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有哪些能擊沉航空母艦的武器?

滿血原地復活的南恩寵


在十年前,中國海軍要擊沉美軍航母應該說要費九牛二虎之力,從俄羅斯買的4艘現代級是反航母的主力。

現代級上使用的馬斯基特反艦導彈是中國海軍第一種對航母構成威懾的導彈,射程從120公里至240公里。如今4艘現代級已經處於改裝期,也退居了二線,因為中國海軍新一代反航母打擊群已經建立。

第一波就是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射程2000公里以上,是反航母第一波導彈雨。第二波就是各種鷹擊系列反艦導彈,以射程300至400公里的鷹擊12反艦導彈、射程400公里末端超音速的鷹擊18、射程300公里的鷹擊62反艦巡航導彈為主,基本上航母要來肯定回不去。

這兩波反艦導彈覆蓋下,航母的防空再好,也扛不住這樣的飽和攻擊,可以說第一波反艦彈道導彈掃蕩之後,鷹擊反艦導彈的任務只有打掃殘骸的份兒,徹底將還浮在海面上的一切物體送入海底。


兵器瞭望臺


美國核動力航母戰鬥群的打擊能力和防禦能力異常強大,所以面對美國的航母,不能指望一兩件所謂“殺手鐧”就能將其擊沉,必須要打造一個適合本國軍事戰略和武裝力量現狀的大型海防體系,才能與美國這樣強敵的航空母艦對抗,並在戰時將其擊沉。幸好,中國已經有了這種反航母體系。

在1996年的臺海危機中,美國在臺灣海域部署了2艘航空母艦,給了中國軍隊極大刺激。二十年後的2015年九三大閱兵,北京和華盛頓的軍事研究界,流傳出這樣一個段子:以前,每當世界某個地方發生危機,美國總統總會問,我們最近的航母在哪裡?而現在,如再發生中美危機,中國和美國的領導人會同時問:最近的美國航母在哪裡?

二十年來,中國對擊沉強敵的航空母艦極為痴迷,併為此打造了一個世界最強大的反航母體系。

這是一個集指揮、控制、通信、情報、偵察、打擊和作戰效果評估於一體,以打擊水面、水下目標為作戰目的的完整對海防禦系統。這樣構建的海防體系可實現良好的兼容性以及較好的抗毀性和靈活性。這套海防體系由指揮中心、探測單元、通訊系統、火力單元、效果評估單元構成,其中火力單元式海防體系核心作戰能力的體現,射程覆蓋了近、中、遠程、發射平臺,涵蓋岸基、艦基、潛基、空基,可實現多平臺協同作戰,全方位精確打擊。

這個大型制海武器系統,首先包括各種型號的導彈。

最為令人矚目的是中國東風21丁(DF-21D)反艦彈道導彈,是我國專門為應對航母威脅而研製的,用於打擊海上移動目標的導彈。其目的是防止美國航母介入東太平洋爭端,是一種反介入武器,被譽為中國海軍的海上非對稱作戰“殺手鐧”武器。2011年7月解放軍首次對外國媒體表示中國正在研製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該導彈的射程250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約2500~3000米/秒,導彈從發射到擊中目標約須20分鐘。導彈使用主動雷達末制導系統,最大探測距離80公里,雷達搜索扇面30°。2014年1月導彈試射照片曝光,僅在2015年就實彈發射過4次。

其次是東風-26導彈,DF26是我國研製用於取代東風4型導彈的中遠程彈道導彈,是目前中國最先進的固體中遠程彈道導彈。導彈長約14米,直徑1.4米,發射重量20噸,可攜帶1枚1500公斤的常規戰鬥部,或1~3枚核彈頭,導彈最大射程5000千米左右,足以覆蓋位於太平洋中部的關島等美國重要海空基地。除了執行核反擊任務之外,東風-26還可以對海上航行的中大型艦船實施常規中遠程精確打擊。

東風21D和東風-26型導彈,都應用了目前最先進的自適應發射技術,要實現彈道導彈的野外隨機發射,就必須使用自適應發射技術,它包括懸垂髮射筒和可延伸底座。這兩種導彈的套筒式自適應底座,一定給了美國軍隊很深刻的印象,這意味著東風21D和東風26導彈有能力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對第一島鏈和關島以東的廣闊太平地區的美軍目標發動毀滅性打擊。

