罪嫌疑人453.1萬人,較前五年下降3.4%;起訴717.3萬人,較前五年上升19.2%;其中2017年批准逮捕各類刑事犯罪嫌疑人約107萬人,提起公訴166萬多人,同比均有所上升。

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嚴懲危害國家安全、暴力恐怖、貪汙賄賂、嚴重危害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侵害婦女兒童權益等突出犯罪,深入推進平安中國建設。2017年全國人民法院新收刑事一審案件約120多萬件;判決生效被告人約127.6萬人,同比都有所上升(見圖1)。

中國犯罪形勢分析與預測(2017-2018)

圖1:2000-2017年全國公安機關刑事案件立案數、治安案件受案數,全國檢察機關職務犯罪立案數和全國法院一審刑事案件收案數趨勢圖

犯罪治理機制創新

隨著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平安中國建設的深入推進,犯罪治理機制不斷創新。從宏觀來看,針對影響社會治安的突出問題,適時開展社會治安專項整治活動,並把專項整治與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相結合,逐步形成了由專項打擊與重點整治、黨委領導與政府負責、社會協同與群眾參與、條塊整體聯動與橫縱分工合作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公共安全治理格局,打擊和預防違法犯罪的效率明顯提高。從中觀來看,以大數據戰略為抓手、以整治突出違法犯罪問題為目標、以預測預警預防的智能化警務模式為平臺、以規範和改進司法執法工作和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為動力的新的違法犯罪打防機制已初步形成。從微觀來看,“情報——指揮——勤務”一體化的智慧警務模式實現了對違法犯罪的精準打擊和預測預警,跨地域、跨部門、跨警種的合成作戰的警務工作模式實現了情報信息共享和犯罪防控效率的提高,“7×24”小時警務工作室(北京)、“智能安防社區”(上海)、 “智慧天眼”(武漢)、“朝陽群眾(北京)”等因地制宜的社區防控、街面巡防模式加強了街面違法犯罪防控和犯罪處警的快速反應。

群眾安全感上升

根據全國社會治安滿意度調查結果,2017年全國人民群眾的社會治安滿意度上升到95.55%,分別比2016年、2012年上升了3.56%和8%。

2017年,由於歐美國家暴力恐怖襲擊、校園暴力事件頻發及我國公民在國外遭受暴力襲擊事件頻現媒體報端,中國之“治”與他國之“亂”的比較話題普現媒體朋友圈,廣大網友和曾經在華工作、生活或訪問過中國的外國友人紛紛為中國“安全感”點贊,更有西方學者將社會大局穩定與經濟高速發展並稱為中國向世界展示的兩大奇蹟。2017年,中國姐妹在日本遇害、章瑩穎在美國失聯且疑似被害、中國遊客在泰國溺亡等一系列安全事件的發生與電影《戰狼II》和《紅海行動》的熱播,引發了社會對公民的海外安全和領事保護問題的高度關注。

2017年主要犯罪類型特點

從全國檢察機關2013~2017年起訴的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數來看,侵犯財產犯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犯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犯罪等是當前主要的犯罪類型,其中盜竊、詐騙、危險駕駛、故意傷害、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交通肇事等佔比例較大(見圖2)。從全國公安機關刑事案件立案數量來看,侵犯財產犯罪仍佔主導,但傳統的盜竊、詐騙、搶劫、搶奪等侵犯財產犯罪逐步減少,非接觸性的、通過或發生在電信網絡空間的侵犯財產犯罪逐步增加;非法集資、網絡傳銷等涉眾型經濟犯罪持續高發;網絡空間涉黃賭毒、販賣槍支、倒賣公民個人信息等犯罪日益增多;社會關注度較高的食品藥品安全犯罪、環境汙染犯罪持續增加。

中國犯罪形勢分析與預測(2017-2018)

圖2:2013-2017年全國檢察機關起訴的刑事案件類型的犯罪嫌疑人比例

非接觸性侵犯財產犯罪增多,

電信詐騙犯罪案件下降

2017年電信網絡詐騙呈下降態勢,跨國電信網絡詐騙也同比下降,下降幅度高達36.9%

。其中,電信網絡詐騙高發地區下降趨勢尤為明顯,北京、江蘇、浙江、上海、廣東等地案件降幅高達50%以上。根據江蘇省反詐騙中心統計,2017年電信詐騙類犯罪立案率同比下降17.2%,經濟損失數額同比下降21.6%,破案率同比上升40.7%,抓獲犯罪嫌疑人數量同比上升。但是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問題依舊嚴重,精準化詐騙進一步發展,詐騙模式由 “地毯式”詐騙向個性化的“精準式”詐騙轉型,典型的如“午夜幽靈”詐騙案。2017年電信網絡詐騙的國際化趨勢愈發明顯,來自中國境外的詐騙電話數量大幅增長,詐騙電話來源地已多達70多個國家和地區,來自國外的詐騙短信量已佔到全部詐騙短信的5%左右。

