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說保加利亞是一個可憐又可恨的國家?

武器正能量


說實話,我不太理解為什麼有這麼多開了上帝視角加上事後諸葛亮的說法,保加利亞怎麼就可憐又可恨了?!

如果是說世界大戰中的站隊策略的操作性,丹麥和德國之間的聯繫相比保加利亞和德國不遑多讓,北歐童話世界有木有?世界最幸福國家有木有?

如果是說和納粹合作負有政治上的道義責任,保加利亞第一沒有作為僕從國出兵東線,第二沒有在國內屠殺猶太人,第三繼續和盟國悄悄勾兌,作為打醬油的小國,也不能苛責。

話說很多朋友之所以笑話保加利亞,無非是因為保加利亞在二次巴爾幹戰爭乃至二次世界大戰都沒有實現自己的終極願望,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保加利亞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它的野望有其特殊性。

保加利亞的獨立,本來是期望建立一個所謂的大保加利亞,俄羅斯與奧斯曼帝國在俄土戰爭結束後,於1878年3月3日在聖斯特凡諾( 即今土耳其伊斯坦堡西部的耶西勒廓伊)簽署了《聖斯特凡諾條約》——條約簽署的日期正是保加利亞的國慶日,因為保加利亞正是因為此條約而獲得獨立。

但是這個條約規定的版圖北起多瑙河,南至愛琴海,東起黑海、西至奧赫裡德湖,幷包括幾乎全部的馬其頓的大保加利亞公國引起英、奧等列強以及其他巴爾幹民族的強烈不滿,最後, 1878年的《柏林條約》替代了《聖斯特凡諾條約》,保加利亞的大保加利亞野望(也是俄羅斯的野望)破產。

之後保加利亞的一系列努力,都是為了重新獲得這個紙面富貴,從民族主義的執念甚深影響幾代保加利亞人的命運的角度,可以說保加利亞確實可能國運多舛,但還是之前提到的,這又談何可憐又可恨。

從原先奧斯曼帝國治下的不同族群來說,希臘人沒有實現自己最初的野望,塞爾維亞人沒有實現自己最初的野望,甚至奧斯曼主義者也沒有實現自己的野望,很多之後由這些族群變成的民族和民族國家,無不紛爭不已、戰火頻仍,上帝並沒有待保加利亞獨薄。

如果再上溯到保加利亞現代民族形成之前的歷史,所謂保加利亞人,在奧斯曼帝國的框架內,原先其實一直無論是自我認同還是身份識別,都是信仰希臘正教的希臘人,把自己和所謂的保加爾人聯繫起來,是近現代民族國家的構擬和敘事邏輯。

如果這個構擬沒有建立,保加利亞就是希臘的北方大區或者塞爾維亞的東部州,從這個意義上,保加利亞的建國,是本族群成員拼命努力加上泛斯拉夫主義的加持的結果,但也是儻來之運,相比晚了100多年才自稱一國的馬其頓共和國,它其實已經足夠幸運。

談古論金,掰開揉碎歷史的人性和技術流呈現給您


談古論金


保加利亞位於巴爾幹半島的東南部,面積11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約700多萬。船小好調頭,自東歐顏色革命後,加入歐盟成了保加利亞最高的國家追求。這也難怪,歐盟成員大都經濟發達,富得流油,保加利亞也渴望從歐盟那裡分的一杯羹。

經過十多年不懈努力,保加利亞的虔誠終於感動了歐盟,2005年,它如願以償地成為歐盟一員。本指望從此改天換地,過上幸福生活,最終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殊不知,英法德這些資本主義國家,是經過多少代的積累才發展起來。保加利亞幻想一步登天,未免是痴人說夢。



保加利亞雖然實行了資本主義的多黨制與市場經濟,但國內無法扼制的腐敗與私營企業的極度膨脹,嚴重製約了經濟發展的後勁與抵抗風險的能力。尤其是1997年、2007年兩次金融大危機,嚴重衝擊保加利亞的經濟,其傷害程度不亞於一戰、二戰。據統計,2017年,保加利亞人均月工資為529歐元,不僅拉了歐盟的後腿,也讓它成為歐盟存在感最低的國家。


