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家長生活中的壓力或者焦慮,能不能跟大二的孩子聊聊?擔心是否給孩子內心造成困擾?

無心冰冷的唇


有什麼不可以呢?大二的孩子已經算是成年人,他完全可以理解和分擔起來。即使不是大二,中學的孩子就可以讓他了解我們生活的真相,而不是一切事務或壓力由老人來承擔。

我們總擔心會影響孩子的學業前程,一個沒有責任感、不懂得承擔的孩子,即使大學畢業他也很容易吃不了苦。任何一件事都會有兩面性,給孩子帶來壓力的同時,也可以激發孩子發奮的動力,懂得珍惜、感恩和努力,並且學會擔當和負責。

如此可見,讓孩子看到生活的真相,又何樂而不為呢?


芊悅快樂育兒學堂


你好!

我那會兒讀大二的時候,我媽就不太常把家裡的事跟我說,但是我也不傻呀,也是能從家裡邊兒的情況和環境感覺到事情不對,雖然有時候問的時候也不告訴我,雖然我也很著急,但是也沒得啥用。

我個人感覺,雖然那個時候我媽沒跟我說,也沒造成我的分心,可是我的學習也就那樣,我覺得如果說不告訴他的理由,是害怕他擔心干擾他學習,我覺得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如果真的到了那種事情比較大的時候,滿是瞞不住了,說不說也就沒有意義了。

如果能讓他早一點理解到大人的辛苦和困擾,可能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吧,畢竟我們也是身為這個家庭的一員,也有責任有義務為這個家做點兒什麼。

當然了,這還是得看家長怎麼選擇了,但是我現在總是感覺,家裡面隱瞞我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了,總是把我當成一個孩子,也不願意相信我,也不會相信我所做的事,這讓我也很困擾。

如果以我為標準的話,我還是希望家長告訴我的,可能我也會煩,可能我也會分心,可能我也沒有辦法,那至少我覺得我應該知道。

其實怎麼樣都是可以的,我覺得還是說說比較好。


路遇少商


生活中的壓力,可以分情況和孩子推心置腹的溝通。孩子作為家庭中的重要一員,況且已經上大二了,是成年人了,可以為家庭分擔一些快樂和壓力,這也可以讓孩子在成長路上多一些經驗和責任。

我家女兒今年大三,想想在她成長的路上,我們是一路溝通,分享著我和他爸爸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讓孩子時刻了解家庭的狀況,學會孝敬老人,分擔家庭的責任。所以孩子在上大一下半年開始,利用週末時間在外面勤學打工,一個月收入也有2000左右,這樣既減輕了家庭的經濟壓力,也讓她積累了工作中的經驗,學會了擔當。

孩子的心理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個階段都很重要,所以需要家長的陪伴和及時的溝通,這樣孩子會實時的瞭解家庭的實際狀況,內心也會越來越強大。

不要低估每一個孩子的能力。做為家長都是愛孩子的,但是不要過度的寵愛,那樣會讓孩子永遠長不大。如果你真正的愛孩子,就讓他學著為你分擔生活中的壓力吧!一個好漢三個幫,孩子是家庭中最重要的成員之一,多一個人分擔多一份力量,只要合理、適度,相信你的壓力會越來越小,家庭也會越來越幸福的!


霜姐說說


家長生活的壓力或者有焦慮,決不能跟上大學的孩子說,因為你要跟上學的孩子說了,對孩子學習有應響,給她曾加思想壓力,孩子要產生分心。我們全家孩子上大學時,我從來就不跟她講家裡有什麼困難事情!她什麼時候問都說家裡一切都好,她要錢我急時都給她轉過去,從來就沒擔誤過。一直都是這樣,到畢業為止!


用戶2287092520969


我個人感覺,雖然那個時候我媽沒跟我說,也沒造成我的分心,可是我的學習也就那樣,我覺得如果說不告訴他的理由,是害怕他擔心干擾他學習,我覺得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如果真的到了那種事情比較大的時候,滿是瞞不住了,說不說也就沒有意義了。


大海114496991


我覺得從我個人的觀點來說我是覺得可以互相聊聊的。如果說是在大學之前的話可能會擔心會不會對他造成一些困擾,但是已經大二的孩子了有些東西應該慢慢的去經歷去感受。

我感覺從上大學後家人會跟我聊一些事情,讓我對家裡面的一些情況也比較瞭解,也能夠及時的照顧到父母的情緒,而且如果他們找我聊天的話,我也會很主動的和他們聊聊我的近況,以及我近期和朋友相處或者說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問題。特別是在大三階段,關於考研還是考公務員?以及和宿舍舍友之間相處問題,那段時間真的是跟家人聊了之後才好得多,對有一些問題的看法也會多一個角度。

