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3Q】騰訊竟差點被他搞垮?

賭上命運的世紀網絡氣運之爭


當週鴻禕得知馬化騰開始推動 QQ 醫生的時候,心中的恐懼難以形容。他當時甚至認為,憑藉騰訊 QQ 在客戶端的統治地位,只要採取捆綁政策,只要「一個春節」就可能把 360 安全衛士幹翻。

周鴻禕之所以這麼認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無論騰訊也好,360 也罷,當時的整個中國軟件行業唯一的生存大法就是無限捆綁式的推廣。騰訊有了 QQ 這個絕對制高點,就可以利用 QQ 推廣甚至捆綁式的方式強推各種軟件;360 也是如此,有了 360 安全衛士,就自然能帶動瀏覽器、安全網址以及後續的各種軟件和服務。


兩次示好、兩次懇求,周鴻禕的確把身段已經放到極低,但是,騰訊還是把周鴻禕逼到了牆角上。然而,這個中國個性最強硬,報復心也最強的創業者,豈是被人任意揉搓之輩。


5 天,僅僅用了 5 天的時間,從 9 月 22 日到 9 月 27 日,360 就開始了強勢的反擊。

這種反擊的力度和銳度,都堪稱絕佳。但歷史的記錄,在這裡又分叉了:


首先,在技術層面,360 抓住「隱私」這個用戶最敏感的話題,抓住了 QQ 醫生的痛腳。騰訊方面的記載是,360 方面發表的言論稱,「QQ 在運行幾分鐘後,就會訪問用戶硬盤的數千個文件,其中有大量和聊天服務無關的文件,包括用戶的圖片、文檔、網銀數據等」。


然而,《顛覆者》裡面卻很明確地以周鴻禕之口說,360 發現了 QQ 對用戶的電腦有掃描硬盤的行為,其目的是用戶畫像,而且「作為一個成熟的上市公司,騰訊不會通過獲取用戶隱私的方式非法牟利」,但是「QQ 掃描硬盤的行為的確是沒有公之於眾的」。


這段記載說明,360 對 QQ 掃描用戶硬盤的做法不僅有掌握,而且對其目的(用戶畫像)和危害性(不會非法牟利)是有判斷的。但是,這並不妨礙 360 當時把這個問題極度放大,成為攻擊騰訊的利器。


為了大肆渲染騰訊 QQ 對用戶隱私的威脅,360 的回擊最絕的是,它不但在自己的網站上開設《用戶隱私大過天》的專題,而且還開發出了一個叫做「360 隱私保護器」的軟件,這個軟件不但提示用戶「某些軟件」有「窺私」之嫌,而且將其與「無數網民深受廣告騷擾、欺詐威脅」關聯起來。而至於這個保護器的主要功能,也並無其他,主要就是反覆提醒用戶「你有若干個文件被 QQ 查看過,其中若干個可能涉及您的隱私……」


另一方面,在當時的輿論戰場上,周鴻禕也是呈壓倒優勢的。他利用當時中國互聯網行業「苦騰訊久矣」的普遍不滿情緒,利用當時剛剛勃興的新媒體陣地——新浪微博,利用主帥親自上陣、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吸引眼球能力,讓 360 佔盡了輿論的主動,並且得到業界、用戶的雙重支持。


他把 360 的反擊定義為一個受壓制的典型創新企業和行業壟斷巨頭的紛爭,把 360 的「換機」表達為替其它互聯網企業「找生路」,把普通用戶恐懼的隱私丟失、電腦失控、保守騷擾歸結於騰訊在技術上、策略上的不正當競爭……可以說,這些設定完全符合當時的公眾心態,也進一步強化了騰訊本身就存在的「模仿者」「創新扼殺者」「全民公敵」的認知,是一場酣暢淋漓的輿論進攻戰。


當然,這其中也不免有烏龍之處,比如有來自 360 的彈窗甚至開始「揭發」馬化騰享受深圳經濟適用房補貼的問題(實為高層次專業人才住房補貼),這充分說明了 360 急於把騰訊打垮搞臭的心理。


反觀騰訊方面,馬化騰既沒有似乎也不擅長親身上陣和周鴻禕進行口水戰和肉搏,騰訊也沒有其它適合的高管擔當這樣的職責。並且,當時騰訊的公關團隊從總體上來說,也沒有個性極強、能力極強的人在其中擔任主腦,因此騰訊的輿論反擊顯得非常無力。