背靠大樹好乘涼,人諳其道,國家亦然。作為歐洲小國的保加利亞,在一戰和二戰中,兩次把寶押在德國身上,希望從戰爭中分得紅利。結果適得其反。一戰後,賠了4.45億美元,大量的土地被希臘與塞爾維亞割走。二戰後,讓蘇聯來了一次徹底洗禮,不僅語言文字,就連餐飲習慣都進行了強制改變。

保加利亞從一千多年前國土面積75萬平方公里縮水到至今的11萬平方公里。是歷史的選擇,也是自作自受的結果。


洛水清風


保加利亞,雖是一個歐洲小國,但腦瓜子好使,很善於見風使舵,但聰明反被聰明誤,兩次世界大戰均押錯了寶,最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悲慘淪為一戰和二戰的戰敗國,被人們稱為既可憐又可恨的國家。


一戰期間:保加利亞被土耳其壓迫多年,1912年,保加利亞聯合塞爾維亞、黑山和希臘把土耳其軍隊狠揍一頓,簽訂了《倫敦條約》,保加利亞獲得很大領土。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爆發後,巴爾幹兄弟背叛保加利亞,土耳其和塞爾維亞等國組成聯盟,把保加利打的很慘,把以前獲得的領土又吐了出來,並且對希臘、塞爾維亞懷恨在心。

1915年,保加利亞認為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有很有可能贏得戰爭,就決定跟隨德國。有了德國撐腰,保加利亞向塞爾維亞等國大舉進攻,拿下了馬其頓等地。但沒料到德國戰敗,保加利亞因為戰爭造成物價飛漲,民不聊生,隨即崩潰,並丟掉了西色雷斯,喪失了愛琴海的海岸線。結果很慘。


二戰期間:保加利亞國王鮑里斯三世很重視與日益崛起的德國的關係。不過,鮑里斯三世這次卻留了個後手,在與德國交好的同時,還和蘇聯、英國、法國保持關係。由於保加利亞在巴爾幹半島的特殊戰略地位,英法也有意拉攏保加利亞。保加利亞一直在德英法之間左右搖擺觀望。

1940年9月,德國橫掃歐洲,但鮑里斯三世依舊在觀望。同年10月,德國外長要求保加利亞3天內加入軸心國,否則翻臉。但蘇聯和德國卻作了一個秘密交易,要求德國默認蘇聯吞併保加利亞。保加利亞思來想去,認為如果不聽德國的話,德軍會滅掉自己。於是在1940年11月23日,保加利亞無奈之下同意加入軸心國。

但在二戰期間,德國只把保加利亞當作原材料輸出國,搜刮保加利亞的資源為德軍服務。1943年8月18日,49歲的鮑里斯三世去世。保加利亞遭到了盟軍飛機的狂轟亂炸,首都索菲亞成為一片廢墟。


因為保加利亞曾派15萬軍隊幫助德軍進攻蘇聯,被蘇聯認為是和德國一夥的。二戰結束後,保加利亞被划進蘇聯的控制範圍,淪為蘇聯的附庸國。


小甜嘟爸爸


誠邀,如題。說到保加利亞這個國家,大多數國人可能還不太熟悉。其實保加利亞和我們的生活還很有聯繫,廣受中國人歡迎的酸奶中就加入看保加利亞菌用以發酵。那麼保加利亞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

保加利亞,全稱保加利亞共和國。是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東南部的一個國家,面積11萬平方公里,人口700多萬。不大不小算一箇中等偏下國家。保加利亞經濟不發達,但是風景秀麗,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既有上世紀巴黎風格的建築,又有蘇聯時代的龐然大物,更有古羅馬時代的遺址,城郊就是青山綠水,是世界旅遊者的天堂。

那麼保加利亞卻是被人稱為又憐又恨的國家,這是為什麼呢?

