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晚清重臣曾國藩經常為戰爭及屠殺感到憂苦,由於鎮壓太平天國殺伐果斷,曾被一度被稱為“曾剃頭"。在他晚年生日時, 他的門生胡林翼將軍送上一對聯—“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曾國藩閱後,熱淚盈眶,終於釋然。

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聯句意思是說,我們雖然提倡每個人應具備菩薩的慈悲心腸,對外慈悲為懷,但必要時刻也應有伏魔衛道的霹靂手段。在面對壞人時絕不能手軟,該亮劍時就要亮劍,才能捍衛正義和保護良善。

生活中不懂得拒絕的人,終其一生都會活得非常累,我們要學著乾脆一點,把付出和時間都留給值得的人,不要一味付出,更別卑微討好。

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不是所有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們掏心掏肺。

學會拒絕,學會對你不喜歡的、做不到的說“不”,把握好自己的生活已經很不容易,與其糾結,不如把時間留給自己。

一個人應該善良,但不能姑息養奸,如果因為你一味的容忍而導致邪惡之徒趁虛而入,得寸進尺,那也等於縱容鼓勵了作惡。


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升米恩,鬥米仇

這是中國的一句老話,送人一升米是恩人,送人一斗米是仇人。

原話是“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這話出處有個故事。

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平時關係還不錯。其中一家人因為能幹些,家中要富裕的多。一年,天災頻頻,田中顆粒無收。這窮的一家沒有了收成,只好躺著等死。富的一家買到了很多糧食,想著大家鄰居的,就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這窮的一家非常感激富人,認為富人為救命恩人呀!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往感謝富人。

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就再拿去一斗吧。這窮的千恩萬謝地拿著一斗米回家了。

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回家後,窮人尋思,這鬥米能做什麼?除了吃以外,根本就不夠我們明年地裡的種子,這個富人太過分了,既然你這麼有錢,就應該多送我一些糧食和錢,才給這麼一點,真是太摳門了。

於是,本來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從此就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

所以,這故事就是說,當一個人快被餓死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他會把你當作恩人;可你要給了他一斗米,他就會想,既然你出得起一斗米,就能給我更多,你要不給我,那你就成為我的仇人了。


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對生活中有些人來說,苦口婆心的柔和言語勸誡見效不大,只有用很剛強的手段才能讓他們收斂。霹靂手段是技巧,菩薩心腸才是出發點。

佛教認為,只要滿懷慈悲不起瞋恨,威即是德,大威即是大德,制惡伏惡即是導善行善,霹靂手段即是菩薩心腸的表現。

佛經有載: 波斯慝王有一天向釋迦摩尼懺悔:佛陀啊!我國中有大盜賊,我領兵討伐, 把賊人殺死了, 我犯了殺業。

釋迦摩尼卻回答:善哉善哉,你並沒有做錯。

殺惡不僅為了保護良善,同時也是對作惡者的憐愍。

嚴守殺戒,是小慈悲,敢開殺戒,才是大慈悲。必要時勇於殺人者,並不是窮兇極惡,而是慈悲到極點。霹靂手段是菩薩心腸的先決條件,沒有霹靂手段的話,一味地以菩薩心腸就只能是婦人之仁,就象魯迅筆下阿Q的自我安慰“精神勝利法。”

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大家耳熟能詳的四大名著之《西遊記》,唐僧四師徒去西天取經,唐僧一路慈悲為懷,人妖不分,如果沒有孫悟空等三個徒弟在旁降妖伏魔,早就被妖怪吃了,更別說成功到達雷音寺見如來佛祖,最後取得真經了。

這就若人生路上,有時候難免步步荊棘,周圍有小人作祟;這時候就需要用大毅力用霹靂手段去降伏去化解,不屈不撓,才能到達我們理想的彼岸。

人活在世,如果想有所作為,不能一味的委曲求全,要挺起腰桿,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鬥中求挺直。

要活得自在,必須學會拒絕,面對宵小之輩,在該說"不"時斷然拒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