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紅樓夢裡周瑞家的送宮花,為什麼最後才送給林黛玉?

少讀紅樓


薛姨媽送宮花給大家,本來說好了三春和黛玉各兩支,剩下四支給鳳姐。


這樣算下來,黛玉要在鳳姐前面,怎麼也不會落最後沒得挑。鳳姐最後得四支也不吃虧,何況賈府姑娘們是嬌客,作嫂子的媳婦自然要低一頭謙讓些。

可是周瑞家作為送花的經辦人,卻把順序搞砸了,先三春後鳳姐,最後讓黛玉沒得選擇,感覺受了欺負"不是挑剩的,也輪不到我"賭氣不要了。真的是黛玉使小性子嗎?其實不然。


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嫁,一等奴才,劉姥姥進大觀園,也是先通過她引路才見著鳳姐的面,按說鳳姐也是給足了面子的。畢竟太太的心腹之人嘛。辦起事來,也是有規有矩的老人了,不應該犯這樣的低級錯誤,因此故意冷落黛玉,難怪姑娘罕見地刻薄,指出周瑞家辦事不周,太不給姑娘面子了。

原來正如賈母所言,府里人上下一顆富貴心,兩隻勢利眼,趨炎附勢,見風使舵厲害得很。本家小姐不說,周瑞家的先送鳳姐,為的討好鳳姐當家的,黛玉孤女無依,究是外姓人,沒拿小姑娘放眼裡。


何況作為王夫人身邊人,太太的好惡自然清楚,是否上心關照她最明白,平日裡不喜黛玉,全都看進她的死魚眼裡,所以自以為辦得妥當合乎主子的心意的。

縱是林妹妹不爽,鬧脾氣不收,傳到王夫人薛姨媽那兒,誰也不會開口怪她,只會說黛玉不領情,慣使小性子罷了。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刀劍嚴相逼",小小兩朵宮花便知春寒,黛玉敏感驕傲之人,怎不悲也?!

一花🌸一世界,金沙江的小閒魚🐠元元,期待你的關注點評。

元元的天下


今天我們分析一個紅樓熱點:周瑞家的送宮花一回中隱藏的深意。一直以來,不少研究者乃至紅迷,都對周瑞家的送宮花一回有不少的分析和爭論,大致都是圍繞著周瑞家的送宮花是順路還是別有深意這個問題展開的。

讀過原文,我們知道,周瑞家的送宮花的順序是,先是迎探惜三春,每人兩支,這就是去掉了六支,接著給了王熙鳳四支,最後兩支才送給了黛玉,因此惹得黛玉發火。不少人根據賈府路線的研究得出,周瑞家的只是按照遠近的最佳順序送花,並沒有看不起黛玉的意思,是黛玉太敏感了。不少人甚至周瑞家的叫屈。

有紅迷接受這樣的觀點,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不妨從原文中去找答案。

原文第七回,送走了劉姥姥,周瑞家的去回覆王夫人,結果王夫人在薛姨媽那兒,因此引出了薛姨媽麻煩周瑞家的送宮花一事。

原文:薛姨媽道:“這是宮裡頭的新鮮樣法,拿紗堆的花兒十二支。昨兒我想起來,白放著可惜了兒的,何不給他們姊妹們戴去。昨兒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兒來的巧,就帶了去罷。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對,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兩枝,那四枝給了鳳哥罷。”

仔細品讀這段文字,關於送宮花,薛姨媽心裡是有順序的,先是三春,接著是黛玉,最後剩下的才是王熙鳳。看似隨意說出來的,但其實卻隱藏著薛姨媽的為人處事之道。

三春為賈府最尊貴的女兒,對薛姨媽這樣客居賈府的人來說,送禮自然先是主家為先,所以先送三春,並無不妥,這是薛姨媽眼中心中之禮,緊接著卻是黛玉,因為對薛姨媽來說,黛玉雖然也是寄居賈府,但一則她是賈母最疼愛的外孫女,二則一樣也是最尊貴的女兒家,理應為先。

薛姨媽把鳳姐放在最後,同樣有兩層意思,一則鳳姐為出嫁的女兒,其尊貴程度自然不及三春、黛玉她們,這一點在原文中隨處可見,未出嫁的女兒是最尊貴的,逢年過節她們可以跟賈母坐在一起享樂,但鳳姐、李紈等人因是出嫁的女兒,是媳婦,自然得伺候。另外一層,鳳姐為薛姨媽的內侄女,對薛姨媽來說,屬於自家人,送禮自家人自然要靠後,沒有先送給自己一家人再送客人的道理。