說他恨,是因為保加利亞不僅在一戰二戰中都是戰敗國。由於加入了德國的陣營,保加利亞在一戰後,賠了4.45億美元和大量國土。二戰後,又是加入德國(忠心可嘉),結果直接成為了蘇聯的勢力範圍。

說它憐,應該是保濟利亞是歐盟最窮的國家,話說蘇聯解體後。保加利亞好不容易獨立出來,想要好好發展。於是保國打上了歐盟的主意,結果保加利亞雖然加入了歐盟,但是經濟發展依然是最慢的,據史料記載,2017年,保加利亞人均月工資為529歐元,搞得歐盟都很沒面子,對保加利亞各種不滿和嫌棄,也是夠可憐的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保加利亞是一個非常可憐又可恨的國家。可憐的是它兩次世界大戰都站錯了邊,都是以戰敗國的身份被瓜分。可恨的是它自己又是一個侵略性極強的國家。早在巴爾幹各國脫離土耳其獨立的革命風潮中,保加利亞就開始積極的擴充領土範圍。此時,太過著急的保加利亞樹敵過多招致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希臘的圍攻,最終戰敗喪權辱國。經常被它轉讓又奪回的領土主要有"東色雷斯"、"南羅布羅加"、"馬其頓"。

巴爾幹獨立浪潮像南美洲獨立風暴一樣有力的摧毀了一個千年殖民帝國"奧斯曼土耳其",這場戰鬥中保加利亞是距離土耳其最近的反對派所以出力最多,向東幾乎將土耳其擠出歐洲,向西佔有了大部分馬其頓,向北佔有了羅布羅加,向南佔有了色雷斯。但是保加利亞人並不滿足,因為馬其頓和保加利亞一脈同宗都是一家人,而大部分的馬其頓都被塞爾維亞和希臘佔有了。這就是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的導火索。

很不幸保加利亞戰敗了,東色雷斯併入土耳其、羅布羅加併入羅馬尼亞、馬其頓的大部分併入塞爾維亞和希臘兩國。如此自己保加利亞更加委屈了。最重要的是它失去了面向地中海的重要出海口薩洛尼卡,這是偏遠國家振興經濟的基礎。懷揣這份心情保加利亞參戰第一世界大戰,企圖依靠德國的力量奪回失去的領地。很不幸又一次戰敗了。這次它失去了最後的地中海海岸西色雷斯。永遠成為一個面向黑海的小國。

後來的世界風雲突變,又讓保加利亞燃起了收回故土建立大保加利亞的夢想。這就是僅僅休戰20年就爆發戰爭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在納粹幫助下保加利亞殘餘瓜分南斯拉夫和希臘,奪回馬其頓和西色雷斯、南羅布羅加。遺憾的是納粹把薩洛尼卡留作自用並沒有給保加利亞。不過好歹找回了巴爾幹霸主的面子,前提是成了德國納粹的狗

二戰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可憐的保加利亞又一次戰敗,失去了它能失去的一切,領土範圍回到了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結束後的範圍。而本來對保加利亞感情深厚(同為斯拉夫人的緣故)的蘇聯人也不給面子,不僅讓它和胖了賺回的土地,也沒有將羅馬尼亞佔有的南羅布羅加歸還給這個表兄弟。你說保加利亞是可憐還是活該呢?


利刃號


我覺得不可憐,但是我覺得很可恨。當年的德國為了霸佔整個歐洲,發動了法西斯戰爭,所到之處哪裡不是民不聊生,燒殺搶掠,恰恰就在這德國的後面就有這個保加利亞,想跟著在後面也分一杯羹,但是反法西斯戰爭有了美國的參與,局勢瞬間一邊倒,這些法西斯的國家以戰敗告終,不僅沒有分到一杯羹,反而是一個戰敗國,好像沒有什麼可憐吧?反而是可恨吧!