【科羅廖夫軍評315期】上述兩種彈道導彈,意味著中國有能力對東南亞、韓日、美國駐西太軍事基地進行導彈打擊,有能力對航行於西太平洋的美國航空母艦編隊進行遠程打擊。這種新型武器改變了太平洋地區的力量平衡,對美國產生了巨大的振動。美國海軍的一些官員曾表示:“如果從單獨的技術性能來看,東風21D和東風-26導彈並不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軍事武器,但這兩種導彈的綜合作戰能力具有革命性,甚至可能影響到中美太平洋較量的勝負。

反艦彈道導彈只是整個反艦彈道導彈作戰系統的一部分。隔著幾千公里,發射一枚彈道導彈,就準確地命中一艘在海上自由航行的航空母艦,這顯然是個高難度的技術活,需要一個龐大先進的系統予以支撐。如果粗略地劃分,反艦彈道導彈系統是由以下4 個部分組成:導彈武器、發射平臺、信息獲取平臺、通訊/ 指揮系統。

要實現在數千公里外打擊敵人的航空母艦和各種戰艦,需要建設指揮協同、遠程偵察、目標指示、打擊效果評估等一整套完善的軟硬件系統。一個首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在廣闊的海洋上發現航母,並能夠連續跟蹤其航跡,精確的為導彈指示目標。

【科羅廖夫軍評315期】根據中國遠程導彈武器所需的目標指示刷新率,以強敵航空母艦為目標進行偵察、目標指示和彈道規劃,需要保持45分鐘甚至半小時的目標刷新率,以實現近於實時的數據更新。中國目前已經建成了一個全球實時偵察衛星網絡,其中高分靈巧成像衛星在軌16顆,已完成首次組網,實現對全球任意地點3至4小時內數據更新。

例如我國在2012年11月發射升空的環境減災衛星HJ-1C雷達星和新技術試驗衛星,其星載雷達具有條帶和掃描兩種工作模式,該衛星的單視模式空間分辨率可達5米,4視模式為20米,合成孔徑雷達圖像以多視模式為主,具有實時成像和實時傳輸能力,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的目標指示雷達呼之欲出。不過環境-1C是我國首顆“民用”雷達衛星,主要用於環境減災,農作物估產... ...

圖片: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視角下的美國核航母編隊

中國已經發射了四組海洋監視衛星,通過對航母艦隊輻射出的電磁信號進行連續監測,可以提供艦隊目標的初始航向和速度,能夠在遼闊的海洋上搜索航母艦隊機動目標。對海監測系統還包括正在建設的10個光學偵察衛星,14個SAR合成孔徑雷達偵察衛星和12個電子偵察衛星,可以在重點海域實現半小時至45分鐘的數據刷新率。再加上大型電子偵察艦,遠程電子偵察機,超遠程岸基雷達和空中預警機的組網偵察,中國能夠將偵察和定位航母的目標信息刷新率控制在半小時以內。

這是一種可怕的能力,海上航行的航空母艦,將像澡盆裡的塑料鴨子,無所遁形。

東風-21D和東風-26導彈,這兩種具有反艦能力的彈道導彈也並非不可攔截的,目前國外的海基艦載反導系統,以及高性能的區域防空系統,都對反艦彈道導彈有一定的攔截能力。從中國目前的形勢來看,反艦彈道導彈並不是反航母唯一可行的方式,它的意義在於為中國新添了一種反航母的手段。畢竟“雙管齊下”甚至“多管齊下”,讓敵方的防禦系統、指揮系統疲於奔命,是一個非常有效、事半功倍的突破方式。除了反艦彈道導彈,中國還有艦載和潛艇發射的鷹擊18雙速反艦導彈,鷹擊62岸艦導彈。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轟炸機可加掛鷹擊12超音速空艦導彈,鷹擊200遠程反艦巡航導彈等多種打擊武器。在這些遠程武器的協同作戰下,中國海空軍和火箭軍能夠突破強敵航母的軟硬雙套反導系統,有效的打擊他們的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船員們最後的保命手段可能是,用右手畫個十字,說一聲”上帝保佑“!