傳統的電信詐騙持續高發,主要詐騙形式包括假冒公檢法詐騙、冒充熟人詐騙、利用偽基站發送木馬鏈接詐騙、兼職詐騙、考試詐騙、貸款詐騙、民族資產解凍詐騙、投資返利詐騙、網購詐騙等。同時新的詐騙手法不斷湧現,利用社交網絡平臺、APP軟件、二維碼、付款碼等實施詐騙犯罪的案件高發。面對利用二維碼進行違法犯罪活動日益猖獗的態勢,有專家建議,應出臺二維碼的使用規範,建立完整的二維碼生成、發佈、追溯、監管、問責及維權機制,完善針對移動互聯網安全的法律保障制度。根據360獵網平臺的調查,2017年網絡詐騙的主要欺詐形式以金融理財、虛假兼職等為主,17-34歲男性是主要被害人群,銀行轉賬、第三方支付、掃二維碼支付等是主要的被害支付方式。《2017移動支付用戶調研報告》顯示,移動支付的安全隱患是移動支付用戶最擔心的問題之一。移動支付在為生產生活提供便利和為犯罪治理提供新手段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移動支付手段進行犯罪治理及如何應對無現金社會帶來的犯罪變化是一個亟需研究的課題。

2017年針對老年人的打著“以房養老”“錯版幣收藏”“義診”“免費體驗”“養生保健”“產品直銷”“高息理財”等旗號的詐騙犯罪高發,引起了社會對老年人權益保護、養老生活方式、老年人安全教育等社會問題的關注。針對大學生的“套路貸”比“校園貸”為禍尤烈。不法人員以無抵押快速放貸為誘餌,以民間借貸為幌子,誘騙或強迫社會經驗不足的大學生陷入借貸圈套,這種新型犯罪不僅給大學生及其家庭造成了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害,而且暴力催收引發其他犯罪,甚至釀成大學生自殺、報復的悲劇。

侵犯個人信息和個人信息洩露是電信網絡詐騙的源頭。有數據顯示,目前電信網絡詐騙案件90%以上是不法分子通過獲取的公民詳細信息而實施的精準詐騙。從2017年破獲的侵犯個人信息犯罪案件來看,一方面涉及公民個人信息的範圍、種類、數量在逐步增大;另一方面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渠道、方式、群體在逐步增加。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種類主要有公民個人身份、房產、財產、徵信報告、行蹤軌跡、車輛信息、聯繫方式等。有網絡黑客、公司“內鬼”、專業公司等網上從事竊取、販賣個人信息行為,也有不法分子線下利用“充電樁”等安裝電子產品來竊取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從已破獲案件看,“內鬼”監守自盜和黑客攻擊仍是公民個人信息洩露的主要渠道。侵犯公民個人信息不僅給公民人身財產安全帶來了極大威脅,而且促使了電信網絡詐騙等下游違法犯罪的多發。2017年,全國公安機關深入推進打擊整治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專項行動,截至2017年12月20日,全國公安機關累計偵破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491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5463名,其中分別抓獲利用工作便利竊取、洩露公民個人信息的相關行業內部人員和入侵信息系統竊取公民個人信息人員831名、389名;打擊處理涉案公司164家,其中房產類、互聯網通訊類、金融商貿類、文化教育類等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易發高發行業。2017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頒佈實施了《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加大懲治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力度,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和合法權益。

嚴重暴力犯罪持續下降,暴力恐怖犯罪、

個人極端暴力犯罪仍需重點防控

2017年全國嚴重暴力犯罪案件數量仍持續保持下降態勢,殺人、搶劫、綁架等嚴重暴力犯罪案件下降明顯,尤其是涉槍、涉爆犯罪案件與2012相比年分別下降了80%和60%。