所以我們看,薛姨媽讓周瑞家的送宮花,其實是明確交代了順序的,但周瑞家的偏偏自專,沒有按照這個順序走,而是按照地理位置上的遠近,為了方便自己,改變了薛姨媽給出的順序,先是送了三春,再是鳳姐,把最後兩支給了黛玉。卻沒想到在黛玉那裡吃了一頓刻薄。

原文:周瑞家的進來笑道:“林姑娘,姨太太著我送花兒與姑娘戴。”寶玉聽說,便先問:“什麼花兒?拿來給我。”一面早伸手接過來了。……黛玉只就寶玉手中看了一看,便問道:“還是單送我一人的,還是別的姑娘們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這兩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周瑞家的聽了,一聲兒不言語。

就這一段話,很多人說黛玉尖酸刻薄,替周瑞家的叫冤,說她並無輕視黛玉之意,不過只是順路遠近送了來。黛玉的“刻薄”有沒有道理呢?當然有道理。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即便周瑞家的的確只是順路,沒有輕視黛玉之意,但她為了自己方便,無形中已經錯了禮節。別忘了,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是正兒八經的賈府奴僕,對她來說,三春和王熙鳳都是自家人,而黛玉則是客了,哪有送禮先送自家人的?

試想:如果周瑞家的心中時刻都有這個禮,把宮花先送了黛玉,或者退一步來說,送了三春之後,緊接著送黛玉,也許黛玉根本就不會發火。但周瑞家的圖省事,結果是失了禮節,黛玉怎麼能不發火?如果是我們,你住在自己的外祖母家,家裡新得了一樣玩意兒,結果大家都分完了,最後剩下的才給你,你作何感想呢?

我想,心理正常的人都會覺得自己被輕視了吧,所以目下無塵的黛玉直接指出了周瑞家的失禮之處,再細思,周瑞家的“失禮”中有沒有“勢利”的成分呢?我想是有的,她改變了薛姨媽給出的順序,把王熙鳳和黛玉的順序調換了,是否是在向王熙鳳賣好呢?

另外,黛玉為什麼說“我就知道”呢?也就是說,這樣的事情發生了不止一次,我們可以想像,此前和此後的時間裡,但凡賈府之人來送東西,黛玉心內早已有了結果,即她是最後一個得到這樣東西的人。不管怎麼說,她都是賈府的最尊貴的客人,為什麼屢屢被賈府之人如此無禮地對待呢?

再來細思黛玉,黛玉寄居在外祖母家,屬於客人,為何敢對外祖母家的僕人發火呢?按照我們一般人的處理方式,也許就隱忍了,這也不失為一種禮節,給大家都留有餘地,畢竟周瑞家的身後站著的是王夫人,若周瑞家的將此事向王夫人一說,王夫人會怎麼評價自己的外甥女呢?

要知道,此時的黛玉尚不是孤兒,他的父親林如海還健在,且是堂堂的巡鹽御史,是正兒八經靠自己科舉得來的功名,林家之盛不亞於賈府,不然賈母應該也不會將自己的最疼愛的女兒嫁給林府,所以這就好理解了,黛玉去外祖母家,自己帶了丫鬟婆子,以林家的家資,自己女兒去岳母家,林如海一定不會委屈女兒,錢財自然少不了的。

也就是說,此時的黛玉,並不能說是完全的寄人籬下,她花的錢多半都是自己帶來的,她住在賈府是外祖母念女兒去世,外孫女無人照料,派人來接的,不是黛玉主動要去的,父親尚在,自己早晚還是會回去的吧,這應該是當時黛玉發火的主要原因,因為我不是你家的人,我也不靠你家的月例銀子過活,我憑什麼要看你的臉色,受你的輕視呢?

