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千姿湖畔天鵝來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每年10月開始,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尕讓鄉二連村的黃河溼地水域就會飛來一大批白天鵝。

天鵝美麗而高貴,這一點似乎它自己都知道,所以它彷彿有意擺出全部優點:圓潤的形貌,優美的線條,皎潔的白色,婉轉又傳神的動作,忽而興致勃發、忽而悠然自得……在岸邊,天鵝的每一次起舞展翅,都會吸引遊客和攝影師們的流連駐足。觀賞的人群中,三個戴著“生態管護員”袖標的村民格外顯眼。

“這些大天鵝是我們村裡遠嫁的姑娘,在外面漂泊了一年了,冬天就回孃家過個年哩!每年9月,我們都會為它們專門開會,安排專人每天在溼地區域巡邏,保護這些‘白色精靈’。”村黨支部書記劉文玉打趣到。

張生海是其中一位生態管護員,他說:“國慶節後天鵝們會陸續飛來,11月至來年1月是數量最多的時候,大概有1000多隻。因為水域面積比較大,天鵝們並不集中,所以我們三個人分成三個小組,每個人管護1公里左右。我們的職責主要就是划著小船,定點到湖面上給天鵝提供玉米、青稞、燕麥等飼料,同時還會清理湖中的垃圾、雜物等。”

談起天鵝為何選擇二連村附近水域棲息的話題,劉文玉介紹:“我們村位於黃河清國家溼地公園的核心區,除了村民們的生態環保意識逐漸增強以外,還得歸功於黃河清國家溼地公園千姿湖生態旅遊項目的建設者。”

原來,7年前,這裡是一大片撂荒地,也是沼澤鹽鹼地和泥石流頻發的災害區。

“2013年,我的父親杜建領和朋友們到此地釣魚,雖然這裡自然災害比較嚴重,但難掩風景的自然樸素之美,有種‘小江南’的感覺,讓人心動。就在那時,我們便有了投資意向。”黃河清國家溼地公園千姿湖生態旅遊建設項目總經理杜超向記者介紹。2014年,總投資4.6億元的黃河清國家溼地公園千姿湖生態旅遊景區在此建立。

“我們首先從泥石流的治理入手。”杜超說。景區內有一座人工堆積的防洪堤壩,通過邊抽泥沙,邊澆水種植松樹,引流黃河水,使荒灘變綠洲。杜超說:“在景區內部,我們還種植了大面積的沙柳和沙棘樹,沙柳根系發達,萌芽力強,是固沙造林的樹種,也是防風的主力;耐旱、抗風沙可在鹽鹼化土地生存,防止泥土流失,保持水土。它們都是自然形成的,像護衛一樣為這片景區保駕護航。經過多年的科學規劃治理,現在已成功改造治理鹽鹼地、沼澤地386.6公頃、恢復林地120公頃、保護沼澤40公頃、治理泥石流面積達到30.53公頃。”

“正因為如此,這裡的生態在一天天變好,吸引的天鵝也越來越多。我們村是全縣黃河沿岸水域面積最大的一個村,這也是發展生態旅遊產業的優勢條件。現在,我們正在積極尋找合作伙伴開發溼地旅遊項目,有水產養殖、垂釣、划船等,將來還可以在這建立一個天鵝的觀賞、保護區,從而帶動全村的經濟發展。”劉文玉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