1月1日土耳其發生的跨年夜嚴重暴力恐怖襲擊事件為2017年蒙上了一層恐怖的陰影,隨後歐美一些國家先後發生了多起恐怖襲擊事件,國際恐怖主義威脅持續嚴重並呈全球蔓延趨勢,尤其是獨狼式恐怖襲擊已逐漸成為各國的主要威脅。隨著恐怖主義發展的全球化、個體化、社會化、網絡化與複雜化趨勢,我國國內外面臨的反恐形勢也更加嚴峻。在國外,中國海外利益、“一帶一路”建設面臨著國際恐怖主義的威脅,中國周邊地區反恐形勢日趨複雜。在國內,隨著“伊斯蘭國”(ISIL)在伊拉克、敘利亞以及我國周邊地區之間持續進行人員、物資和信息的雙向流動以及“東伊運”極端分子的不斷迴流,暴恐意識形態、技戰術、資金和人員有加速向我國周邊地區滲透蔓延的可能,我國周邊和西部地區反恐壓力增大。2017年利用微信、QQ空間、APP軟件等傳播暴恐音視頻的違法犯罪行為仍高發頻發,嚴厲打擊組織領導暴恐襲擊、非法持有傳播暴恐音視頻等違法犯罪行為和去極端化是2017年全國政法機關的反恐怖、反分裂、反邪教鬥爭的主要任務。2018年繼續深化嚴打暴恐活動專項行動,全面推動反恐怖鬥爭各項措施的落實,築牢防範暴恐勢力的銅牆鐵壁,是全國政法機關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大局持續穩定的首要任務。

因矛盾糾紛引發的報復性、應激性暴力犯罪是當前嚴重暴力犯罪的主要形式,典型的如2月18日武漢市武昌火車站附近發生的殺人事件、5月9日發生的威海客車縱火事件、7月16日發生的深圳寶安區沃爾瑪超市持刀傷人事件等,都造成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和人員傷亡。從2018年2月11日北京西單大悅城發生的砍人事件、2月15日陝西漢中市南鄭區新集鎮王坪村發生的張扣扣報復殺人事件來看,一方面公共場所、公共交通工具等人口流動和聚集的區域仍是個人極端暴力事件防控和應急處置工作的重點;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研判技術加強對心態失衡、報復性強的重點人員的動態管控和民間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仍是政府部門的重要工作。

涉眾型經濟犯罪加劇社會風險,

新技術增強了違法犯罪的隱蔽性

在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經濟必然會經歷陣痛,經濟犯罪是推動經濟轉型過程中這種陣痛的外在表現,也是犯罪代價的一種體現 。2017年,非法集資、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涉眾性、風險性經濟犯罪持續高發多發,尤其互聯網金融領域“龐氏騙局”叢生,P2P網貸平臺的虛假項目融資、截留投資者資金自設資金池、非法利用投資者資金投資理財、高額放貸賺取利差等金融亂象繁雜,房地產、批發零售等傳統領域的非法集資手段不斷翻新。典型的如酷盈網案、錢寶網案 等,涉及地域廣、人員多,社會影響巨大。其中,錢寶網以高額收益為誘餌,持續採用“吸收新用戶資金—兌付老用戶本金及收益”的方式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大量非法吸儲,涉及的集資參與人遍及全國各地,截至案發,未兌付的本金數額仍高達300億元左右 。

2017年中國資本市場上傳統的虛假陳述、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仍是主要的違法犯罪類型,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市場的違規違法犯罪行為更趨複雜隱蔽。2017年共立虛假陳述、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三大類傳統違法犯罪案件203件,佔全部案件數量的65%;新增立內幕交易案件101件,佔新增立案數的32%,同比增長54%。隨著打擊資管從業人員背信、利益輸送等違法違規力度的加強,“老鼠倉”案件數量大幅下降,從2016年的29件減少到了13件。2017年被媒體稱為“證監史上最嚴監管年”,頂格罰款和終身市場禁入等重罰案例頻出,並開出了高達56億的“史上最大罰單”。2017年惡意編造監管動向甚至監管政策的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案件明顯增多,虛假信息的傳播路徑由以前“廣場式”的公開散佈為主轉變為“茶坊式”的社交網絡傳播而後公開為主。隨著滬港通、深港通交易規模的逐步擴大,跨境違法行為日益增多,證監會在香港證監會、巴勒斯坦監管機構的協助下先後查處了首例跨境操縱案和“雅百特”跨境造假案。

2017年非法傳銷犯罪案件尤其是網絡傳銷呈現井噴式增長。據統計,2017年1-9月,全國公安機關共立案傳銷犯罪案件5983起,同比上升118.5%,涉案金額近300億元。傳統聚集型傳銷不斷演變,伴隨的暴力犯罪行為不斷增多,“洗腦”手段也不斷變化,以“招聘、介紹工作”為名的傳銷活動高發,傳銷窩點日益隱蔽,傳銷集團向黑社會形式發展,跨境傳銷組織不斷湧現。依託互聯網的傳銷活動病毒式傳播蔓延,新型傳銷騙局不斷滋生,以“金融互助”“愛心慈善”“虛擬貨幣”“電子商務”“微信營銷”“投資理財”“消費返利”“資本運營”“扶貧濟困”“軍民融合”等為幌子或名義的網絡傳銷活動氾濫。2017年查處的“蝶貝蕾”“善心匯”等特大非法傳銷組織顯示,非法傳銷活動導致的經濟風險有向社會穩定領域傳導的傾向。“蝶貝蕾”非法傳銷組織導致了求職大學生李文星的死亡,“善心匯”特大網絡傳銷組織的一些骨幹分子導演了不明真相參與群眾進行所謂的“進京表達訴求”事件,都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和危及社會穩定。