當時,騰訊主要是通過軟件彈窗的方式進行被動回應的,這些回應大都是純技術性的辯解,如聲稱 QQ 掃描硬盤的動作是被誤解的,其做法類似於機場的安檢門掃描,只是為了保障安全,絕對沒有窺探隱私、洩露隱私等等。


當然,騰訊也絕對不甘於在輿論上如此被動,既然打口水戰顯然佔不到上風,那麼就合縱連橫,多管齊下吧。


於是,10 月 14 日,騰訊向法院正式宣佈起訴 360 不正當競爭,要求奇虎及其關聯公司停止侵權、公開道歉並作出賠償。


而 360 隨即回應三點,表示將提起反訴。在回應中,360 稱「各界對騰訊提出的質疑,騰訊一直迴避窺探用戶隱私,這時候起訴 360,除了打擊報復外,不排除是為了轉移視線,迴避外界質疑」。


除了一直延綿到數年之後的訴訟戰之外,騰訊聯合了國內其它和 360 曾經有過齟齬的公司,刊登了《反對 360 不正當競爭及加強行業自律的聯合聲明》,聲明由騰訊、金山、百度、傲遊、可牛等公司聯合發佈。要求主管機構對 360 不正當的商業競爭行為進行堅決制止,對 360 惡意對用戶進行恫嚇、欺騙的行為進行徹底調查。


這份報告裡列舉了 360 的一些「惡行」,如:

*2010 年 3 月,360 將百度工具欄定義為惡評插件。此後不久,360 又在進行系統掃描時,將百度工具欄定義為「系統安全漏洞」,並不遺餘力地提醒用戶卸載,對百度工具欄的正常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2010 年 5 月,360 安全衛士以「金山網盾破壞 360 木馬防火牆運行」等莫須有的罪名,強行提示用戶全面卸載金山網盾。此後不久,360 殺毒也開始提示用戶卸載金山網盾。*

*2010 年 5 月,360 安全衛士以「不安全」為名,恐嚇用戶,攔截傲遊及其他瀏覽器的正常的默認設置,並從各種渠道強制安裝 360 瀏覽器,再以安全名義接管默認設置和強迫用戶使用;*

*2010 年 5 月 25 日,可牛免費殺毒第一個版本剛誕生 5 分鐘,就遭到 360 安全衛士的惡意攔截。可牛通過技術分析,發現 360 早在 5 月 24 日(發佈前一天)就已經制作好了攔截數據庫。*


之所以這些廠商能夠聯合起來配合騰訊,是因為 360 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一直樹敵不斷。


如周鴻禕和雷軍之間存在的種種微妙競爭心理,使得 360 對金山安全部門一直多有打擊。而雷軍支持 360 安全軟件的第一任產品經理傅盛出來開辦可牛免費殺毒(後可牛與金山安全業務合併,傅盛出任 CEO),可牛自然成了倒周的急先鋒,而傅盛更是周鴻禕一度最為敵視的前下屬。


說來說去,也是因為 360 的崛起之路中的血腥太多,所以即使在騰訊自身的輿論形象也十分不佳的情況下,仍有一批主流廠商願意背書騰訊,給 360 以輿論打擊。


不過,無論是騰訊,還是 360,當時都已經意識到,此事必難善了,下一個階段更強烈的競爭即將開始。


3Q 大戰第三階段,也就是高潮衝突階段的前奏是雙方緊鑼密鼓的技術開發。

從 360 的角度來說,「隱私保護器」雖然指出了騰訊 QQ 掃描硬盤的行為,並將之汙名化為對用戶隱私的窺探,但是主要起到的是提醒、嚇阻用戶的作用,它更多是一個輿論工具,而非實質上的功能性產品,也沒法影響 QQ 軟件管家和 QQ 軟件的正常運行。


周鴻禕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幹掉 QQ 的工具,用周鴻禕自己的話說,要搞一個原子彈出來。


於是,從 10 月 4 日開始,在「開了兩瓶茅臺」之後,360 的團隊開始在北京懷柔進行為期 3 周的封閉式開發。而這個地方,也就是周鴻禕當初打電話給馬化騰,請求對方停止強制推廣 QQ 醫生並且遭到婉拒的地方,具有很強的象徵意味。


這一次,周鴻禕把目標放在了騰訊的主產品 QQ 上。


按周鴻禕的說法,當時給他靈感的是一款叫 QQ 珊瑚蟲版的軟件,這個軟件是一款外掛軟件,以屏蔽 QQ 廣告、顯示用戶真實 IP 地址、增強用戶個性化定製功能為主。


在那個 LBS 還沒有大行其道,用戶隱私保護意識還不是很到位的時代,作為交友工具的 QQ,其用戶很大的一個需求就是知道自己聊天對象的真實情況,因此能夠顯示真實 IP 地址成為了珊瑚蟲的重大亮點。

