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林沖的結局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林沖的性格悲劇

作為一個蓋世英雄,林沖既未能征戰沙場,一刀一槍博個封妻廕子;也不能籠絡群雄,在水泊梁山混個風生水起;甚至保不住平安度日,只落得個家破人亡,客死他鄉。

我們往往把一個人的悲劇命運歸結於時代,然而作為人最本質的特徵,性格時刻左右人的思想和行為,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生存狀態,最終決定了他的命運。林沖的結局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林沖的性格就是一場悲劇

林沖的結局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林沖的性格悲劇

其性格的悲劇性首先在於自私自利,胸襟格局狹隘。

林沖的至親是妻子張氏,結婚三年"雖不曾生半個兒女,未曾紅面,無有半點相爭",但是在危機面前,林沖對張氏卻著實薄情:在他刺配滄州之前卻堅決當著眾人的面寫下休書,名義上是怕耽誤了妻子的前程,實則是把妻子推給高衙內,以免自己繼續受牽連;在梁山落草後直至看到晁蓋等人上山安頓各家老小,才"驀地思念妻子在京師,存亡未保",而此時張氏已被高俅父子逼死半年之久。

林沖的結局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林沖的性格悲劇

對朋友也可謂寡義:野豬林中魯智深救了林沖之後,兩個公人想打探他的來路,魯智深已經點明他們是想打聽清楚後報告高俅加害自己,但對於自己的救命恩人,林沖為了出脫自己也是毫不猶豫地將他出賣——"這個直得甚麼,相國寺一株柳樹,連根也拔得起來",表明了自己不想造反的態度,卻致使魯智深無法再去相國寺安身,最終落草為寇。

因為自私,所以林沖的胸襟、格局也很有限,上梁山前,他安分守己做一個禁軍教頭;上梁山後,他也只求有容身之處,報一己之仇。他極少主動結識天下英雄,也不願為

其次是內心軟弱,一味委曲求全。

由於內心的軟弱,林沖遇事往往選擇委曲求全。張氏遭高衙內調戲,林沖趕到跟前正要下拳,看到是高衙內,"先自手軟了",不僅自己不打,還不讓魯智深打,因為忌憚高俅,"不合吃著他的請受,權且讓他這一次";

林沖的結局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林沖的性格悲劇

富安陸謙騙他到樊樓吃酒,賺得張氏到陸謙家再次遭高衙內調戲,林沖解救了張氏後回家拿了一把解腕尖刀,是去尋陸虞侯,而不是找高衙內,如此避重就輕,也是害怕丟了自己的職位;高俅參與設計陷害林沖刺配滄州,他還是逆來順受,在白虎堂上口口聲聲的"恩相";

一路上對兩個如狼似虎的公人也是一味低聲下氣自稱"小人";滄州管營安排他到草料場,林沖不知是計還在盤算天晴後修補草屋;路過山神廟又祈禱神明庇佑……他一心只想安穩度日,想著將來掙扎得回京,再在疆場之上一刀一槍博得個蔭妻封子。

林沖的結局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林沖的性格悲劇

最後是粗率急躁,情緒極不穩定。

看過風雪山神廟那一回只覺得林沖無事不精細,然而這種細節上的精細並不能掩蓋他處理大事上的粗率急躁。張氏遭高衙內調戲,是林沖悲劇的開始,此後的一段時間,林沖本應加倍小心,然而陸謙約去家裡喝酒卻又臨時改成在酒樓飲酒,他卻一點都沒起疑心。

大鬧陸謙家之後已是殺機四伏,他還輕易去買了一把價錢便宜得不合邏輯的寶刀;剛買了寶刀就有人傳話去太尉府裡比試寶刀,心裡仍舊沒有打個問號;身為八十萬禁軍教頭,對白虎堂規矩應該十分清楚,卻不加提防地跟著步步深入,立了一盞茶的功夫才想起來抬頭看匾額。若是林沖能有一點起碼的精細,陸謙的計謀絕不能得逞。

林沖的結局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林沖的性格悲劇

在手刃陸謙等人惹出殺身之禍後,林沖出逃夜奔,本應加倍謹慎,他卻在投東兩個更次以後,就槍挑火柴頭燒了老莊家的髭鬚,又狂飲半甕酒倒在山澗邊掙不起身來;在懸賞捉拿林沖的文書到處張貼的情況下,他還在酒店粉壁上寫下"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朴忠"。粗率急躁之人情緒往往不穩定,做事任性而為,這是一個致命的悲劇性性格,也是林沖處處遭人算計的根本原因,最後空有一身本事,只求安穩做個教頭而不可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