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愈發嚴峻,移動互聯網等新興領域侵犯知識產權案件增多。新聞、影視、電商等重點領域的侵權行為依然嚴重,移動互聯網領域的侵權行為日益凸顯,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實施的侵權行為突出,新興領域的版權問題逐漸引起了公眾的關注。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統計,2017年,共查處假冒專利案件3.9萬件,同比增長37.2%。2017年7月開展“劍網2017”專項行動以來,關閉侵權盜版網站2554個,刪除侵權盜版鏈接71萬條,收繳侵權盜版製品276萬件;立案調查網絡侵權盜版案件543件;會同公安部門查辦刑事案件57件,涉案金額達1.07億元。

食品藥品安全領域的深層次問題依然存在,非法添加、濫用食品添加劑、假酒假藥、非法醫療美容等頑疾屢禁不止,食品、保健品的虛假宣傳問題依然嚴峻,網絡售假販假問題仍較為突出。利用電商、微商平臺以及線下渠道銷售假冒偽劣食品藥品、有毒有害食品已成為當前食品藥品安全犯罪的主要形式。僅2017年上半年,全國公安機關就破獲食品安全犯罪案件3500餘起,其中包括公安部掛牌督辦的重大食品安全犯罪案件80餘起,其中涉互聯網犯罪案件佔全部案件40%以上。從全國檢察機關起訴的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案件來看,生產銷售偽劣假藥、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及有毒、有害食品類案件佔比例較大,偽劣藥品、保健品及保健器械犯罪明顯增多,城鄉結合部、農村市場假冒偽劣產品案件多發,犯罪呈團伙化、規模化和專業化趨勢。

為建立多部門參與的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體系,形成對侵權假冒商品的生產、流通、銷售全鏈條打擊的工作機制,提高對侵權假冒行為“線上線下”的市場監管和預警防範能力,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新形勢下加強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的意見》,爭取到2020年建立健全各種社會組織參與的打擊侵權假冒的工作機制,形成多方參與的共治格局,並推進綜合治理。

在生態環境治理背景下,2017年一批環境汙染案件浮出水面,查處的環境犯罪案件呈明顯增長態勢。在傳統領域,非法排汙問題仍十分嚴峻,非法走私固體廢物案件持續高發,“洋垃圾”造成的環境問題日益顯現。據統計,僅2017年1-10月全國各地環保部門就移送環境犯罪案件2313件、行政拘留案件7093起,分別比2016年同期增長54%、161%。根據對全國各級法院審理的環境資源刑事案件的統計,涉盜伐林木罪、涉汙染環境罪、涉非法狩獵罪案件數量佔前三位。

互聯網成為犯罪的天堂和引擎,

網絡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關鍵

互聯網信息技術革命的發展可以用狄更斯的話來描述:這是最好的時代、智慧的時代,但也是最壞的時代、愚蠢的時代。互聯網信息技術不僅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但也改變了犯罪行為發生的模式,並導致了新犯罪行為的增加。一方面,大部分犯罪行為都可以在網絡空間或以網絡為媒介、手段實施;另一方面,各種類型犯罪在網絡空間都有所顯現。互聯網惡意病毒肆虐,利用互聯網技術偷盜、詐騙、敲詐等案件每年以超過30%的速度增長,網絡成了黃賭毒的主要陣地,網絡傳銷花樣百出,網絡水軍和網絡造謠呈波濤洶湧之勢,以互聯網為基礎的黑灰產業類型和規模大幅增加。隨著AI技術的發展,AI網絡犯罪已初露端倪,2017年出現了“利用AI技術撞庫盜號—破解驗證碼—竊取販賣公民信息—實施網絡詐騙”的全鏈條網絡黑灰產業。當AI成為重要作案工具或者作案主體時,互聯網安全領域將面臨著新的挑戰。