當然,十分不幸的是,珊瑚蟲的作者陳壽福,也因此在 2006 年被騰訊告上法庭。2008 年,陳壽福被判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 120 萬元。騰訊用鐵腕政策警告了一切試圖改變或者改造 QQ 的個人和機構。這件事在當時引起的是業界對騰訊的普遍不滿和警惕。


珊瑚蟲外掛給周鴻禕的提示在於,360 的反擊可以在 QQ 本身之上做文章,而最好的名義就是維護用戶體驗。


客觀說來,當時的 QQ 的確也有許多令人詬病之處。比如騰訊 QQ 的運行中會產生一些系統垃圾,造成用戶電腦變慢,但用戶並不知道如何清理;騰訊 QQ 另一個飽受詬病的地方就是廣告彈出不能去除,如果去除必須付費成為會員;另外,當時的 QQ 體系越來越大,QQ 承載的功能也越來越多,使之從一款原本輕巧的即時通訊軟件,變成了擁有數十個模塊的龐然大物,它吞吃掉了龐大的系統資源,讓用戶的電腦運行變緩。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標榜自己是產品經理的周鴻禕相比於馬化騰,在用戶體驗上的確更為敏感。於光東回憶說,當 360 安全衛士開始成為市場主流後,有非常多的商家要求在安全衛士上打廣告,而周鴻禕對此非常猶豫,他認為在安全軟件上做廣告,就等於一個看門的保鏢去給業主發廣告小卡片,無論是心理感受層面還是用戶體驗層面,都不好。


於光東說服周鴻禕接受先做一個廣告試試,轉手就找到了一個價值 4000 萬/年的客戶,只要求在 360 安全衛士上佔一個很小的 Banner 位。但是,就當這個廣告上線一天後,周鴻禕收到了一些用戶的反饋和反彈,雖然並不激烈,但本來就猶豫的他,立刻決定拿下這個廣告。


負責商業化的於光東「氣得半死」,同時還不得不去安撫客戶和退還費用。

這件小事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周鴻禕對於用戶體驗是十分在意,也是十分精通的。即使和騰訊之間沒有戰爭,從他的角度看 QQ 的用戶體驗也是不合格的;而當雙方進入戰時狀態,這些 QQ 存在的問題就成了他重點進攻的薄弱環節。


簡單說來,扣扣保鏢就是一款針對騰訊 QQ 進行各種限制的軟件,除了「保護 QQ 用戶隱私」的招徠外,還能屏蔽 QQ 秀、QQ 軟件廣告、QQ 迷你首頁彈窗及 QQ 新聞彈出,簡單說,這款軟件把騰訊的一切商業收入渠道全部屏蔽,只留給用戶一個「裸奔」的 QQ,這固然會優化用戶的體驗,但這些已經觸及到 QQ 收入的核心。


而這一切還被 360 加以了各種美化,如「QQ 加速,禁用不需要的插件,大幅提高 QQ 運行速度」、「過濾 QQ 軟件廣告,讓聊天更清爽」、「清理 QQ 垃圾(含 QQ 影音、QQ 音樂等 QQ 周邊軟件),清除冗餘和臨時文件」。


而在表面上,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保護 QQ 安全」、「改善用戶使用 QQ 的體驗」的大旗之下,而且,360 還刻意強調說:360 扣扣保鏢默認不修改 QQ 任何設置,所有功能都必須由用戶主動選擇觸發,並可隨時啟用和恢復。


聽起來是不是非常美好?但是,從基本的邏輯上來說,360 有什麼必要或者說有什麼動力去「維護」「提升」自己主要競爭對手的核心軟件的用戶體驗呢?這完全是一個無法自洽的說法。


原子彈打造成功後,具體什麼時候使用成為了關鍵性話題。後來,這一天被選在 10 月 29 日,這一天是馬化騰的生日。於是,業界普遍的說法是,周鴻禕想給馬化騰一份難以忘懷的 39 歲的生日禮物。


事實當然複雜的多得多。具體到當時的環境,10 月 27 日是騰訊聯合五家主流廠商發佈譴責 360 聲明的日子,10 月 28 日是周鴻禕、齊向東等在香港參加董事會,得知 360 上市得到正式批准的日子。每一個外部信息都在刺激 360 和周鴻禕的神經。最終,這根神經繃斷的日子是 10 月 29 日。


