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改變人生的“冒名頂替”必須一查到底

近日,河南省鄲城縣退伍軍人仵瑞華檔案被他人冒用長達23年一事,引發社會關注。仵瑞華表示,其自1995年退伍後一直沒有被妥善安置,直到2019年10月看到安置名單時才知道被他人頂替檔案就業。如今,頂替者何某已成為鄲城縣宜路鎮政府幹部。仵瑞華稱,事件曝光後,頂替者曾找中間人聯繫他希望私了,提出由仵瑞華支付10餘萬元買回工作,聲稱“拿10多萬塊錢,手續都給你辦好,就等於你花一筆錢,把養老問題解決好了,有退休金拿多好。”(12月4日《新京報》)

仵瑞華的遭遇被媒體報道後,12月4日下午,鄲城縣委宣傳部發布情況說明,立即成立專項調查組對此事開展全面調查。目前,冒名頂替者已被停止工作並接受調查。“假仵瑞華”被檢舉並接受調查,對於仵瑞華23年的“錯位”人生而言,還遠遠不夠,對於可能尚存其他的“假某某們”來說,將本案查個水落石出,還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

1995年12月份轉業後,仵瑞華回到了老家白馬鎮,轉業時並沒有人通知他去白馬鎮政府上班。他也去民政局詢問過分配工作的事,等了半年一直沒有結果。無奈之下,1996年,仵瑞華坐上了南下的火車,去浙江務工,從此便一直打工種地維生。直到23年後,當仵瑞華看到名單上的姓名、安置單位以及安置時間和自己一模一樣時。仵瑞華意識到,他的工作很可能被別人給頂替了。仵瑞華通過朋友查到了名單上“仵瑞華”的人事檔案。檔案上載明,“仵瑞華”,1979年出生,1992年工作,28年工齡。而當地政府工作人員透露,他們只知道有“仵瑞華”這個人,平時“仵瑞華”不經常來上班,也沒有具體的分管工作,但是工資卻照常發放。

按檔案記錄來算,13歲就進入政府部門工作,顯然是天方夜譚。然而就是這樣一份漏洞百出的人事檔案卻能順利入職,要說沒有貓膩,誰會相信呢?為什麼當年轉業安置的信息沒有送達仵瑞華?為什麼漏洞百出的人事檔案能夠通過審核?為什麼一個從不正常到崗工作的人能吃著 “空餉”?為什麼在事件曝光後,頂替者還敢有恃無恐的拿著受害人應得的工作索取補償?

一句私了和解,顯然不意味著追責的句點。查清此事的來龍去脈,依法懲處相關責任者,這是有關部門應為仵瑞華討回的公平和正義。然而,工作職位尚可歸還,被代替的23年人生經歷和可能的未來,再也回不來了。這是事後救濟的遺憾,也是法治要把遺憾攔在事前的價值所在。

從以往類似案例看,冒名頂替背後往往還連著身份信息、檔案修改、錄取過程等諸多環節的漏洞。該案背後連著怎樣的造假閉環,是誰在一手遮天,又是否有人該查不查不作為,顯然也要一查到底。相比23年前,2008年施行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明確要求教育等政府、公共企事業單位應將事關群眾利益的信息依法公開)可能會避免仵瑞華的悲劇重演。法治的進步,的確會讓冒名頂替者儘可能少的出現,可是這還遠遠不夠。

仵瑞華的事件太過偶然,不能總是依靠受害者的檢舉,出現一起查處一起。僅查處責任人,這種治標不治本的自查永遠不可能杜絕冒名頂替的發生。相較於亡羊補牢的挽救方式,遠不如痛定思痛,直面現實。在查處仵瑞華案相關責任人的同時,一查到底,徹底摸清楚冒名頂替背後的利益鏈條,完善法制。制度越完善,暗箱操作的空間就越小,才能確保不再有更多的“假仵瑞華”們偷走別人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