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廢除中小學教師職稱等級與工資掛鉤會給義務教育帶來怎樣的正面影響?

熊忠萬守望中國


我國現行的中小學教師職稱等級標準是1986年制定並實施的,當時為調動廣大中小學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提升中小學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特別是在職教師積極進修、教育教學反思,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時至今日,教師卻對廢除中小學教師職稱等級的呼聲越來越高,中小學教師的職稱等級問題明顯成了制約中小學教師工作積極性的羈絆,其中真實的情況又如何呢,估計也只有身在一線的中小學教師能夠說出其中味道。其實矛盾,不應該是現在才出現。

職稱與工資掛鉤帶來的矛盾,不發生在年輕教師和老教師之間,老教師把一輩子放在教育事業上,應該而且必須得到高職稱和高工資,但是同教齡的一線教師,能夠從工資上開始顯示差距,就是職稱與工資掛鉤帶來的問題,特別是暗箱操作進行的職稱評定。

職稱評定基本上都以量化排名為前提。也就是看一看大家的論文證書、績效考核、學校工作等諸多因素量化成分數,進而進行排名。上級給三個指標取前三,給兩個指標取前二,一個指標就給那個量化最高的。這也沒有什麼可爭議的,畢竟大家都有機會。這種操作可以激勵廣大教師進行論文評定、主抓業務成績、努力工作。

如果都如此操作“人脈”就顯不出重要性了,很多不在一線的教師偏偏比在一線的教師晉職稱要早不說,晉的職稱還要高,明明學校沒有Ta的排名,偏偏有Ta的指標,一線教師辛苦一年都不知道人家靠什麼進的職稱,如果你是一線教師,你還有心思一根筋的搞教學麼!教學一線辛苦一輩子,退休後還不如在後勤的人掙得多,氣人不!

有人說取消了職稱評定,讓大家自然晉級職稱,這樣會讓一線教師安心教學。沒有絕對的事情,雖然能夠讓一批勤奮耕耘的一線教師安心教育,但也要看到,真正榮譽的取得還是需要自身對專業工作的總結和反思,構思於腦,付諸筆端,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的事情,還是需要積極主動的去做,畢竟,所有的事情都是守得雲開見月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