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音樂世界的載氧別動隊——兼談歌曲《長白山與你在一起》


馬志剛

藥物能治病救人於垂危,音樂能安撫拯救於靈魂。

無意間瀏覽到《長白山與你在一起》的歌曲和訪談,令我在浩瀚的網絡世界駐足。原因是:二十多年在北京,哪怕嗅到故鄉的一絲炊煙便深吸凝望——久違了長白山;其二,文化藝術是我的鄉愁。其三,疫情當前一直期待有“高載氧量”的文藝作品。

《長白山與你在一起》看了親切,聽了感動,我一下子被這首歌有力地揪住,點著一根菸,我確定,這是一部高載氧量的音樂作品!

這讓我不自覺地想起年前與”世界人工細胞之父”張明瑞院士團隊人士的探討,如果能將載氧藥物研製成功,對治療新冠狀病毒患者可能起到很大幫助。據介紹,病人主要因為肺部感染導致缺氧,醫治困難,由此揣測,生命體徵缺氧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換言之,精神缺氧相當於缺失了生命的二分之一。大家都看到了,醫生反覆強調:這次疫情期間患者精神狀態,對治癒的比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寬泛地講,疫情當前整個社會都需要高載氧量的精神作品。

《長白山與你在一起》之所以好評如潮,無數網友給予很高評價,我想不僅是主唱萬中那富有磁性聲音和誠懇地表達,MV中看到:長白山疫情防控指揮部的策劃;長白山黨工委宣傳部統籌;後面還有專業音樂製作團隊。特別是,詞作者金山和萬中,從平凡英雄的感人事蹟中抽絲剝繭,找到了人精神上的載氧物質——大愛和情感。正是這份真摯而樸實感情,引發了成千上萬為武漢、湖北、全國加油人們的共鳴。這是對平凡深處迸發出人性光輝的禮讚,我想這是一隻有格局、有思考、有統領、有專業、有才情的小分隊奉獻給我們的“高載癢”精神藥物。

英雄不問出處,這首歌脫離了唱詩班一樣就事論事的基調,脫離了大多數網絡作品缺失文化內涵和對藝術認知不夠帶來的假大空現象,詞、曲、唱體會到了生死給人帶來的考驗,並用一顆善良的心,尋找到了親人間的鼓勵和關切,譜寫了一首嶄新和動人的戰疫詩篇。我雖然遠在北京,但歌中“長白山的雪花”不僅勾起我比雪還厚的鄉愁,“南方的雨”更讓我看到了長白山不愧為東北亞第一的高度。疫情過後我一定回長白山重溫那山、那水、那人……

那一天我們擁抱,這一刻我們分離

……

你留給我遠去的背影,我收藏你轉身的勇氣

你留給我轉身的笑容,讓世界看了都說美麗

這一刻才懂得啥叫家國情懷,什麼才是同舟共濟

長白山上的雪花,江南的雨

哪一朵哪一滴都血脈相連,生死相依

……

長白山上的山花,已夢見你回來

待到春暖花開,天藍藍,我們再也不分離

相信我,會更愛你

歌曲打動了心絃,繼而,被歌詞深深帶入。一首三段式歌曲,有民謠也有流行色彩,還有東北風格。娓娓敘事,遞進推展,“擁抱、分離、背影、血脈、生死、相依、愛你……”,每個詞語都帶有體溫,春風撲面,帶著親情和關愛。詞曲嵌位卡點舒服,旋律流暢不失跌宕,可謂渾然一體、激情澎湃。

無怪乎有那麼多網友讚歎:全部歌詞沒有一句空話,沒有肉麻,沒有一句直接寫武漢加油和戰疫的口號,這恰恰說明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和駕馭文字的功力以及創作才能。意會而不言盡,深情埋在敘事裡,大愛寫在詞曲間,使得作品有了生命的綠色,有了呼吸和感染力。如果就事論事,那是新聞記者該乾的事,不是藝術作品,藝術作品的魅力是其他形式無法替代的。

就在筆者寫這篇感想時,北京電視臺《生命緣》報道了一位特殊患者孫教授,他在2003年非典時期專門寫了一本抵抗非典的書,很受歡迎,幫助過很多患者走出迷茫。如今自己得了新冠肺炎,他自述說最危險的幾天裡,除了配合醫生治療,最關鍵的是聽著崔健的音樂挺過來的。音樂給了孫教授無窮的力量,像載氧藥物輸入了他的脈搏,音樂給了他精氣神,音樂成為他心靈深處戰勝病毒的別動隊、義勇軍。中華民族的崛起,正是唱著《義勇軍進行曲》一路走來,它喚起了整個民族沉睡的心靈,一併打翻了舊世界,人民當家作主,走向了民族自強和獨立自主的道路。

談音樂,我是外行,但希望更多的人能聽到,這首來自長白山人的“戰疫”歌曲,聽到祖國東北名山的關懷和對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念,更祈望藝術的力量像長白山高負氧離子的載氧量,為整個社會帶來清新與健康。

2020年3月6日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