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怎麼看血脂血糖報告單?

關中人71


大家好,我是一名內科醫生,說起“血糖”、“血脂”這兩個化驗項目目前來講應該是非常常規的項目了,公司體檢套餐有,住院化驗也有,可是拿到報告單不會看確實頭痛,醫生說的感覺又沒聽懂?莫急莫急,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做一期“血糖、血脂全套”的化驗解讀。

血糖、血脂化驗具體包含哪些項目?

一般來講,如果抽一個生化全套,那這兩個項目是會包含在裡面的,如果覺得做生化有點貴,也不想化驗別的項目,那麼選用血脂全套、靜脈血漿葡萄糖測定即可。


1、血脂全套

血漿總膽固醇(TG):

  • 它的正常範圍是在3.36-5.78mmol/l,如果這個指標升高,臨床上我們就稱它為高膽固醇血癥,注意了,它可以罹患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可見於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癥、高血壓、糖尿病、膽道梗阻、腎病綜合徵等疾病。
  • 如果指標減低,這裡可以小小的分類以下,單純的輕度減低,沒有什麼重要的臨床意義,但是如果過低,就會引發一系列的臨床問題,如導致細胞膜彈性降低、脆性增加從而使血管的脆性增加,如果是腦部的小血管出現這種變化,當血壓驟然升高時,就非常容易引起血管破裂出血
  • 膽固醇還是我們體內合成類固醇類激素的重要原料,在我們體內代謝後可以轉化合成皮質激素、孕酮、性激素等,而這些激素對於我們人體的生命活動(調節物質的代謝、應激性反應、免疫功能等)有重要作用,一旦水平過低,這一類的激素合成減少,從而導致應激能力降低、免疫力下降,使得正常的抗病能力減弱。或者導致性激素合成減少,影響正常的性功能。


血漿甘油三酯(TG):

  • 男性一般在0.45-1.81mmol/l,女性在0.23-1.22mmol/l之間,目前已經有明確的證據證實,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注意“獨立”二字,而且它和冠心病死亡、其它心血管疾病如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呈正相關。
  • 有研究報告曾經把甘油三酯的水平進行了劃分,一共為4級,①正常水平就是低於2.3mmol/l,②臨界高水平就是2.3-4.5mmol/l,③高水平就是4.5-11.3 mmol/l,④極高水平就是超過11.3mmol/l,如果化驗出來甘油三酯處於臨界高水平和高水平及以上,常常伴有導致冠心病危險性增加的脂質紊亂,如果高於11.3mmol/l,導致急性胰腺炎可能將大大增加,如果甘油三酯水平下降,一般無特別的臨床意義,如果是營養不良或者長期素食會有這種情況發生。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 男性一般在1.16-1.42mmol/l之間,女性一般在1.29-1.55mmol/l之間,曾有人把這個指標比喻為血管的“清道夫”,說白了也就是對人體大有有益。
  • 如果這個指標低於1mmol/l,那就是冠心病發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也是一樣,注意獨立二字,所以這個指標可不是越低越好,而是要維持一定的水平,一般建議男性最好是高於1.16,女性高於1.42是比較理想的,如果這個指標在總膽固醇中佔的比例越大,冠心病的發病風險就越低,相反,如果這個指標降低,可能就是冠心病的先兆,並會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 C):

  • 我們血液中這個指標的水平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升高的,一般人群的平均水平在2.07-3.11mmol/l,一般把它的水平劃分為3個等級,≤3.10mmol/l為合適範圍,3.13-3.59mmol/l為邊緣升高,≥3.62mmol/l為升高。

  • 我們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就是負責把膽固醇從肝臟運送到全身組織,而高密度脂蛋白就是負責把各組織的膽固醇送回肝臟代謝,當低密度脂蛋白過量時,它攜帶的膽固醇便會存積在動脈血管壁上,時間長了就引起動脈硬化,所以它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如果這個指標總是升高,沒有控制好,就容易引起冠心病、腦血管病的發生。


2、靜脈血漿葡萄糖測定

  • 這個項目都是需要空腹測定,關於這個血糖值結果對於糖尿病就是起到一個篩查作用。
  • 正常範圍是在6.1mmol/l以下,為什麼我說它是一個常規的篩查項目呢,因為即使它升高,我也不能說你有糖尿病,糖尿病診斷的金標準需要做糖耐量試驗來觀察我們的胰島素、C肽釋放水平判斷。從血液化驗來分析,①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糖負荷後2 小時血糖≥11.1mmol/l,則為糖尿病;②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糖負荷後2小時血糖在7.8-11.1mmol/l之間,則為糖耐量異常;③如果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間、糖負荷後2小時血糖<7.8mmol/l,則為空腹血糖受損;④如果空腹血糖<6.1mmol/l、糖負荷後2小時血糖<7.8mmol/l,則為正常血糖。
  • 具體能否診斷為糖尿病,是1型還是2型,還是其它特殊類型糖尿病,都需要醫生評估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年齡、症狀、胰島素以及 C肽的釋放水平倍數綜合評估,我以上的化驗解讀僅提供初步參考。

血脂正常就不需要吃藥嗎?

