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不爭是一種慈悲,不聞是一種智慧

著名的藝術家劉德華,在他的一次演唱會上他說過一句話,喜歡我的人他會覺得我非常成功,不喜歡我的人,他會覺得這個人。什麼地方都不好。所以為什麼要管別人去說什麼,為什麼要在意別人去說什麼?他說不爭是一種慈悲,不聞是一種智慧。

不爭是一種慈悲,不聞是一種智慧

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也說明了這個人的心有多大。當一個人只局在自己的世界裡,走不出去。那麼他永遠也不會放開格局。一個成功的大家往往是把事業放到整個宇宙或者是放到整個地球去看,而不是單單隻看待自己短暫的人生當中。一個人的成就有多大,是由一個人的格局來決定的,無論你做什麼或者是想什麼,只要放開格局去想去做,總會做出不一樣。道德經裡有一句話,道法自然,說的就是我們要順應自然規律,跳出自己的小我的世界,放眼去看整個世界,那麼你就會突然發現,雖然你閉著眼睛,但是眼前也會出現一個不一樣的世界,雖然你不聽不聞,但是你心裡什麼事情都清楚,都明白。

不爭是一種慈悲,不聞是一種智慧

成長就是你的主觀世界,遇到客觀世界的那條溝,掉進去叫做挫折,爬出來叫做成長,羅振宇先生,所說的一句經典的話。就像一顆鑽石,它是通過四十幾次或者是五十幾次的打磨,遇到一點點光,它才會發出璀璨的光芒,鑽石和燈泡哪一個發的光要亮一點,那麼哪一個比較值錢?我們都知道,當然是鑽石最值錢。

就比如有兩個朋友,有一個朋友借給你10塊錢,另一個朋友呢,借你20塊錢,通常的人都會感激這個捷達20塊錢的,因為他借的比較多嘛,而且我們也是正在缺錢的時候才向別人借錢,如果你也是心裡非常感激這個,借你20塊錢的人,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你有沒有往深入的想一下這個借你10塊錢的朋友,他兜裡只有10塊錢,而借你20塊錢的那個朋友,他身上有可能有100塊錢。所以說如果是我們看到問題的本質的話,就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結果。

不爭是一種慈悲,不聞是一種智慧

所以我們每一次看問題,看事物都要看到事物的本質,而不要只看到事情的表面,應該懂得動腦去思考,一個懶得動腦懶得去思考的人,他很難有什麼成就的,因為只有思考之後的東西才是屬於自己的。不爭是一種慈悲,不聞是一種智慧,說的並不是讓你不去爭,不去搶,不去想,不去動。是告訴我們要透過事情的本質去看事情。不要讓事情的表象,矇蔽了你的眼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