所以我覺得現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算是介於成熟階段了,如果父母還是會對他有這樣擔心的話,那可能他將來直接進入社會,對待事情的承受能力可能沒有那麼強。雖然可能感覺有點危言聳聽但是我覺得多接觸一些這些事情,可以讓人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責任感。

而且我更看重的是在這個過程之中父母對他的信任,就像我當初父母跟我聊天的時候,讓我感覺我在他們面前已經是一個可以慢慢開始思考事情的人,他們會在一些事情上詢問我的意見。而且像這樣的一個相處關係的話我會很樂意和他們交流,他們的經理和他們的一些對人生對事情的看法也會對我有一個影響,讓我少走了一些彎路。

我覺得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溝通還是很有必要的,聊一聊的話雖然說不一定能夠實際的解決什麼問題,但是有個傾訴的對象,孩子也是家庭的參與者。


學習與成長的橘貓


我女兒上高中的時候,在縣城上學。距離我家有將近200裡的路程。我家住在大山深外。有時候,她兩個星期回來一次,有時候是三個星期。

每當她回來,我就顯得格外親切,有種見到親人的感覺。女兒都長這麼大了,看到她總不由自主想把生活中的瑣事,以及對老公的不滿向她傾訴一下,心裡才痛快。

當然了,平時,也會向小女兒和兒子說一些家裡的事情。但想著他倆小,說的相對來說要少一點。同時,對他倆說了也不會引起共鳴,有種對牛彈琴的感覺。

大女兒就不一樣了,進入高三學校舉行隆重的成人禮儀式後,那意味著她已經是成年人了。

雖然,我對她說了之後,她作出的結論很武斷,我也不會聽。對女兒說這些,有兩個目的,

一:見到親人後,我的感情得到了很好的渲洩,在她面前我可以放肆的大笑,也可以淚眼婆娑,得到女兒的同情。在她那裡得到心靈的慰藉。

二:在對她講述這些事情的同時,只想用這些煩心事,激勵她好好用功讀書,提高自己的眼界和人生格局,將來有能力過上好的生活。

不知她能聽進去多少,通常我說完家裡的糟心事,最後說我對她的希望與期許。給她感覺好象是有目的性的針對她而言的。越往後就越不耐煩了。

明明是說家裡的事,怎麼把話題又轉到她身上了呢?她就開始有些煩了。這時,我還是識趣的走開,不理她了。

我不想因為女兒讀高中的關係,又面臨高考就對她什麼也不說了。考好考壞都是孩子和家長應該面對的現實。

也許,我家三個孩子的緣故吧,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顧及每個孩子的感受。但我會對他們說,只要他們肯上進,我和老公會全力以赴支持他們上學,最低完成大學的學業。

我知道,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我要說,這要同時具備天時,地利,人和這三樣,缺一不可的。

女兒高考不理想,上了二本線,卻上了專科。她著實體驗了下心情失落的滋味。在大學裡,她學的是學前教育。剛開始,她只是蒙著頭學習,現在每天在家上網課,漸漸地喜歡上了這個專業。學習起來也很用心。

這是她自己選的,我和老公支持她的決定,會給她提些建議供她參考,但不會干涉她的想法。無論她選擇了什麼,能對自己負責就好。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現在結了婚的年輕人,為了生活得更好,還不斷地主動學習。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高中努力考大學,也要看以前的學習狀態,不能單一看現階段的表現的。

希望能幫到你!

我是 ,不對之處,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往後餘生ZCX


李玫瑾經典育兒語錄20條(建議收藏)

李玫瑾作為中國公安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她的育兒語錄常被家長認為扎心、犀利,一針見血。