所以,周瑞家的送宮花,並不是很多人得出的只是順路沒有輕視黛玉這麼簡單,首先周瑞家的就錯在了禮節上,其實不管她是否順路,她擅自調整了薛姨媽給出的黛玉和王熙鳳的順序,從後文的諸多表現對看,她都逃不掉討好王熙鳳的嫌疑。所以,黛玉發火並非刻薄,而是周瑞家的失禮並勢利在先。

現在我們細思黛玉葬花吟唱出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可知,她進賈府不久,這種處處被人輕視,被人忽略的寄居生活就已經開始了。


少讀紅樓



周瑞家的送宮花,從薛姨媽那裡出來,要送給王熙鳳,賈家三春還有林黛玉。表面看是按照順序送的,其實恰是周瑞家的勢利眼。

我們看她從薛姨媽那出來,先給迎春,探春,惜春的。因為林黛玉的到來,賈母就將三個孫女從她的大房間移了出來,和李紈住王夫人那邊的偏房。只留林黛玉和賈寶玉住自己這邊。其實周瑞家的按照先後確實應該是三春,王熙鳳,黛玉,可林黛玉畢竟是還是客居,按理起應該先讓林黛玉的。


可王熙鳳是她第一個巴結的人,不好拿著剩下的花最後給王熙鳳,比起管家王熙鳳,還是小孩子的林黛玉自然不算什麼。討好王熙鳳才是關鍵。

那時候周瑞家的應該也不是刻意怠慢林黛玉。只是她送完了王熙鳳,再送林黛玉本就失禮。假如林黛玉要是最重要的管家的話,她一定也會巴巴的先跑到林黛玉這裡,先緊著林黛玉挑完再送其他的人。

無怪乎後邊林黛玉和薛寶釵談到自己每日湯水煎藥讓這些奴才討厭。連剛來沒多久的時候,周瑞家的這樣有臉面的人都有取捨,何況那些不要緊的奴才,更該摔摔打打,閒話不斷了。


君箋雅侃紅樓


沒有什麼順道遠近之說,周瑞家的是賈府家僕,察言觀色,主子們一言一行,早就揣摩心中,耳熟能詳,更何況早就暗中站隊,王夫人心事,她豈能不知!王夫人的心事就是薛姨媽的心事,薛姨媽明面上吩咐禮數,而周瑞家的卻私自改道先後順序,真是無心之舉嗎?很多人認為是無心之過,不應過分解讀。林妹妹的敏感多疑抓尖兒,在賈府是人人皆知,精明鑽營揣摩上頭主子喜好的周瑞家能不知?得主子歡喜,是奴才們的本分!周瑞家的這麼送花,恰恰是精於心計,屬於風霜刀劍嚴相逼其中之一手段。她準確的領會並執行了王夫人和薛姨媽的意思,也巧妙的藉助林妹妹的性格打擊林妹妹,即便惹翻林妹妹和賈寶玉,也頂多挨幾句話,沒什麼大不了。而一旦真的聽命薛姨媽的安排,估計日後不久,飯碗不保。孰輕孰重,她是能掂量過來的!這事兒一旦傳到老祖宗賈母那裡,她是不好交代的!一句無心之舉可以糊弄別人,到賈母這兒,估計過不去!這就是林妹妹不高興,說別人挑剩下才給她,周瑞家一聲不言語,她只想事情趕快過去,不能把事惹大捅到賈母那裡,任憑林妹妹說什麼都行,她不會分辨!她知道林妹妹也就發兩句脾氣,這事這麼輕描淡寫就過去了!林妹妹又捱了一道無處訴說!只要賈母不知道不追究,其他人周瑞家是不懼的!而王夫人薛姨媽知道,只會暗地嘉獎,賈府上下也會一句林妹妹小心眼兒嘴貧刻薄挑刺兒就完事。至於賈寶玉寶二爺是不是會不滿,她周瑞家背後有王夫人,她完全是不把這個小主子看眼裡的。並且她判定這兩個單純的小主子,不會鬧大事兒,她沒什麼大麻煩!儘可去王夫人那兒邀功。她送花的時候,就預演了林妹妹說什麼話,會是什麼表情!有人會辯解林妹妹老爸還在呢,不屬於寄人籬下,怎麼會落一個賈府下人的小看!但這不是小看,是聯手排擠和打壓!是木石之盟 還是金玉結盟的較量!此一小小的送花,可看出賈寶玉的無力,林妹妹的無助,賈母的架空,也就註定林妹妹木石前盟成空的悲劇!



