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人機“接力”重造“植生袋”,威海環翠區創新方法擦亮裡口山生態底色

人機“接力”重造“植生袋”,威海環翠區創新方法擦亮裡口山生態底色

又是一年好春光,植樹添綠正繁忙。為築牢林業生態屏障,守護好綠水青山的生態環境,環翠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採取分期、分批、分區塊的方式展開義務植樹春季攻勢,再造裡口山綠水青山。

人機“接力”重造“植生袋”,威海環翠區創新方法擦亮裡口山生態底色

人機“接力”重造“植生袋”,威海環翠區創新方法擦亮裡口山生態底色

在裡口山防火通道兩側,專業施工隊員正在進行試驗區的圍堰工作,從遠處眺望,山坡岩石上已經堆砌好一個個植生袋。

為做好裡口山區域植被恢復和造林綠化工作,進一步擴大復綠範圍,環翠區對仙姑頂防火通道兩側裸露的山體,採取回填土壤、修築圍堰的方式解決山體裸露不宜栽種樹木的難題。

人機“接力”重造“植生袋”,威海環翠區創新方法擦亮裡口山生態底色

人機“接力”重造“植生袋”,威海環翠區創新方法擦亮裡口山生態底色

從山下向山上運送土壤,單純靠人工,難度大、效率低。區城投公司工作人員因地制宜,採取人機結合、分段運送的方式,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一開始靠人工往上搬土,一天能搬20多趟,做20個圍堰當樹穴。現在採用機械倒運的方式,先將植物生長調節劑與土壤混合,經過機器攪拌、過篩成為類壤土,通過空壓機管道輸送到陡峭山體上,再人工填築圍堰,一天可以做230至260個圍堰。”環翠區城投公司項目負責人夏光輝說。

人機“接力”重造“植生袋”,威海環翠區創新方法擦亮裡口山生態底色

一個個堆砌好的植生袋裡面裝著適合林木生長的類壤土,專業施工隊員用植生袋在裸露區域堆起圍堰,為幼苗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還山林一片蔥鬱。

“我們主要對裡口山(仙姑頂)西側、北側及東北側的山林空地及森中空窗進行苗木補植及養護工作,3月7日開始栽植栽植黑松、黃櫨等樹木,3月10日完成試驗區的打造,計劃7月底前完成130畝的綠化工作。”夏光輝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