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是誰扼殺了孩子的童年?

心想隨張璐張浩然的爸爸


孩子的童年被誰奪走了,其實不能說奪走!

有一下幾種情況:

1.農村現在的父母,陪伴在孩子身邊少了,出去打工,很多都是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

2.有少數的媽媽在家陪孩子,也是各種補習班,特長班。

3.城市裡的家長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特長班,為的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所以,不關是農村還是城市,孩子們的學的東西比以前多了很多。

其實也會呈現出很多問題

如果家長沒有學習,不瞭解孩子的性格,還是用以前的養育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就會有很多問題,因為現在焦慮的家長比較多,壓力大。所以,有時候會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孩子也就成了出氣桶。

以下列出幾點

1.跟爺爺奶奶帶的孩子,學習、習慣、興趣各方面都沒有培養起來,因為爺爺奶奶比較疼孫子,所以會溺愛孩子,孩子要什麼給什麼,看電視,玩手機沒有節制。這

這個時候挺省心,孩子不哭不鬧,但是隻要一點沒有滿足孩子,孩子就發脾氣,所以六歲之前一定要把孩子的習慣培養好,因為六歲之前,是人格培養的重要關鍵期,過了六歲再培養,就要花費很大的力氣了。

為什麼孩子到了青春期,有些家長就說,孩子特別不聽話,叛逆,跟你對著幹。這就是六歲之前你沒有給他做好規矩,你沒有好好陪伴他,沒有無條件的愛給到他,所以孩子到了青春期,突然發現孩子變了,變得好可怕,這就是青春期之前,所留下的問題。

2.媽媽陪伴的孩子,現在基本上都是媽媽在家帶孩子,爸爸不經常在家,媽媽有時候會有情緒,特別是陪孩子寫作業。

有一句叫,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不寫作業還好,家裡還算太平,一到孩子寫作業,親媽變後媽。

我是深有體會,因為我陪我家大寶寫作業的時候,就是這樣。當時的脾氣上來就控制不住了,我發脾氣的時候,大寶特別害怕,什麼話都不敢說,孩子特別可憐,眼睛一直看著我,發完脾氣又後悔。

我突然發現,我怎麼那麼像我爸,我小時候寫作業,我爸就是發脾氣,當時的我,腦子裡一片空白,特別害怕。我才意識到,那一刻,我特別像我爸。

我小時候特別討厭我爸的脾氣,但是沒想到,越不喜歡我爸的地方,我卻變成了那樣。後來接觸到了家庭教育,真的是徹底改變了我,通過學習,我才知道,孩子所有的問題,都是家長的問題,家長的優點和缺點,孩子身上都會有,自己越不喜歡父母的地方,自己偏偏活出了那樣。

所以,家長一定要先了解,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給到孩子無條件的愛和引導。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教育孩子的失敗。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家長是永遠不會下崗的工作崗位。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改變孩子的原生家庭,才能把痛苦的根源切除。

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夫妻相親相愛,孩子才會有安全感,孩子才能活出自己,成為自己,孩子不優秀都難!

家長要珍惜陪伴孩子的時光!



愛滿自溢


現下,真正擁有童年的孩子少之又少。

孩子到兩歲剛懂事了一點,就被送去早教中心。

3-6歲又在幼兒園度過。在幼兒園度過的每天下午多多少少都會有興趣班,週末有興趣班也是很正常的。

曾經一位家長告訴我,她孩子每天的安排:早晨: 8:00入園

下午: 17:30放學

在此進行了一天的幼兒園活動。

星期一 18:30 圍棋課

星期二 18:30 舞蹈課

星期三 18:30 美術課

星期四 18:30 智能開發課

星期五 18:30 英語課

星期六 早上 鋼琴課

星期天 早上 烹飪課

不願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是當下最火熱的“做法”。

就這樣到了小學,只要孩子願意學,經濟實力也可以,這樣的興趣班會一直伴隨著孩子。


香草味兒kiki


大部分孩子的童年都是被家長奪走的。不接受反駁。我承認我也是其中之一。

有心的父母可以回想一下你的孩子什麼時候最快樂

真的是成績100分的時候嗎?

