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揭祕基層醫療薄弱根本:200萬執業醫生,本科以上學歷只佔一半!

揭秘基層醫療薄弱根本:200萬執業醫生,本科以上學歷只佔一半!

“醫生短缺和醫生資源浪費這麼矛盾的現象,在我們國家存在了很長時間,而且這個矛盾在繼續加劇。”對於中國醫療服務的痛點,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衛生管理與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教授這樣說道。

揭秘基層醫療薄弱根本:200萬執業醫生,本科以上學歷只佔一半!

蔡江南認為,目前的醫療服務存在著很多痛點尚未解決,而最為明顯的,是醫療資源和醫療服務倒掛的金字塔結構。“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有2.6萬家醫院,三級醫院佔了7%的比重,但是三級醫院的門診量卻佔總份額近一半,47%,住院份額佔近41%——我們以7%的三級醫院數量的比重,佔據了醫療服務市場接近一半的比重。”

而據蔡江南介紹,09年新醫改啟動以來,三級醫院佔門診量和住院量的增長速度,遠遠要高於二級醫院、一級醫院和沒有評級的醫院。“可以看到三級醫院的金字塔塔尖越來越大,所以必須要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才能解決倒金字塔的現象?我們現在出的這些政策,為什麼沒有能夠撬動這個問題呢?這些問題背後的原因,就是醫生的痛點。”

中國醫生數據遠高於美國,但不均質化問題大

會上,蔡江南教授選了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國家,計算了醫生和人口的比重,中國在十個人口大國當中,恰好處在中間的位置,每萬人口的醫生在2010年是14名,比巴西和墨西哥低,但是比起人口大國印度,這個比重要高了一倍多,“所以從這個數據來看,似乎我們的國家醫生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數量還算可以。”

但是,中國200多萬的執業醫生當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醫生只佔了一半多一點,有接近一半的醫生只有大專、中專,甚至是高中和高中以下的教育水平。“我給外國人做報告,他們問中國沒有接受本科教育也能算醫生?印度醫生起碼有本科教育的水平,如果用同樣質量的醫生和印度一比,我們國家醫生短缺的情況,要比印度嚴重。”

而和美國相比差距則更大,蔡江南介紹,“美國醫生都是研究生教育水平以上,中國目前只有10%多一點的醫生,具有研究生以上教育水平,如果把同質量的醫生和美國比,中國醫生就更少得可憐。”而這些受教育水平高的醫生,大多集中大城市大醫院,也就是金字塔的塔尖,而金字塔的底部,或者中部都是教育水平比較差的醫生。

“在這種情況下,你要讓病人到基層去看病,我想醫生的能力還是缺乏的,所以病人沒有辦法來信任基層醫生,這種情況如果不改變,政府僅僅在硬件上投錢,買設備和蓋房子,而醫生的情況沒有大的變化,中國的分級診療是難以取得結果的。”蔡江南說道。

解決醫生痛點,在於醫生就業方式改革

蔡江南說,很多人認為中國醫改最嚴重的問題是政府投入得太少了,“似乎政府的投資多了,就能解決問題。但是我們可以看到09年以來,政府的投資增加了很多,但是這個問題並沒有緩解。所以怎麼樣解決醫生的問題,是醫改和整個醫療服務體系需要解決的問題。”

從國外的實踐來看,很多國家醫學院的畢業生出來了,接受了同質化標準化的醫學教育,看病質量是非常均質的。蔡江南介紹,這些國家裡,大多數的醫生去了基層,但是去了基層並不意味著跟教學醫院切割了關係,他和教學醫院仍然有一個合同彈性的就業關係,好的教學醫院要爭取和好的專家簽約,大醫院的設備和手術都是向簽約醫生開放的。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國外大型醫院是一個社會化的資源,不僅是供本院就業的醫生,住院醫使用,基層醫生也是可以來使用。專家也變成了社會的資源,不是被某一家醫院和診所控制的,可以和多家醫院簽約,而且簽約的關係是可以變化的,在這種就業體制下大量的醫生沒有任何問題到基層診所去就業,仍然可以在大醫院做研究,做教學,來治療病人。而目前中國的情況是,大量的醫學院畢業生如果沒有機會去三級醫院,他就放棄了做臨床醫生的職業發展道路。”

蔡江南介紹,以美國08年醫生數據為例,只有20%的美國醫生是被僱傭的,其中13%的醫生是醫院的僱員,7%的醫生是醫學院的僱員。80%的醫生是在小型的醫生診所,或者大一點的醫生集團,“在醫生集團當中有自己的診所,也可能沒有診所,和醫院只是簽約關係,美國80%的醫生就是在基層就業,他是一個自由執業者,但是仍然和大醫院之間存在彈性的關係。”

因此對於如何解決中國醫生問題,蔡江南教授從醫生就業制度的改革上提出了兩點意見。

一個是落實醫生的多點執業,特別是對於公立醫院當中現有醫生的存量,要推動多點執業,雖然這些年衛計委一直在鼓勵,但是存量的改革非常困難。

第二點是增量的改革,就是鼓勵醫生開辦診所,特別是鼓勵民營醫生診所的開辦。目前政策上這個門還是關得非常緊,北京協和一位醫生離職後想開一個民營診所,北京五環之內都不允許她辦這個診所。而在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醫生診所密度是非常高的,所以將來的分級診療,應該鼓勵社會多元化來辦醫生診所,醫生只要有執業資格就可以沒有障礙去辦自己的診所。

對於近兩年興起的醫生集團,蔡江南表示,希望醫生集團在中國會成為醫生自由執業的一個很好改革途徑。

“醫生的就業制度是解決醫生問題的關鍵,醫生的多點執業和創建更多的醫生診所,是我們改革的途徑。還有診所和醫生集團的發展,結合互聯網的創新,也許是推進我們這個問題上改革的一些重要的手段和抓手。”

(本文根據2016中國醫療投融資論壇速記稿整理,本論壇由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舉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