衛傾城


周瑞家的雖然是個奴才,但她好攬事,慣會自作主張。當婆子冒犯了尤氏,她無視鳳姐的吩咐等候處理,而是立刻拿人,導致邢夫人在大庭廣眾之下給鳳姐難堪。

送宮花也一樣,她沒有按照薛姨媽的吩咐行事,而是自行決定先後順序。

有人說,先送三春和鳳姐是因為順路,這話大錯特錯。奴才就是奴才,必須聽從主子的安排,主子要求怎麼做,就應該怎麼做。順路還是不順路不在主子的考慮範圍之內,也不是奴才違背主子的藉口。我們先看看薛姨媽是怎麼吩咐周瑞家的:

薛姨媽道:“這是宮裡頭的新鮮樣法,拿紗堆的花兒十二支。……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對,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兩枝,那四枝給了鳳哥罷。”

薛姨媽安排周瑞家的,先送三春,接著是黛玉,最後剩下的才是王熙鳳。

薛姨媽是隱藏最深的人精,她讓周瑞家的最後送給王熙鳳,為了補償王熙鳳是最後一個得到宮花的,特意多給鳳姐兩枝。

作為奴才無論你多有臉面也是主子給的,所以做事一定要遵循主子的吩咐。周瑞家的,沒有聽從薛姨媽的吩咐,自作主張,先給三春各兩枝,再鳳姐送了四枝,把剩下的兩枝宮花送給了黛玉。周瑞家的把剩下的兩枝花給黛玉就是對黛玉的輕視。


以前長輩們給大家送禮物,黛玉即使不是先得的,也不是最後一個得的,如今黛玉只就寶玉手中看了一看,【便問道:“還是單送我一人的,還是別的姑娘們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這兩枝是姑娘的了。”】

黛玉是玲瓏心肝,比比干還多一竅,她一看裡面只有兩枝宮花就明白了原委,因此【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周瑞家的聽了,一聲兒不言語。】

三春為賈府最尊貴的女兒,對薛姨媽這樣客居賈府的人來說,送禮自然先是主家為先,所以先送三春,並無不妥,這是薛姨媽眼中心中之禮,緊接著卻是黛玉,因為對薛姨媽來說,黛玉雖然也是寄居賈府,但一則她是賈母最疼愛的外孫女,二則一樣也是最尊貴的女兒家,理應為先。

黛玉的話裡有兩層意思。

一是,我雖然住在府裡,但是地位和你們家的姑娘並不平等,別人挑剩下的才給我。我不高興了。

二是,我不是看重禮物,我要求的是平等。

三是,別以為我不知道你的小心眼,你就是一個小人。薛姨媽不可能讓你最後送給我,一定是你沒把我放在眼裡,先討好別人,最後才送給我。

周瑞家的一聲不吱,啞口無言,就是黛玉說中了她的小算計。

周瑞家的,慣會逢高踩低,她知道王夫人對黛玉有成見,王夫人又是實權派,她又是王夫人的心腹,因此她利用送宮花,噁心黛玉一回,讓黛玉不高興。周瑞家的知道,黛玉不高興,王夫人就會高興。


潤楊閬苑


黛玉怨懟周瑞家的最後一個送她宮花,實在不是黛玉小心眼,而是周瑞家的實在錯了,按薛姨媽的吩咐,不該最後送,按人情來往,也不該最後送,偏偏就最後送了,這裡沒有深意,我是不信的。

曹雪芹寫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每一個情節單看似乎沒什麼了不起,結合前後會你會驚奇發現大有深意,絕不會有信手拈來的閒筆。周瑞家的送宮花也是如此。

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也是王夫人的心腹,為人圓滑,善察人意,慣會巴結逢迎。從她在府外有自已的房子,出入有小丫頭跟著,暗地裡買地這些事可以看出她在府中也有相當實力。從她把劉姥姥成功引薦給王熙鳳可知她是個得臉的奴才,這些,不是有心計的人是做不到這一地步的,這樣一個在別的主子處處討好的人精為何會貪圖省事而做錯事呢?自然是對王夫的脈摸得比較準,揣度王夫人的心意而故意的了。