之所以在發佈前猶豫再三,是 360 也很清楚,扣扣保鏢的所謂保護用戶體驗的說法只能瞞過一些小白級用戶,但從根本模式上是對另一家公司核心產品的入侵和劫持,這種做法一旦公佈必然會隨著專業機構、專業人士的洞察而大白天下,屆時 360 本身也將陷入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艱難境地。從這個角度來說,周鴻禕後來說扣扣保鏢的發佈:「也是迫於無奈,它將要產生的後果當然讓我緊張」,並不是違心之言。


10 月 29 日,360 扣扣保鏢正式發佈,在最初發布的 72 小時內,裝機量就突破 1000 萬,隨後上漲到 2000 萬。令騰訊鬱悶之極的是,用戶在安裝這款軟件時,軟件會自動把 QQ 面板上的「安全」按鈕鏈到「扣扣保鏢」。


當日,騰訊發佈聲明,聲稱扣扣保鏢是非法外掛;30 日和 31 日,騰訊向深圳警方報案,並同時向工信部投訴。

一個頗為有趣的細節是,周鴻禕和馬化騰在這場博弈中都說過一些「悲情」至極的話,聽起來像是在誇大對手的威力,又像是源自內心的恐懼。比如周鴻禕很早就說過,QQ 捆綁安全軟件可能讓 360 在一個春節假期期間完蛋;馬化騰也說過,如果再堅持一週,QQ 客戶可能都流失殆盡了。


另一個周鴻禕反覆講述的細節是,在扣扣保鏢發佈後的幾天內,他有一天將要上班時,收到了齊向東打來的電話,說公司裡來了 30 多個外地警察,讓周鴻禕「能飛哪裡飛哪裡」,於是周鴻禕跑到了香港。


周鴻禕的確是去了香港,30 多個警察也不是編造。但究竟是哪裡的警察,是不是騰訊公司報案所致,卻沒有真相。只能說,當時雙方的鬥爭已經上升到了司法層面,但從最後的結果來看,司法層面在其中發揮的作用恰好是不明顯的。


這其實和當時國內計算機相關立法的發展環境有關,對於 360 和騰訊之間微妙複雜的技術暗戰,當時的法律的確是很難界定其中哪些行為屬於違法、哪些行為屬於犯罪,甚至是否違法也很難判斷,在這種情況下,公安部門的確很難在第一時間做出判斷。


現在,我們來看看扣扣保鏢這個超級核彈發佈後的效果。按照馬化騰算的帳,扣扣保鏢 3 天「感染」(即安裝)了 2000 多萬個 QQ 用戶,同時誘導用戶生成圖片傳播,假設每個 QQ 有 40 個好友,那 2000 萬用戶就可以擴散到 8 億。

隨後,無論是騰訊,還是當時一些安全公司(包括 360 的競品公司),都公開分析了「扣扣保鏢」的實質,指出其有「四大後門」,即:

*屏蔽 QQ 升級能力*

360 扣扣保鏢可以隨時阻止 QQ 軟件的升級功能,讓用戶無法使用最新版本 QQ 軟件。

*劫持 QQ 所有鏈接*

點擊 QQ 軟件上的任何鏈接,比如聊天時中的新聞、QQ 空間、QQ 校友等鏈接,統統都會在 360 自己的瀏覽器上打開。

*禁止 QQ 正常功能*

扣扣保鏢還可以下發禁止 QQ 運行進程的列表,讓用戶無法聽 QQ 音樂,玩 QQ 遊戲,甚至不能打開 QQ 空間。

*「備份」用戶資料*


360 扣扣保鏢會提醒用戶的電腦不安全,在用戶選擇後,把 QQ 所有的關係鏈都備份到 360 平臺,而這些關係鏈可以說是用戶使用 QQ 的核心價值。

我們可以看一段當時瑞星公司對扣扣保鏢(1.0.0.1004 版本)主要功能實現模塊 QGuard.dll 的分析:


*該軟件除了擁有其宣稱的 11 大類可見功能之外,至少還存在 4 個隱藏功能,這些功能僅針對 QQ,且都具有用戶不可見、不可控制等特性。這些隱藏功能隨時處於活動狀態,並且可由 360 公司遠程開啟。*

*扣扣保鏢除了界面上的可見功能以外,還存在屏蔽 QQ 軟件升級、劫持騰訊瀏覽器、屏蔽 QQ 啟動的特定進程列表、備份並恢復 QQ 軟件等 4 個隱藏的功能,它們均由 Config.ini 文件進行開關控制。經分析,該控制文件在扣扣保鏢安裝包中並沒有提供,安裝後也不會自動生成,只可能由 360 「雲服務器」直接進行遠程投遞(或用戶可以手動生成激活隱藏功能)。也就是說,用戶對於這些隱藏功能均無法控制......

