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社科院:個人房貸利率仍會漲,未來買房的人會減少

影響房價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從長中短三個時期來看,對於房價影響最大的因素分別是金融、土地和人口。其實,這並不難理解,就拿人口來說,未來一個地區只有人口不斷增加,才會持續產生購房的需求,如果人口不增長或者出現下降,那麼這個地區的購買力也必定降低,而對於房地產市場的影響也會逐漸顯現出來。試想,如果房子沒人買了,或者買到房之後沒人租了,也賣不出去,那麼該地區的樓市必然受到重挫。

社科院:個人房貸利率仍會漲,未來買房的人會減少

2018年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一,但是從2016年開始的房價上漲的勢頭依然存在。雖然上漲的幅度已經大為降低,但大部分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仍處於漲勢。迫於房價上漲的壓力,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樓市調控的行列,並且調控的力度不斷加大,限購區域增加,限價政策從緊,限售期限延長已經成為各地樓市調控的主要措施。伴隨著樓市調控的收緊,個人房貸利率也在不斷上漲,據融360發佈的數據顯示,全國個人首套房的房貸利率已經連續16個月上漲。

相對於過去,想必大家更關注未來樓市的走向。5月15日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佈了《房地產藍皮書:中國房地產發展報告No.15(2018)》。報告展望了2018年的房地產市場,並就中長期的樓市走向進行了預判。

首先,是個人房貸利率仍可能上調。雖然個人首套房的房貸利率已經連漲16個月,但是總的來看,幾年的房貸利率仍然處於較低水平,主要是因為基準利率不高。在未加息以及全國房價仍處於漲勢的情況下,個人房貸利率上調,不但可以從金融端調控達到降槓桿的目的,還能在一定程度抑制投機性需求。

社科院:個人房貸利率仍會漲,未來買房的人會減少

其次,對於中長期的樓市發展,中科院認為未來買房的人會減少。之所以得出以上結論,判斷依據為以下兩點:一是近幾年全國結婚人口持續加速下降,2014至2016年分別比上年減少約40.2萬對、82.0萬對、81.9萬對。結婚的人少了,也就意味著住房剛性需求的減少。二是我國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增加。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城鎮人均住房面積為36.6平方米,未來住房改善需求增長也將減少。而中長期購房需求的減少,也將對房價產生一定的影響。

第三,樓市調控將以“穩”為主。其實這不難看出,從近期住建部接連約談部分城市就可以看出,一旦地方房價有異動,就會引發主管部門的高度關注。經過一年多的樓市調控,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同比已經出現回落,而三四線城市的漲幅收窄,如果現在出現調控放鬆,那麼勢必會引發房價的報復性反彈,這將導致之前的調控成果沒有任何成效。但是如果全國調控政策一刀切,則將影響部分城市的發展,尤其是一些小城市還存在去庫存的任務。因此,樓市調控“穩”為主,因地制宜,保持調控政策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將是房地產市場的主旋律。

總的來看,中科院認為,房地產市場整體將呈現下行態勢。至於此觀點是否正確,只能交由時間去檢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