王夫人一向是不喜林黛玉。林黛玉初來賈府,才七八歲年紀,在拜見王夫人時王夫人便故意幾次把黛玉讓到賈政平素所坐的主位,若不是黛玉聰明應變,貼著王夫人坐了,必定要落一個不懂禮節的口實。日後賈寶玉又待黛玉分外體貼,王夫人看在眼裡,內心未必沒有想法。賈瑞家的是王夫人的身邊人,對王夫人的心理自然摸得門清,她最後送花給黛玉,自然也是代王夫人表明一個態度:我家夫人是不喜歡你的。就如賈母不喜金玉良緣,便向薛姨媽又是要寶琴的八字什麼的,借表明自己喜歡的是薛寶琴來打壓薛寶釵一樣。

有人說周瑞家的只是圖省事,是順路,其實不然,當時三春住在榮國府東面的三間小正房。林黛玉和賈母住在西面。王熙鳳的住處在北面。無論怎樣走都不存在順路問題,而周瑞家的從鳳姐處出來後,曹雪芹寫了這樣一句“周瑞家的這才往賈母這邊來。”話更能說明周瑞家的送宮花的順序實在是有輕看黛玉的嫌疑的。

周瑞家的不聽薛姨媽吩咐的順序,還有巴結討好王熙鳳的意思。賈母雖說是最高長官,但年老無力,對榮國府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王夫人是二把手,但王熙鳳是她內侄女,她也放心的很,因此王熙鳳就成了榮國府的實際執行官,大事小情,無不出自她的心胸,周瑞家的自是以她為重。至於黛玉,一個寄居外家的小小孤女,任她鬧騰又能到哪一步去?

黛玉聰明的緊,七八歲時便知禮節,對王夫人及其身邊人的行事作風怎會不知,難怪她接過宮花,看了一看,冷笑著說了一句話:“我就知道,別人不剩下的也不給我。”表明自己自已的態度:你主子的態度我是知道的,伯我可不是泥捏的人兒,若是惹急了我,我也是會反抗的。

周瑞家的送宮花,看似平常,仔細分析,內宅裡的勾心鬥角,卻也是波瀾迭起的,算得上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吧。讀紅樓夢,確是一千個讀者一干個看法,我這也算是一家之言吧,姑妄寫之,姑妄看之吧


萍風竹雨123


周瑞家的送官花順序最能體現林黛玉在王夫人心裡的位置,奴才都是看主人眼色行事的,這周瑞家的已經老狐狸了,把王夫人心裡揣摩的八九不離十。如果宮花是別人家送的,薛寶釵也在名單上,周瑞家的怕是頭一份就要送給薛寶釵。畢竟薛寶釵是王夫人親侄女,那是真心喜歡;而林黛玉是丈夫的侄女,做點表面功夫就不錯了,這也是人之常情。



這裡並不是說王夫人或者薛寶釵什麼不是。閻王好見小鬼難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王夫人親自送官花,斷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作為夫人級領導,送禮順序是斷不會錯的。薛姨媽囑咐周瑞家的送宮花順序是三春一人二支,林姑娘二支,王熙鳳四支。這樣的順序是對的,跟官場一樣,按級別排座位,不能說我先到我坐前面;或者是找領導簽字,順序是一點都不能錯的,不能說我先路過誰的房間就先簽了。



很多人就此說林黛玉小心眼,尖酸刻薄。我倒是贊同林黛玉說迎春的一句話:虎狼囤於階前,尚談因果。林黛玉說的一句: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的也輪不到我。就是直接把周瑞家的小心思點明瞭。林黛玉這一句我就知道,說明這已經不是一回兩回了,林黛玉心裡明鏡的,以前都不說,這幫小人還以為自己聰明。這一次林黛玉就是明面上告訴周瑞家的,你別在我這裡繼續耍你那點小聰明,我可不傻。

另外,我想這次林黛玉憋不住火,最大原因是送宮花直接代表薛寶釵選秀失敗,賈府開始盛傳金玉良緣的結果。林黛玉這一句,別人挑剩的才輪到她,是她已經預感到自己的姻緣斷不是自己中意的,暗示了今後她的姻緣也會是別人挑剩的。林黛玉每次不高興都是和賈寶玉有關,她並不是尖酸刻薄之人,而是戀愛中的女子拈酸吃醋、患得患失的憂鬱懷疑。這一次的不能忍,也是害怕賈寶玉被金玉良緣挑走了,輪不到她先挑。


行走在加拿大的文青


因為她是個勢利的奴才呀!她眼裡只會捧高踏低。我們先來看故事始末,


大家看到了,薛姨媽是非常知理的。她送禮也是非常注意的,“你家三位姑娘,”這是因為她自己是客居的身份,所以送禮先送主家,然後再送給客人黛玉,最後才是她們家的親戚王熙鳳。

從這裡可以看出,我們送禮的順序是先客,後自家的。別人我不知道,反正我媽在家待客,都是把好吃的,好玩的,先拿出來給客人,然後再給我,最後給他們兩個老人留點。



所以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周瑞家的,她先把花送了三位姑娘,然後本該是給黛玉選了,送王熙鳳的。但是因為王熙鳳是管事的,她心裡就巴結去了,先送!

