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互補型”和“相似型”哪種更適合婚姻生活?

biubiu奔


在選擇伴侶時,很多人都會糾結一個問題,究竟要選擇一個與我們相似的人,還是選擇一個與我們不同、但能夠互補的人。

關於這個問題,心理學家給出的答案非常肯定,那就是選擇相似的伴侶會讓你更幸福。

如果真的在現實生活中選擇一個跟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結婚,這樣的決定不僅不明智,甚至可能是危險的。

為什麼心理學家會得出這樣的答案呢?

越相似、越喜歡

心理學家曾在大學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安排來自不同班級、互不認識的男女同學,邊喝飲料邊聊天,互相瞭解。

幾個小時之後,心理學家發現,觀點越是相似、彼此有很多共同點的學生,相處更為融洽,彼此也更喜歡對方。

而對於那些與自己觀點不一致的學生,彼此都沒有表現出很大的好感。

心理學家得出一個結論,人際吸引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就是相似性。越是與我們相像的人,越能拉近我們與對方的距離。

相似的種類

那麼相似性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是年齡、性別、種族、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社會地位等基本的個人屬性特徵。你會發現,和你玩的最好的那些朋友,往往在這些要素上,都跟你很相像。

其次是態度和價值觀的相似。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兩個人對事情的態度越相近,越會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比如,你們都喜歡同一本書、同一部電影、同一個歌手、同一個服飾品牌等等。

最後是性格的相似。如果你是一個樂觀開朗的人,你可能會更想要結交與你“同頻”的朋友,而不是一個悲觀消極的人。同樣,如果你是一個很容易焦慮擔憂的人,你或許也更想找一個容易緊張的人做朋友。

因為越是與你相像的人,越能跟你產生共情、越能感同身受地理解你的處境。

心理學家認為,如果想維持一段長期的親密關係,那麼選擇處事風格和人格特質相像的人,關係會更穩定和諧。

“異性”真的能相吸嗎?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很多人都相信“異性相吸、性格互補”的說法。

心理學家羅蘭·米勒對這個說法持否定態度。他認為,兩個差別很大的人其實很難真正喜歡上對方,即便鬼使神差地在一起,日後也會產生很多矛盾。

並且,很多人以為的“異性相吸”,並不是真正的相互吸引,裡面帶有很多的“誤導性”。

匹配原則

比如,某些所謂的“異性相吸”,其實不過是一種“利益的交換”。

在人際市場上,一般來講,人們會傾向於找那些和自己條件水平相當的人做伴侶。比如,漂亮的人會傾向於找漂亮的伴侶,有錢人也會傾向於找有錢人做伴侶。

但問題在於,擇偶市場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均衡。

一個人長得很漂亮但沒有錢,那麼他可能會用長相來換金錢,反之一個人很有錢但卻其貌不揚,那麼他可能會用金錢來換長相。

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每個人都在人際市場上尋找跟自己身價整體相當的伴侶。

很多性格完全不同的人看起來相互吸引,可能只是各自“優勢”的匹配交換。真正吸引他們的並非是對方這個人本身,而是對方的“適配價值”。

覺知到的相像

除了匹配價值,人們還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兩個人想要真正瞭解彼此,需要充分的時間。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在跟喜歡的人約會時,總是會誇大對方身上的優點。並且給自己找各種理由和藉口,讓自己相信,對方和自己有很多共同點,從而拉近彼此的距離。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人們都是在跟自己幻想中的對象戀愛結婚。當兩人相處一段時間後,彼此的真面目會顯露出來。

如果發現對方和自己其實沒有太多共同點,會很失望,但是要糾正這種錯誤的認知並不容易。

由於多方面因素的考慮,即便兩人知道彼此存在很多差異,兩個人可能還是會在一起,但追溯源頭,兩人並不是因為“相異”而相吸。

性格互補的相吸

在選擇伴侶時,如果對方能夠彌補自己的不足,那麼他會變得非常有吸引力。

比如一個脾氣不好的人,可能會認為溫柔體貼、性格穩重的人更有吸引力。

但心理學家指出,我們不應該過分的強調這種互補性。因為任何一段長期關係,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互補性。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大學新生的實驗,他們發現,大學新生在最開始的幾周,並沒有出現明顯的互補性,大家都是各自按照自己的習慣來說話做事,但是幾個月之後,這種互補性變的非常明顯。

如果室友是一個不愛說話、很內向、很冷漠的人,那麼其他室友都會對他敬而遠之;如果室友是一個非常開朗隨和的人,那麼其他的室友也會對他非常友善;如果室友非常膽小懦弱,那麼其他室友可能會不時地欺負他、捉弄他。

與其說這是一種互補,不如說,這是關係在進展一段時間後,所表現出來的順從與支配的平衡。

在愛情和婚姻中,這種順從和支配的關係非常普遍。

如果伴侶一方主動支配,另一方自願順從,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說,兩個性格不同的人,是彼此相互吸引的。