科羅廖夫


近年,多種新型反航母武器已經在多個國家開發研製成功,包括中國的新型反航母武器已經服役,能夠摧毀航空母艦戰鬥群。

這些新武器甚至包括了陸基彈道導彈,如中國的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該導彈據稱射程範圍1,770公里,以10倍的音速突襲目標。

此外,俄羅斯和中國新型潛艇可以從遠距離上發射精確導航的反艦導彈,可能會突破航母戰鬥群的反導彈防禦體系。

此外,現代魚雷和各種潛艇,都使得航空母艦面臨不小的風險。在2015年佛羅里達海岸附近的一次戰鬥演習中,一艘法國“藍寶石”核潛艇穿透美軍多層防禦,“擊沉”了美國航空母艦西奧多‧羅斯福號和一半的護航艦艇。甚至發生過在海軍演習中,老式柴電潛艇突破航母防禦圈的實例。柴電潛艇比核潛艇要更安靜,更難偵測,而且建造成本遠遠低於核潛艇。全球範圍內服役的柴電潛艇超過230艘,中國有83艘在服役,俄羅斯有19艘。

大多數現代魚雷對航母的威脅很大,這是因為它們並不直接攻擊航母,而是在航母的下方爆炸,這樣會產生一個高能氣泡,將航母推到空中後落下,從而重創艦體。

俄羅斯、中國,伊朗等國也研製了所謂的超空泡魚雷。這一魚雷在其前面形成一個氣泡,這樣它們能夠擺脫水阻力的干擾,以每小時數百公里的速度突襲航母。這一魚雷不能使用制導技術,但如果瞄準了航母,因為速度很快,航母還是很難避開其打擊。

2015年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在“中國對美國海面船舶的威脅”報告中指出,如果爆發敵對行動,“美國母艦面對的風險巨大,而且不斷增加。”

但是美國海軍領導人還是非常倚重航母。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斯科特‧斯威夫特說航母仍然“非常可靠”,他指出航母已經足夠堅固,可以送入敵方火力範圍內作戰。不過面對新的反艦武器的威脅,斯威夫特也承認,“航母不如15年前那麼可靠了”。


轉管炮


一提到航母,相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首先躍入眼簾的是美國龐大的核動力航母戰鬥群!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戰鬥群確實是目前全球範圍內最強大的還是戰鬥單位,不僅防護嚴密,且防空、反艦、反潛等樣樣精通。雖然戰鬥力強大,但任何武器裝備都不是無敵的,就我們國家而言,能夠反制航母的武器就有多種。
美國大型核動力航母戰鬥群反艦彈道導彈打擊航母戰鬥群效果圖


1)反艦彈道導彈:以東風-21D、東風-26為代表的反艦彈道導彈,是近幾年各大媒體廣泛關注的反航母利器。2018年中,國防部發言人首次證實了東風-26成建制形成戰鬥力的消息,東風-26射程可達5000公里,而且具備末端制導、機動能力,在衛星及自身所攜帶的主動雷達的導引下,可以有效的打擊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大型水面目標。東風-21D、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擁有500公斤以上的戰鬥部、10倍音速以上的末端打擊速度,只要一發命中,即便是10萬噸級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也會完全失去戰鬥力、甚至直接沉沒。
國產反艦彈道導彈打航母試驗


“東風快遞家族”中的反艦能手“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
據稱東風-26B型反艦彈道導彈已進行了試驗

2)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提到重型反艦導彈,廣大軍迷最熟悉的莫過於俄羅斯“奧斯卡級”核潛艇裝備的“花崗岩”巡航導彈和“現代級”驅逐艦裝備的“白蛉”反艦導彈,上述兩型導彈均為蘇聯時期專門為打擊美國航母設計。而對於我國而言,曾經做為反制航母主力的4艘“現代級”驅逐艦已經逐漸落伍,其攜帶的“白蛉”導彈也被國產“鷹擊-12”超音速重型反艦導彈所取帶;不僅是艦艇發射的“鷹擊-12”,可以空中/水面/水下通用的“鷹擊-18”超音速反艦導彈也已加入現役,“鷹擊-12”和“鷹擊-18”也具備反制航母及其他大型水面艦艇的能力。
鷹擊-12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看這塊頭就知道其威力了