因為三位姑娘的秩序她是懂得的,不敢不送,但是到了黛玉她敢跳了,就是因為黛玉不重要,起碼是王夫人根本不重視黛玉,所以她就敢擅自做主,先讓王熙鳳挑了。
如果黛玉是她們家姑娘,她敢放肆嗎?如果王夫人非常喜歡黛玉,像老太太一樣的話,借她十個膽,她也不敢這樣的。



就算是王熙鳳,她也知道,未出家的姑娘們都是尊貴的,因為萬一她們嫁的好呢?至於是媳婦,那就是各自丈夫的本事,再看自己討不討喜了。所以平兒都知道為迎春的累絲鳳著想辦事迅速。

而周瑞家的怠慢黛玉就是故意的了,就是欺負黛玉沒人撐腰。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黛玉平常心大,從不去找鳳姐和老太太告狀,說下人們對她不好。所以周瑞家的不拿她當一回事。

黛玉是聰明的,她顯然是懂得送禮的順序的,所有她就問一句:“是姑娘們都有,還是單我有?”當週瑞家的陪笑回說:“姑娘們都有”的時候,自己就明白自己做的錯被黛玉拿住了。

因為賈府一個大族顯然懂得送禮先盡客選的禮,而她這樣做就明顯是:“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這裡也就是明示奴才暗地裡捧高踩低了。


荷唯洛之戀



送宮花的事兒不大,這件事情本來是可以挑理的,但也完全可以糊塗一點不是挑理呀!

如果換了鳳姐平兒、或者三春最後一個得了宮花🌹都只會客客氣氣的收下,而不會像黛玉一樣去挑理吧?個人覺得這件事情的起因,還是黛玉在寶玉屋裡使“小性兒”的成份更多些。寶玉的態度積極搶著去看薛姨媽送來的宮花🌹,黛玉心中就立即有了小小的不爽起來。如果這時黛玉是在自己屋裡,態度恐怕就是看都懶得看讓紫鵑接下來完事。

黛玉總的心態是薛寶釵新近來賈府在府內上下人等中口碑要比她好,寶玉也敞有一些“見了姐姐、忘了妹妹”的嫌疑,黛玉的心裡早就憋著些不爽了。尤其見到寶玉好奇在意搶著先看了薛家送來的宮花🌹,黛玉心裡就更加小小不爽。

周瑞家的無大錯,只是順路過來揀個懶罷了。

話說回來滿賈府裡的人中,恐怕也只有寶玉會得了什麼好東西都第一個想到要先到黛玉哪裡去獻寶吧!寶玉得了金麒麟心裡想著要給湘雲,表面上也要先裝一裝樣子說送給黛玉,黛玉說不要就正中寶玉下懷了。

周瑞家的怎麼可能對黛玉,像寶玉對黛玉一樣的如此上心呢?難道非要周瑞家的第一個衝到地理位置最遠的黛玉住處送宮花,然後再沿路返回的時候到鳳姐處、三春處,這樣也太不合常理了吧?

個人觀點:送宮花🌹事小,黛玉難道真的缺花兒戴嗎?黛玉在賈府裡吃穿用樣樣不少,只會在三春之上、不會在三春之下。黛玉可不是喜兒,喜兒的爹爹買不起花兒給喜兒,買根紅頭繩喜兒都夠開心一年的了。

黛玉不過是一慣性對寶玉使“小性兒”吃飛醋,讓周瑞家的這次送宮花🌹給碰上了無故躺槍罷了!


