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波音風暴:預告西方世界進入“問題多發期”?

波音風暴:預告西方世界進入“問題多發期”?

近來,“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大事不斷,頭條熱點刷屏更是步步驚心。《華盛頓郵報》稱,被質疑的不止波音,還有“美國領導力”。《人民日報》評論稱,“金錢政治”暴露美國民主虛假一面。“黃背心”示威捲土重來,給馬克龍發“最後通牒”。“白人至上主義”捲土重來,“新西蘭恐襲”令西方反思。《環球時報》發表社評稱,西方進入觸動根基的“問題多發期”!

在網聞博報看來,“金錢政治”的“美國領導力”,就傳承著“美國優先”和“白人至上主義”的“西方文明中心論”。就在“新興市場經濟國家”正奮力追趕“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之時,卻突然發現西方已經進入了觸動根基的“問題多發期”。那麼,這會不會就是傳說中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呢?對此,我們先快速瀏覽一下相關時訊,然後再繼續討論。

美國領導力遭質疑 金錢政治暴露美國民主的虛偽

網聞博報注意到,美媒稱被質疑的不止波音,還有美國領導力!據環球網2019年3月18日報道,北京時間14日凌晨,特朗普宣佈停飛令,讓美國完成了在波音737MAX飛機墜機事件中的“U型反轉”。《華盛頓郵報》報道稱,美國監管機構和特朗普政府對波音737MAX飛機做出的混亂反應,讓人們不僅懷疑這架飛機的國際適航性,更開始質疑美國的領導能力。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幾十年來一直是全世界航空安全的黃金標準:該監管機構的決定,尤其是與美國製造的飛機相關的決定,曾可以增加紐約、邁阿密、洛杉磯、倫敦、里約熱內盧和北京的旅客的信心。

報道稱,自週日埃塞航空發生墜機事件(也是近五個月內的第二起波音737MAX飛機失事)以來,外國觀察者們一直關注著華盛頓對這場危機的處理方式。美國及他國的批評人士都指責美國的反應不當,其原因往好了說是決策不穩定,往壞了說就是為了國內商業利益。批評人士說,此次事件的結果降低了美國作為全球飛機標準領跑者的可信度,同時有可能開啟一個國際監管機構,特別是中國和歐洲,發揮越來越大影響力的時代。2013年,外國航空管理部門在處理導致波音787飛機暫時停飛的電池問題時,大部分都跟隨著美國的腳步,而現在全世界的反應與當時形成了鮮明對比。

報道指出,此次事件還讓一些人聯想到國際社會對美國金融監管機構的不信任,這種不信任是在十年前華爾街崩潰引發全球金融危機後開始出現的。墜機事件發生後,世界上許多專家對華盛頓一度佔據主導地位的全球航空業領域突然發生“反叛”感到驚訝。美國在航空安全方面的領導力受到質疑,是在中國第一個將波音737MAX客機停飛以後。這對於一個在航空安全方面長期跟隨美國領導的政府來說,是一個史無前例的舉動。

報道稱,中國的舉動還使得一系列包括英國、加拿大和歐盟成員國等其他國家,在48小時內效仿,這事實上使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被孤立了。隨後,特朗普也下令暫時停飛這些飛機。“我的一些很聰明的朋友表示,對737MAX的反應可能會成為美國霸權的拐點。”加拿大學者斯蒂芬·賽德曼在推特上寫道,“中國對MAX飛機說‘不’,美國聯邦航空局說‘別擔心’,然後歐盟關閉了領空。美國的領導能力也就到此為止了。”

網聞博報同時注意到,《人民日報》評論稱,金錢政治暴露美國民主虛假一面!據《人民日報》2019年3月18日刊發評論文章稱,美國一向自詡為“民主的燈塔”,給自己貼上“民主”的標籤。但現實情況是,金錢政治造成大批民眾被排斥在政治過程之外,無法實現政治權利。金錢政治剝奪了美國人民的民主權利,壓制了選民真實意願的表達,形成了事實上的政治不平等。近年來,來自院外組織的資金佔選舉總費用的比例變得越來越大,來源不明的競選贊助費不斷增加,普通美國人對選舉結果的影響日漸減小。金錢政治暴露了美國民主的虛假一面。