052D驅逐艦發射“鷹擊-18”反艦導彈

3)重型魚雷:除了各種從空中、水面攻擊航母的導彈以外,水下核潛艇及常規潛艇可以對航母進行有效的打擊。目前,我國不僅裝備了兩位數的各型核潛艇,還有大批量的AIP常規潛艇,二者均裝備了533mm魚雷發射管,可以發射魚-6/魚-10等重型線導魚雷甚至“傳說中”的超空泡高速魚雷。相對於導彈,魚雷對於艦艇的毀傷效果要大的多,即便是大型核動力航母,現代重型魚雷只要命中3-5枚,也基本上喪失了全部戰鬥力!
093改進型攻擊核潛艇


魚-6重型線導魚雷
魚雷攻擊艦艇水線以下位置,破壞力加倍!

做為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和世界前三的軍事強國,我國軍隊的武器裝備技術水平和完整度都不可小視,曾經在我國近海“耀武揚威”的航母編隊,現在想要“無害通過”都必須提前“打招呼”,這就是“東風”、“鷹擊”等利器帶來的效果,而這還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不僅要用能力打航母,還要有能力建設自己的航母戰鬥群!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未經允許,嚴謹轉載、洗稿!)


威吶解析


中國目前還沒有擊沉航母的武器,但有擊傷航母的武器,是當今世界一流的,也是唯一的。

中國採取的戰略是反介入戰略,“區域拒止,打不對稱戰爭”。殺人一千,自損八百的事,咱中華家不幹不划算的買賣。

東風21,反艦彈道導彈,射程1500公里,多彈頭,分導式,可在空中機動,變換軌道,末段以七倍音速,高空五雷灌頂的方式砸向航母甲板,無法攔截。航母的弱點就是頭空,死穴就是甲板。只要有一個分彈頭擊航母甲板,就會讓航母喪失戰鬥力,從而達到區域拒止的目的。

航母的威力來自艦載機,艦載機的作戰半徑是有限的。以美國為例,F18的作戰半徑只有八百公里,F35短距起降不過600公里,垂直起降不過400公里,因此,只要將航母限制在八百公里以外,航母就是擺設。

航母的死穴是甲板,防護力幾乎沒有。有阻攔索、雷達、艦載機、彈藥、跑道、升降機……。因此,末段高空,以垂直七倍音速的彈頭砸上航母甲板,美國的確能搜索到,但它的反導導彈只有4倍音速,根本無法攔截。

所以,武器不一定要威力大,能傷到對方,讓他失去戰鬥力,也達到了以戰止戰的目的。


認真在學習


感謝賞識!在今天的中國,只要一提反航母,都會脫口而出東風21D和東風26C。但反航母和擊沉航母並作是一個相等的概念。

一般的反航母指的是隻要能使其失去作戰能力既可,而並不是一定要擊沉。

航母失去作戰能力的因素有許多:失去動力、失去戰機起降條件、失去航空指控能力等。雖然因其失去戰力可能致使整個艦隊被殲滅,但這並不是提問上的擊沉航母!

能使敵方強大的航母失去作戰能力的武器,中國軍隊可以說種類齊全:有艦載和空射、陸基型的鷹擊系列、長劍系列,潛射長劍、大型魚雷,這些都足可以讓航母失去戰能力!

但要說擊沉航母,以上這些沒有一款可以在實戰中擊沉航母(事實上也沒有必要)。當年美國人用其退役的常規動力航母美國號做過毀傷試驗,美軍的艦炮、各種反艦導彈、各種戰機圍著美國號狂轟二十多天,仍末能將其擊沉!

如此看來,想要在實戰中擊沉航母,那就非東風21D和東風26C這兩型中國.獨有的遠程反艦彈道導彈莫屬了。

這兩種導彈原屬核常兼備的大型導彈。它們的速度是一般反艦導彈的十幾二十倍,得頭戰鬥部也是一般反艦導彈的幾倍,以其十到二十馬赫的速度加上彈頭威了力,航母捱上一二發大概就會沉沒了。

所以,目前不但在中國,既便在世界的反航母武器中,能夠在實戰中擊沉航母的武器也就只有我國的東風21D和東風26C了!