*用戶使用扣扣保鏢(1.0.0.1004 版本)時,它會把自己的主要功能模塊 QGuard.dll 通過全局鉤子方式注入騰訊 QQ 進程,並攔截 QQ 進程的系統調用 ShellExecuteExW 和 CreateProcessInternalW 等,時刻關注 Config.ini 文件(隱藏功能激活 文件),一旦發現該文件存在,將根據文件內容進行相關隱藏功能的激活動作。*


據《騰訊傳》記載,當馬化騰得知如果用戶在扣扣保鏢提示下選擇修復系統後,系統將進行重裝,QQ 安全中心將被 360 安全衛士取代,QQ 的用戶列表將被 360 備份時,「臉色慘白地呆坐桌前,喃喃自語:『怎麼也沒有想到,他會做這種事』」


坦率說來,360 扣扣保鏢的推出,既有其輿論上佔領制高點,技術上搶奪控制權,心態上把握用戶痛點和需求的高明之處,但也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它的分寸感把握得不夠好,傷害到了 QQ 的很多正常功能,如 QQ 秀、如遊戲和音樂。扣扣保鏢在保護用戶隱私和「加速 QQ 運行」方面所取得的一些價值,很大程度上也被這些過激的做法所抵消了,否則扣扣保鏢完全可能取得更大的戰果。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無論 QQ 的用戶體驗做的如何,無論 QQ 是否存在 360 所說的一些弊病,作為一款非開源的商業軟件,這些問題應該由 QQ 來自行解決,或者由業界來敦促 QQ 解決。360 於理於法,都不能越庖代俎,通過侵入 QQ 正常運行的方式來加以解決,即使這是 360 為了抗擊騰訊對安全領域的「入侵」所採取的反制措置,這種做法也逾越了一般行業規則和法律的底限。360 在此後的訴訟中連戰皆北,不能說與之無關。


但是,這都是後話了。對於 11 月初的馬化騰來說,扣扣保鏢的確是從底層上扼住了騰訊的咽喉,即使當時有金山等安全機構的技術人員馳援,騰訊也沒有拿出一個單純依靠技術就可以反制扣扣保鏢的方案,這充分說明了 360 對於底層技術的掌握和周鴻禕的天才。


也正是如此,在 11 月 3 日這天,騰訊不得不做出歷史上著名的「二選一」決定,即在所有裝有 360 軟件的電腦上停止運營 QQ 軟件。這種「泥娃娃抱著瓷娃娃跳水」式的抉擇,從某種程度上確實反映了騰訊的無奈。


在做出這個決定後,騰訊發表了著名的「艱難的決定」聲明,告知用戶這一選擇。騰訊在聲明中指出,這種做法出於無奈,原因是「在 360 軟件運行環境下,我們無法保障您的 QQ 賬戶安全」,「每個用戶的自家門口都有不請自來的保鏢,每次都要被保鏢強制搜身才能進入自己家門」,最後因此「我們決定不能讓您的電腦桌面成為『戰場』,而把選擇軟件的權利交給您。」


在聲明的最後,騰訊極為煽情地寫了這樣一段話:

*12 年來,QQ 有幸能陪伴著您成長;未來日子,我們期待著與您繼續同行。*

在騰訊彈出這份聲明後的 1 小時,360 以彈窗的方式反擊,並宣佈推出 WEB QQ 客戶端,這個客戶端是由 360 開發的,其目的是保證客戶在安裝有 360 安全衛士的電腦上能夠用 web 端的方式臨時使用 QQ。


這一次,騰訊很快做出反制,web.qq.com 很快停止服務。當晚 21 點 10 分,也就是騰訊在當晚 18 點 19 分發布聲明後的 3 小時零 1 分鐘,360 下線扣扣保鏢(正式宣佈下線是次日早晨,即 11 月 4 日)。這款軟件於 10 月 27 日發佈,到騰訊祭出 2 選 1 大招後 3 小時下線,大約存在了 7 天左右。


於光東說,這七天是我們所能堅持的極限,再超過這個期限,360 的生存都會收到威脅。究竟是什麼威脅,他表示現在還無法明說。


事實上,當騰訊選擇 2 選 1 時,就註定 360 必須結束這場戰鬥。對於當時的每個中國網民來說,即時通訊畢竟是更高一個層次的要求。這就好比讓一個普通人選擇停用家裡的電話還是撤走門外的保鏢,只要不是在非常不安全的情況下,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保持日常通訊的正常,而對保鏢的撤走懷有遺憾。