但是如果這種順從和支配關係,並不是心甘情願的,而是出於一種強迫性和無奈,那麼我們則不能說兩個人因為“相異”而相吸。

其實歸根結底,我們都喜歡能夠讓我們感受到快樂、感受到愛和支持的伴侶。

最有吸引力的伴侶,絕對不是性格不同的伴侶,而是那些與我們有很多共同的經歷,很多相似點,同時又擁有我們想要實現但還未實現的那些理想特徵的人。

當然我們也不能絕對地說,一個人就不能選擇一個和他不同的人。如果兩個人不同,但是能夠“相容”,彼此都有自信、都有能力來處理差異和衝突,那麼他們也會發展出一段不錯的親密關係。

但如果你沒有那麼確信,還是建議你選擇一個和你相似的人,會更為穩妥。


林書彤


我是一名職業婚戀諮詢師,從業以來諮詢個案超過2000個案。主要針對一些高層人群進行婚姻匹配,目前為止完成幾百對高品質婚姻匹配。下面我將以專業負責的態度,系統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在這裡能夠對大家有所啟發!(這一篇比較長,不知是否會被推薦?真的很珍貴的回答!)

首先在婚姻匹配中沒有哪個人是哪一種類型,也不存在“互補型”“相似型”的匹配理念。所謂“互補”可以在客觀條件、心理基礎方面達成互補,客觀條件比如:高矮、收入、顏值、學歷等。人無完人,人類心理總是會想要自己缺失的部分,得到另一半的補足。這樣可以滿足自我內心的圓滿和對婚後生活的互補原則,也是相對的互補。在心理層面,比如:一個自卑心理的人,必然需要一個相對自信的人引領。一個安全缺失的人,更需要一個有足夠安全感、高情商的人。一個愛的缺失的人,必須找一個相對有愛的能力的人,否則雙方根本沒有進入婚姻的機會。

所以說在專業婚姻匹配中,我們講究:人格對等、三觀相近、性格互補、情商愛的能力互補、心理互相補足、客觀條件互補、能力互補等。

人格匹配:如果兩個人人格基礎差距過大,一個人根本不認同對方(看不起)。也不可能做到喜歡和愛對方,很不可能婚姻幸福。

世界觀匹配:世界觀扭曲,就會超越規則、違背倫理、不做作自然規律等。一個正確世界觀的人和世界觀扭曲的人根本不可能走到一起,更別說婚姻幸福。

人生觀匹配:一個人對於自己的人生價值、人生意義、人生理想、人生目標、以及追求,都會有自己的規劃和要求。如果一個要求人生卓越,而另一個追求平平淡淡,就很難走到一起或即使走到一起也不會長久。

價值觀匹配:如果兩個人對人事物價值的認知不同,在生活中選擇就會大相徑庭。生活中每一天都會面臨無數的選擇和決策,價值觀不對等買一把笤帚、買一袋醋都可能形成意見分歧。所以說價值觀不對等,婚姻就會經常吵吵鬧鬧。

性格匹配:秉持相對互補原則。性格是一個人內在綜合品質基礎的外在表現狀態,不可以量化、標準化。在性格層面兩個人只要能夠彼此適應和包容即可,在相處過程中要彼此適應。

情商匹配:情商基礎不盡相同,由原生家庭和成長經歷決定。一個絕對高情商和一個超級低情商,兩個人溝通、做人、做事就會出現斷層。容易出現不溝通、不在同一頻道、互相不容易讀懂和理解。

愛的能力匹配:一個嚴重愛的缺失的人是沒有愛別人的能力的,必須匹配愛的能力相對強大的人。否則兩個人彼此吝於付出、彼此不能給與,容易形成無愛婚姻或婚姻破產。

心理匹配:兩個自卑的人會形成互相傷害、兩個安全感缺失的人會形成彼此沒有信任或財權分離、兩個愛的缺失的人會形成彼此不付出等。尤其心理匹配,如果匹配不對絕對沒有幸福的可能,更容易形成彼此傷害(所謂的相剋)。

客觀條件匹配:客觀條件大概秉持互補原則。人性心理中,自己擁有的不會注重,自己缺失的必然是自己最想得到的。所以喜歡一個人,很可能是對方身上具備自己不具備的優勢。比如:能力不夠好的,喜歡有能力的。身材高的並沒有感覺身高有什麼優勢,而身材矮小的必然希望找到高身材的另一半。這也是大家經常看到的一種社會現象:為什麼美女很多嫁給了壞小子、身高185的男孩娶了一個身高158的女孩、帥哥結婚的女人好像一點都不漂亮、一個富婆找到的一個沒錢人結婚。

總結:人無完人,事無定式。人類男人女人身體器官都是互補,當然有很多方面需要互補。由於人類是這個星球的高級動物,婚姻匹配必然涉及情感、心理、客觀條件、原生家庭的元素傳承等。每一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獨立個體,想要做到婚姻幸福就必須個性化匹配。否則,一切規則和模板式匹配都是錯誤的!