當初的德國軍事實力多麼強大,一個閃電戰直接把一個波蘭打的蕩然無存,可以說當時的德國拿下整個歐洲都是問題不大的,那麼怎麼可以說保加利亞是站錯了隊呢?如果真的德國成功,保加利亞也會是一個有機會瓜分領土的國家,恰恰說明當時的領導人還是有一點頭腦的。只是結局不好,至於後面付出的代價,這也只是一個戰敗國應該付出的,沒有可憐不可憐的。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可能想擴充領土,可能想要實現自己的國家的統一。在1877年,俄國對奧斯曼土耳其宣戰,土耳其戰敗,保加利亞想趁著這個機會獨立,結果他們也做到了,但是西方列強就看著不舒服了,強行把他們一分為三,分別是北部的保加利亞公國、南部的東魯米利亞和馬其頓。

後來心血來潮想實現自己的統一大業,於是就追隨德國參與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但是無奈是以失敗告終。然後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了,還是以失敗告終。畢竟法西斯戰爭本來就是反人類的事情,如果不能保全自己,這樣的小國只能是找到一個靠山。



一個看歷史的小小


其實兩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除了德國以外,還有保加利亞。沒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發起國是德國,奧匈帝國,土耳其和保加利亞。而第二次我們通常認為是德意日三國法西斯所發動的世界大戰,但實際上還有保加利亞。保加利亞在中世紀一直算的上是歐洲強國後來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兼併。在1912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無力掌控境內的各個民族所興起的獨立運動於是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黑山,希臘等等紛紛舉兵進攻土耳其,土耳其不得不簽署倫敦條約保證了各國的獨立,而保加利亞在此時成為獨立之後,國力最強大的國家。



但是保加利亞的獨立以及之前被土耳其的壓迫並沒有使保加利亞成為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反而在獨立之後不斷侵犯周邊國家的利益。為此在第二次巴爾幹戰爭時,保加利亞成為重矢之地,不久被迫投降。保加利亞當然不服,對於巴爾幹半島地區的其他國家保加利亞絕對咽不下這口氣,而當時的巴爾幹半島又是列強爭奪的重點,所以塞爾維亞和希臘等國都和英國法國等走得很近,而且相互軍事援助。保加利亞也想找到自己的靠山,於是便溝通了德國和奧匈帝國。當然,德國和奧匈帝國並沒有無視保加利亞,相反對其很重視。給予了其大量的軍事援助和物資供給。



當然保加利亞也並非一次下注,在與德國進行密切溝通的同時,也與法國等國進行了深入的瞭解和合作。但是法國並不傻,他要求保加利亞要想獲得更多的援助和經濟利益必須要放棄與德國之間的相應關係。保加利亞本想狡兔三窟,因此並沒有答應法國的要求。德國趁機加大對保加利亞的幫助使得保加利亞正式成為德國的盟友。到了一戰爆發前夕保加利亞,甚至認為德國極有可能成為這場大戰的勝利者。而且德國也主動示好規定保加利亞在戰爭之後可以得到整個馬其頓和色雷斯成為巴爾幹半島的霸主。也正是如此,保加利亞開始肆無忌憚地向塞爾維亞等國發動軍事進攻。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也就是在巴爾幹半島開始的,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臨近結束,保加利亞也完全失去了戰場的主動權,導致國內的物價飛漲民不聊生。



在德國宣告戰敗之後,保加利亞隨即崩,非但沒有得到承諾的馬其頓和色雷斯,而且西色雷斯以及愛琴海航線也被其他國家所剝奪。與德國一樣,保加利亞對於自己的失敗,並不承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保加利亞又開始四處出擊。成為總是被大家所忽略的二戰發起國之一。保加利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策略與一戰極為相似,在與德國結盟並發動戰爭的同時又與蘇聯德國法國等國進行著密切交流。依然不想把自己的國運完全寄託在任何一個陣營。但是由於各方都看到了保加利亞在巴爾幹半島的戰略地位,所以都想拉攏保加利亞進入自己的陣營,英法更是為了這一個巴爾幹霸主主動要求其他國家與保加利亞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滿足保加利亞的野心。