鐵嶺鋒


當美國航母在中國近海趨於活躍之際,關於中國“航母殺手”的報道也越來越多。就航母來說,中國無疑需要建立十分可信的打擊航母的能力。中國不僅要有能擊沉航母的彈道導彈,還應有獵殺航母的其他手段。

長期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情報部門不斷猜測中國的反航母能力,中國反航母武器首先是龐大的反艦導彈體系,據外國媒體稱,中國的海防體系由指揮中心、探測系統、通訊系統、打擊武器、評估系統構成,我國海防體系打擊武器射程覆蓋了近、中、遠程,發射平臺涵蓋岸基、艦基、潛基、空基,可實現多平臺協同作戰,全方位精確打擊。

中國海軍的“鷹擊”-83和“鷹擊”-62反艦導彈的射程,超過西方原先的估計。報道透露,“鷹擊”-83和“鷹擊”-62的射程分別達到180公里和280公里。這一射程普遍出乎歐美的意料,標誌著中國海軍艦對艦導彈的技術正在趕上歐美的水平,甚至佔有某些非對稱優勢。

目前,中國海軍的反艦導彈體系龐大繁雜,從遠至近這些導彈系統包括,陸基東風-26遠程反艦彈道導彈、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東風-16反艦型彈道導彈,陸基鷹擊-62反艦導彈和鷹擊-18反艦導彈系統;潛射鷹擊-84、鷹擊-18和俄製俱樂部-S反艦導彈;艦基鷹擊-83、鷹擊-62、鷹擊-18反艦導彈;還有射程在150至500千米,空射鷹擊-9、鷹擊-91、鷹擊-12、鷹擊-61、鷹擊-83K反艦導彈。這些導彈構成了一個從距離海岸30千米至3500千米的反艦導彈覆蓋範圍,美國航母越靠近這個範圍的內圈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導彈瞄準他,並實施飽和攻擊。

軍事專家認為,中國的東風系列反艦彈道導彈系統具備五個攻擊戰術:騷擾性攻擊、正面火力設阻、側翼火力驅逐、集中火力攻擊和信息攻擊。西方媒體認為,如果解放軍使用東風中程彈道導彈發動攻擊,那麼強制隔離的區域就更遠。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不能重創航母,攜帶子母彈戰鬥部的彈道導彈也能毀傷美國航母打擊群的雷達和指揮通訊系統, 從而迫使其退出戰鬥。如果航母被中國反艦彈道導彈擊沉,那麼美國海軍第7艦隊將完全失去壓制能力,面對中國導彈的飽和攻擊, 甚至連自保能力都可能喪失。


小鷹說科技


首先當然就是東風-21D跟東風-26這一對專職獵殺航母的兄弟了,作為世界僅有的反艦彈道導彈,兩位東風毫無疑問是中國反航母體系的中流砥柱。此前不少對中國軍事與科技長期持否定態度的人,一直都以彈道導彈不可能打擊艦艇為藉口來否定東風-21D的存在,實在是坐井觀天,殊不知蘇聯就曾經研製過反航母彈道導彈,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只可惜隨著蘇聯的崩塌而成為歷史。

2015年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大閱兵上鏗鏘有力的解說詞“東風-26可以打擊大中型水面艦艇”更是狠狠地打了這些人的臉。東風-21D最大射程達3000km,用來打擊航母時射程為1800km,而東風-26最大射程5000km,打擊航母時預計射程不低於3000km,不僅射程遠,而且戰鬥部威力大,世界上還從來沒有如此強大的反航母神器過。