勒索病毒 的橫行預示著網絡安全面臨著巨大的挑戰。2017年5月12日,名為“WannaCry”的勒索病毒迅速在互聯網上擴散,並瘋狂襲擊了公共管理和商業系統,先後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電腦遭受感染,我國也有近3萬家機構組織的數十萬臺機器遭受襲擊。“WannaCry”病毒的典型特點是傳播速度快、涉及範圍廣、破解難度大、針對性強,而且危害後果嚴重、社會影響深遠。“WannaCry”病毒的爆發是世界網絡安全和網絡戰進入新階段的標誌,讓人們真正意識到“世界上無絕對安全的網絡”,也讓世界各國意識到了網絡主權和核心技術對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網絡涉黃賭毒愈發嚴峻,

毒品犯罪呈現新特點、新趨勢

網絡、涉黃賭毒犯罪問題越來越突出,2017年“月光寶盒”“狼友”“老虎”等直播平臺傳播淫穢物品牟利事件以及多名主播涉黃事件引起了社會轟動。利用VR產品、雲盤、非法彈窗廣告等新技術傳播淫穢信息案件頻發,而且一些有影響力的主流網站平臺不斷捲入其中。在廣東、北京兩地查處的廣州胤鈞公司涉兒童邪典視頻案件中,優酷、愛奇藝、騰訊等公司都因提供傳播平臺而涉案。2017年,花樣繁多的網絡賭博遍佈手機APP及微信群,涉賭鏈接、小程序不斷出現,賭博涉及範圍廣、人員多、金額大。2017年浙江省公安機關共偵破各類網絡賭博刑事案件337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823名,其中涉及利用網絡遊戲網站、APP開設賭場的刑事案件2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653名,扣押非法資金近10億元,查處了“戰魚”“百家樂”等多起網絡遊戲賭博案件。跨境賭博現象日益突出,“境外操控—境內代理—線下發展成員”的模式已成為網絡賭博活動的發展趨勢。

受國際毒潮持續氾濫和國內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當前我國正處於毒品問題蔓延期、毒品犯罪高發期和毒品治理攻堅期,禁毒鬥爭形勢嚴峻複雜。從區域來看,毒品犯罪問題不再限於邊境、沿海地區,已經遍及全國各省市,其中華南、西南、華東和華中地區是案件高發地區。從全國各級人民法院的判決案件數和人數來看,2012年以來毒品犯罪成為增長最快的案件類型之一,其中零包販賣毒品(一般指涉案毒品10克以下的販毒案件)、容留他人吸毒、非法持有毒品等案件增長尤為迅速,而且零包販毒已成為販賣毒品、以販養吸的主要形式,佔毒品犯罪案件比例較大;在涉案毒品種類方面,傳統毒品海洛因所佔比例逐年下降但仍居於主導地位,新類型毒品犯罪總體呈上升趨勢;涉案毒品種類複雜化,一案涉及兩種以上毒品的案件增多,涉及“神仙水”等成分複雜的混合型毒品的案件呈上升趨勢。傳統的利用物流寄遞、人體運毒的方式持續增多,利用互聯網實施毒品犯罪的案件不斷增加,網絡逐漸成為毒品交流、交易、流通的集散地,利用網絡傳播製毒技術,通過網站、聊天室組織引誘他人吸毒,藉助微信、QQ等社交軟件販賣毒品已成為網絡涉毒的主要形式。在蘇州市公安機關破獲的一起網絡涉毒案件中,有600多名遍佈全國各地的吸販毒人員聚集在“名流匯”網絡平臺上公開交流吸毒感受,並進行毒品交易。

性侵兒童問題再次引起社會關注,

校園欺凌和虐童事件層出不窮

2017年連續發生的南京南站猥褻兒童事件、重慶某醫院大廳猥褻兒童事件等引起了社會對兒童權益保護的高度關注。當前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呈現被告人和被害人年齡低齡化、熟人作案多、利用社交軟件實施的交友類性侵兒童犯罪增多、留守兒童被侵害比例增大等特點。針對多發高發的性侵兒童犯罪,各地積極探索被性侵未成年人的保護機制。2017年12月1日,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對張某喜等四名被告人強姦、猥褻未成年人的案件進行集中宣判,並啟動了“關於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人員從業禁止及信息公開制度”。根據這一制度,這四名犯罪人員的個人信息將通過司法機關的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渠道向社會進行公示,並禁止其從事與未成年人密切接觸的工作。這是2016年以來繼浙江慈溪、上海閔行之後第三個實施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人員從業禁止及信息公開制度的地區,這一制度被稱為中國版“梅根法案”。這一制度在未成年人保護、犯罪預防和犯罪人權益、隱私保護之間引起了一定的爭論,這說明國家迫切需要在立法上解決被性侵未成年人的保護問題。有學者建議,我國應該在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關於依法懲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見》的基礎上,制定“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防治法”,建立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防治機制,並規定犯罪人的刑中矯治和刑後管理的措施。