當然,這也是綏靖政策的一部分。即便到了1940年,在歐洲德國已經基本結束了其進攻的態勢。保加利亞依然處於觀望的態度與英法等國保持交流,而德國此事也陷入到了軍事危機之中。當然此時諾曼底還沒有登錄,但是在戰場上德國的主動權已經開始減弱,而且兵力不足。因此嚴厲敦促保加利亞加入軸心國,否則要付出代價,但是保加利亞依然沒有表態。而蘇聯和德國在當事簽訂了同盟條約。德國默認蘇聯對保加利亞的控制,這種控制就意味著吞併。保加利亞為了保住自己,在11月23日同意加入軸心國德軍才進入保加利亞。



當然表面上保加利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明顯的被強迫的意味。相比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保加利亞都想給自己留一條後路。而且保加利亞也看到德國只想把保加利亞作為戰略儲備物資國,以服務德國的正面戰場。到1943年同盟國開始反擊,以後保加利亞遭到了盟軍的狂轟濫炸,後來蘇聯藉口保加利亞城派20萬軍隊幫助德國進行蘇德大戰。在二戰之後與美國討價還價的過程當中將保加利亞劃為蘇聯的控制圈,成為蘇聯的附庸直到蘇聯解體。保加利亞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主動發起者由於其主要戰場一直在巴爾幹半島地區,對於世界的影響較小。所以經常被人們所忽略。但確實是除德國之外唯一一個兩次世界大戰的主動發起者。


世界史圖鑑


保加利亞之所以被認為即可憐又可恨,主要是因為保加利亞所處的地裡位置有關係,保加利亞地處巴爾幹半島,歷來就是歐亞大陸的樞紐地區,也是歐亞大陸文明和軍事衝突的必經之地!



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多次波斯阿拉伯入侵歐洲、及數次十字軍東征、以及近代的奧斯曼土耳其的歐洲擴張,巴爾幹地區都是戰火洗禮的地方,尤其是近現代隨著奧斯曼土耳其的衰退,巴爾幹地區的各方勢力紛紛在域外大國的支持下擴張領土爭奪勢力範圍,這個過程又參雜宗教信仰的不同,讓這個地區衝突更加複雜!這也是南斯拉夫最終解體的內部因素!



而在動盪中,各方力量都在計劃擴大自己的勢力,這就包括本題的主角保加利亞,一二戰站隊的錯誤也讓他屢次被瓜分直接,最終成為如今僅僅面臨黑海的一個巴爾幹小國!但這不能說他即可憐又可恨,而應該說是在大國之間博取存在感的小夥的悲哀,至少為了強大他們曾經奮鬥過,無奈是時運不濟,外圍勢力過於強大而已!


涇水書生


  想必瞭解二戰的朋友,必然會對德國的閃擊戰印象深刻,在大戰初期,日耳曼的裝甲雄師,往往歷時數週,甚至數日即可滅掉歐洲中等強國的效率,刷新了人類對戰爭的理解。其實二戰後期,大反攻的蘇軍僅僅用了四天,即成功征服了一個擁有五十萬軍隊的中等國家,其強大的戰鬥力著實令人刮目相看,當然,更主要的原因自是國際局勢對蘇聯有利,德國人的無心戀戰,和該國內部對蘇軍解放的歡迎,這個國家即是巴爾幹半島上的保加利亞。

  

  (在南斯拉夫圍剿游擊隊的保加利亞傘兵)

  相比於一戰時德皇威廉二世可憐兮兮的三個盟友,希特勒拉幫結派的本事似乎強了不少,僅僅在巴爾幹地區,就有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三國加入軸心國的陣營,但是保加利亞的加入,完全是為納粹所挾迫,不得已而為之。鑑於保加利亞人民與毛子之間樸素的斯拉夫民族感情,也鑑於一戰期間被德國人坑到吐血的經歷,即使“巴巴羅薩”行動開始,軸心國的局勢一片大好之時,保加利亞國王鮑里斯三世也守住內心的誘惑,未對蘇聯宣戰,主要軍事行動,只是在南斯拉夫給德國人打打下手。

  

  (保加利亞國王鮑里斯三世與希特勒見面,在見面後即忽然去世,傳聞為納粹毒死)

