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5G高通華為誰更厲害?為什麼?

劉鎮基


如果從5G標準的角度來考察,最厲害的既不是高通,也不是華為,而是中國移動。看到這裡,估計很多人要驚掉下巴了:那家人見人氣,花見花不開的企業?

千真萬確,在5G標準立項而且獲得通過的數量上,中國移動是華為(8項)的1.25倍,是高通(5項)的2倍,是英特爾(4項)的2.5倍,即使日本和韓國的5G標準立項加起來,也僅為中國移動的60%。

你們就說牛叉不牛叉吧。

聽完結論,請先撿起掉在地上的下巴,我們接著往下說。

我們先說什麼是5G標準立項。

5G標準是一個複雜的體系,涉及到編碼、空口協議和天線等等,內容龐雜,誰提出的立項多並且獲得通過,誰對5G的主導權就越大。能提出5G標準立項的國家或企業,必須要有技術積累或者5G的前瞻性需求。

中國移動之所以能在5G標準立項中收穫頗豐,主要有兩大原因:

  1. 中國移動擁有全球數量最多(9億)的用戶,並且建設了一張覆蓋最為廣泛的通信網絡;

  2. 中國移動採用TDD通信技術,是全世界通信運營商中,對TDD通信技術理解最為深刻、組網和運營技術積累最多的企業,而5G恰好就放棄了FDD通信技術,全面採用TDD通信技術。

看到這裡,可能會有人說,哇,原來是中國移動手氣好,摸到了TDD這個頭彩。

真實情況不是摸彩票那麼簡單。

這要從3G時代說起。

3G時代,歐美採用FDD通信技術,我國決定另起爐灶,採用TDD通信技術,並將其發展為國際標準,就是我們熟知的TD-SCDMA。關於是隨歐美大流好,還是自己單獨行動好,網上報道、討論比較多,大家自行搜索,這裡不提也不展開。

中國移動接到建設TD-SCDMA的任務後,開始也不想幹,但由於是國家任務,也只能硬著頭皮上。後來的事大家都比較清楚了,開始時TD-SCDMA網絡體驗並不好,網速慢,手機發熱大,中國移動被噴成狗,並在3G時代掉在了採用FDD通信技術的聯通屁股後面。

到4G時代,中國移動繼續採用TDD通信技術,建設了TD—LTE網絡。

有了3G打底,加上市場容量龐大,以及國家力推的決心,結果到了4G時代,TDD通信技術終於告別苦逼生活,世界上的手機芯片商(包括濃眉大眼的高通和眉清目秀的聯發科)和通信設備製造商(華為、中興、諾基亞、愛立信等)都開始支持TD—LTE,推出相關產品。芯片方面,我們最熟悉的就是“全網通”,聯發科在4G時代由於支持全網通慢了一點,被快了一步的高通超過並打趴下。

中國移動也在4G時代翻身成功,大幅超過聯通,成為TDD技術的領頭羊。而TDD由於通信效率更高、利用率高的優點,成為5G的通信技術。

中國移動也因此成為5G標準立項的重要力量,並有望成為5G時代最大的贏家。

不過,我個人認為,這個獎牌應該屬於國家,因為確定採用TDD通信技術,堅決要求建設TD-SCDMA網絡的,是國家決策。沒有國家意志,我國在5G時代仍然只是旁聽生。

圖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即聯繫刪除。


如果喜歡回答內容請點贊、關注,謝謝!段馬樂諮詢,座標上海,以專業態度原創解碼企業經營成敗得失,解讀名企品牌傳奇。

段馬樂諮詢


單就5G技術來說兩家企業勢均力敵,畢竟全球只有這兩家5G巨頭在5G方面制定技術標準。 綜合分析,從5G核心專利上看,長碼(數據傳輸)核心專利屬於高通方案,短碼(信道控制)核心專利屬於華為的。這個也是兩家公司各自擅長的領域,高通蕊片及基帶技術實力強大,移動蕊片領域世界第一。而華為通信設備領域耕耘己久,為世界老大。值得慶幸的是在5G時代,沒有一家公司能統領長短碼,尤其是華為還奪得短碼授權。

另外,除了核心專利,華為在5G領域佈局較早,投入巨大,在基站、設備、應用軟件及方案儲備最多,專利技術遙遙領先於其他公司。

眾所周知,網絡通訊技術是從1G發展到目前最熱的5G技術,而各個階段都有標準的制定者,標準一旦制定意味著絕對的技術壟斷,意味著商業使用中不可逾越的鴻溝——專利;

在5G專利技術方面,目前,華為掌握的5G技術是全球技術最多的企業;

在5G芯片研發方面,華為在研發進度上略微慢了於高通,高通推出了最新處理器驍龍855,可以通過外掛基帶實現5G;現在關於麒麟990芯片的最新消息是,這款麒麟下一代芯片仍是採用7nm工藝製程,集成5G基帶。(外掛5G擴展性強,模塊組件化易於升級,可插拔,由此可見巨頭不愧是巨頭)。

綜合以上各方面的對比總體來說,雖然在專利數,商用合同上略有優勢,但是高通公司作為全球3G、4G與5G技術研發的領先企業,目前已經向全球多家制造商提供技術使用授權,涉及了世界上所有電信設備和消費電子設備的品牌,實力不可小覷。而華為作為國人驕傲的,為數不多能和高通抗衡的後起之秀高速發展的高科技技術公司,仍有很長的路摸索,去追趕。