文章指出,金錢是美國政治的潤滑劑。在美國進行政治活動,時刻都離不開金錢。因此,籌款成為所有美國政治人物的首要任務。近年來,美國不斷放寬對政治捐款的限制。美國法律此前規定,每個競選週期內個人對聯邦候選人的捐款上限為4.86萬美元,對政黨捐款上限為7.46萬美元,總額12.32萬美元。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2014年做出裁定,取消個人對聯邦候選人及政黨參與競選活動最高捐款總額的上限。這意味著富人可以沒有限制地向自己支持的政客捐款。除直接向競選人提供政治捐款外,美國富人和企業還可以通過“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來進行政治捐贈。美國法律規定,“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以獨立運作的方式發動宣傳攻勢,支持或反對某個競選人,向其捐款,沒有任何金額的限制。

文章稱,無限制的政治捐款為有經濟實力的個人或集團提供了用金錢影響政治的渠道。接受捐款的黨派和政治人物必然要以政府職位做回報。在政治捐款人中,大金主和超級籌款人特別重要。“超級籌款人”是指擁有大量財富和社會關係、能為候選人籌集大量資金的人。2008年大選時的“超級籌款人”,有相當一部分人得到內閣職位或成為顧問。根據聯合國極端貧困與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2018年5月發佈的報告,美國內閣成員財富總額達43億美元,政府已經成為富豪的代言人。長期以來,美國政府都有任命大金主擔任駐外大使的傳統。

文章指出,美國的選舉已淪為金錢遊戲。選舉的本來目的是表達選民意志、確定政策方向和選擇合格的領導者。但是,美國的金錢政治卻扭曲了民意,把選舉搞成了有錢人才能參與的遊戲。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花費的選舉費用越來越多,從2004年的7億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0億美元、2012年的20億美元。2016年美國大選總共花費66億美元,成為美國史上最昂貴的政治選舉。美國中期選舉費用快速升高。2002年到2014年間舉行的4屆中期選舉,分別花費21.8億美元、28.5億美元、36.3億美元和38.4億美元,2018年則達到創紀錄的52億美元。

根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的分析,如果這筆資金分派給435個眾議院席位和34個參議院席位,平均每個席位的選舉費用達1104萬美元。在2018年的中期選舉中,贏得一個參議院席位的平均成本為1940萬美元,贏得一個眾議院席位平均至少要花費150萬美元。2018年舉行的得克薩斯州參議員選舉成為美國曆史上最豪華的國會議員競選,其中僅民主黨候選人貝託·奧羅克一人就籌集了創紀錄的6910萬美元。高額的選舉費用大大提高了參選門檻,排除了絕大多數人參加競選的可能。

文章稱,遊說活動暴露美國金錢政治的本質。政治遊說是美國政治過程的一個環節,是各個利益集團發揮影響的合法形式。各種利益集團僱用說客,對國會議員及其助手進行遊說,影響法案的制定和修改,謀求自身利益。40多年來,美國遊說業發展迅猛,呈爆炸性增長態勢。1971年,美國僅有175個註冊說客,到1981年增加到2500個,2009年又增加到13700個。這意味著,平均每位美國參眾兩院議員身邊,就有20多名說客出沒。

據不完全統計,在華盛頓的遊說公司約有2000多家。利益集團在說客身上的花費與日俱增,1998年為14.4億美元,2011年已狂飆至33.3億美元,14年時間增長幅度達131%。高額遊說投入帶來巨大回報。2005年,醫藥業的年遊說費用為3.25億美元,但從布什政府通過的有關法案中可以受益1390億美元。1998年,當國會準備制定針對菸草業的限制法案時,各菸草公司投入6740萬美元遊說費用,大肆開展遊說活動,最終阻止了這項由亞利桑那州共和黨議員提出的議案,保住了菸草業的龐大利益。只有財力雄厚的富人或企業才有能力進行遊說活動,才能發揮政治影響力。遊說制度充分說明美國政治是有錢人的政治。

文章認為,美國的金錢政治無異於金錢遊戲。在動輒需要支出數十萬、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美元的門檻面前,絕大多數普通美國人都無可奈何。金錢政治是對美國民眾政治權利的巨大限制。