根據騰訊的統計,當時騰訊 QQ 和 360 安全衛士的重合用戶大概有 60%,二選一意味著其中大部分人會卸載 360,這將最高造成近億用戶的流失,對於這個結果,360 是無法承載的,雙方的最終實力決定了戰局的走向。


據說,中國 VC 界非常有威望的投資人、同時也是 360 股東的王功權,曾在二選一期間,在香港一間酒店裡和馬化騰有一次談話,試圖加以斡旋。馬化騰則表示,QQ 是騰訊最核心的價值,也是收入的核心,這件事情涉及騰訊的根本,無法接受任何妥協。

另外,此前曾於 10 月 27 日與騰訊發佈聲討 360 聯合聲明的金山、搜狗、傲遊、可牛和百度等五家公司也在 11 月 5 日聯合舉行新聞發佈會,表示也將加入不兼容 360 軟件的行列,這無疑是對 360 更深的一次打擊。


其實,如果從今天的角度來講,騰訊也確實沒有妥協的餘地了。

隨著扣扣保鏢的下線,這場大戰就前臺層面,已經基本告終了。

11 月 6 日,馬化騰接受媒體專訪,再次提出「除了對抗和下網,我們別無選擇」的說法,但沒有得到輿論的普通同情。

11 月 15 日,周鴻禕發表「與其苟且活著,不如奮起抗爭」的博客文章,再度強調壟斷勢力利用自己的地位欺負創業公司,甚至不惜脅迫消費者的觀點。雖然沒有進一步的行動作為支持,但還是得到了輿論的喝彩。


11 月 20 日,工信部姍姍來遲,發表了《關於批評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的通報》,責令兩家公司在 5 個工作日內向社會公開道歉,妥善做好善後事宜,確保軟件的兼容和正常使用。這一通報雖然來得較晚,但重點在於要求雙方實現兼容和放棄對抗。從這個角度上來說,3Q 大戰已經不具備在短期內再燃戰火的可能,各打五十大板式的結尾雖然有些虎頭蛇尾,但卻保證了用戶的利益,也宣告了政府的態度。


當然,此後雙方的法律訴訟一直延續到 2014 年,最高法在 2014 年 2 月 24 日作出最終裁決,認定了奇虎 360 公司的多項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判決的主要內容包括:

1. 扣扣保鏢破壞了 QQ 軟件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 360 存在捏造、散佈 QQ 軟件洩露用戶隱私等虛偽事實,對騰訊進行商業詆譭;

3. 扣扣保鏢通過篡改 QQ 界面進而取代其部分功能,進而推銷自己的產品;

法庭最終判定奇虎 360 公司連續 15 日在媒體上公開道歉,並賠償 500 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進行終審判決的五人合議庭的庭長是時任最高法院副院長的奚曉明。2015 年 9 月 29 日,監察部網站顯示,奚曉明因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

在《顛覆者》中,周鴻禕特意把奚曉明違紀被開除黨籍的事實,當做 2014 年最高法終審判決章節中的一個附註列入著作中,這種做法有些讓人啼笑皆非,但很符合周鴻禕的性格。

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的分析者都認為,這場戰爭的輸家是騰訊。


因為在整個戰鬥的過程之中,雖然在前臺上互有攻守,但整體輿論氛圍、特別是用戶的同情心方面,騰訊都大大失分。當時新浪進行的調查顯示,如果讓用戶自由選擇,會有多一倍的受調查者選擇保留 360 安全衛士而放棄 QQ。但是顯然,這是一個無法在真實現實中做出的選擇。


從個人的形象、贏得網民的同情和支持和輿論節奏的掌控來講,周鴻禕都全面壓制了馬化騰,這是不爭的事實。奇虎 360 也得以用一箇中等規模互聯網公司的規模,成功遲滯了騰訊進入安全市場,在戰術層面上可謂取得完美的勝利。

但是,對於 360 來說,3Q 大戰最大的價值,是在於其巧妙了利用了 3Q 大戰,為其上市後的走高,進行了巧妙的鋪墊。

在 2010 年 11 月那關鍵的幾天裡,360 上市原定的主承銷商選擇了撤退,其它方面也備受壓力。


同時,360 還要和網秦競爭上市,那是另一個充滿爭議的安全公司。

同樣在 2011 年 3 月,網秦向上市發起衝擊,就在此時,一場重大危機悄然而至。

這一年央視的 315 晚會上,一些手機軟件行業存在的欺詐行為被曝光,網秦和飛流赫然在列,原因是懷疑「網秦通過其入股的飛流公司傳播病毒,再通過付費查殺獲益,是一款流氓軟件。」


