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學校停課不停學,孩子在家根本不學,怎麼辦?

龍156822000


玩是孩子的天性,作為家長首先要理解孩子不學或需要督促學是正常現象;其次家長協助孩子做時間規劃表,規定好學習和玩的時間;最後家長應該也都在家辦公或休息,大好的親子時間,陪著孩子一起學。

如果孩子沒有從小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或家長沒有做好榜樣,孩子學習本就需要家長陪伴,從而督促;漫長的學習路,孩子和家長可以共同成長,增加感情。(罵或強迫或著急時間長會有反作用哦)



職業規劃君


在網課開始之前,家長一定要針對網課的原因、目的和作用跟孩子展開討論,目的就是讓孩子能客觀認識到網課對自己的意義,不至於走極端,毫無獨立性地盲從或者一味排斥抗拒。

有些家長只關心怎麼做,對思想建設的鋪墊不以為然,這其實是教育的大忌。只要求孩子怎麼做,不和孩子分析為什麼我們要這樣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孩子,腦子裡始終都是漿糊,不會有思路清晰的解決問題能力。

只有客觀分析,理性認知,才能讓孩子意識到,網課也可以根據自己實際需要,實事求是地進行選擇性學習,把共性化的集體授課和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有效結合,只選對自己真正有幫助的內容,為我所用。不用去管人家怎麼說,怎麼評價,只要自己覺得有用、有啟發的,就要認真聽,質量比較差的雞肋課程,就果斷放下,不浪費時間。

有家長說,希望自己的孩子停下教育局安排的網課進行自學,原因是另一個學校老師說這些網課不行,那個學校老師是自己給學生上課,不用這一套課程。這種就是典型的人云亦云,被他評牽著鼻子走,生怕自己吃虧了的家長。人家說不夠好就不想自己孩子學了,卻忘了去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這個自己上課的學校教學節奏是否不一樣?自己的孩子如果放棄現有的課,能去參加人家的線上課程嗎?人家會對外校學生開放嗎?最重要的一點是,對人家來說不是最好選擇的課程,對自己的孩子來說呢?問過自己孩子的學習感受和收穫嗎?你孩子的實際需要,才是問題的核心關鍵啊!

和孩子坐下來一科一科進行討論,哪些課程雞肋,哪些課程質量較高收穫頗多,這樣一番討論下來,取捨就很清晰了,時間安排表也可以進行對應的調整。這樣做,才是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

有些學校老師對網課特別認真,課中有重點難點的反覆強調,課後除了答疑還有作業反饋和優秀作業、優秀課堂筆記的展示。對我們在家學習的家長和孩子來說,這可是絕好的學習資源啊。只要家長有空,建議大家及時跟進關注孩子的網絡課堂學習過程。通過跟進過程,觀察孩子的聽課狀態和聽課習慣,你們大概就知道這個孩子平時在校內上課的大致水平和狀況了。課堂吸收率高低,是一個人學習素養高低的重要依據,通過觀察孩子的聽課過程和作業效率,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瞭解自己的孩子,對孩子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幫助。

有些孩子根本沒有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上課就帶著兩隻耳朵兩個眼睛去,不預習沒有課前準備,不動筆不翻書不同步練習,知識點左耳進右耳出。但凡有這樣的情況,都說明小時候習慣培養出問題了,家長重新需要手把手教孩子,對孩子提出明確的指示和要求。不管是幾年級了,不會就教,不要再耽誤孩子了。只要以前沒有這樣教過,孩子做不好,現在問題充分暴露了,就要手把手教。欠下的債,總是要還的。

要求孩子上課必須思路跟著老師走,眼睛跟著知識點走,手跟著重點強調的內容或者練習走。該做筆記的時候有章法地記,該同步練習的時候草稿上動筆寫。如果不是這樣,就請孩子改!

在網絡課上,通過老師的展示,我們家長有機會看到孩子班上那些優秀同學的筆記和作業,這時候一定要意識到,孩子的學習機會來了,榜樣就在身邊啊!善於及時發現觀摩優秀同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標準,尤其是人家的作業標準和自我要求。

關注人家的學習方法,聽課方法,筆記方法,作業標準,執行效率,在這些地方比對自己,照鏡子,取長補短。都是一個鼻子兩個眼睛的人,人家做得到,咱們也要用這樣的作業標準要求自己,過程中向他們的標準靠近。班上有那些優秀同學作為榜樣,這種資源家長要有意識地充分利用,要和孩子一起主動向他們學習。

實事求是從自我需要出發,靈活調整。教,改,學,化網絡課程的弊為利,充分讓網課為我所用。


清北學霸分享圈


在家的學習不可能與學校一樣,必須因地制宜。比如每天讓孩子自己寫出學習計劃表,按照每天計劃表完成每天學習。家長抽查。同時可以設立小紅花榜給予鼓勵。集滿幾個小紅花獎勵點什麼,用激勵的方式讓孩子自主學習。


諸強新老師說


不少孩子出現這種問題年齡少自律性差,家長要多陪伴多談心,幫孩子打開心結找出問題所在


用戶2292115481228


現在疫情期間,很多家長都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從根本上說,是孩子的動力系統沒打開,動力分為內動力和外動力,內動力是孩子積極,陽光,樂觀,向上的精神,外動力是父母去影響去推動!


太陽跑道


第一,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疫情下這是能做到的較好的措施。

第二,和學生一起學。

第三,和同學一起學習,討論。

第四,與老師溝通。


愛的渲染


孩子除了陪伴,更要引導,同時家長做好示範帶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