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漢帝國的攪局者張角

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在齊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及眾將官推戴下,假裝勉為其難即皇帝位,國號漢,這就是漢帝國的開局。當然,劉邦從漢王變成漢帝后就開始“關心”跟著自己打江山的那批功臣宿將,齊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這些諸侯王雖然為漢帝國的建立浴血奮戰居功至偉,即使劉邦不擔心自己鎮不住他們,劉邦也擔心自己百年後“少東家”能不能鎮住這些“小股東”。劉邦採取剪除異姓王的方式,確立了只分封劉氏為王的帝國格局。


漢帝國的攪局者張角

劉氏為王在劉邦兩公婆在世時可以保障漢帝國穩定,但劉邦兩公婆過世後“小老婆”薄姬生的兒子劉恆繼位成為皇帝,也就引起劉邦那些侄子的不滿。等到漢文帝劉恆病逝後,漢景帝劉啟繼位,就開始對健在的諸侯王“下手”,釀成了“七國之亂”。其實如果等到第一代諸侯王吳王劉濞等人病故,第二代諸侯王不是父輩那樣弓馬嫻熟,漢帝國要“削藩”也許一紙文書足矣。此外,諸侯王本就應該分封在邊境地區作為中央王朝的藩屏,放在心腹之地就是心腹之患。

漢景帝輕鬆解決了“七國之亂”,諸侯王對中央王朝完全臣服。漢帝國處理完“內憂”藩王問題,就開始處理外患“匈奴問題”。漢武帝用了30年時間擊敗了匈奴擴張了國土,但也帶來新的“內憂”,那就是外戚問題。漢武帝擔心衛皇后權力過大,藉助巫蠱之禍清洗了衛皇后與太子劉據,甚至臨終託孤一生謹慎的霍光輔佐幼子劉弗陵,還賜死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不料十幾年后皇位依舊傳到衛皇后子孫一脈中,衛皇后的孫子劉病已繼位為漢宣帝。漢宣帝雖然努力壓制外戚權力,但外戚勢大已成定局,甚至在漢宣帝的孫子漢成帝時期外戚權力完全失控,到漢哀帝、漢平帝時期外戚王莽總攬大權,最終公元8年王莽從攝政大臣變成皇帝。


漢帝國的攪局者張角

王莽稱帝后並沒有改變漢帝國存在的豪強地主實力強大的局面,甚至土地兼併問題也得不到解決,這就釀成了王莽晚年的綠林、赤眉起義。漢帝國的宗室劉秀趁機參加綠林起義,最後藉助河北豪強地主與南陽豪強地主的支持重建漢帝國,史稱“光武中興”。“光武中興”後的漢帝國一開始就是“豪強王朝”,開國功臣基本都是豪強地主出身,而不是劉邦建立漢帝國那樣草根出身為主。這就使得漢帝國的統治基礎更加依賴豪強地主,也就更加不能抑制土地兼併。此外,豪強地主當然要求通過姻親關係參與皇家事務,即使是劉秀當年也不得不迎娶河北豪族出身的郭聖通為皇后,後來雖然改立陰麗華為皇后但也是南陽豪族。後來的竇太后、鄧太后、梁太后無不是豪強地主出身,屠戶家庭的何太后雖然是草根出身,卻正是這個草根家庭葬送了漢帝國。

河北鉅鹿的“傳教士”張角創立了太平道,用了10多年的時間組織了數十萬信徒,遍佈全國十三州中的八州。公元184年張角組織的起義因為洩密而不得不提前發動,這就使得漢帝國有準備時間去應對。此時的外戚何進能量有限,鎮壓張角的黃巾起義有些力不從心,也就迫使漢靈帝不得不宣佈“天下勤王”組織了西園八校尉鎮壓農民起義,這八校尉中就有後來稱霸河北的頭號軍閥袁紹,此時是中軍校尉;還有後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二號軍閥曹操,此時是典軍校尉;還有後來在淮南自己稱帝的袁術,此時是虎賁中郎將。孫堅擔任中郎將朱儁鎮壓黃巾起義的佐軍司馬,還去淮泗之間招募了千餘精兵。劉備此時也參加了鎮壓黃巾起義的戰鬥,在基層默默崛起。


漢帝國的攪局者張角

張角的黃巾起義雖然最終在漢帝國動員天下豪強“勤王”下最終被鎮壓,卻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崛起了一系列軍事實力派,動搖了漢帝國的穩定性。當然,其中實力發展最快的則是董卓,黃巾起義爆發時他擔任東中郎將,接替北中郎將盧植負責冀州戰事。董卓後來通過鎮壓黃巾起義與西北羌胡叛亂逐漸升至破虜將軍、前將軍、幷州牧,最終在中平六年(189年)率軍進入京師洛陽控制朝政,甚至廢黜少帝劉辯改立劉協為皇帝,漢帝國只是名義上存在。

黃巾起義爆發短短5年,漢帝國就名存實亡。此時並不顯眼的典軍校尉曹操、安喜縣尉劉備、佐軍司馬孫堅竟然成為後來“三家分漢”的奠基人。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建立魏國史稱曹魏,221年劉備稱帝建立漢國史稱季漢或蜀漢,229年孫堅的兒子孫權建立吳國史稱東吳或孫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