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跨越國際的“年”:人神共娛的“潑水節”,為何如此“歡樂”?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提起西雙版納與傣族,多會聯想到潑水節,但殊不知傣族的潑水節就是傣族的新年。不但傣族人過潑水節,中國的德昂族,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等地也過潑水節,只是彼此的對其稱呼不一樣,泰國稱為“宋干節”、緬甸則稱之為“浴佛節”。潑水節的發展根植於雲南南部以及中南半島的自然地理環境與本土的創世文化,同時又受到了外來宗教的影響。


跨越國際的“年”:人神共娛的“潑水節”,為何如此“歡樂”?

一、潑水節的起源

關於潑水節的起源目前學術界有兩種說法,一是認為潑水節最初源於印度,早期的潑水節與小乘佛教,以及印度教(即婆羅門教)有直接關係;另一種說法認為潑水節源於古代的波斯,即今伊朗。

和潑水節關聯最緊的當屬古印度教與小乘佛教,早期印度教認為通過潑水可以洗去一個人身體上的所有罪惡,那天神會降臨人間,來考察人間的善與惡。一般潑水節為期四天,第一天是迎接神的日子,第二天是神的降臨日,第三天是神在人間的巡查人,第四天是神離開的時間。

信眾們認為只有相互潑水才能洗清身上一年來的罪惡。這點有點像藏傳佛教的轉山儀式,在藏傳佛教、古印度教、古耆那教中都有轉山來洗清罪惡的說法,比如人們所熟知的苯教、印度教、藏傳佛教與古耆那教都尊奉的神山岡仁波齊。從某種角度來看,轉山和潑水從文化起源與內容上來說都是相通的。


跨越國際的“年”:人神共娛的“潑水節”,為何如此“歡樂”?

岡仁波齊(筆者攝)

而關於潑水節起源的另一種說法源於波斯的潑灑胡戲,有學者認為波斯的潑灑胡戲的傳播路線分為兩條,一條是從伊朗至古印度,在沿著印東北部的曼尼普爾傳入今緬甸、泰國至中國雲南地區。另外一條則是沿著絲綢之路的方向從今天中亞的塔什干至撒馬爾罕,一路經新疆至長安。《北周書》曾載:“大象元年,又縱人乞寒,用水澆沃為戲樂。”可見北周時(6世紀後半)已經有潑水的習俗傳入,而到了唐代,潑水的習俗就更加盛行起來。

但無論潑水節是源於哪裡,都是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相融合的結果。


跨越國際的“年”:人神共娛的“潑水節”,為何如此“歡樂”?

二、潑水節背後的傣族水文化

潑水節的影響範圍從今天的雲南的西雙版納到臨滄、德宏,再至今老撾、泰國、柬埔寨、緬甸,以及印度的東北六邦,自然地域環境的相近,直接促使了潑水節文化的共同性。

今天中國西南地區與中南半島以及南亞東部地區,都屬於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這裡常年悶熱潮溼,中原之人過去稱這裡多為“瘴氣之地”,加之河流縱橫,為傣族以及周邊民族提供了良好的水環境。

所以在傣族人的生活中水對於他們是生命之源。在傣族早期的傳說中,水被賦予了神聖的意義。在傣族創世史詩《南師巴塔麻嘎帕薩傣》中就認為在萬物起源之前,這個世界上只有水和氣體,後來在水和氣的作用下才慢慢有了今天的萬物,最終凝結成傣族的先祖英帕。

後來隨著小乘佛教的傳入傣族便把這種水文化與佛教的教義完成了結合,慢慢的傣族人認為水具有特殊的傳遞功能,是人與神溝通的連接線。所以每到潑水節時,浴佛與曬佛都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通過這些儀式表現出人們對佛的崇敬與虔誠。


跨越國際的“年”:人神共娛的“潑水節”,為何如此“歡樂”?

曼谷潑水節

慢慢的水文化與潑水節就融入了傣族以及中南半島各個民族的血脈之中,而像潑水節的其他活動如龍舟、跳水都是圍繞這樣的水環境而展開的。所以說水在傣族人新年中具有特殊的意義。這種意義來源於文化間相互的傳播與交流,同時也根植於本地的自然地理環境。

今天的潑水節之名早已被海內外人士所熟知,而潑水節在外人心中也變成了傣族人熱情好客的象徵。

三、我所經歷的潑水節盛況

今天的潑水節盛大而又隆重,無論是在國內或者國外,潑水節的氛圍幾乎與中國的春節不相上下。全民放假,一起狂歡,在主幹的街區人們都會手裡拿著水槍、水桶相互潑灑。而在臨街的店鋪卻和中國春節一樣,全部停業休息。


跨越國際的“年”:人神共娛的“潑水節”,為何如此“歡樂”?

緬甸潑水節(筆者攝)

筆者在緬甸時就深刻的感受過潑水節的盛況,基本上每家店鋪都是大門緊閉,除了肯德基外,就連公交車、汽車站、火車站都會放假在此時都會選擇放假,最有意思的是在肯德基吃飯時服務員會給你送你一個潑水用的小桶來作為新年的禮物。

大街上攢動各種灑水車,每個車上都會坐滿了人,然後對著街道兩旁人的相互潑水,車上還會播出歡快的音樂,無論你是陌生人還是熟人,只要行走在街道兩旁,就需要小心會有被別人隨時潑水的可能。辛勤一年的人們的在這時開始放下工作的包袱,盡情的釋放自己的熱情。


跨越國際的“年”:人神共娛的“潑水節”,為何如此“歡樂”?

緬甸潑水節(筆者攝)

在緬甸最大城市仰光的一些廣場上還會有人專門舉辦音樂會,無論是臺上還是臺下的觀眾都會邊唱邊跳,並且不斷的相互潑水。對於潑水節的所帶給每個人的快樂,我想只有身臨其境才能真正感受的到。如果說中國的春節代表的是團聚與團圓,而潑水節對於中國南部以及中南半島的國家而言代表的就是新一年的狂歡與對佛的敬重。


跨越國際的“年”:人神共娛的“潑水節”,為何如此“歡樂”?

文史君說

潑水節是中國雲南南部地區以及中南半島國家一年來最重要的節日,潑水節如同中國的春節一樣為當地的新年。潑水節的發展根植於中南亞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與獨特文化中,同時在衍變的過程中又受到了外來宗教的影響,直至今日就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潑水節。

參考文獻

1. 覃娜娜:《傣族的潑水節及其文化內涵探析》,《民族論壇》2009年第2期。

2. 尚衍斌:《潑水節溯源與傳播小考》,《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3. 刀承華:《傣族文化史》,雲南民族出版社2005年。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