澤晟自動化


我認為,不需妄自菲薄,華為的5G是優於高通的:

其一:華為在5G核心技術研發方面領先全球,研發5G投入最大,入局最早,成果最多;

其二:華為在5G工程能力方面領先全球,華為在北京媒體溝通會展示5G安裝,設備比4G容量大,體積更小、更輕!一個人便可安裝!華為已經具備建設能力!在這一方面,高通不負責搞這個,愛立信,諾基亞搞這個的能力差,而三星更是落後太多;

其三:5G不是單獨分割的一塊,而是一套全產業鏈!5G投資是相當昂貴的,只有華為才能提供包括芯片,設備,標準,工程建設,終端在內的全鏈條整體解決方案(全部是華為自主研發)!

其四:高通在5G標準制定上一直起很大作用,也是行業領導者,但高通不具備5G服務器設備、基站、工程建設能力,而且沒有5G終端!單獨一塊還行,不具備整體5G實力,這是最關鍵,也是是華為5G領先高通的根本!!

其五:1月24日北京華為5G溝通會,華為公司在北京重磅發佈完全自主研發的5G基站芯片:華為天罡芯片,這是全世界第一款5G基站核心芯片。

當愛立信,諾基亞,高通,三星還在為5G基站芯片的事情發愁(這也是華為5G技術研發進度遠遠快於它們的一個重要原因),而華為研發的基站芯片已經完全規模商用了!這個確實牛

綜上所述,華為的5G技術和能力,是優於高通的,否則美國也不會歇斯底里的打壓華為,只有感到威脅,人家才會想搞垮你!








敬亭科技


2018年高通營業收入227億美元,華為營業收入1085億美元,將近5個高通。

高通主要是做移動通信最出名的應該是他的驍龍手機處理器。所以驍龍處理器都是高通公司的。實際上高通除了做手機處理器,該做汽車處理器。他最主要的還要算我之前說的移動通信了,高通在1-4G芯片領域比較領先,在5G標準中贏得,作為收入來源主要來自智能手機芯片的高通,2017年業績同樣遭受下滑,相比2016年下滑下滑5%至223億美元,利潤則同比下滑57%至25億美元。2018年營收略有增長,2018財年,高通營收為227億美元。

華為在網絡通信行業將世界第一的思科拉下馬,在通訊設備中,將排名第二到第四位的諾基亞、愛立信和中興通訊遠遠的甩在了身後。在2018年,華為多個黑科技爆發,其銷量已完全超越蘋果。蘋果,三星還要向華為上交專利費。

在5G領域專利,華為專利遙遙領先,並取得5G標準中主推的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方案,這是中國通信企業推出的編碼方案首次進入3GPP標準,在芯片領域也推出了海思980比高通855可能提前投入使用,相信後續超越高通只是時間問題,2018年,華為在5眼聯盟的圍追堵截下依法取得了銷售1085億美元的好成績,相當於將近5個高通的銷售額。


六月槐花


“網絡極客”,全新視角、全新思路,伴你遨遊神奇的網絡世界。


  • 針對兩家公司,我們比較熟悉的就是5G網絡專利和各自的芯片業務;

  • 華為涉及芯片業務時間為2004年,較高通有一定的差距。

一起來具體看看兩家公司的對比吧。


5G專利方面

  • 華為在5G網絡方面的專利已經達到28.9%,高通僅僅佔比15%;

  • 華為數量雖然高於高通,但是高通的掌握的核心專利耕更多,特別是LFPC技術專利;

  • 華為因為一票之差導致該項專利競爭失敗,中國每年5G手機將要額外支付500億的專利費。


5G網絡設備

華為是業內唯一一家能夠提供端到端5G系統設備的廠家。

  • 華為已經獲得26個5G商業合同,與50個商業夥伴簽署合作協議;

  • 5G基站的發貨數量已經超過10000個,行業內處於領先的地位。

高通則僅僅依靠專利和芯片業務盈利。

芯片業務對比

  • 高通和華為兩家均能夠在ARM的架構基礎上研製處理器芯片;

  • 華為旗艦處理器型號為麒麟980,高通為驍龍845。

  • 雖然華為單、多核的數據跑分要多於驍龍845,但是驍龍845畢竟是上代的產品;

  • 並且麒麟980的GPU跑分要低於驍龍845,可見華為芯片對比高通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華為和高通這兩家公司您怎麼看?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極客談科技


這個問題還真不好說。網上看到的一邊倒的說華為是真5g.高通是假5g!不過現在還只是單面之詞!以後看吧!我也不知道是咋回事!


解虧空


一個已經出貨了一個還在研究。


如初看tt


毫無疑問,華為比高通牛逼多了,一個設計手機芯片的,一個是做通訊的,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公司。別槓了,美國人都在打壓華為,你們還在爭議華為的實力?


幻愛玉新


正視自己才會進步,敬畏對手才能奮進!



裝B的死開


高通是傳統芯片廠商,技術實力雄厚,投入的研發資金巨大,有技術底蘊。華為在電子方面也是非常厲害的,尤其是在5G研發上處於領先地位,而且提出了技術標準,全世界都得向華為看齊,從這個方面看,未來華為將領軍5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