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皇家哪有親情可言,武則天皇帝如此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同時也是最後一個。在她之前也有權勢熏天的女人,比如西漢的呂雉、北魏的馮太后,而她之後比如臭名昭著的慈禧太后。

而至於她的名聲為什麼這麼大,我想應該是做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登基稱帝。

皇家哪有親情可言,武則天皇帝如此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


李世民駕崩之後,武則天作為李世民的才人,去感業寺出家當了尼姑,那個時候,他和李治早就已經有了感情。一年以後,李世民的忌日那天,李治到了感業寺見到了武則天,二人見面熱淚盈眶,互訴衷腸,以後二人來往頻繁,更在王皇后的幫助下,武則天入宮,不久就生下了長子李弘。


李弘

李弘這個名字就包含了武則天很大野心,想讓兒子當未來的皇帝。

後來又生下了第一個女兒,安定公主,安定公主僅僅是個嬰兒,就夭折了,據說是武則天為了對付王皇后而把自己的親生女兒殺死了,然後嫁禍給王皇后,雖然沒證據,但是王皇后已經讓李治沒有了好感。

皇家哪有親情可言,武則天皇帝如此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


武則天后來鬥下了蕭淑妃和王皇后,又想辦法一步步走上了皇后的位置,而她的兒子李弘自然是太子了,而李弘的性格和李治似的,比較善良,無論是治國還是修書治才都很有才能,但是自小身體不好,據說從李世民開始,就有家族遺傳病,類似於腦溢血。


公元675年,李弘隨武則天和李治去洛陽宮,當天武則天和李治接見了他,要讓他當皇帝“沖喜”,讓他的身體可以好一點,沒想到,當晚李弘過於激動就猝死了。但現在大多數的說法是武則天害死了李弘,為實現她的皇帝夢。直到現在還是個迷。因為李弘在世期間監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李治追封他為孝敬皇帝。

《新唐書》和《唐會要》記載了李弘可能被武則天鴆殺的傳言。後世持此觀點者有如下理由:一,李弘深得父皇高宗寵愛,立為太子後仁孝謙謹,禮接士大夫,中外屬心。後期高宗慮及身體不支,有提前禪位給太子之意。但當時的武則天政治得意,李弘因此成為了其掌權的障礙。

二,李弘與武則天之間存在矛盾,主要反映在兩件事上:第一件事發生在咸亨二年(671年),李弘留在長安監國,發現宮中幽禁著兩位異母姐姐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倆人因母蕭淑妃獲罪,年齡很大了仍不能出嫁。李弘懷著悲憫之心奏請父皇恩准她們出嫁,卻違背了武后旨意,由此失愛於母后。第二件事是太子選妃未能如願。

武則天最初選擇的太子妃是司衛少卿楊思儉的女兒。但定下婚期後楊氏竟被武則天的外甥賀蘭敏之姦汙,婚事被破壞。客觀上可能造成李弘同母後孃家人的宿怨和疏離。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久病猝死說

經史家考證,現代學者普遍認為李弘並不是武則天殺害的,而是死於肺結核病(古稱癆瘵)。

根據是:一,關於鴆殺李弘的記載,以《唐會要》和《新唐書》最為肯定,但兩書較《舊唐書》出書晚,採信了一些後世傳言。宋朝史學家司馬光即對此提出異議,稱:"《實錄》、《舊傳》皆不言弘遇鴆。"可見"鴆殺說"值得懷疑。二,李弘奏請蕭淑妃的女兒出嫁,儘管不合母意,但不至於因此結怨殺子。三,武則天自顯慶年間(660)已參預政事,大權在握。太子李弘即使監國也達不到威脅武則天地位的地步。四,據史料記載,咸亨二年李弘就因癆瘵纏身而不能勝任監國重任。時隔四年後去世,高宗在《賜諡皇太子弘孝敬皇帝制》中更直接提到:李弘自被立為太子後就染上癆瘵,又接受父君之命帶病理政,以致操勞過度,使舊病加劇,最終病卒。可見官方認定李弘是因癆瘵惡化而死。五,李弘死後,武則天曾用寫經造功德的形式為他祈福,表達了內心的哀傷。

皇家哪有親情可言,武則天皇帝如此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


李賢

之後太子之位傳給了武則天的次子李賢,容貌帥氣,氣質,脾氣性格和李弘截然不同,李治對他也特別看重。也多次監國,得到朝野內外一致好評。


而他又是怎麼被廢的呢,那個時候,李治頭疼的病十分嚴重,所以有個術士明崇儼深得武后和唐高宗李治的寵愛。但是明崇儼在唐高宗和武則天面前說李賢不適合當太子諸如此類的話,讓李賢大為惱火,而明崇儼意外死亡,這件事不覺就讓人想到李賢,後武則天又在李賢府裡搜到了兵器甲冑。武則天就以謀反罪,將太子李賢貶為庶人,流放到了四川附近。後又逼他自殺。

如果李弘的死是因為他身體不好,得知要當皇帝激動猝死的話,那李賢肯定是死在了武則天的手中。有人說李賢是武則天已死的姐姐韓國夫人和李治的孩子,韓國夫人死後,武則天就認李賢為子,那個時候武則天還是才人,多個兒子也可以早點站穩腳跟,這種說法是可信的,因為李賢和死去的安定公主僅僅差了一歲,武則天怎麼可能在生下女兒幾個月以後接著懷孕?不過也是猜測。

章懷太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頗為知名而又身世悲慘的皇太子。

論出身,他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兩個皇帝的兒子,他的同母長兄雖未即位,死後卻被追尊為"孝敬皇帝",兩個弟弟是唐中宗和唐睿宗,妹妹是權傾一時的太平公主。可以說,李賢生活在一個不折不扣的皇權家庭裡,這也註定了他必將捲入政治鬥爭而無法逃脫悲劇的命運。

皇家哪有親情可言,武則天皇帝如此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


論才華,李賢則是唐朝皇子中的佼佼者。二十餘歲已能統召帝國傑出的學者們註釋晦澀難懂的《後漢書》,其親筆點評更被後世稱為"章懷注"而極具文史意義。作為太子,李賢曾三次監國,並得到高宗褒獎和群臣擁戴,可見這個年輕太子堪當大任,是帝國合格的接班人。然而,當時正值他的母親武后政治得意之時,母子二人因此互忌,頗多嫌隙。武后也多次以書信方式責備太子,宮中則流傳著太子不是武后親生的謠言,最終太子未能倖免而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千百年來,關於章懷太子的死莫衷一是。兩唐書均在言語間暗示太子是被武后誣陷殺害,《舊唐書》在高宗諸子列傳中評論:"唐年鈞德,章懷最仁,兇母畏明,取樂於身。"稱太子是個品德高尚的孝子,以此駁斥他生前不孝謀逆的罪名,暗示太子是含冤被害。出土的墓誌銘也有影射太子是被冤殺,但都未有明言直接死因。郭沫若曾對此提出自己的看法,認為章懷之死與武后無關而是當時的宰相裴炎為奪權所為。

總之,不論太子因何被害或者被誰所害,他死於帝國最高權利的爭奪和由此產生的忌恨、陰謀卻大體可以肯定。自古以來為了奪得皇位,兄弟相殘、父子反目的事情時有發生,這也是古時封建統治的殘酷之所在。

皇家哪有親情可言,武則天皇帝如此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