真的是玩兒電子遊戲的時候嗎?

真的是某門興趣課程得獎的時候嗎?

真的是某比賽或競賽排名第一的時候嗎?

不盡然!

我觀察大部分的孩子

父母放下手機陪著玩兒親子游戲的時候,

孩子在學校課間休息時間和同學瘋玩兒的時候,

回到農村老家,在田埂裡撒歡奔跑的時候

和小夥伴兒扮演各種過家家遊戲的時候

只有這些時候孩子臉上洋溢出的快樂最童真

只有這些時候孩子的笑容最純粹最爛漫

只有這些時候孩子的心是最無憂無慮的,

但是,現在的孩子,超前的課程學習,興趣班塞滿,補習班填縫,沉重的書包,加厚的眼鏡,木蠟的神情。。。。。。

有蟲鳴,有雪糕,有滿天的星星,有小狗,有父母,有講不完的故事,有遊戲,有夥伴,有奔跑的操場,夢想,幻想,像六月的梔子花,香溢整個夏天。


mr漠然


被“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給剝奪了更多快樂。我們小時候六歲幼兒園,七歲一年級,現在三歲甚至更小就上幼兒園或者年齡更小。以前考90分就是好學生,現在考90都是倒數,一般都是雙百……你家會彈鋼琴,我家就得會小提琴。你家會跳舞,我家就會跆拳道。你家會畫畫,我家得會下象棋。你家參加比賽得了獎發個朋友圈,我家也得去參賽拿個獎不然沒得曬😂。上完課內上課外輔導,英語不好補英語,作文不好補作文,字要好看還得課外上個書法班,孩子被各種時間佔據,哪裡還會有有趣的靈魂。


藍蘭的小城生活


認為孩子童年被扼殺的,不知從哪裡得到的結論。

從中國的幾十年發展來看,我的父母都是八十歲以上的,他們給我講述的童年是五歲就要出去放牛、撿牛糞,沒有任何學習機會;我們這一代是五十歲左右的,小時候溫飽剛剛解決,距離吃好差距太大了,像樣的玩具我是沒有過的,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吃穿不用說了,配套的玩具也不會少,打罵等相對較遠,對孩子的愛由於孩子少、生活程度的提高几乎達到了每個家庭歷史上的最高程度,何來扼殺童年之說?

我認為家庭的無度溺愛與對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的想法是扼殺孩子童年的真正元兇


白蟒山之草


你好,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

我是一名90後,你的問題讓我回憶起我的童年時光,我是8歲才開始上學的,所以童年時光也特別多,上學的時候教育還不像現在這麼多元話,所以還是有很多的童年回憶!

而現在隨著時代發展,大部分孩子從三歲就開始接受學前教育了,還有一部分會接受的更早,現在的學生從一年級開始的課程都特別的多,而且有好多的家長,都幫自己的孩子辦了很多興趣愛好,和各種的補習班!而且還有很多的孩子的興趣班,並不是自己的興趣,主要是因為現在的人,越來越虛偽和更多的攀比心!這樣的性格也不能說不好,現在我們的國家發展的多麼迅速啊,誰都不想做更早淘汰的人!