阿丹151014015


薛姨媽讓周瑞家的給三春、黛玉、鳳姐送宮花,只是分配了給各人的數量,並沒有強調送花的順序。花如何送,她沒必要操心,那是周瑞家的事,或者說,她也不便操這個心。因為刻意分了先後順序,就是厚此薄彼,難脫勢利之嫌,總會得罪人。


想來她心裡也不會想到這一層。但她還是特意強調數量上的差別:“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對,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兩枝,那四枝給了鳳哥罷。”因為十二枝花分給五個人,不好平分,所以薛姨媽讓鳳姐比別人多兩隻,四個小姐每人兩枝,是非常合乎情理的:鳳姐年長,又是當家奶奶,與四個小姐不一樣,用花的地方多,理當多兩枝。而四個小姐每人兩枝,不偏不依,不會有人說閒話。

薛姨媽雖然沒有交代送花的順序,但她在交代分配花的數量時,還是有順序的,這就是先三春,再黛玉,再鳳姐。這個順序也合乎情理,因為鳳姐是她們王家人,自然應該先外後內。


但周瑞家的送花卻是先三春,再鳳姐,最後是黛玉。顯然,她沒有按照薛姨媽交代的送花順序送花,而是自作主張,先主後客,這就有了內外之別。而內外之別,也就是遠近厚薄之別。周瑞家的本就勢利,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會讓外來戶黛玉有被歧視的感覺,於是就有了那幾句著名的尖酸刻薄的反詰,讓周瑞家的無言以對,下不來臺:

黛玉只就寶玉手中看了一看,便問道:“還是單送我一人的,還是別的姑娘們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這兩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周瑞家的聽了,一聲兒不言語。

黛玉其實本來想問的,並不是先送後送的問題,而是別人有沒有,如若別人沒有,她也不好單獨接受這花,擔心別人有感覺。而周瑞家的回答卻是“各位都有了”,強調的是已經給別人送過了,最後剩下的這兩枝才是你的。聽話聽音,黛玉本就敏感,周瑞家的如此說,難免不讓她有被輕視的感覺,於是便有了她的小心眼兒似的尖刻對答。


而這一句冷言相譏也就成了林黛玉小心眼的鐵證:送花本就有先後,難道非先送你不行?別人就得後送?後送的就一定是挑剩下的?

黛玉的反應是很情緒化的,是不假思索的出口成諷。她來不及細想,這花明明是薛姨媽叫送的,那麼送花的順序與數量,就極有可能是薛姨姑的安排,而周天瑞家的聽了林黛玉的抱怨牢騷卻一言不發,似乎又印證了這一點。

因此林黛玉無意之中一箭雙鵰,捅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簍子,如若周瑞家的向薛姨媽打小報告,薛姨媽心裡肯定大不爽。如果周瑞家的到處宣揚這事,林黛玉不僅小心眼兒出了名,也會讓三春與鳳釵對她產生不好的看法。那麼周瑞家的對別人說沒說此事?不得而知,但林黛玉的小心眼兒,卻出了名。

那麼,黛玉為何如此失態於言語尖酸刻薄? 其實事出有因,這應該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的表現。也就是說,她的不近情理的尖酸刻薄是有情可原的,甚至是無可厚非的。

我們知道,此事發生在黛玉進賈府不久,正處於格外敏感時期,自卑而又自傲,就怕別人,特別是奴才輕視自己,她要以極端的情緒化言辭給她們以警告,給自己壯膽樹威,保護自己。當然,這也是她率真孤傲清高心性的表現。何況,這時她年齡尚小,不諳世事,心裡怎麼想,就怎麼說,不計後果,一派天真孩子氣。而周瑞家做的,本來就欠考慮:先客後主方是正禮。所以黛玉出言不遜,她也只能含辱默認。

事實證明黛玉的多疑並非空穴來風,後來就確有奴才對黛玉每日湯水煎藥有厭煩之意。

所以,此處所表現出來的林黛玉的小心眼兒,並不可厭,反而可愛,就是個性強的小女孩兒的孩子氣。所以黛玉此時之尖酸刻薄,正是天真孩子氣使然,何況她尖酸刻薄得很有道理,那個勢利小人的周瑞家的本就該罵!

而曹雪芹的高明之處,是把黛玉當作一個成長中的變化中的人物來寫。一開始她少不更事,鋒芒畢露,像只刺蝟。但後來,她慢慢地適應賈府環境,鋒芒漸減而更多內斂,以至後來還有委屈求安求全之心,誠心向寶釵求溫暖。但溫暖並未如期而至,恰恰是她以為像親姐姐一樣的寶釵陷她於絕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