我說血脂水平升高了需要吃藥大家肯定都知道,血脂正常難道也要吃藥?其實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因為人在步入中老年以後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動脈粥樣硬化,而動脈粥樣硬化又是眾多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而降脂藥物不僅僅能夠發揮降血脂的作用,還是眾多心腦血管疾病的一、二級預防性用藥,尤其是他汀類藥物,它可改善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小板活性,因此對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意義重大,所以,血脂的化驗結果其實也是需要經過醫生根據個人情況來個體化分析,以上我對於血脂全套的解讀也僅僅是提供一個初步的參考。



化驗血糖、血脂的注意事項

  • 抽血的前一天晚上8點以後就不要進食了,如果口渴可以適量喝水,但是不要劇烈運動、抽菸、飲用刺激性飲酒等,晨起後空腹抽血化驗。
  • 如果是化驗血脂最好前一天不要吃的過於油膩,以防第二天出現一過性的升高而影響判斷,前幾日清淡飲食即可。
  • 有些藥物(阿司匹林、維生素C、避孕藥等)和應激狀態下(焦慮、失眠、情緒波動大、感冒發熱等)會影響血糖的結果,化驗時需注意適當避免。


大總結

由於飲食營養、年齡、性別等不同,各地區的參考值也稍有差異,很多時候遺傳、運動、藥物、精神等因素都會影響到血糖、血脂的水平,所以當化驗有異常時最好還是需要經過專科醫生的評估,我這篇科普內容的解讀其實目的還是在於讓大家瞭解這兩個項目以及對於指標得上升或下降有一個初步的框架和概念即可。


作者寄語:每天都會為大家分享各種醫學上的知識,用通俗易懂的需要表達出來讓大家容易理解,如果看完有幫助,就幫我點個贊,謝謝大家支持。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空腹血糖受損下限診斷切割點的聯繫(J).中華醫學會雜誌,2005,85(28):1947-1950.

2、魯晶,夏繼輝,陸紅進,等.冠心病患者檢測血糖的臨床意義(J).中國民族醫藥,2009,18(13):131-132.

3、武陽豐,周北凡,李螢,等.缺血性心血管病:一個反應血脂異常潛在危險的新指標(J).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04,32(2):173-176.


張壘醫生


體檢其實是衡量健康狀況的一個指標,雖然未必能夠確診具體的疾病以及嚴重程度,但是及時發現問題,是預防疾病的關鍵,那麼對以體檢報告中血糖是比較容易看的,正常的血糖為空腹血糖<6.1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為<7.8mmol/L,而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為>=7.0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為>11.1mmol/L,如果血糖是在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間的,則說明只是糖尿病前期,在這個階段,如果能及時的干預,可以不用藥物逆轉血糖,未來可以正常生活,不用擔心高血糖帶來的問題。

那麼對於血脂來說,稍微複雜一些,一般與血脂有關的指標為: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如果前三個指標升高,後面一個指標降低,說明血脂異常了。通常血脂異常是沒有什麼症狀的,但是正因為如此,它也是最危險的,因為它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問題,還會增加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進而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所以如果出現這些指標異常的情況下,無論是否嚴重,都要及時的進行干預,以免引發嚴重的後果,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先控制一個合理的體重,飲食葷素搭配,粗細搭配,早睡早起避免熬夜,適量運動,足量飲水等。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如果去進行健康檢查,或者是在排查心血管疾病風險時,血脂血糖的檢查是血液生化檢查的常見檢查項目,對於血脂血糖的檢查報告單,應該如何看,如何通過血脂血糖的檢查值來了解身體的健康情況,今天就來給大家簡單的解讀一下。

血脂檢查報告單如何看

血脂檢查報告單通常有4項或者7項,一般說來,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是我們最常見的幾項檢查指標。

在這些檢查指標中,最重要的指標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這個指標,之所以重要,首先它所佔的膽固醇比例約佔血液中總的膽固醇的60%以上,因此,總膽固醇水平往往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具有相關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超標,總膽固醇基本上也會超標;其次,對於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因素來說,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也是一個首要的風險因素,因此,對於血脂檢查報告單來說,我們應該首先重點關注的,就是這個值。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通常的限度值是3.2mmol/L(不同檢查機構可能略有不同),但並不是只要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於這個值,就是安全健康的,鑑於它對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的重要性,對於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控制來說,這個值也需要進行分層管理。

