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晚清富商伍秉鑑被當時人稱為“首富”,為何他的結局異常悲慘

2001年,去世一百多年的伍秉鑑,躋身於世界富豪榜前50名,這個榜單是美國《華爾街日報》經過認真統計,才頒佈出來的,在這些人中,中國人佔了6個,但只有伍秉鑑純粹是商人身份。也就是說他的錢都是經商所得,因此他比另外幾人更受人關注。

說起中國富可敵國之人,人們一定會想到和珅、胡雪巖等人。

晚清富商伍秉鑑被當時人稱為“首富”,為何他的結局異常悲慘

(伍秉鑑畫像)

伍秉鑑作為商人,其擁有的財富,絕不少於這些人。那麼,伍秉鑑最終的結局是怎樣的呢?

伍秉鑑生於乾隆三十四年,家中幾代都以經營茶葉生意為生。

其實,伍秉鑑的祖上是福建人,最早以種茶為生,到康熙年間遷至廣州,開始經營茶葉生意,到伍秉鑑父親伍國瑩時,他先在廣州首富家中做賬房,後來積累了一定資金和經驗後參與經營元順商行。

乾隆五十七年,伍國瑩由於精力不濟,將商行交給長子伍秉鈞打理。經過伍秉鈞的努力,最終創辦了獨立的商行——怡和商行。

1801年,35歲的伍秉鈞重病而逝,身為弟弟的伍秉鑑接手了怡和商行。

早在康熙在位的時候,列強為了貿易,便一直想要打開中國的經商口岸。

但清政府自視是上邦大國,不屑於與外邦往來。再加上他們認為對列強打開國門,會損害他們的統治權,因此到乾隆在位開始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

經過列強數度溝通,乾隆才鬆口,同意開放廣州通商口岸。

當然,面對源源不斷來華貿易的列強,清政府也做了一些措施,比如招募有實力有口碑的行商,與洋人進行貿易,並替政府徵繳關稅等。

由於伍秉鑑經商守誠信,且經營業務繁多,他不僅積累了不少資本,還是地方商會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所以他不僅成為政府招募的13家商行之一,還在大家的推舉下,成為行商之首。

這就意味著,這些商行享有和洋人貿易的合法權,並且無疑給他們創造了極大的商機。茶葉、絲綢、瓷器等,凡是列強熱衷的,無不得從他們手中購買,當然外商運過來的物品也由他們消化掉。這樣一來,他們倒手之間,利潤都極為可觀。因此在極短的時間內,這些行商中就湧現出了不少商賈鉅富。

晚清富商伍秉鑑被當時人稱為“首富”,為何他的結局異常悲慘

(閉關鎖國)

善於經營和開拓的伍秉鑑,正是利用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攫取了可觀的資金。

有一次,一個叫阿斯特的美國人聽說伍秉鑑為人豪爽,於是向他表明,自己資金不足,希望能向他賒購7萬多元的茶葉、絲綢等。並寫下借據,約定下次來中國時償清債務。

伍秉鑑一向和西洋商人有經濟往來,因此知道阿斯特是個不太走運的商人。不過出於憐憫之心,他答應了阿斯特的請求。

結果,阿斯特載滿貨物的商船在返回美國的時候,遭遇了大風浪,船與貨物都沉到了海底。阿斯特僥倖撿回一條命,他沒有逃回美國,而是又回到了廣州,將實情告訴伍秉鑑。並表示他沒有還清錢之前,絕不離開廣州。

伍秉鑑拿出7萬多的借據,對阿斯特說,你不過是時運不濟罷了。說完,伍秉鑑就將借據撕掉,又贈給阿斯特一筆路費,表示他願意回美國,並不是不能。

阿斯特感激萬分,後來幾經拼搏最終在商業上獲得了成功。他為了感謝伍秉鑑的慷慨,特意用伍秉鑑的名字作為商船的名字。同時他還將伍秉鑑的畫像掛在家中,時常對朋友說起伍秉鑑的事蹟。

其實,這樣的故事很多。所以伍秉鑑在洋人中名聲很大,聲譽也很好。

由於洋人多喜歡和伍秉鑑貿易往來,伍秉鑑的業務逐漸從國內擴大到國外。在茶葉、絲綢等實體經濟的基礎上,他還投資地產、店鋪及國外的鐵路及證券和保險等投資性業務。

到鴉片戰爭前夕,據不完全統計,伍秉鑑的財富已經達到2600萬銀元,因此伍秉鑑被洋人認定是 “世界第一首富”。

晚清富商伍秉鑑被當時人稱為“首富”,為何他的結局異常悲慘

(在廣州進行貿易的洋人)

當時,洋人想到中國來進行貿易,必須找一位保人。伍秉鑑出於生意需要,為不少洋人做過擔保。

可是,洋人貪婪無比,為了攫取更高的利潤,不斷在貨物中夾帶鴉片。久而久之,鴉片讓國人深受其害。一些有識之人為此極為憤怒,而伍秉鑑就成了大家眼中的“漢奸”角色,這自然讓他在國人中的名聲不好。

清政府也感覺到鴉片之害,在林則徐等人的強烈主張下,一場禁菸運動隨之展開。

另一方面,洋人又不願意停止向清朝輸送鴉片。

伍秉鑑夾在中間,他既不敢得罪官員,又不願意失去多年的經濟夥伴。因此,他只能努力平衡兩邊的關係,希望不要爆發戰爭。

林則徐作為清政府派到廣州的欽差大臣,他先明察暗訪,得知伍秉鑑與列強往來最密。

而伍秉鑑由於勸說洋人無效,只得出資從洋人手中購得1037箱鴉片上交給林則徐,希望能平息此事。

然而林則徐卻認定伍秉鑑與洋商串通一氣,故意拿這點鴉片欺瞞官府。一氣之下,將伍秉鑑捆綁審訊,之後又將他鎖住到洋人處,聲稱洋人若不交出鴉片,必以伍秉鑑是問。

結果,洋人並不在意伍秉鑑的生死。幾天後,並沒有什麼洋人交出鴉片。林則徐也明白,在洋人眼裡,伍秉鑑不過是他們可以利用的棋子,所以就釋放了伍秉鑑。

但這畢竟讓伍秉鑑丟盡了顏面,使他在商行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晚清富商伍秉鑑被當時人稱為“首富”,為何他的結局異常悲慘

(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爆發後,伍秉鑑見和平解決鴉片問題徹底無望,於是拿出巨資幫助修建城牆,購買戰船等。但是清軍膽怯,根本不敢和洋人作戰,最終以賠款600萬的代價結束了這場戰爭。

由於清政府早已千瘡百孔,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來,於是攤派到各商行的頭上,光是伍秉鑑就應承了100多萬。

然而,出了錢的伍秉鑑,依然得不到清政府和百姓的歡喜。大家認定他是鴉片戰爭的“罪魁禍首”,對他詬病不斷。

儘管伍秉鑑後來又數次向清政府捐出巨資,然而依然沒有緩解大家對他的仇恨。

最後,74歲的伍秉鑑在萬念俱灰中溘然長逝,結束了他傳奇卻又卑微的一生。

伍秉鑑去世不久,清政府在列強的逼迫下,開放了廈門、福州、寧波等地的經商口岸。再加上清政府不斷的壓榨,最終輝煌一時的廣州商行逐漸沒落,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了。

(參考史料:《晚清首富伍秉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