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0 在黑龍江,只有兩個地方,一個叫哈爾濱,一個叫外縣

在黑龍江,只有兩個地方,一個叫哈爾濱,一個叫外縣

一座城市有了江河就有了靈魂,松花江是哈爾濱的魂。

1998年,出差去廣州。辦完事想找個地方吃飯,當時,人生地不熟,也沒有大眾點評啥的可以查看,就在廣州大道北附近溜達著找飯店,對潮汕小吃、桂林米粉什麼的實在不感興趣,轉了一圈又圈,沒有中意的目標。

萬般無奈,準備去士多店買幾瓶啤酒,然後打道回賓館。在臨近天河體育場一側的某個街角,猛然,看到一幅明暗不定的招牌:哈爾濱餃子館,心中一暖,毫不猶豫地推門而入。

在黑龍江,只有兩個地方,一個叫哈爾濱,一個叫外縣

是不是喜歡當地的美食,體現著你對一個城市的喜愛程度。

店面不大,人也不多,找了一個僻靜處的桌子,沒看菜單,點了一個花生米,一個土豆絲,外加兩瓶啤酒。老闆娘五十來歲年紀,聽到我口音,胖胖的圓臉立馬堆起笑容:老鄉啊,哪嘎達的,出差還是上貨來了?我回說從哈爾濱過來出差,老闆娘像見到親人一樣的咋呼起來:咱也是哈爾濱的,我家肇東。我心裡嘀咕一句:肇東不綏化的麼,怎麼成哈爾濱了,卻沒好意思說出來。遙遠的南國見到老鄉,終歸是很高興的,就這樣有一搭沒一搭地和老闆娘聊著天,喝著地產的金威啤酒,她後來又贈送了一盤麻醬拉皮,陪我幹了幾杯。

此後出差的機會比較多,到過不少地方,總能看到“哈爾濱餃子館”,如非特殊情況,總要進去光顧。從海南到新疆,從鄭州到成都,從西安到廈門……我慢慢發現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兒,這些所謂的“哈爾濱餃子館”,老闆要麼是鶴崗、大慶、綏化、佳木斯的,要麼是齊齊哈爾、伊春和牡丹江的,沒有一家的老闆是正宗的哈爾濱人,或者說我運氣不佳沒有遇上。最靠譜的是雲南西雙版納一個“哈爾濱餃子館”老闆,老家通河縣,算是哈爾濱市轄的。

在黑龍江,只有兩個地方,一個叫哈爾濱,一個叫外縣

1996年松花江地區歸屬哈爾濱,哈爾濱管轄面積急劇增加。

在老哈爾濱人眼裡,無論是1996年原屬松花江地區撤銷後歸入哈爾濱市管轄的幾個市縣(雙城市、尚志市、五常市和延壽縣、巴彥縣、木蘭縣、通河縣),還是較早歸屬的呼蘭、阿城、賓縣、方正這些較早歸屬哈爾濱管轄的市縣,都不算哈爾濱,更不消說依蘭這個因為特殊原因併入哈爾濱市的偏遠之地了。

據說在外地,哈爾濱老鄉聚在一起,鑑別一個人是不是正宗老哈爾濱人,就是當你問他老家的時候,他要是回答: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太平,其中一個,才算是純正的。除了這幾個地方,哪怕是平房和動力(已撤銷)都是沾邊的,更不要說松北這樣的“農村”,甚至你說自己是顧鄉的,認同感都要比其他地方強烈。

在黑龍江,只有兩個地方,一個叫哈爾濱,一個叫外縣

松花江公路大橋連接兩岸,但江北的發展一度被遺忘了。

我一個朋友說,在老哈爾濱人眼裡,黑龍江省只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哈爾濱,一個是外縣,這個外縣,就是除了哈爾濱老城區(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太平)之外所有的地方。

是不是有點熟悉的味道,嗯,這頗像上海人對自己的定義:除了上海,中國的其他地方都是鄉下。

在黑龍江,只有兩個地方,一個叫哈爾濱,一個叫外縣

莊重的索非亞教堂。

在黑龍江,只有兩個地方,一個叫哈爾濱,一個叫外縣

中央大街是哈爾濱人的氣質之源。

在黑龍江,只有兩個地方,一個叫哈爾濱,一個叫外縣

太陽島是哈爾濱人和松花江連接的精神紐帶。

其實哈爾濱和上海有一點挺像的,都是中國內地較早和世界接觸,現代化進程較快(當然現在哈爾濱的發展是沒有跟上節奏了),帶有顯著異域風情或者洋化較明顯的城市。

至少上世紀的上半葉,哈爾濱被人稱為“東方莫斯科”或者“東方小巴黎”,真的不是自吹自擂。松花江、太陽島、中央大街、東正教教堂、俄式西餐……都是這個城市極有代表的符號和名片。

在黑龍江,只有兩個地方,一個叫哈爾濱,一個叫外縣

防洪紀念塔,代表新時代哈爾濱的名片。

但要說起哈爾濱人對外縣人有多大的歧視,倒也不見得,優越感是有的,但這種優越感也是有來由的。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外縣人,畢業後一直在哈爾濱工作,單位的同事哈爾濱人居多,大家相處都很好。我那時比較大的感受是,作為一個外縣人,在某些方面,確實要比大城市的人,少了一些見識,或者說世面見得少。畢竟從小都沒看到過公共汽車,沒上過幼兒園,沒去過電影院,更不知道少年宮裡到底什麼樣。

我家倒是有一個哈爾濱的親戚,但直到上大學,才去過一次,那時候出一次門,真不容易。我印象非常深的是,家裡大人辛苦一年,交完公糧,還要欠公家很多錢,家家都欠,除了村支書、大隊長和會計。不要說買車票出門,日常生活都緊緊巴巴的,再說了,去串門,不得拿東西麼,空手上門不是個道理。那時家家窮得快喝西北風,更沒這個條件。所以,我們是盼著哈爾濱的親戚來作客,想想都尷尬,我第一次吃到月餅和甘蔗,就是哈爾濱的親戚帶過來的。

在黑龍江,只有兩個地方,一個叫哈爾濱,一個叫外縣

當冰雪成為藝術。

七八十年代以前,外縣人想到哈爾濱生活,只有通過工作調動才能實現,而且那個時候想調動個工作,實在是難。

恢復高考,大批外縣來的畢業生分配到哈爾濱工作,算是一個開端。

與此同時的改革開放,外縣、農村來哈爾濱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多,逐漸成為了新哈爾濱人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十年,最大的生力軍是來哈買房子的,哈西也好、群力也罷,正在崛起的松北,外縣人已經成為主流。

在黑龍江,只有兩個地方,一個叫哈爾濱,一個叫外縣

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黑龍江省這些年的外流人口數量龐大,但哈爾濱的城市人口總量並沒有減少。

這裡面,外縣人的大量快速補充居功至偉。因此造成的結果是,12地市的人口和經濟,愈見蕭條,更顯活力不足。

這個時候,整個黑龍江,都是一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