中國1月小幅增持美債 韓國人均3萬為何高興不起來

網聞博報注意到,中國1月小幅增持美債31億美元!據澎湃新聞網2019年3月18日報道,當地時間3月18日,美國財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所持美國國債2019年1月環比增長31億美元,總持有規模為1.1266萬億美元,這是繼去年連續6個月減持後第二個月持續攀升。中國在去年6-11月,連續6個月減持美債,並在12月又開始增持美債21億美元。2018年全年,中國淨減持美債614億美元。

報道稱,日本仍為美債的第二大海外持有國,1月增持275億美元至1.069億美元,刷新近一年新高,這也是日本連續第三個月增持。巴西也保持了其美債的第三大持有國的地位,1月持美債規模環比增長了20億美元至3051億美元。十大美債海外持有地區之中,1月增持的還有中國香港地區和比利時。據央行公佈數據顯示,2019年1月中國外匯儲備30879.24億美元,環比增加152億美元,為連續三個月增加。2018年12月外匯儲備規模為30727億美元。2018年,在內外部風險衝擊之下,人民幣匯率幾經跌宕,頗有“破7”之勢。2019年開年,人民幣匯率開始重拾企穩勢頭。

網聞博報同時注意到,人均3萬美元,韓國人為何高興不起來?據海外網2019年3月18日報道,根據韓國統計廳最新發布的數據,2018年韓國人均GDP達到31370美元,人均國民總收入GNI達到31349美元,首次突破3萬美元大關。韓國已進入人均GNI3萬美元時代,成為一個舉世矚目的發達經濟體。在韓國,有“5030俱樂部”的說法,即世界上人口超過5000萬、人均GNI超過3萬美元的發達國家俱樂部,成員有美國、德國、法國、英國、日本、意大利等六國。

報道指出,韓國成功的不易。1945年,朝鮮半島剛剛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卻又陷入美蘇單獨佔領而帶來的南北分裂,南北在1948年單獨建國。1950年到1953年,在全球冷戰的大背景下,一場慘烈的熱戰把朝鮮半島變成了戰爭的廢墟。韓國正是在戰爭的廢墟上,在美國、日本的援助下,融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拉開了經濟增長的序幕。韓國充分利用一切發展機會,走上一條通過出口導向型增長實現經濟起飛的道路。從1962年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韓國經濟開始數十年的快速增長。1996年,韓國躋身OECD,後者也被稱為“富國俱樂部”。2006年,韓國的人均GNI達到2萬美元;2018年,韓國人均GNI達到3萬美元。

報道稱,韓國發展的國內因素,在於大企業的增長模式。大企業在現代經濟增長中,企業組織的發展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農民從農村分離出來—大量的個體企業出現—民營非個體大企業出現—技術升級—壟斷大企業向國外擴展空間。在政府的選擇、扶持和刺激下,韓國大企業發展已經完成這一過程,成為國際市場上的為韓國利益征戰的騎士。在一個追求平均主義的儒教社會里,能夠發展出大型的企業是非常困難的,韓國成功地實現了這一點,這是韓國獨特的發展戰略的結晶。儘管其對韓國經濟的控制已經觸及國民經濟安全,但毫無疑問的是,大企業是韓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是韓國人的驕傲。

報道指出,儘管韓國央行宣佈了人均GNI超過3萬美元是好消息,但是韓國國民似乎熱情並不高漲。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韓國在環境、就業、社會分配等生活質量方面還不盡如人意。韓國普通人“壓力山大”,很難體會到人均收入3萬美元時代應有的幸福感。不僅是工作時間長、社會福利低,普通韓國人的收入也增長緩慢。韓國著名經濟學家張夏成在他的《韓國式資本主義》一書中提出一個概念叫“三無增長”,即無就業、無工資、無分配的經濟增長。也就是說,經濟增長提供就業崗位的動力不足,勞動者的工資收入跟不上經濟增長的步伐。

報道稱,韓國就業領域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非正規職的問題,類似於我們所說的“臨時工”問題。僱用非正規職是企業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也是普通國民收入難以很高的重要原因。韓國統計廳的數據顯示,2018年韓國總體失業率為3.8%,但20-29歲的青年失業率高達9.5%。與青年就業問題相關的原因是,前些年韓國出現了“拋棄”戀愛、結婚、生孩子的所謂“三拋世代”,近年來升格為“N拋世代”甚至是“全拋世代”。這些年輕人對未來感到不安,沒有上一代韓國人的奮鬥和吃苦精神,對未來都不抱憧憬,進入“低慾望社會”。與之相對應的就是,韓國的出生率急劇下滑,少子化、老齡化發展迅速,發展前景不容樂觀。在這樣的背景下,普通韓國人又如何能體會得到人均GNI3萬美元的幸福感呢?想起朱自清《荷塘月色》裡的一句話,“熱鬧是他們的,而我什麼都沒有”。