  隨著盟國在西西里島登陸,鮑里斯敏銳地意識到大勢已去,便前往“狼穴”與希特勒商量退出戰爭事宜,沒想到回到索菲亞之後便猝死了,年僅六歲的西美昂二世即位。國王英年早逝,新成立的內閣開始暗自向美英媾和,為此竟然不惜同意不共戴天的世仇—土耳其人進入其國土。

  

  (二戰中的保加利亞軍)

  但彼時蘇軍的反攻如同卷席一般,已經兵臨保國邊境,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自是不會眼睜睜看著斯拉夫兄弟剛從納粹魔掌逃出昇天後,立馬對美英投懷送抱,於是1944年9月5日,蘇聯對保加利亞宣戰!

  

  

  (對於蘇軍,保加利亞軍民發自內心的歡迎)

  保加利亞政府如夢初醒,驚恐之下連忙請求停戰,並且還向德國人宣戰,可一切都無濟於事。9月8日,駐紮在羅馬尼亞的蘇軍在托爾布欣元帥的指揮下,進入保加利亞國土,未遇到任何抵抗,相反所到之處,保國百姓簞食壺漿,拿著麵包和鹽,與那些風塵僕僕的斯拉夫兄弟們親吻擁抱,以保共為首的“祖國陣線”迅速奪取了全國政權。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年僅六歲的小沙皇及皇太后,與幾位公主,蘇聯人表現出難得的仁慈,只是將其流放到國外。至於德國人,他們在羅馬尼亞倒戈後便歸心似箭,一心撤出巴爾幹,因此也未對蘇軍認真抵抗。

  在閃電般的建立新秩序後,9月9日,蘇聯便宣佈解除了兩國之間的戰爭狀態,這樣僅僅四天時間,蘇聯便將保加利亞置於其控制之下,而該國的數十萬軍隊,也順利為蘇軍收編,接受蘇聯最高指揮部的指揮,與蘇軍一起參加了南斯拉夫的一系列戰鬥,在納粹的最後一搏“春醒行動”中,保軍與黨衛軍的精銳坦克部隊殊死搏鬥,並在烏克蘭第三方面軍的協助下,擊退了對手的進攻。總之,相比在納粹領導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狀態,保加利亞人與蘇軍並肩作戰時,態度要積極很多。畢竟如果納粹真的統治歐洲,那麼根據《我的奮鬥》中的種族理論,他們的下場也未必比蘇聯的斯拉夫同胞們好到哪裡去。

  

  (加入蘇軍作戰的保軍)

  相比之下,由於“老大哥”給予保加利亞的定位,即是出口水果、肉類、菸草等生活必需品的農業國,所以在社會主義大家庭中,保加利亞成為難得居民生活水平沒有下降,生活過的有滋有味的國家,這也許算斯拉夫老大哥對於這個小兄弟的照顧與補償吧?支持本團隊製作的系列實體圖文書!獨立專業 有種有料!


戰爭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是德國、奧匈帝國、土耳其、保加利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是德國、意大利、日本、保加利亞。

你會問:怎麼會有保加利亞?

沒錯,兩次世界大戰,保加利亞全部押錯了寶,悲慘地淪為戰敗國。

先說一戰。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強盛時控制著巴爾幹半島。1912年,被土耳其壓迫多年的保加利亞,聯合塞爾維亞、黑山和希臘,向土耳其討還公道。土軍被暴打,簽訂《倫敦條約》,各國自立,保加利亞獲得很大地盤。之後又爆發第二次巴爾幹戰爭,保加利亞竟淪為惡霸,土耳其反而和塞爾維亞等國組成反保聯盟,把保加利暴打一頓。保加利亞投降後,不但之前吞掉的吐出來,老本也蝕掉不少。