司馬小瑞


童年是被以下奪走的:

1,時間,我們都會長大,演繹著從生到死,生下來就要老去,中間就是時間,然而時間慢慢讓人揹負的東西不同,童年就會離得越來越遠,舉例來說,我小時候想當乒乓球運動員,那時候特別喜歡,然後慢慢學習壓力大了,就沒有時間了,所以也隨之變化了,

2,周圍環境,周邊的環境發生了太多的變化,我們周邊的人在改變,我們接觸的世界層面也在改變,舉例來說的話,我之前一天就知道玩,然後慢慢課程多了,再到後來,養家餬口,所以周邊等我環境經歷的太大變化,我們也就離開了那個童真等我年代


邁克爾博德2


現在的小孩壓力確實大,跟我們比童年確實不快樂。現在小孩從三歲就開始上幼兒園,另外又開始報興趣班,沒有一點在這個年紀該得到的快樂。另外上一年級開始上補習班,有的父母為了孩子能成才一個人報三個班,放假時間安排的滿滿的,一點都不給孩子留點空間,現在的孩子太累了。我人為是當父母奪走孩子的童年,孩子剛生下來就想著孩子能成龍成風,不會想到孩子的快樂童年。





人生就是油鹽醬醋茶


是誰扼殺了孩子的童年?我覺得是家長,學校當然還有孩子自己!!!

首先是來自家長的壓力。無論出於各種原因,但給孩子帶來的壓力是不可否認的,有些家長是為了讓孩子全面發展,給孩子報了各種興趣班,但瞭解孩子真的對是否這些興趣班有興趣呢;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不偏科,給孩子報的英語、數學、作文輔導班;有的家長為了拔高孩子成績,給孩子報的奧數班等等。我最不喜歡的一句話---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其次是學校,我有好幾個朋友家的孩子才上初中,每天放學之後,除了吃飯和洗漱的時間,其他都在寫作業,每天到十一二點,我之前也很理解不了,但他們給我說了作業量以後,我也無語了!


第三,孩子自身也有問題。有些孩子存在自制力薄弱,在這個網絡快速發展的時代,各種誘惑從各方面侵襲著孩子,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間就受不了到影響。

我家孩子現在還小,我也考慮過這方面的問題。在孩子小學階段,我不會刻意去要求他要學習怎麼怎麼好,考班級多少名,我只要求他能夠掌握學到的知識就行了,儘可能留更多的時間給孩子自己去安排,他的童年,我願給他畫好的圖紙,我想給他一張白紙,讓他自己去繪畫,當然,必要的時間也要給予幫助和指導。我不會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但如果孩子有意願去學習,去發展自己的愛好,我也會大力支持的。同時我會盡我所能的帶孩子多出去走一走,開闊孩子的眼界,拓寬孩子的思維。

這是我的個人想法,各位家長如果有不同意見,可以互相交流學習。#圖片來自網絡#


戲精守護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不是槓精,只是參考一下國外同齡的孩子在做什麼,大家可以對比看一下。

1.小學階段

美國放學時間:下午3點

放學後孩子一般會出去打球

中國孩子放學時間:下午4點半

放學後一般是回家做作業。

2.初中階段

美國放學時間:下午3點

放學後一般是參加課外活動或者運動或者社會實踐

中國孩子放學時間:下午5——6點

放學後一般是寫作業,並且已經帶上了厚厚的眼鏡

3.高中階段

美國放學時間:下午3點

美國的孩子大多開始訓練肌肉,一部分考了文科,但大多數仍在運動(打球等);

中國小孩放學時間:沒有固定放學時間,一般都是晚自習到晚上

放學後在為高考不停地奮鬥,基本很多人都要熬夜,殊不知此時正是生長髮育最重要的時期。

所以,一目瞭然,這是我們應試教育的原因,但是這種大環境我們是無法改變的,能改變的就是要在這種環境下多運動,多出去,儘量不要一回家就做作業到深夜,孩子既失去了天性,也失去了健康!

很現實的一個直接表現就是說國足為什麼看不到希望,因為你看現在5—10歲的孩子放學後在幹什麼,很少有人去踢球,可是10年後,若是足球運動員,那個時期將是他的當打之年,所以,看現在孩子在幹什麼,你就知道10年後中國國足的水平是什麼。

僅代表個人觀點,並無冒犯之意,客觀看問題就好了,歡迎討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