“黃背心”給馬克龍發“最後通牒” 西方世界怎麼啦

網聞博報也注意到,“黃背心”示威捲土重來給馬克龍“最後通牒”!據環球網2019年3月18日報道,“暴力嚴重升級”“恐怖至極”“陰暗的一天”……面對“黃背心”上週末在巴黎市中心留下的滿目瘡痍,法國媒體紛紛發出類似的嘆息。這是“黃背心”連續第18周舉行抗議示威,示威者宣稱此次抗議是對法國政府的“最後通牒”。混亂中示威者與警察持續衝突,多家商店被打砸、搶劫,銀行、報亭被縱火。法新社形容,成千上萬示威者再次把法國權力和奢華的象徵香榭麗舍大街變成了戰場。嚴峻的形勢迫使法國總統馬克龍不得不中斷週末假期,提前返回巴黎參加“應急工作會議”。法國內政部長譴責縱火者是殺人犯。巴黎的暴力場面再次震驚世界輿論之際,正值馬克龍發起的為期兩個月的“全民大辯論”剛剛結束。“大辯論”之後法國何去何從?被“黃背心”示威撕扯了4個月的法國何時能夠走出困局?

據法國電視二臺報道,隨著近幾次參加“黃背心”示威的人數明顯下降以及馬克龍倡議的“全民大辯論”在15日正式落下帷幕,“黃背心”中那些喪失耐心的激進分子希望“把動作搞大一些”,藉著打、砸、燒的極端暴力來向政府發出“最後通牒”,直接要求馬克龍下臺。該臺播出的現場視頻顯示,很多蒙面黑衣人參與了16日的遊行。暴力分子所經之處,沿街名牌商店櫥窗被砸得粉碎,有的店內產品被洗劫一空。憤怒的“黃背心”示威者還砸毀了香榭麗舍大街上著名的富凱餐廳露臺,焚燒了它的遮陽簾。該餐廳是製片商、導演、政客聚會、簽約的重要地點,前總統薩科齊曾在此為大選勝利舉行慶功宴。一棟公寓樓底層的銀行也被破壞分子縱火,幸好消防隊及時趕到,一名被大火圍困在三樓的母親和嬰兒才及時獲救。數個傳統報亭也遭到縱火。

“這是世界末日!”法新社稱,當天大部分時間,抗議者揮舞著法國國旗,高呼“馬克龍辭職”,在煙霧和催淚瓦斯瀰漫的香榭麗舍大街上游行。巴黎警察在凱旋門周圍豎起一圈屏障,與示威者對抗7小時。許多身穿黑衣的示威者向警察投擲石塊,警察則用催淚瓦斯、眩暈彈和高壓水槍驅散抗議者。

法國電視新聞網稱,遊行中一些暴力分子將目標直接對準維持秩序的警察,他們多次向警車發動攻擊。在警棍、防暴彈、催淚瓦斯、高壓水槍和拳打腳踢及各類投擲物的街頭對抗過程中,共有60人受傷。法國總統馬克龍不得不縮短在比利牛斯山的滑雪之旅,返回巴黎應對危機。16日晚,在內政部舉行緊急會議後,他誓言要採取“強有力的決定”。馬克龍說:“這已完全不能被稱為遊行,這些暴力分子的目的是要摧毀共和國,甚至展開殺戮!”