其次就是神秘的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了,鷹擊-12在網絡上流傳很久,但是官方一直沒有消息,直到2015年抗日戰爭70週年大閱兵才第一次官方公開了這種武器。根據大閱兵上的導彈體型推測,鷹擊-12是一種機載導彈,殲-16可以掛載2枚,轟6K可以掛載6枚,重量據推測在2噸以內,最大速度超過3馬赫,最大射程超過400km,戰鬥部重量約為300kg,美軍現役的密集陣近防炮拿鷹擊-12完全沒辦法,因為想要攔截3馬赫的超音速反艦導彈,近防炮射速至少要達到8000發/分,而密集陣射速3000發/分,僅能攔截亞音速導彈。

當然,反航母可不能只靠一兩件武器,真正讓敵人航母感到害怕的,是中國這一整套完善的反航母體系,正是因為有這一套體系,這些利器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而像日本、印度之流,自以為研製了一款超音速反艦導彈就可以有效對付中國航母,其實是很搞笑的。


利刃號


第一: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

東風快遞,使命必達。當日發,當日籤。

說到中國反航母戰術,排名第一的肯定是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這款全球獨一無二的武器,目前只有中國研製成功。而近日某官媒甚至爆出了10枚東風-21D集體亮相齊射的畫面,更加證實了導彈集群打航母的可靠性。

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目前的射程,基本覆蓋了所有美軍在亞太的航母及其基地,十多枚齊射的話,估計沒有哪一個美國宙斯盾防禦系統能夠抵擋的住的。

隨時給美國航母及其基地送快遞到門。除此之外,還有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可隨時擴大導彈的投送量,而且東風26也可以給大型水面艦艇送溫暖,實在不行,東風26也可以大批量打擊航母。

第二: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

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是在2015年9月3日抗戰勝利日閱兵中首次集中亮相。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被稱為中國最先進的超音速、最為神秘的反航母利器,更有人將其排在世界十大超音速反艦導彈的首位。

鷹擊-12的主要設計目標是打擊類似美國航母一樣的超大個頭的海上目標,通過自己300公斤的裝藥量彈頭。打中或者命中一枚就足以使宙斯盾導彈驅逐艦,這樣大型艦艇喪失戰鬥力,如果同時命中4-6枚,則足以把美國航母送進海底。

而轟6G轟炸機機翼下一個掛架被加長,很多分析稱這個掛架就是掛載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通過轟-6G的掛載,鷹擊-12反艦導彈的射程達到500多公里。而集中大量轟-6G反艦轟炸機來投射鷹擊-12,對航母實現“飽和攻擊”,其破壞力將難以置信。


南國軍情


打擊航母,首先要解決的是發現和跟蹤問題。航母編隊雖然看著很大,但是茫茫大洋上就微不足道了。美國國防部認為,中國通過地基超地平線雷達和光學、雷達成像偵察衛星來解決對航母的發現和跟蹤問題。

美國軍事專家稱,海上監視是中國衛星發展的重中之重。目前,中國可用來實施對海偵察和監視的衛星包括“遙感”系列、“海洋”系列、“資源”系列、“環境”系列,其中“遙感”系列發射頻率最高,正成為中國最依賴的對海偵察和監視衛星。有多次發射的“遙感”衛星是採用類似美國“白雲”海洋監視衛星那樣的3顆為一組形成星座,通過感知水面艦艇的電子信號來發現目標,並利用信號到達的時間距離對目標實施定位。不僅如此,中國還大力發展“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天鏈”中繼衛星以及“Ka星間鏈路相控陣天線”,這些衛星讓中國戰機實施防區外的超遠距離精準打擊,或者讓潛艇更加隱蔽地在水下航行併發起攻擊。通過近年來高頻率的衛星發射活動,中國對超地平線目標的獲取能力已經有了質的提高,能夠對遠離中國海岸的海上目標進行定位,並支持遠程武器的精確打擊。

中國目前最具威力的反航母武器是東風-21D、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通過各種不同衛星獲取的數據進行融合,以及對數據融合及處理的加強,中國已經可以為遠程反艦彈道導彈攻擊提供製導所需的各種目標信息。除此之外,中國還擁有種類繁多的現代化高亞音速、超音速遠程反艦導彈,可由轟6轟炸機、重型戰鬥機、殲轟7A戰鬥轟炸機掛載,或由新型驅逐艦、常規潛艇與攻擊核潛艇發射,近年來發展的鷹擊12A、鷹擊18等反艦導彈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