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寶武鹽城鋼鐵基地,數萬員工將落戶安家


寶武鹽城鋼鐵基地,數萬員工將落戶安家


江蘇沿海有一顆新星正蓄勢待升。

寶鋼鹽城項目目前主要圍繞項目報批報建、產能指標、用煤指標、項目用地、碼頭航道等事項開展有關前期準備工作,基地的總體規劃設計工作已啟動,並在碼頭佈局、總圖佈置等方面形成了初步方案。

在寶武鹽城項目所在的濱海縣東片區,將配套建設10平方公里的濱鋼未來城,主要建設住宅、學校、醫院、文化體育公園、科創中心、商業廣場等功能項目。寶武鋼鐵基地正式投產以後,將有數萬員工落戶濱海,而濱鋼未來城就是他們的生活區

鹽城項目基地總體規劃設計已啟動

國內鋼鐵上市公司巨頭寶鋼曾在2019年10月底稱,鹽城項目目前主要圍繞項目報批報建、產能指標、用煤指標、項目用地、碼頭航道等事項開展有關前期準備工作,基地的總體規劃設計工作已啟動,並在碼頭佈局、總圖佈置等方面形成了初步方案。

早在2018年,江蘇城市論壇公眾號推送文章《剛剛籤協議!南京梅山鋼鐵冶煉產能逐步遷至鹽城》提到,寶鋼控股股東中國寶武鋼鐵集團11月30日與江蘇省政府、南京市政府、鹽城市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爭取用十年時間到2028年底前,鋼鐵冶煉產能逐步遷出南京市;佈局新興產業,建設產業新城,實現梅鋼區域轉型升級。

中國寶武鋼鐵集團與江蘇省將共同在鹽城市濱海港工業園區佈局建設2000萬噸級規模的精品鋼項目,加強在港產、港口、港城等領域的投資與合作,採取積極措施,落實相關事項,協同推進項目落地。其中一期項目計劃明年啟動,產能規模800萬至1000萬噸,投資500億元,中國寶武優先考慮由寶鋼股份投建該項目。

2019年7月,寶鋼股份宣佈,將獨資設立寶鋼鹽城鋼鐵有限公司,註冊資本5億元,後續將結合項目可行性研究結果並經公司董事會另行批准後,對鹽城鋼鐵進行增資或其他相應調整。

寶鋼梅鋼2028年底前遷出南京

梅鋼位於南京市的西南郊,距離南京市中心不到30公里,北臨長江黃金水道,東靠寧馬高速公路、南京長江三橋和寧蕪鐵路,水陸交通便利。其前身為為始建於1969年4月24日的九四二四廠工程指揮部,上海在梅山鐵礦附近建設鍊鐵基地,以解決當時上海生鐵供應不足的問題。2001年7月12日,公司正式變更登記為上海梅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梅鋼基地粗鋼產能約為700萬噸,和寶山基地、青山基地、東山基地並列為寶鋼股份的四大鋼鐵製造基地。

根據江蘇省及南京市沿江鋼鐵產業轉型升級與佈局調整規劃,研究制訂梅鋼區域產業轉移和新基地建設方案。爭取用十年時間到2028年底前,鋼鐵冶煉產能逐步遷出南京市(以所涉及公司的股東履行相應審批流程為前提);佈局新興產業,建設產業新城,實現梅鋼區域轉型升級。

江蘇佈局沿海鋼鐵項目

江蘇省是全國僅次於河北省的第二大鋼鐵大省。

根據《江蘇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到2020年10月底前,南京、徐州、常州、淮安、鎮江、宿遷等城市主城區範圍內鋼鐵、水泥、焦化、石化、化工、有色、平板玻璃等重汙染企業基本實施關停或搬遷

江蘇加快構建鋼鐵行業協調發展新格局,所有搬遷轉移、產能併購或置換等鋼鐵冶煉項目,原則上只允許在沿海地區規劃實施。

江蘇省要清理全省的鋼鐵,明確提出梅鋼要搬遷。在鹽城濱海港工業園區新建2000萬噸級“綠色、智慧、精品”鋼鐵生產基地。

鹽城市政府與中國寶武雙方將共同推動寶武鹽城綠色精品鋼基地建設,促進雙方在鋼鐵基地、城市建設、港口碼頭、物流運輸、科技創新等領域全方位、多元化合作。

項目為一次性規劃,分階段實施,一期產能規模800萬-1000萬噸,投資500億元。2019年啟動項目建設相關工作,項目備案審批完成後,3年左右建成。建成集碼頭、煉焦、煤氣利用綜合發電機組、燒結、鍊鐵、鍊鋼、軋鋼為一體的全流程鋼鐵聯合企業。

中國寶武優先考慮由下屬鋼鐵旗艦公司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該項目。

新建的2000萬噸級“綠色、智慧、精品”鋼鐵生產基地,相關產能指標除來源於梅鋼區域約700萬噸產能轉移外,還需中國寶武內部協同發展和結構優化帶來鋼鐵產能轉移,以及通 過其他合法途徑取得的鋼鐵產能指標。公司未來將通過自有現金與融資相結合的方式解決項目建設所需資金。

濱海前景不可限量

網友@清坎居士 在江蘇城市論壇討論版發帖稱,寶武鋼鐵落戶濱海——濱海縣前景不可限量。

江蘇城市論壇公眾號小編從消息人士獲悉,與江蘇沿海其他同類港口比較,濱海港優勢明顯,濱海港深水貼岸建設30萬噸級海港條件優異,周邊海域無輻射沙洲錨地廣闊。加之淮河經濟帶規劃建設的淮河入海航道直通內陸,鋼鐵運向內陸地區的運輸成本也非常具有優勢。

濱海港的國電投2*100萬千瓦發電,中海油LNG,中石油的LPG,供電/供氣/供熱/供冷一應俱全,也為重大項目的落戶提供了堅實的能源保障,其優勢是周邊縣市無可比擬的。

濱海港區位優勢明顯,沿海高鐵濱海港站是周邊最大的客運中心,以後還將建設濱海港至淮安的鐵路項目,加之淮河出海航道,交通優勢亦將十分突出。

臨海是濱海最大的資源優勢,該縣正搶抓沿海開發重大機遇,加速構建開放通道,借“海”登高,推動縣域經濟與臨港經濟融合發展,實現讓沿海開發在港口的“點上突破”轉化為在全縣域的“面上開花”。

濱海按照“建設大口岸、構建大交通、推動大發展”的思路,加快構建完善以港口為龍頭、“六縱六橫”骨幹路網和高鐵站樞紐為支撐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配合做好鹽通高鐵、濱海港區20萬噸級航道、淮濱高速、疏港鐵路等重點工程推進工作,加快打通河海走廊、實現海河聯動。

濱海港位於江蘇省濱海縣境內廢黃河三角洲海岸,地處江蘇東部沿海最凸出岸段,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10多家國內一流科研機構的100多位專家教授,經過20多年的勘測研究後一致認為:濱海港是江蘇沿海建設10—15萬噸級碼頭條件最好、投資最省的深水良港。

濱海港是國家經濟戰略佈局上的黃金節點。濱海港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和長三角經濟圈的結合部,位於沿海經濟帶與沿隴海線經濟帶的交匯點,是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經濟走廊。

濱海港還是江蘇沿海距日韓最近的港口,國家發改委在《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中要求江蘇沿海開發“立足沿海、依託長三角、服務中西部、面向東北亞”,濱海港憑藉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必將成為江蘇沿海“面向東北亞”的戰略支點。

淮河出海門戶濱海港,必將成為江蘇沿海一顆耀眼的新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