“今天的行動不是示威者所為,而是搶劫者、縱火犯和罪犯所為,沒有任何理由證明這種暴力是正當的。”法國總理愛德華·菲利普在走訪示威現場後表示。法國政府發言人格里沃表示,所有鼓吹暴力、攻擊秩序維持者的行為都是犯罪同謀,法國不能容忍一小撮“暴力瘋子”橫行霸道。《費加羅報》稱,16日在全國上街遊行的“黃背心”大約共有3.23萬人,其中巴黎示威人數大約為1萬人,巴黎警方逮捕了200多名破壞分子。按照法國內政部的說法,參加打砸搶的“超暴力分子”有1500人。法新社稱,面對失控的混亂,法國政府受到應對不力的批評。香榭麗舍大街零售商會17日統計,共有80家店鋪遭到破壞,其中20家被洗劫或縱火。商會呼籲法國政府結束這種混亂局面。

網聞博報同時注意到,“白人至上主義”捲土重來,新西蘭恐襲令西方反思! 《環球時報》2019年3月18日報道,新西蘭警方17日證實,克賴斯特徹奇市清真寺恐襲事件的遇難者人數升至50人,另有50人受傷。遇難者中既有3歲的兒童,也有77歲的老人。還沒從15日的屠戮式槍擊情景中緩過神的世界,緊接著又被澳大利亞籍槍手塔蘭特的極端主義思想和冷血震驚。28歲的他在16日出庭時面露微笑,打出一個白人至上主義團體使用的手勢。在恐襲前,塔蘭特還向包括新西蘭總理阿德恩在內的70多人寄出充滿種族主義和反移民言論的所謂“宣言”。在被譽為“世界最後一塊淨土”的新西蘭也遭到種族仇恨者血洗之後,極右翼主義抬頭、白人至上主義捲土重來的反思在西方媒體上被激烈討論。與此同時,控槍問題再成備受關注的議題,社交媒體為嫌犯極端言行提供傳播平臺則引起憤怒。

“17分鐘改變了新西蘭”,德國《世界報》評論說,世界開始反思有些晚,但現在必須“亡羊補牢”。當地時間17日下午,新西蘭總理阿德恩召開恐襲事件之後的第三次發佈會。她證實,總理辦公室在恐襲發生前9分鐘曾收到槍手塔蘭特的一份“宣言”副本。阿德恩稱,這是一份充斥著極右翼陰謀論的冗長“宣言”。由於沒有指明行動細節和地點,“警方沒有足夠的時間作出反應”。在這份長達86頁的“宣言”中,塔蘭特開門見山地說明自己的殺人動機是“白人生育率”問題。他聲稱“主要是要向侵犯者展示,我們的土地永遠不會成為他們的土地,只要白人還活著,我們的家園就永遠是我們自己的”。他在文中以不同主題寫下大量煽動性言論,並冷血地表示對自己的行為“沒有一絲一毫悔意”。新西蘭警方17日確認,這次槍擊案是嫌犯的“獨狼”行為。

英國《獨立報》稱,塔蘭特1.6萬字的“殺人宣言”毫無新意,充斥的荒謬理論和極端思想卻在全世界如病毒般傳播。新西蘭梅西大學特聘教授保羅·斯普利在香港《南華早報》撰文說,新西蘭是一個包容的國家,1/4的新西蘭人是在別國出生的。但它在寬容和安全方面的聲譽已經不可挽回地受到玷汙。這是一種政治激進主義轉向的最新例證,它有能力破壞西方民主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和實踐。即便處於“世界邊緣”的新西蘭也不能倖免。塔蘭特在“宣言”中提到美國總統特朗普,稱他是“白人身份認同復興的象徵”。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6日報道稱,特朗普在推特以及在白宮表態時,明確譴責這次恐怖襲擊,但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對美國穆斯林表達同情與支持。當被問及是否認為世界各地崛起的白人民族主義運動令人擔憂時,他稱“事實上,我並不這麼認為。我認為一小群人存在非常非常嚴重的問題”。

“當那些善良、無辜的人被殘忍殺害時, 對恐怖主義絕不能有雙重標準”,“德國之聲”17日評論說,西方迄今將恐怖主義主要視為伊斯蘭極端主義者的行為。這次對新西蘭穆斯林的襲擊表明, 對伊斯蘭的仇恨可以導致同樣惡果。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稱,西方社會對白人至上主義威脅不重視,源自很多西方政治領導人自己依賴白人至上主義。在歐洲,白人民族主義者已經獲得政治支持,影響選舉和公投。在美國,數不清的共和黨政客都同白人至上主義有牽連。