2017年11月,上海攜程親子園、武漢史蒂芬森萬科城幼兒園、北京紅黃藍幼兒園相繼發生虐童事件,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同時也引發了關於是否應將“虐童罪”納入刑法的討論。針對這一現象,教育部部署了在全國開展幼兒園規範辦園行為專項督導工作。最高人民檢察院要求全國各級檢察機關依法嚴厲懲治侵害幼兒園兒童犯罪,並同時制定了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八項措施,從嚴打擊性侵、拐賣、虐待未成年人犯罪,強化對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的司法保護。

2017年校園欺凌問題持續受到社會關注。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對北京市西城區某職業學院發生的一起校園欺凌案的判決表明,校園暴力惡作劇是有限度的,發生在校園同學間的暴力行為是需要負法律責任的。面對未成年人校園暴力、校園欺凌事件多發的態勢,2017年4月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要求從完善學校安全風險預防體系、健全學校安全風險管控機制、完善學校安全事故處理和風險化解機制以及強化領導責任和保障機制等方面構建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為構建治理校園欺凌問題的長效機制,教育部等十一部門於12月又聯合印發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從“積極有效預防學生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規處置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切實形成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等三個方面規定了防治校園欺凌的制度體系。根據當前校園暴力和校園欺凌問題較為突出的現狀,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建議修改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

基層職務犯罪問題突出,

“蠅貪” 和“保護傘”危害基層政權

“打虎”“拍蠅”“獵狐”仍是2017年國家反腐敗工作的主要任務,其中“拍蠅”效果尤為凸顯。2017年1~11月全國檢察機關公訴部門審結職務犯罪案件28422件39112人;最高檢共查辦中管幹部職務犯罪案件28。全國嚴厲打擊“微腐敗”和“蠅貪”現象,2013~2017年間,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處分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27.8萬人;2017年全國查處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12.21萬個,處理15.91萬人。從近年查處的“蠅貪”案件來看,80%以上為基層扶貧資金管理部門幹部、村支書或村主任,在扶貧資金使用、土地承包等過程中,以權謀私,貪汙、挪用、侵佔、私分公款現象十分嚴重。基層職務犯罪還表現為:一方面,“村霸”和宗族惡勢力、違法人員涉黑涉惡,欺壓群眾、操縱選舉,把持基層政權;另一方面,少數基層幹部充當黑惡勢力“保護傘”,與黑惡勢力沆瀣一氣,強行斂財。

2017年全國政法機關開展了嚴厲打擊黑惡勢力犯罪和深入開展打擊農村黑惡勢力犯罪專項行動,加大了對欺壓百姓、胡作非為的“村霸”和宗族惡勢力的整治力度,嚴懲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腐敗犯罪。2017年全國公安機關立案偵查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240餘件,打掉村霸團伙3500餘個,分別抓獲犯罪嫌疑人6400餘名、團伙成員1.5萬餘名,其中打擊處理涉黑涉惡違法犯罪村幹部1500餘人,查處涉村委會、居委會換屆選舉案件400餘起。

2017年12月6日,隨著“百名紅通人員”第28號李文革回國投案,“百名紅通人員”已到案51人,數量過半,其中2017年歸案14人。根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消息,2017年共追回外逃人員1021名,其中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292名,追回贓款9.03億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籠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築。在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的同時,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積極推進。2017年在認真總結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三省市開展的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在全國有序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並通過制定《監察法》的形式鞏固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成果,以保障反腐敗工作規範化和法治化。在反覆修改完善和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於2018年3月20日正式通過了《監察法》,並公佈施行。監察制度改革加強了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集中了反腐敗資源,實現了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的全覆蓋,保障了職務犯罪的懲治預防。

2018年中國犯罪形勢預測與刑事政策

盜搶騙等多發性侵財犯罪尤其是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高發、經濟領域和農村地區黑惡勢力的凸顯、涉黃賭毒違法犯罪的蔓延、經濟犯罪尤其是網絡金融違法犯罪的活躍、嚴重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的嚴重暴力犯罪案件的頻發等是當前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的主要犯罪問題,因此嚴厲打擊和減少現行主要類型犯罪是當前保穩定、護安全、促和諧的關鍵性措施。

