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基層治理的“範本”:平江縣一年至少省下5000萬“人情債”

一年至少省5000萬“人情債”的背後

基層治理的“範本”:三記“組合拳”鋪就鄉村新風尚

基层治理的“范本”:平江县一年至少省下5000万“人情债”

在岳陽平江縣梅仙鎮青橋村村部,移風易俗做得好的家庭將寫入紅榜,予以表揚。記者 楊昱 攝

摒棄傳統鞭炮和一次性紙杯,用電子鞭炮和瓷杯替代;壽宴不再動輒幾十桌,而是全家人的溫馨聚餐;村規不再是一紙空文,關鍵條款,老百姓爛背於心……自岳陽平江縣去年摘掉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後,如何由貧轉強成了當地工作的重中之重,也考驗著每一位基層工作者的智慧與執行力。近日,在省民政廳基層政權與社區建設處的組織下,記者走訪調研了平江縣梅仙鎮的社會治理情況,該鎮打出村規民約、家風建設、移風易俗三記“組合拳”,逐步扭轉了以往好逸惡勞、盜採砂石、陳規陋習等不正之風,為鄉村振興鋪就了平坦大道。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楊昱

移風易俗

全鎮每年節省人情、酒席開支至少5000萬元

2017年,一股“治陋習、樹新風”的清風從岳陽平江縣颳起,逐步影響到全省。時隔兩年,記者再次來到平江縣梅仙鎮,發現當地的民俗風情已大為改觀,僅人情負擔,每年為老百姓節省開支平均每戶在2000元以上,加上省去的酒席操辦的成本,全鎮一年可減輕群眾負擔5000萬元以上。

“農村辦個紅白事都很費錢,為了面子,要擺幾天宴席,勞民傷財。”梅仙鎮駐三里村幹部陳武興說,去年,他的叔叔過世,因膝下無兒,喪事由4個侄子操辦。如果要按習俗風光大葬,至少得準備個七八萬元,才能支付伙食、法事、租金、工資等。後經過討論,他們決定一切從簡,喪事只辦了1天半,逝者火化後埋入村裡的公墓山。

“梅仙鎮有30個村,共1.7萬餘戶。如果按老習俗操辦酒席,沒個三五萬元辦不成。自從開展‘治陋習、樹新風’工作以來,每年我們要勸導300多起紅白事。”梅仙鎮黨委書記曾要軍介紹,為了讓工作順利推進,全鎮30個村都統一購買了電子鞭炮和瓷杯,免費提供給村民使用,為“煙花鞭炮”和“一次性塑料杯”提供了替代品,一場喪事辦下來,村民省了成本又保護了環境,深得群眾的認可。

為了減輕群眾的負擔,鼓勵更多人主動參與移風易俗,梅仙鎮明文規定,凡是自覺拆除活人墓的村民,都將提供免費的公墓位置,並進行適當補償。目前,27個公墓山已全部建成並投入了使用,而該鎮共拆除活人墓600餘座,杜絕了亂埋亂葬的“青山白化”現象。

村規民約

每一條村規都需得到村民的認可

來到梅仙鎮青橋村村部,記者在公示欄上見到了4個不同版本的村規民約,如青橋村上喬片村規民約中,有“不亂丟亂棄病死畜禽及其他廢棄物”,而青橋村神衝西田片村規民約中就沒有這一條。據介紹,村規是根據每個片區的不同情況而制定的,因為上喬片區有較為集中的小型養豬場,才會對防疫工作進行約定。

“如果村規民約內容太理想化,而不是村民參與認同的,就無法真正做到入腦入心,也難以發揮作用。”曾要軍說,一個村制定村規民約,很難將所有村民的想法集中起來,而且缺少針對性。既然如此,何不以村民小組或片區為單位,召開村民大會來確定村規內容,鎮、村一級只提供框架性的模板。“在制定村規時,需因地制宜。比如這個村的片區有水果產業,就要在村規中寫進‘禁止偷摘水果’這一條款。”