報道稱,在新西蘭恐襲事件後,美國匹茲堡猶太教堂槍擊案倖存者拉比邁爾斯接受了美國CNBC採訪。在被問到對白人至上主義快速蔓延、仇恨案件不斷激增是否有對策時,他苦笑道:“要是知道,我應該可以拿諾貝爾和平獎。”但他仍呼籲所有人放下仇恨,以愛面對。17日傍晚,新西蘭首都惠靈頓舉行的官方悼念儀式吸引成千上萬人參加,民眾紛紛用鮮花、卡片和蠟燭表達對逝者的哀悼。不少人還在網上轉發這樣的信息:“如果有任何穆斯林感到不安全,我願意陪你走路、買東西,也可以開車載你出門。”未來一週,新西蘭全國還將舉行各種悼念活動。

網聞博報還注意到,西方進入觸動根基的“問題多發期”!據《環球時報》2019年3月17日發表社評稱,新西蘭清真寺裡發生的針對穆斯林的恐怖襲擊在全球引發強烈震動,大量指責針對了白人至上主義思潮在西方社會的蔓延。新西蘭總理阿德恩表示下決心要推動控槍。然而這一切不像會在西方導致一場有針對性的重要調整的樣子。

社評指出,在西方的代表性國家美國,領頭批評白人至上主義並將之與新西蘭恐襲聯繫起來的顯然是民主黨人和反特朗普的媒體。特朗普總統譴責了恐怖襲擊,但否認白人至上主義令人擔憂。這給人們一種印象,對新西蘭恐襲原因的反思在美國又掉入了政黨鬥爭的通常範式,那麼結果很有可能又是不了了之。

社評稱,新西蘭恐怖襲擊並非僅僅是“新西蘭的”,而在很大程度上它發生在了“西方”。槍手是澳大利亞公民,他的白人至上主義宣言又明顯來自西方近年不斷蔓延的極右翼民粹主義,如果沒有美國和歐洲的普遍反思跟進,新西蘭無論如何善後,意義都很有限。但是西方目前並不具備開展大規模反思的條件。西方的問題很多,但對問題的指出和解決都是零星的,西方並未出現鼓勵體制性反思的政治力量,更沒有出現這樣的強有力領導人。西方的激烈批評都是不同陣營之間的政治攻訐,西方總體上是完美、優越的,這樣的認識在西方依然相當牢固。

社評指出,近年來西方底層白人的生活水準相對下降,這究竟是國內政策失當導致貧富失衡還是全球化的錯?一些外來移民、尤其是穆斯林融不進西方社會,這個問題究竟該怎麼辦?西方政治力量在不斷極化,大家合作解決問題的空間越來越小,所有政黨被迫立足眼前利益,社會變得浮躁急躁,這些問題能解決嗎?西方政治體制不鼓勵統籌、長效地解決問題,也很容易出現政治、社會治理的爛尾工程。

社評稱,在無力開展體制改革的情況下,過去幾個世紀西方發展的存量結果被當成了維繫他們社會自信和驕傲的主要源泉,而當下他們的發展活力落後於新興國家的事實則被歪曲成後者不公平競爭甚至施展陰謀的結果。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雙重標準大行其道,西方越來越下力氣壓制新興經濟體影響力,重視對話語權的控制。但是現實的多樣性又擋不住,西方的諸多問題不斷爆炸,西方輿論的自圓其說越來越難。

社評認為,新西蘭恐襲無論對西方社會的內部團結,還是對西方與伊斯蘭世界的感情都勢必造成嚴重衝擊。西方雖然出現一些反思,但在西方比較開放的輿論體系裡,那些反思的力度遠遠不夠,很難形成真正的觸動。在這些反思形成足以影響選舉的強大壓力之前,它們只相當於走走過場。連新西蘭這麼寧靜的地方都發生了實際情形和意義都如此嚴重的恐襲,這很震撼。但新西蘭採取什麼措施,對西方又沒那麼重要,因為它太小了。無論在控槍還是反白人至上主義方面,美國只要不動,西方就很難真正動起來。進行社會治理的體制性調整是很艱難、痛苦的事情,而擁有多大這方面的能力,會從長遠上決定一個社會的競爭力。西方的存量優勢的確很大,但它的自我調整能力越來越弱,而一些所謂調整又常常是對民粹主義的屈服。西方正在進入觸動根基、也因此更加嚴重的“問題多發期”。

網聞博評:美國“金錢政治”原本就是“紙老虎”

