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10分鐘學會豆瓣日引流1,000+粉(上)

前言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我看到很多的朋友在刷屏“豆瓣引流”,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一方面,他們刷屏“豆瓣引流”,說明引流的效果確實不錯,要不然刷屏幹嘛?

另一方面,豆瓣雖然不是以前的“豆瓣”了。但是,流量還是挺大的。

當大部分人都聚集在大流量的平臺,比如說:知乎、自媒體平臺或貼吧等。

往往容易忽視小平臺的流量。

比如說:今天的主角“豆瓣”。

這就給了我們引流的機會。

大蛋糕我們分不到,小蛋糕還是要瘋狂的去搶一搶……

要不然等著餓死?

下面,開始進入正題:

10分鐘學會豆瓣日引流1,000+粉(上)


豆瓣,是一個社區網站,號稱“文藝青年的小天地”。

它是為用戶提供關於書籍、電影或音樂等作品的相關信息。

無論是描述還是評論,都由用戶提供。

豆瓣從表面上來看,它是一個評論(書評、影評、樂評)的網站。

但是,它實際上提供了書目推薦和以共同興趣交友等多種服務功能。

使用豆瓣的用戶基本上是一些愛好讀書、看電影和聽音樂的文藝青年。

他們通過對一些已經看過的書和電影等寫下評論,分享自己的感受,來給其他用戶一些建議。

好了,關於豆瓣的介紹我們就到這。

下面,開始豆瓣引流的實操詳情介紹:

一、下載、註冊和登錄

1、下載

安卓用戶使用各大手機APP下載平臺,搜索“豆瓣”,下載即可;蘋果用戶打開App Store,搜索“豆瓣”下載即可。

相信關於“下載”這一步,人人都會做!

2、註冊

使用手機號註冊,並綁定手機,根據要求填寫信息即可註冊成功。

3、登陸

二、個人資料

登陸後,我們首先把個人資料填寫好。

頭像,最好用真人頭像,不要在頭像中出現任何的聯繫方式。

個性簽名最好體現個人性格,原因是模擬真實用戶,然後可以附錄引流賬號,切記不要出現“微信”或“QQ”等詞。

引流賬號,例如:微信,我們可以用“vx:xxx”、“威信:xxx”或“v:xxx”等等;QQ,我們可以用“扣:xxx”、“扣扣:xxx”或“企鵝:xxx”等等。

三、注意事項

另外,填寫完個人資料後,不要馬上進行引流。

這是引流的大忌!

尤其是新人容易犯!

大家一定要謹記:要想玩轉任何一個平臺,首先要摸清這個平臺的“脾氣”,也就是弄清楚平臺的規則。

只要我們摸清了平臺的“脾氣”,後面做引流就會事半功倍,減少封號的風險。

註冊完任何平臺後,第一件事不是馬上去做引流,正確的做法是養號,提高賬號的安全性和權重,也就是你這個賬號在這個平臺的地位或重要性。

豆瓣平臺提高賬號的安全性,起碼要1個月的時間左右。

四、加入小組

這裡的小組類似於百度貼吧的各個貼吧,將擁有共同興趣愛好的朋友集中在一起。

我們可以把小組比喻成“魚塘”,豆瓣中有無數個“魚塘”。

有放養鯉魚的魚塘、有放養草魚的魚塘、有放養泥鰍的魚塘,有……

豆瓣平臺已經將精準屬性的人群幫我們集中在小組了,我們直接關注自己所需的粉絲屬性小組,並加入小組。

注意:這裡的小組必須是要精準小組,這樣引流的粉絲才會精準,從而提高我們的轉化率,也就是利潤最大化。

我舉個例子說明:

例如,我是做網賺培訓項目的,需要網賺粉。

那麼,我就在“首頁”搜索框中,輸入:網賺

點擊搜索,並切換到“小組”欄目,點擊“更多”。

這樣,我們就可以搜索出很多關於“網賺”類的小組,小組裡面幾乎都是精準的網賺粉。

10分鐘學會豆瓣日引流1,000+粉(上)


我們儘量選擇“關注成員”人數多的小組加入,建議“關注成員”≥1,000的人數統統加入。

加入完了,我們就能引流了嗎?

答案還得回到前面提到的“三、注意事項”。

等賬號安全性或權重提升上來再去引流即可。

五、豆瓣引流方法和技巧

豆瓣的玩法有點像百度貼吧,但是有個好處,就是豆瓣中的小組沒有組長,不像百度貼吧各個貼吧中有吧主、小吧主之類的。

這樣的好處,就是我們在豆瓣發帖只要通過系統審核成功就可以發了,大大減少發帖的失敗率。

發帖的標題很重要,標題的成敗決定著帖子的打開率或閱讀量。

標題,要起的讓人一眼看上去有點擊的慾望。

什麼叫有點擊的慾望?

簡單點,就是用戶看了這篇帖子能得到什麼好處?

每個人的時間這麼寶貴,點進去閱讀沒有得到點好處,是沒有什麼吸引力的標題。

通過有點擊慾望的標題,用戶進來閱讀後要展示給用戶實際的好處。

哪怕是送點虛擬資料、利益截圖或免費學習等實際的好處……

讓用戶有想要迫不及待拿到好處的衝動。

這樣用戶就會被我們牽著鼻子走。

從而,達到引流的目的。

這裡引流的技巧,個人建議不要直接留微信或QQ等字樣聯繫方式。

我們直接暗示用戶私聊我們就行。

通過和用戶私聊把聯繫方式告知用戶就行。

最終,達到完美的引流效果。

好了,關於《10分鐘學會豆瓣日引流1,000+粉(上)》我們就介紹到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