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喜洲鎮卻是個奇蹟。不到一里,便是洱海。不到五六里便是高山。山水之間有這樣一個鎮市,真是世外桃源啊!”——老舍《滇行短記》


中國作為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我們的土地上從來不缺少古城古鎮,其中這幾年知名度最高的大概就屬雲南的大理古鎮了。一邊是蒼山一邊是洱海的大理古鎮,隨著《心花路放》電影的爆火,成為了很多人嚮往的旅行目的地。


而很多人卻不知道,就在距離大理古鎮十幾公里的地方,還有一個叫做喜洲的白族聚集古鎮,雖不如大理出名,但是作為一個古鎮的歷史人文味道卻遠勝大理。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喜洲古鎮和大理雖然距離相隔沒多遠,但是這裡卻完全是另外一番面貌.


大街小巷到處都是白族的特色建築,它是大理自治州境內保存最完好的白族聚居地之一,是環洱海旅遊線路上一個必去景點,與大理古城相距約17公里,這座絕美小鎮,低調人少,絕對適合冬季想要去研學旅行的你!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喜洲古鎮西枕蒼山,東臨洱海,從鎮子中心到洱海的海舌公園不到五公里的距離。這裡是一個傳統額白族聚集村鎮,據稱早在六詔與河蠻並存時就已是白族聚居之地,原為大理河蠻的城邑,隋史萬歲曾駐兵於此,因而也稱“史城”或“史賧”。


喜韻居即大理白族非物質文化的活態化展現,特別是手工作坊及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特色建築,都非常值的一看。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據說,唐時南詔王時候喜洲古鎮就城池建築宏偉。南詔王及其一家,經常離開太和城到此居住,時稱大釐城。當時已時“邑居人戶尤眾”,是南詔時期“十瞼之一”。因此其規模僅次於王都和羊苴咩城,既是當年軍事上北防吐蕃,也是佛教和商業貿易的重鎮。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跟大理古鎮相比,這裡可以算作是沒有多少的商業開發。到這裡遊玩的遊客數量也遠遠不如大理。很多人只是路過喜洲去海舌公園看洱海,一般都不會在喜洲待多久。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不喜歡喜洲的人會覺得這裡索然無味,而喜歡喜洲的人會覺得,喜洲才算是真正的古鎮,而大理只不過是古建築裡的商業步行街。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作為一個白族聚集的村落,喜洲到今天還依然以白族居民為主,走在街上總能看到穿著白族傳統服裝的村民,不過大多都是一些老人。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夏天和五一十一等旅遊旺季的時候,喜洲的街頭也能看到一些遊客。而冬天的喜洲,就幾乎沒有什麼遊客了。就算有,也是從大理古鎮到這邊逛一圈就回去了。這也使得冬天的喜洲顯得安逸很多。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喜洲有很多手工藝人。做銀飾的,做扎染的,各種白族傳統的手工藝在這裡都能看到。這裡的扎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藍續古法扎染。就是在不需要染色的位置打結就能留下圖案,最後通過陽光涼曬出樣式各異的圖案。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有人說:“來大理一定要去喜洲看看,到喜洲一定要吃喜洲粑粑。”


喜洲最為出名的大概就是一種叫做喜洲粑粑的地方美食,幾年前上了《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隨後便聲名鵲起,如今也算是喜洲最重要的一個名片,有不少人會專程前來品嚐。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喜洲粑粑是一種麵粉烤製出來的餅,可以有不同的口味。它的製作和烤制方法還是延續著百年以前的傳統,粑粑放在爐子的下面,用上面的炭火逐漸烤熟。古鎮上有多家賣粑粑的店鋪。四方街的喜洲粑粑最正宗,10塊一個,新鮮滾熱辣。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大理、麗江這邊很多古鎮的中心都叫“四方街”,喜洲古鎮也不例外,四方街是整個古鎮的核心區域,從正義門到四方街大約需步行10分鐘。這裡有一塊“題名坊”,上面有喜洲古鎮歷史上約30名進士的名字,也有喜洲近現代名人和著名商號的名字。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鎮子中心的題名坊便算是喜洲的標誌性建築了,上面寫著喜洲歷史上的一些名人,同時也述說著這座不大的古鎮在漫漫歷史長河中走過的歲月。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嚴、楊、尹、董在歷史上是喜洲古鎮的大戶人家,他們在古鎮上有自己的家族商號,有多處宅院和家族宗祠,拿嚴氏家族來說,嚴家大院、嚴寶成宅、嚴玉山宅、嚴家民居等等都是數百年前流傳下來的古建築,有很高的而歷史價值,也反映了嚴家在喜洲古鎮歷史上的地位。


據稱現喜洲全鎮共有明代、清代、民國以及當代各個時期各具特色的上百院白族民居建築。遠遠望去,像一座古樸典雅的城池,更像是一座巨大的民居建築博物館。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這些充滿著水墨情調的民居群落,全都整齊地坐落在古老的石頭巷子兩邊。每一個院落的布排,都力求做到自然、貼切,講究的一種儒雅的格調。當然,大理的民居也與其它地方的民居建築一樣,一般都有著對稱式的佈局和封閉式的外觀。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所謂“三房一照壁”,即每戶院內均有一正房、兩廂房,正房對面是一面牆壁,每當下午至傍晚陽光照耀在這一牆壁上再反光到院內,把整個院落都照得明亮,故稱照壁。


所謂“四合五天井”,即四面都是房子,四個角交接處分別有一個小天井,加上院中央的大天井,共五個天井。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裝飾是白族民居建築的又一特點,十分注重門樓,飛簷翹角,斗拱彩畫,頗具特色,門窗、照壁多用劍川木雕、以及大理石,彩繪和水墨畫裝飾,工藝精緻,清新典雅,在西南民居建築中,堪稱一流。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這就是喜洲古鎮,美到隨手拍都是大片。


如果你想找尋內心的平靜,那就去喜洲吧。

如果你想遠離城市的喧囂,那就去喜洲吧。

如果你想獨享小眾的美景,那就去喜洲吧。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喜洲古鎮,絕對適合冬季想要去研學旅行的你!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幅員遼闊的中國,還有很多風物不為人知。跟隨“玉蘭旅行”,帶你見識地道的中國民間。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研學“彩雲之南”喜洲古鎮:大喜之地,古韻之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