加強重點領域經濟犯罪風險的預警預測

2018年我國經濟仍面臨一定下行壓力,預計GDP增速回落至6.5%左右,在產能過剩、環保督查強化、房地產調控升級、製造業投資面臨制約的背景下,經濟犯罪數量將會持續保持高位,金融市場、證券市場、房地產市場等領域涉案金額大、社會影響大的涉眾型、風險型經濟犯罪案件仍將不斷浮出水面。因此,2018年加強股市、房市等重點領域經濟犯罪風險的預警、預測,持續嚴厲打擊和嚴密防範非法集資、網絡傳銷等涉眾型經濟犯罪,是預防經濟風險向社會穩定領域傳導、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途徑。食品藥品安全和生態環境問題仍是關注的焦點。食品藥品安全的刑事案件數量會持續增長;隨著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推進,汙染環境、破壞生態違法犯罪案件數也會持續增加。

加大多發性犯罪的預測預警和預防

發生在群眾身邊或身上的盜搶騙等侵犯財產違法犯罪、涉黃賭毒違法犯罪仍是犯罪的主體,這類案件的多發、頻發、高發和立案率、破案率低直接讓大多數群眾感覺到易遭受犯罪侵害的風險,進而產生較大的不安全感。因此,堅決打擊整治盜搶騙等多發性侵財犯罪和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並運用科技手段和大數據技術智能化地預測、預警、預防這些發生在群眾身邊或身上的多發性違法犯罪是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的主要途徑。

掃黑除惡與基層政權建設相結合

近年來,涉黑涉惡犯罪在農村地區、城鄉結合部和一些行業有所抬頭,黑惡勢力與社會醜惡現象黃賭毒、涉槍涉爆犯罪、非法金融活動及經濟行業中的違法犯罪活動相交織,嚴重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威脅群眾生產生活安全,尤其是在中西部農村地區和一些經濟發達的沿海城市表現尤為突出。2018年1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通知》,決定在全國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要求針對涉黑涉惡問題的新動向、新特點,聚焦問題突出的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持續組織開展掃黑除惡,而且要求把掃黑除惡與反腐敗鬥爭、基層“拍蠅”結合起來,深挖黑惡勢力“保護傘”。從通知精神來看,這次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是一場針對黑惡勢力控制農村市場、插手舊村改造項目、操縱破壞農村選舉等突出問題的,針對涉黑涉惡問題突出的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針對“村霸”、宗族惡勢力以及“軟暴力”等違法犯罪的,針對基層腐敗和涉黑“保護傘”的,系統性的、綜合性的、源頭性的、掘根性的解決黑惡勢力犯罪、社會治安和基層政權異化等問題的整治行動,以全面剷除黑惡勢力產生髮展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進而達到加強基層政權建設、組織建設和基層社會治安好轉的目標。

懲治“微腐敗”和“保護傘”

隨著精準脫貧力度的加大、“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深入開展和《監察法》的實施,挪用、貪汙扶貧資金犯罪等侵犯農民利益的“微腐敗”、黑惡勢力的“保護傘”等案件會浮出水面,農村基層職務犯罪案件會持續增加。

事先預警和預防網絡犯罪

網絡違法犯罪數量大幅增加和形式日益複雜是必然趨勢,逐步走入日常生產生活的AI技術的發展將促進網絡黑產的多樣化和專業化,為互聯網安全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未來一段時期嚴厲打擊網絡違法犯罪和淨化網絡環境將成為一項艱鉅的常態工作,需要用指數級增長的新科技來對抗新出現的犯罪現象,把防禦的觸角伸向網絡黑產威脅源,把網絡違法犯罪的治理從“事後防禦+事中攔截”模式向“事先預警+事先防範”模式轉變。

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的犯罪治理模式

預防勝於懲罰,防範優於打擊,全國政法機關應以總結推廣浙江楓橋創造的“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傳統經驗和新時代創新的“網上楓橋經驗”為契機,構建以大數據戰略為基礎的預測、預警、預防的違法犯罪治理模式和以社會穩定為目標的社會矛盾風險綜合防控新體系,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犯罪治理新格局和新模式,以築牢社會和諧穩定新防線和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的現代化水平。

主要參考文獻:

[1]石楊.公安部部署“深入推進三打擊一整治”專項行動[N].人民公安報,2017-11-30(01).

[2]公安部刑偵局.刑警2017年成績單[EB/OL].[ 2018-01-20].http://www.wnyouth.cn/115766.html.

[3]徐雋.去年社會治安滿意度上升到95.55%[N].人民日報,2018-1-24(04).

[4]張朋輝.“在中國,我更有安全感”——國際人士點贊中國社會和諧穩定[N].人民日報,2018-02-07(03).

[5]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EB/OL].[ 2018-03-09].http://www.spp.gov.cn/spp/tt/201803/t20180309_369886.shtml.