首席婚戀諮詢師


面對婚姻生活,有別於戀愛。

戀愛的時候選擇“互補型”,是因為性格互補,兩個人相處起來更為輕鬆。

互補,就是對方的性格恰好可以彌補上自己的性格缺陷,兩個人相處起來才可以互幫互助,有助於感情的發展。

戀愛久了,兩個人的性格就會越來越像,慢慢的就不會是“互補型”的戀愛了,就變成了“相似型”,能達到相似的程度的戀愛,就可以考慮結婚了,所以說,“相似型”更適合婚姻生活。

婚姻裡的“相似”會事半功倍

在婚姻生活中,兩個人性格相似,生活習慣相似,乃至口味品味相似,都會為感情生活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婚後的生活,是漫長而平凡的,充斥著柴米油鹽醬醋茶,零零碎碎的事情。

並不會再像談戀愛的時候一樣,只需要簡單快樂的生活就好。

婚姻的裡更多的爭吵,對一件事的意見相左,或者對待一個東西的態度都會大相徑庭。

如果選擇了“相似型”的人結婚,就不會發生類似的事情。

因為兩個人眼光相似,感覺相同,會認為對方說的是對的,就會減少很多家庭紛爭。

所以說,“相似”的兩個人結婚,會感覺更加的幸福。

幸福的婚姻要靠兩個人共同締造

並不是說只要有足夠相似之處,就會有很美滿很幸福的婚姻生活。

婚姻生活還是需要兩個人互相尊重,互相謙讓,才能達到一個平衡點。

只要能夠一直處在平衡點上,才能夠擁有幸福的婚姻。

婚姻不是過家家,可以很隨意,很揮霍。

婚姻需要兩個人共同努力,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

能忍一輩子的婚姻,才是幸福的。


七兩情


相對而言,互補型的夫妻更適合婚姻生活。第一,由於自身缺乏的正是對方具有的,因此,彼此更容易對對方產生興趣,互為吸引。第二,如果雙方能互取彼此之長,家庭生活中的優勢更為明顯。1+1>2。第三,內向或溫柔的人對於外向或直率的人包容性強,外向或直率的人對內向或溫柔的人感染力強。第四,性格互補能夠創造更多的情調,彌補對方的不足。

世上任何事都是相對而言,沒有絕對之說。夫妻互補的好,家庭是和諧快樂的;互補的不好,性格對立,家庭將永不安寧。最關鍵的要素是婚前彼此對眼有感覺,婚後相互對心有情意。缺乏內心真正的愛,無論互補型還是相似型,都沒有意義和價值,都不重要。有愛又有情,三伏天都感到清涼,三九天都感到熾熱;無愛又無情,猶如六月冬夏日寒。只有認真對待婚姻,相互珍惜緣分和感情,才能把握人生幸福。


老漢心語


首先我們來談談‘’相似型‘’:

不是說相似型婚姻不適合,而是遇事要麼極左,要麼極右;容易極端。如性格開朗,事業順還好相處;如遇大問題,且雙方性格都要強,互不謙讓;產生的矛盾要大一些,甚至導致家庭破裂;這要考驗雙方忍耐性,儘量壓制性情;以家為中心,夫妻和睦相處;婚姻才能幸福。

夫妻“互補型”(最適合婚姻生活)

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夫妻性格差異互補,處事冷靜對待;有矛盾容易化解處理。外向型和內向型,應尊重夫妻的情感,在外不做傷害夫妻感情的事;暴躁性與溫柔性,首先在家要壓制性情;遇事好商量,不可動粗;活躍性和冷靜性,應適時有度;聽其勸不亂作為,共同把握分寸;夫妻之間一個紅臉一個白臉,夫唱婦隨;相互尊重,舒舒服服過一生。


樹下酒仙


現代人更適合找相似的人,因為大家已經沒有耐心去磨合了。

互補的人適合談戀愛,因為他身上有太多你沒有的特質,你會很容易被吸引,但是,一旦跟他靠近了,就很難接受了。

很多婚姻離散都是一些小問題爭吵,逐漸積累,變成大的矛盾,最後不可調和。

而相似的人,就好多了,三觀都差不多,沒有太多的爭吵,不容易散夥。但沒有太多的激情,要守得住。


神龍大師


婚姻其實最重要是合作。

愛情美而易碎,相似個性談情,容易有共情。

可日常生活需要物資,能力,二個文青談愛死去活來,過日子可比不了隔壁老王家。

為什麼要聽父母話,年青人不知生活煩而累,以為只要有愛就好,父母過來人,深深知道,能力相配,經濟基礎的重要性。

一句話,互補型夫妻路走的遠。


風風285750272


性格太像適合曖昧,不適合過日子


粽子靜


重要的是三觀要一致,三觀一致,愛情品德要好,不要把感情加那麼多條條框框。互補型中有相似點,相似型中有互補點。不需要刻意要求,只要相處舒服。


w小混混w


結婚的話,是相似性,更容易懂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