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核算退休金時現在的基本工資還有用嗎?有哪些依據?


首先可以肯定地告訴題主,事業單位退休“中人"在核算退休金時退休前的工資不但有用,而且會起著很大的作用。

2014年10月1日,我國推行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改革前巳經參加工作,卻要以後才能退休的人員稱為“中人"。

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前,事業單位人員在財政領取退休工資。退休工資的計算由基本工資+崗位工資+獎勵工資(績效工資)+津補貼,然後根據工齡的長短,按照規定的比例來發放。比如工齡35年以上的可以享受85%,工齡40年以上的可以享受90%。

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徹底告別了在財政領取退休工資。而是和企業人員一樣,依靠參加社保並繳納養老保險費,根據各人的繳費年限、繳費基數、繳費工資等數據,採取三項計算公式來計算中人的基本養老金。

具體計算公式為: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其中: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x繳費年限x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內養老金累計額÷計發月數;

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x指數化繳費基數x視同繳費年限x1.4%。

從上面的三項計算公式可以看出,退休時養老金的多少,會受到好幾個因素的影響,包括退休時所在地的社平工資、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繳費基數、個人賬戶累計額、退休年齡等。

而事業單位中人在職時的基本工資對核算退休金的繳費基數、繳費工資(指數化繳費工資)、個人賬戶累計額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每個人的工資總額其實就是你本人的繳費工資。繳費工資越高,計算的養老金越多;繳費工資越高,個人賬戶累計額也越多,個人賬戶累計額越高,計算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也越多。

由此可見,事業單位退休中人,核算養老金時退休前的工資不但有用,而且會起很大的作用?


葉公來幫忙


自從14年國務院對機關事業單位進行養老保險改革以後,退休後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就和以前有了很大不同。


以前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金和退休時的工資是直接掛鉤的,按照工齡的不同分為幾個區間,滿25年工齡的可享受85%的退休工資,滿30年工齡的可享受90%的退休工資,因此只要退休前幾個月能夠提拔或者漲工資,退休後收入也會有明顯增加。


但是,現在退休後的養老金計算方式改變了,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其中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本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其中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本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對於養老保險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編制內工作人員,又稱為“中人”,還需要增加一項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本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視同繳費指數×本人視同繳費年限×過渡係數。

從上面三項看,養老金都是和平時的繳費工資以及繳費年限有關係,因此整個繳費週期內基本工資比較高,繳費工資也會比較高,退休後的養老金也就比較高,而退休前臨時提拔漲工資的方式對於養老金的影響就很小了。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關注我,分享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流雷電


純粹是扯淡,一四年至一六年事業單位的退休中人與一七至一八年退休中人月領養老金差距一千多元,正科比副科少,一八年退休的副科中人月領六千四百多元,一五年退休的正科才領近四千九百多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