保加利亞非常惱火巴爾幹小夥伴們的“背叛”。看到塞爾維亞、希臘等國和協約國的英國、法國走的近,很自然,保加利亞就站了他們的對立面——德國、奧匈帝國一邊。

德國也沒虧待保加利亞,給保加利亞一筆貸款,約500億列弗。不過,在德國貸款之前,狡兔三窟的保加利亞還找過法國。法國倒是同意貸款,但條件是保加利亞必須踹掉德國,當英法的小弟。保加利亞當然不答應,但也沒立刻上德國的“賊船”,而是宣佈中立。而德國給保加利亞的貸款,主要用於經濟方面,並沒有太大的政治要求。

等到1915年,保加利亞認為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有很大可能贏得戰爭,就決定跟著德國幹。當時的保加利亞有一支相對較強的軍隊,德國也重點拉攏保加利亞。德國說只要跟我,馬其頓和色雷斯都是你的。

有了德國撐腰,保加利亞向塞爾維亞等國大舉進攻,也拿下馬其頓等地。德國在一戰快要戰敗時,保加利亞的好日子也到了頭。保加利亞國內因為戰爭造成物價飛漲,民不聊生。德國戰敗後,保加利亞隨即崩潰。

戰敗國將任人宰割。保加利亞丟掉西色雷斯,喪失了愛琴海的海岸線,只剩下內海黑海的海岸線,形同半個內陸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保加利亞又開始四處折騰。國王鮑里斯三世很重視與日漸崛起的德國的關係,納粹頭目戈林新婚度蜜月,鮑里斯給路過的戈林發一枚大勳章,意在拉近與德國的關係。1936年8月,鮑里斯三世去了趟德國,參加柏林奧運會,和希特勒密謀了好一陣子,算是交了投名狀。

不過,狡猾的鮑里斯三世還和和蘇聯、英國、法國眉來眼去,就是不想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英法也看中了保加利亞在巴爾幹半島的特殊戰略地位,也想拉攏保加利亞。英國和法國送給保加利亞一份厚禮,讓巴爾幹諸國與保加利亞簽了不平等的協議,讓保加利亞發展軍事實力。

鮑里斯還算清醒,一直拖著不讓德國的“賊船”。即使德國把羅馬尼亞的南多布羅加送保加利亞,他依然在觀望。

這時已是1940年9月,德國已橫掃歐洲,鮑里斯三世依然咬牙堅持觀望的態度。德國發現保加利亞又在和英國暗送秋波,1940年10月16日,德國的外長裡賓特洛甫嚴厲警告保加利亞:三天內加入軸心國,認為當小弟,否則別怪我翻臉不認人。

圖-保加利亞女孩

這位保加利亞的沙皇還是“拖”字訣,但問題出在蘇聯身上。蘇聯和德國作秘密交易,要求德國默認蘇聯控制保加利亞。蘇聯的真實想法,保加利亞不是不知道,所謂控制,和吞併沒有區別。

保加利亞開始算盤是跟德國划算,還是跟蘇聯划算。最後認定一點:不聽德國的,德軍會滅掉保加利亞……

1940年11月23日,保加利亞原則上同意加入軸心國,德軍陸續進入保加利亞。

保加利亞在二戰跟隨德國,明顯有被迫的意思,和一戰的情況不一樣。甚至是,蘇德大打出手後,保加利亞都沒有向蘇聯宣戰,就是想給自己留條後路。

更讓保加利亞窩火的是,德國只是把保加利亞當成原材料輸出國,搜刮保加利亞的資源為德軍服務。而德國用這些資源,都是打白條,欠了保加利亞700億列弗。

1943年8月18日,49歲的鮑里斯三世去世。保加利亞隨後遭到了盟軍飛機的猛烈轟炸,首都索菲亞被炸開了花。德國明顯呈衰敗氣象,保加利亞認為應該向盟軍靠攏,不然再挨炸,沒人救我們。

可是,保加利亞又覺得美國讓他們無條件投降的條件太苛刻,又開始和盟軍扯皮。但是,因為保加利亞曾派15萬軍隊幫助德軍進攻蘇聯,被蘇聯認為是德國的殘餘。二戰結束的劃分勢力範圍,保加利亞被划進蘇聯的控制圈,淪為蘇聯的附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