什麼叫分層管理,意思就是,對於不同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情況,對於這個值的達標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如果對於沒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朋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合理範圍,可以參考檢查報告上的限度值,不超過3.2就可以;但如果是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朋友,比如有糖尿病問題的朋友,如果血脂超過1.8,不需要結合其他的風險因素評估,就可以直接判斷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風險了,因此,對於有糖尿病問題的朋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最好能夠控制在1.8以下,如果達不到,至少也應該控制到2.6以下的水平,才能夠更好的穩定斑塊,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對於已有心血管疾病問題的朋友,比如發作過急性心梗或有慢性冠脈綜合徵問題的朋友,這個值的控制要求,也是要控制到1.8以下,因此,如果僅僅看報告單上沒有超標,還並不夠,而是應該看這個值是否超過了1.8的水平,如果超過了1.8,就應該加強控制,把這個水平降下來。

高密度脂蛋白通常被認為是轉運血管壁多餘的脂質回到肝臟分解代謝的“好脂蛋白”,因此,一般情況下,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偏低,如果低於正常限度值(一般為1.0mmol/L),就是一種獨立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在血脂異常的各種情況中,這種情況通常最為多見,因此很多朋友都會問,怎麼才能升高這個“高密度脂蛋白”,實際上,我們不必過分糾結於此,做好整體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控制,才是最重要的。一般看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問題時,不妨用總膽固醇減去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值(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來評估心血管風險,如果是已有心血管疾病問題的朋友,這個值應該控制在2.6以下,如果是心血管疾病評估為高危風險,還沒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這個值應該控制在3.4以下。

甘油三酯也是常見的容易升高的血脂指標。空腹抽血檢查的甘油三酯水平,代表的時候血液中極低密度脂蛋白及其殘粒的水平,甘油三酯的正常值一般是1.7mmol/L以下,一般如果不超過2.3,屬於邊緣升高的情況,如果高於5.6,則屬於重度升高的情況。甘油三酯的升高,同樣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個風險因素,但其重要性一般沒有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那麼高,但不重要並不代表可以不控制,甘油三酯重度升高,不但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還會增加急性胰腺炎的發作風險,快要過春節了,對於本身就甘油三酯高,也沒有好好控制的朋友,一定注意不好暴飲暴食,過量飲酒,如果因此而引起甘油三酯急劇升高,引發急性胰腺炎,就得不償失了。

除了這4個指標,很多朋友還關注你個較脂蛋白a 的指標,這個指標有的朋友會超標很多倍,很糾結如何把它降下去,但目前為止,還沒有什麼藥物能夠具有明確的降低脂蛋白a的效果,生活幹預、藥物治療對於這個值的控制效果往往都不明顯,這個值的高低,很多時候來自於遺傳因素,也就是說是自身遺傳體質決定的,因此,如果發現脂蛋白a高,而又降不下來的朋友,不要過度為了這個值糾結,不妨好好調理生活,合理用藥,把其他指標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就是很好的。

血糖檢查報告單怎麼看

相對於血脂檢查報告這麼多數值,血糖檢查報告單就相對簡單一些了,很多時候,再初步測量血糖水平時,僅僅會檢查空腹血糖一個數值,空腹血糖檢查的正常範圍應該是3.6~6.1mmol/L之間,如果高於6.1,就屬於血糖偏高的問題,如果繼續升高,空腹血糖水平超過7.0,則可以確診為新發糖尿病的問題了。

如果你的空腹血糖超過6.1,還未超過7.0,對於這樣一個介於正常和確診糖尿病的中間值,一般臨床上稱之為“空腹血糖受損”,這往往也是血糖代謝出現異常的一種起始狀態,是一種介於糖尿病和健康血糖之間的一種中間狀態, 之所以設置這樣的一種中間狀態,一方面是這樣的一種狀態對身體健康的影響相對真正的糖尿病要小,另一方面也是給予我們一種警醒,發現血糖異常時要早控制,早干預,這樣才能更好的控制好糖尿病的病程發展和併發症發生風險。

對於發現空腹血糖受損的朋友,建議也去做另外的兩個檢查,一是糖耐量檢查,而是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檢查,如果通過糖耐量試驗檢查,口服葡萄糖後2小時血糖未超過7.8mmol/L,則屬於餐後血糖正常的情況,如果這個值超過了11.1mmol/L,那麼及時空腹血糖還未超過7.0,同樣也可以確診為糖尿病的問題;對於糖負荷後2小時血糖未超過11.1,但已經超過7.8的情況,一般稱之為“糖耐量異常”,這也是一種糖尿病前期的情況,值得積極的引起重視,儘早的進行調理干預。

糖化血紅蛋白,是血清中的糖分與血紅蛋白持續緩慢結合的產物,這種結合是不可逆轉的,而且是長期持續的,因此,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反應的是過去2~3個月之間的血糖整體情況,如果這個值不超過6.5%,說明處於正常水平,如果超過7.0%,那麼是糖尿病問題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