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既然蝙蝠身上有上百種病毒,為啥不提前研究所有病毒的應對之法?

求名師指路


以前從沒聽到有人吃蝙蝠,而且蝙蝠一般都藏在山洞裡,很少出來!

現在人喜歡嘗試飛禽走獸之類的野生動物,都是有可能會中毒,特別是在宰殺這些野生動物時,所釋放出來的毒素、毒液、毒氣都是十分可怕。

其實可以理解,毒蛇不咬人,一般不會中毒,一且咬人,毒性十足,因為己經有敵意,蝙蝠也是如此,當它臨死前,肯定有所掙扎,另外那些抓不到的也會噴出毒氣,用它們的話來說是正當防衛吧!

所以說不要濫殺野生動物,不止是佛學所說的“殺生”,而且動物也有人性上的防禦意識,即便是養熟的貓狗,你抓它大緊,它們也會反咬一口…

以前沒有人吃蝙蝠,就沒有這種現象發生,也就沒有去研究這種“解藥”吧!


知足常樂6144539457


在病毒感染人類造成危害之前,我們不知道會感染,難道找人試試?而且傳染病控制重點是根據人群傳播特徵制定相應的防控策略,並不是靠感染病原的個體疾病特徵。


蝙蝠身藏很多種病原,但一般情況下蝙蝠生活的地方遠離人群,和人類沒有接觸,所以它們攜帶的病原一般是不會危害人類的。不過人類從蝙蝠那裡感染來的疾病確實不少了,埃博拉病等多種高致病性病毒鬥是來自於蝙蝠,主要是由於人類的不良習慣,有些地方使因為缺乏物資,有些地方純粹是因為是遺留的壞習慣,會去捕捉食用野生動物,而在捕捉和處理的過程中,由於野生動物沒有經過加熱等程序,其攜帶的病原是可能感染人類的,野生動物很多,攜帶的病原種類和數量不同,造成的感染自然不同。

就一種病毒的感染來說,在沒有感染人並傳播之前它並沒有什麼危害,而不同的病毒感染造成的傳播人群特徵又不同,沒辦法提前制定相應的防範手段。傳染病等突發事件有一個大而化之的策略,那就是及時上報,監控接觸人群,然後針對性地利用隔離等手段,切斷病原的傳播途徑,避免易感人群的接觸,以此來降低病原的傳播。

像甲類傳染病等是因為密切接觸老鼠等動物造成的鼠疫,傳播比較快,上報的時間比較短,要在12小時之內上報防疫站,並將患者單獨隔離,嚴密監視患者的接觸人群,此類疾病在人類歷史上造成過多次的肆虐,受重視是因為時常有發生,我國每年多多少少有感染事件的發生,依照成熟的防控措施,現代鼠疫等疾病已經很難造成重大流行了。



而蝙蝠(所有的蝙蝠)種類很多,攜帶的病原總數有數千種,絕大多數根本沒有接觸人類的機會並完成危害,如果將這些病毒分離分別製造疫苗等防治手段,會耗費非常大的人力物力並且最終可能用不上,導致醫療資源的浪費,而且針對一種病毒研究藥物非常艱難,現在的抗病毒藥物大多不能完全地殺死病毒,就拿流感來說,基本上是靠人體免疫扛過去,藥物多是對症治療,讓患者感覺更舒適,能更好地維持人體微環境的平衡。蝙蝠身上的很多病原也是,沒有特效藥,藥物的研發週期也很長。
總的來說,人類應對病原傳播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這樣大而化之的手段,單一的某種病毒造成的感染因為症狀流行病學特徵都不一樣,考驗的是人群流行中的防控,而不僅僅是針對性地治這種病。所以在傳染病流行時,人類的反應一般都有時間上的滯後,先有傳播才有針對性的人群流行防控策略。


來看世界呀


不是不想提前研究對付病毒的辦法,大自然有病毒的東西太多了吧,金屬、生物、植物、空氣多了去了。想提前研究對付病毒的辦法,人力(專業人才)物力(大量資金)全世界的財產加起來估計都不夠吧,都把錢用在研究病毒上,不得把你餓死呀[捂臉][捂臉],比如上次非典,基本確定是果子狸,光這個花費都不計其數,人類在自然界實在太渺小了,還是用我們自己的實際行動去保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讓生活更美好吧![給力][給力]


尚世堂


蝙蝠這種野生動物不能隨便亂吃,你知道他身上有多少種病毒嗎?現在的人們怎麼啥都敢吃呢?沒想到吃完有什麼後果嗎?


dfkbs-lt


這個跟特殊的生存環境有關的,蝙蝠在惡劣的環境下求生,其免疫系統功能是很強悍的。而免疫的複雜目前也不是科學能解決的。如果,真的創造了能讓人體免疫系統變得越來越強悍的藥物,我相信,不僅是病毒,連癌症都可以攻克了。所以說要敬畏大自然


搞笑阿珠妹


這東西要是不去惹其實也沒事,畢竟有種族隔離,只是偶然機會會到人的體內,然後又是一個偶然的機會產生變異,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結果,遠離野生動物,保護自己和家人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1690a427bd354672a6fb4cfbd1d93e96\

昭氣蓬勃


蝙蝠能維持體溫40℃玩兒,你高燒40℃還蹦躂試試[靈光一閃][靈光一閃]


奔奔娛樂坊


它已經晝伏夜出,把自己弄的黑乎乎的了,吃蝙蝠的人比它病毒更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