“很多政策本意是為村民著想的,但適應需要一個過程,我們會在每年初對村規進行調整和更新。”曾要軍說,縣裡對“雞鴨必須圈養”有硬性規定,但如果強制去推行,效果並不佳。沒認可的可以不上,上了都是大家認可的。當村民發現放養沒圈養好時,也可在更新村規時進行討論,這樣的村規老百姓不會有反感情緒。

當然,村規中也得約定處罰措施。有些村會建立文明程度考核制度,如果有人不按村規辦事,將會予以扣分處罰;有些村會對亂扔垃圾等現象進行經濟處罰,或扣除保證金或直接公示罰款。為了確保村規得到落實,每個村民小組或片區還會推選1到3個人成立監事會,督促村規真正落實。

家風建設

給每戶家風劃等級

不合格的難過審核

“梅仙鎮的水域很長,盜採砂石的現象很氾濫。在狠抓家風后,今年盜採砂石的情況就比去年下降了70%。”曾要軍說,水域比較大,村幹部不可能時刻守著,而那些投機者卻能輕易鏟走河床上的砂石。只有抓到才能法辦,但要管理那些“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人,卻比較棘手。經過不斷摸索,曾要軍從家風建設上找到了這類投機者的命門。

“我們對全鎮每個家庭作等級評定,並將其家風情況公之於眾,獎優罰劣。今年7月剛實行,就立竿見影。”曾要軍介紹,從誠實守信、尊老愛幼、遵規守法、勤儉持家、和睦鄰里、愛護環境這六個方面考察家風,並通過村民大會,對每戶家庭評定出優良、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第。“其中,遵規守法中的‘規’,除了法規之外,還包括了村規民約。”

為了方便各村對每戶家庭評定等級,鎮政府還會將公安、銀行、國土、河道整治辦、供電所、自來水廠等職能部門的數據打包到每個村,如果有家庭存在偷電偷水、盜採砂石、耕地建房等行為,這也將作為其評定家風的有效依據。

“評上了鎮優良家庭的,我們會在其家門掛光榮牌匾,每年都會‘回頭看’,保持不好的就會被摘牌。當然,這樣的家庭還會享受一次免費體檢的福利。”曾要軍說,優良等第不設限制,如果村裡有九成以上住戶都掛牌了,也就說明家風普遍轉好了。

有獎還要有罰。“一旦認定為不合格家庭,我們在對其審核時,會明確寫道:該家庭於X年X月X日被評為家風不合格家庭,且至今沒有摘帽。”曾要軍表示,如果審核不過關,將影響當事人的銀行授信和貸款等,其照顧性政策享受也會受到影響。“與此同時,我們還要求學校開展家風教育,鼓勵孩子對父母賭博、亂扔垃圾等不良行為進行指正,多角度促使家風的建設。”

記者手記

接地氣的基層治理方式,更受老百姓歡迎

每個村在社會治理中,都會有自己的村規民約、家風建設、移風易俗等措施,為何岳陽平江梅仙鎮得到了省民政廳的推薦和認可?只因為該鎮的工作方式是從自身實際出發,穩紮穩打,這也契合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所提出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相關要求。

在梅仙鎮採訪過程中,記者一直很疑惑,平江縣是革命老區,為何不發展旅遊?對此,梅仙鎮黨委書記曾要軍表示,旅遊發展既需要一定的機遇,更需要好的發展環境,一時還急不來。但現在要做好準備,尤其要擺正心態,厚積薄發。

這樣的回答,看出了基層治理者穩紮穩打的工作態度。正是不急於求成,允許村民有適應的過程,才讓一條條村規深入民心。在這些村規中,像“不許捉弄新郎、新娘”“不許捉弄公公、婆婆”等條款,看似是小事,但日子一久,很多陳規陋習自然會被摒棄,社會風氣也越來越清正。

在談到梅仙鎮未來的發展時,曾要軍認為得先修練好內功,同時也對未來很期許,“我們現在打造了以紅心獼猴桃和黃桃為主的水果產業,等果熟飄香之時,我們還會把它加工成品牌,相信鎮域經濟會一步步走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