視頻裡,調查記者從深圳小街上買來水貨手機,交給刷機商後,被默認安裝飛流軟件。飛流運行後,自動卸載其他殺毒軟件,並靜默安裝四個程序,導致手機無法使用,只有付費使用網秦殺毒,才能恢復正常。據該記者調查判斷,網秦和飛流有密切合作關係。

央視節目播出後一小時,網秦短暫關閉了自己的官方網站,之前幾個月,創始人林宇和史文勇一直在為上市做準備,現在他們不得不重新考量。


史文勇告訴沸騰新十年:「360 原來預期的上市時間是 3 月 30 日,我們預期的時間是 3 月 31 日,這中間有個重大問題。他們說自己是中國最大(網絡)安全公司,我們說我們是中國最大的移動安全服務公司,他們沒有披露移動端用戶有多少,我們是披露的,因為我們只有移動端,沒有 PC 端。一起路演,效果肯定會打折扣。」

林宇和史文勇一致認為,給網秦上市做局的,正是競爭對手 360,他們都告訴沸騰新十年,周鴻禕已經承認了這件事。具體怎麼承認的,沒說。


我們可以看看宏觀數據,2010 年網秦用戶數量近 4300 萬,根據某親網秦的調查機構給出的數據,網秦已佔據了國內(移動安全)64.8%的市場,排名第一。那一年,安全領域的大佬們也都看出來了,手機市場具有巨大潛力,卡巴斯基、瑞星、金山紛紛入局。周鴻禕大筆一揮,收購了手機安全市場排名第二的信安易,緊接著攜 360 安全衛士,洶湧而來。


但林宇和史文勇並不畏懼:「我們這一路都是走鋼絲過來的,我們已經知足了。未來 1 年網秦就可能選擇上市,如果我們的運氣足夠好,我們可以做全球最大的手機安全服務商。」

315 晚會的曝光讓一切都發生了改變,輿論譁然,口碑逆轉,承銷商退出。在這個關鍵時刻,到底還要不要上市,成為懸念。關鍵時刻,林宇作出決定,繼續上市。


那天晚上,網秦中國、美國兩方團隊徹夜不眠,一方面與媒體溝通,發佈官方聲明;另一方面籌備上市事宜。由於此前的投行都拒絕了網秦,他們只好另尋他處,最終找到一家投行 Piper Jaffray 同意幫助網秦上市。

次日早晨,林宇發了一條微博,「偉大公司之路,充滿艱難困苦,甚至是誹謗侮辱。我們在路上,用堅定的腳步,讓我們的對手恐懼。」


2011 年 5 月 5 日,網秦在紐交所上市成功,融資 8912 萬美元,交易代碼「NQ」,開盤價 11.5 美元。上市後只過了兩分鐘,網秦就跌破發行價,當天跌至 9.78 美元,下跌 14.52%。

相比之下,由於周鴻禕在 3Q 大戰中最終挺住,2011 年 3 月 30 日,360 在紐交所順利上市,首日漲幅達 134.48%,市盈率達到戲劇性的 360 倍,在當時成為市值第三的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


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雖然 360 通過極為激烈的方式保住了自己在 pc 客戶端市場上的生存權,但是這一結果隨著歷史的延伸,重要性在不斷地降低。從 2010 年開始,中國互聯網開始快速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PC 客戶端的價值不斷下降,而且 PC 客戶端的模式並不能簡單複用於移動互聯網之上。


可以說,3Q 大戰是整個 PC 互聯網時代中國公司在客戶端市場上惡性競爭所積累的戾氣的總爆發、總清算,但由於歷史大轉折的出現,這場戰役的具體勝敗對未來的影響是無限趨近於零的。

真正有所收益的恐怕是騰訊。


在 2010 年被稱為「狗日的」騰訊,並見證了網民和業界對於騰訊長期積累的怨氣的總爆發的駭人規模後,馬化騰開始深度反思騰訊的所作所為,吳曉波寫到:「它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改變了馬化騰的性格,他開始重新思考騰訊的平臺策略和公共屬性。」

2009 年騰訊的市值達到 2500 億港幣,成為全球第三大互聯網公司;2010 年 3 月,QQ 同時在線人數達到歷史性的 1 億人。然而這一連串的成功不但沒有宣佈騰訊「極盛之世」的開啟,反而在 2010 年 10 月將之推向煉獄,使之備受煎熬和考驗,但值得著史者反思的是,如果沒有 2010 年底的這場重挫,騰訊恐怕還要繼續在自我封閉、模仿跟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那麼騰訊很有可能無法贏得屬於自己的下一個十年。