因為站在角度不同,所以深度不同,因為長期研究心理學,她的觀點常常令人醍醐灌頂。

整理了李教授的20條育兒語錄,希望能幫助大家。

1、孩子6歲前要管好,不然以後就管不了了。孩子4歲時你拒絕他,他最多在地上打滾,等他14歲拒絕他的時候,他就會離家出走,服毒自殺了。

從哪幾個方面管呢?例如剋制任性,防止壓力,學會控制,學會忍耐,防止自私,學會挫折等6個方面。

2、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他的承受力越好。

尤其是家有兒子的,千萬不要百依百順,很多逆子都是寵出來的。

3、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位置。

不管考不考得上大學,不要緊,如果你想開店,我就給你啟動資本,千萬不要做一個無所事事的人。

4、挫折忍耐力跟意志力有關,而意志力的培養不是靠智力,而是靠體力,在孩子小的時候,多做些體力上的活,有好處。

5、二胎家庭兩個孩子發生矛盾怎麼辦?不要把精力放在護著小的上面,而是放在大的上面。

6、孩子在1歲前,甚至是3歲以前,最好是由母親撫養。

人在生命早期是很無助的,認人是最早的情感依戀,父母才能給孩子安全感。

7、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成的。

孩子的每種行為和心理,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係。

8、心理發展有關鍵期,12歲以前稱為依戀期,12-18歲成為青春期;依戀期需要家庭教育,青春期需要社會的參與。

9、孩子的心理陽光成長比智力重要。

我寧願我的孩子是個普通的快樂少年,也不願他成為心理壓抑的學習機器。

10、一個人如果在小時候沒有被善待過,就別指望他成年後會善待這個社會。

11、4、5歲是人格教育的關鍵期,所以家庭教育要重視人格教育。

12、一個脾氣暴躁、容易激動的人,其早年的撫養一定是虧欠的;一個平和大度的人,其早年的撫養一定是到位的。

13、關注孩子最好的朋友。

孩子最好的朋友往往是他最容易傾訴的對象,瞭解孩子最好朋友的行為,也是瞭解孩子的過程;如果最好朋友不太好,就問問孩子他的優缺點,表達你的意見就好。

14、讓孩子參與家中大事

不管他學習什麼狀態,讓他參與家中大事總是沒有壞處的,起碼錶明你把他當大人對待了,他就會擔起他的那一部分責任。

15、從孩子的態度中發現自己教育方式的問題。

有的時候你用什麼方式對待他,他就會用什麼方式回敬你;你尊重他,他才會尊重你,你不尊重他,他自然不會尊重你。

16、真正的養育過程一定是嘮叨的,這叫做有親情撫養。

17、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遵循四個原則。

不要打,不要罵,不要說教,不要走開。

18、未成年人的問題都是滯後的,當你發現孩子很難管的時候,其實問題早就出現了。

19、青春期的孩子,教育一定要有方法。

有時候話說到了就可以,不一定非要逼孩子承認錯誤,寫保證書,逼急了孩子反而會對你不恭敬,要讓青春期的孩子承認錯誤很難得。

20、孩子的學習成績很重要,但不是唯一。

管孩子的成績是老師的事,家長要關心的是孩子的心理發展,每天放學問他在學校過的好不好,有沒有欺負你,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而不是隻問成績。





學習做人


我是心理諮詢師天藍姐,我來回答好嗎?

看情況,如果事兒已經很嚴重,影響到家庭生活,也是大人極大的困擾,給孩子說說又如何?

孩子大二,已經是個20歲的人了,過去,這樣的年齡,都可能擔負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擔,開始養家了。女孩子也可能成了一大家人的主母,總之,他們已經是大人,該擔負的社會責任,一點也少不了。

孩子該面對的,遲早要面對,既然他們遲早要領略到社會的殘酷,不如早點替家人分擔。不要小看孩子們,他們的堅強勇敢不亞於大人。相信他們會因此而長大,當然,大人就是把實際情況說明,不必要去抱怨孩子花銷什麼的。孩子也能更加理解父母。

你現在擔心給孩子造成困擾,過兩年直接進入社會,困擾一點也不會少。

這都是成長的代價,你不能不讓孩子經歷一點風雨就讓他長大。只要一家人心在一起,互相支持,再大的困難都能過去。

如果是高三,怕影響他高考的狀態,不想說就別說。都大二了,孩子也大了兩歲,還是相信他們吧!

心理學不是用來裝能的,是用來改善人的生活質量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大家覺得是這樣嗎?歡迎評論~~~


心理諮詢師天藍姐


應該讓孩子瞭解父母的苦辣酸甜和生活的不易。

別說大二有點晚了,應在孩子十四.五歲就可有意識地引導,或自己從事個體化生產實踐,儘量利用假期將孩子帶入作業現場,讓孩子們參觀或些力所能及的,讓孩子在實踐中體會到父母的辛苦,掙錢的不易!這些體驗都能對孩子思想成長大有幫助……對激發孩子刻苦學習,立志成才,都會起到很大促進作用!讓孩子瞭解大人的辛酸不易,會使孩子懂事更早,使孩子樹雄心.立大志,使孩子更加積極向上,迸發孩子有著強烈的進取精神。向孩子講大人的不易,不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干擾,孩子會想:我得好好學習,不能向父母那樣累死累活幹,過著苦日子。孩子還能節約花錢呢,心理還會成熟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