[6]蔡長春,董凡超. 2017年公安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實現“兩升兩降” [N].法制日報,2017-12-24.

[7]潘曉娟.劉慶峰代表:儘快將二維碼監管列入網絡安全法[N].中國經濟導報,2018-03-06.

[8]360獵網平臺.2017年網絡詐騙趨勢研究報告[EB/OL].[ 2018-01-29]. http://zt.360.cn/1101061855.php?dtid=1101062366&did=491006041.

[9]中國支付清算協會.2017年移動支付用戶調研報告[EB/OL].[ 2018-01-02]. http://www.pcac.org.cn/index.php/focus/list_details/ids/457/id/50/topicid/3.html.

[10]李豪.2017年公安機關偵破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4900餘起[EB/OL]. [2018-01-09].http://www.legaldaily.com.cn/zt/content/2018-01/09/content_7443903.htm?node=90103.

[11]張洋.持槍犯罪五年下降八成多,爆炸犯罪案件下降六成多[N].人民日報,2018-02-09(09).

[12]唐志超.當前國際恐怖主義演變趨勢及中國應對策略[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

[13]傅小強.統籌反恐推進海外利益保護[J].現代國際關係,2017(12).

[14]劉子陽.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和嚴打暴恐活動專項行動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大局持續穩定 [N].法制日報,2018-02-24(1).

[15]白陽,朱國亮.“錢寶網”非法集資案調查[N].人民日報,2018-01-21(04).

[16]證監會.2017年度案件辦理情況通報[EB/OL].[2018-01-19]. http://www.csrc.gov.cn/pub/newsite/jcj/gzdt/201801/t20180122_333012.html.

[17]馬婧妤.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案件頻發,證監會嚴密盯防嚴肅查處 [N].上海證券報,2018-01-20(01).

[18]張健.發改委下調徵信收費,高收益理財凸顯風險[N].經濟參考報,2017-07-07.

[19]周旭亮.今年公安機關採取強力措施持續嚴打傳銷犯罪[EB/OL].[2017-09-29].http://legal.people.com.cn/n1/2017/0929/c42510-29568591.html.

[20]張賀.“劍網2017”專項行動關閉侵權盜版網站2554個[N].人民日報,2018-01-17(12).

[21]劉奕湛.今年上半年我國破獲各類食品安全犯罪案件3500餘起[EB/OL].[2017-07-03]. http://www.xinhuanet.com/legal/2017-07/03/c_1121257008.htm.

[22]王攀,顏之宏,詹奕嘉.多地查獲“洋垃圾”走私案,如何斬斷黑色產業鏈[EB/OL]. [2017-06-14].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6/14/c_1121142800.htm.

[23]最高人民法院.中國環境資源審判[EB/OL].[2017-07-03].http://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50682.html.

[24] 2018人工智能網絡犯罪已來[EB/OL]. [2018-01-19]. http://www.sohu.com/a/218350664_100017648.

[25]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禁毒工作白皮書(2012-2017)[EB/OL].[2018-02-12].http://www.court.gov.cn/shenpan-xiangqing-81372.html

[26]聶輝.三地試水公開性侵罪犯信息[N] .南方週末,2018-01-18日(A8).

[27]喬虹.不僅在於懲治,更重要的是預防[EB/OL]. [2017-03-10].http://www.cnwomen.com.cn/news/2017-03/10/content_141996.htm.

[28]周蔚.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今日宣判一起校園欺凌案,五少女獲刑[EB/OL].[2017-11-02].http://www.hongrenba.com/Fubaihr/201711/47825.html.

[29]王俊.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建議修法防“校園欺凌”[EB/OL].[2018-03-13].http://www.chinanews.com/gn/2018/03-13/8466167.shtml.

[30] 尹健.嚴懲“微腐敗” 厚植執政基礎[N].中國紀檢監察報,2018-01-11(01).

[31]最高人民檢察院.2017年查辦中管幹部職務犯罪案件28件[EB/OL].[2018-02-27].http://news.sina.com.cn/c/nd/2018-02-27/doc-ifyrwsqi8066021.shtml

[32]徐伯黎.四類“蠅貪”啃食群眾利益最厲害[N].檢察日報,2017-12-05(05).

中國犯罪形勢分析與預測(2017-2018)

靳高風(1972- ),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學院教授,當代犯罪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犯罪學學會常務理事,博士生導師。

朱雙洋(1993-),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16級犯罪學方向碩士研究生;

林晞楠(1995-),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17級犯罪學方向碩士研究生。

原文刊載於《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2期,29-38頁。如有轉載請註明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