從 2010 年底開始,騰訊開始進行密集的反思,馬化騰在發給員工的公開信裡寫到:

「*真正的危機從來不會從外部襲來,只有我們漠視用戶體驗時,才會遇到真正的危機。只有當有一天騰訊丟掉了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用戶服務的文化時,這才是真正的災難……如果沒有 360 的發難,我們不會有這麼多的痛苦,也不會有這麼多的反思,因此也就沒有今天這麼多的感悟。或許未來有一天,當我們走上一個新的高度時,要感謝今天的對手給我們的磨礪。」*


在 9 個月前的 4 月 22 日,騰訊在深圳召開的戰略管理大會上,馬化騰對未來的提法還是,圍繞一站式在線生活,迅猛拓展業務範圍,加大在搜索、安全、移動互聯網以及微博上的投入,以期在亂局中取得更多的份額。

當騰訊開始自上而下進行反思時,其效率是非常驚人的。在 2010 年的 12 月 5 日,第九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馬化騰發表的關於互聯網未來的八條論綱中,提出了客戶端已經不再重要,產業上游的價值將重新崛起的論斷。


這次的新論斷,等於基本宣告了此前的「迅猛拓展業務範圍,加大在搜索、安全、移動互聯網以及微博上的投入,以期在亂局中取得更多的份額」的戰略被放棄,此後,騰訊果然放棄了遲遲不能打開局面的安全、搜索、微博等「亂局」,開始重新在移動互聯網上發力,從而有了微信的誕生和騰訊在下一個十年裡資本的開放和產業生態鏈的開放,它成就了騰訊下一個十年的格局。

其中,第一個受益於騰訊開放策略的,是社交遊戲。


2010 年 3Q 大戰前後,騰訊就開始主動與各公司接洽,當時 QQ 活躍用戶約 4.5 億,QQ 空間活躍用戶約 2.3 億。

在 3Q 大戰收尾後,騰訊用更大的姿態開放了社交資源,在巨大的誘惑下所有社交遊戲公司都開始全力攻佔騰訊市場。很快,博雅的《開心寶貝》,愷英的《摩天大樓》和崑崙在線的《功夫英雄》等遊戲在朋友社區的前身 QQ 校友上線。9 月騰訊正式上線開放平臺 opensns.qq.com,重點推 QQ 空間和朋友社區。


而除了買五分鐘的版權,接下來兩年裡騰訊陸續投資了熱酷、智明星通、胡萊、愷英、樂元素,唯一沒投的是博雅,一說是因為博雅是周鴻禕投的天使。

背靠騰訊的流量,社交遊戲公司迅速成長起來。


愷英在《摩天大樓》後,在騰訊平臺上連續推出《恐龍時代》、《熱血海盜王》、《捕魚大亨》幾個遊戲,騰訊平臺排名前五的遊戲中愷英一度佔了三個。經過騰訊平臺的加速,以熱酷和愷英為代表的公司甚至有了上市的計劃。


2010 年打完遭遇戰,Zynga 想以 1.2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熱酷被他拒絕。當時的 Zynga 正奉行全球擴張戰略,一年內收購了 8 家公司,第二年它拿到軟銀的錢後,再次向熱酷投來橄欖枝,價格翻一倍,不過是一半股票一半現金。劉勇思前想後,實際價格好像也沒變。同年,Playdom 這家公司也想拉著熱酷一起被收購,被婉拒,不久後這家公司被迪士尼收購。


這裡略講騰訊開發對社交遊戲的發展只是騰訊開放平臺策略的一個縮影,此後,騰訊在生態體系上的路越走越寬,從電商領域的京東、搜索領域的搜狗、出行領域的滴滴、千團大戰中的點評等,都在關鍵時刻或得到騰訊直接的支持,或是巨大的資源助攻,這讓騰訊的業緣關係迅速改善,「狗日的」不再有人提起,騰訊成了比阿里更愛扶助初創公司的好大哥,騰訊的生態也得以建立,這就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講完的了。


當然,有趣的是,資本開放和生態鏈開放將近 10 年後,騰訊又遇到了一次被稱為「騰訊沒有夢想」的挑戰,騰訊則又開始在產業互聯網的上游探索,十年之間的歷史有兩次驚人的重複,這其中的深層次原因恐怕是騰訊的基因所決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