讓我們把目光從西方再轉回東方,正如海外網報道所述,1945年,朝鮮半島剛剛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卻又陷入美蘇單獨佔領而帶來的南北分裂。1950年到1953年,在全球冷戰的大背景下,一場慘烈的熱戰把朝鮮半島變成了戰爭的廢墟。韓國正是在美國、日本的援助下,融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拉開了經濟增長的序幕。韓國充分利用一切發展機會,走上一條通過出口導向型增長實現經濟起飛的道路。韓國發展的國內因素,在於大企業的增長模式。民營非個體大企業出現,在政府的選擇、扶持和刺激下,成為國際市場上為韓國利益征戰的騎士。在一個追求平均主義的“儒教社會”裡,能夠發展出大型的企業是非常困難的,韓國成功地實現了這一點,這是韓國獨特的發展戰略的結晶。

在網聞博報看來,成功進入“富國俱樂部”的韓國人,卻並沒有享受到幸福感。就像同樣是“儒教社會”的日本,現在也已經陷入老齡化和人口負增長的“末日危機”。這個“韓國式資本主義”的“發展陷阱”,又會讓中國人想起“琉臺不守三韓為墟遼津燕冀漢奸何多”的歷史悲哀。

眾所周知,自“鴉片貿易戰爭”以來,就有了“西學東漸”的“洋務運動”,這也是中國奮起追趕西方現代化潮流的開端。然而,再從“英法聯軍侵華戰爭”到“中日甲午戰爭”,直到“門戶開放利益均沾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知識精英“洋務運動”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屢戰屢敗,最終結果就是喪權辱國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百年憂患,百年抗爭。直至社會主義新中國成立和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中華民族才終於把西方列強“紙老虎”打回原形。回頭再來看,日本先行“脫亞入歐”進入了“富國俱樂部”,韓國在美國和日本的援助下也融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然而,日本如果沒有“甲午戰爭”的“第一桶金”,就不可能快速實現“後發崛起”的“原始資本積累”。如果沒有中國市場和“人口紅利”的“近水樓臺”,日本與韓國的“和平崛起”就肯定是“天方夜譚”。如果不承認日資與韓資對中國勞動力的剝削,就顯然是對政治經濟學原理的無知,更是對資本主義“金錢政治”的麻木不覺。

當然,美國在“二戰”後對日本的援助,也就像美國與日本後來對韓國的援助一樣,都不會是“救世主”的慈善公益行為。當年美國通過“廣場協議”的“金融核戰”對日本“剪羊毛”,就是投資回報的“天經地義”。美聯儲通過週期性寬鬆緊縮貨幣政策“頂層調控”製造“亞洲金融危機,則是“美元霸權”對韓國“剪羊毛”的“對賭漲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貨幣貿易戰爭,由來就是叢林法則自私自利弱肉強食的“獸之道”,也正是“金錢政治”的私有化商業化拜金主義“紙牌屋遊戲”。更何況,美國在日本和韓國駐軍的“堅船利炮”,本身就是震懾“金融殖民地”的“殺威棒”。因此,美國和歐洲的“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早已陷入了老齡化和人口負增長的“末日危機”,日本與韓國又怎能不傳染得病呢?

追根溯源,自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到原始奴隸制小康社會“公私之變”以來,特別是從“民主法治”的古希臘奴隸制商業城邦和斯巴達商業軍國主義時代以來,再經古羅馬帝國“君權專制”的軍事殖民擴張和中世紀基督教“神權專制”的“十字軍東征”宗教戰爭,又經歐洲“文藝復興”和哥倫布船隊殖民征服“新大陸”的奴隸買賣“世界自由貿易”狂飆突進,直至形成今天“美元霸權”金融殖民統治的民主法治“普世價值”和市場經濟全球化國際慣例“割韭菜”體系,西方世界就一直在演繹著“金錢政治”的私有化商業化拜金主義“紙牌屋遊戲”科技創新系統升級。

如果說,這就是三千年的古希臘式大國崛起“修昔底德陷阱”天下興亡週期律。倒不如說,這原本就是“金錢政治”的私有化商業化拜金主義“紙牌屋遊戲”惡性循環。君不見,從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直到美國的“世界霸主”更新換代,就始終是西方進入了“問題多發期”的循環往復。那麼,面對今天這場美國“金錢政治”的貨幣貿易戰爭,中國人能跳出西方世界私有化商業化拜金主義“紙牌屋遊戲”的“如來佛手掌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