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30歲之後,開始理財還來得及嗎?

零售商論


我認為投資理財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是,本金、時限和智慧,他們之間按照重要程度來排序,應該是智慧>時限>本金。


30歲開始理財晚不晚,老實說,有些晚了,我們都知道“複利”的威力,財富的滾雪球效應必須累加時間的振幅,相比起那些早早開始理財的人,30歲開始理財有點晚。


但是,投資“智慧”是比“時限”更重要的要素,30歲你腦袋開竅了,開始意識到理財的重要,那一切也都還來得及。


下面我從三方面談談我的看法:一是30歲才開始理財,你錯過了什麼?二是30歲的後發優勢有哪些?三是做好這三點,30歲理財也不晚。


01 30歲才開始理財,你錯過了什麼?


先和你講一個故事:


1930年8月30日,一個叫沃倫·巴菲特的男孩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出生了,小孩從小就具有很強的投資意識,鍾情於股票和數字,家族裡的長輩們都對他的敏銳嘖嘖稱奇。


1941年,剛滿11週歲的巴菲特就購買了人生的第一張股票,此時,如果有人說他將稱為世界首富,哪怕是他的父母也是不會相信的。


這一張小小的股票就是巴菲特財富的起點,經過近八十年的“複利”發酵,巴菲特站在了世界財富的頂峰。


但是,“複利”也有自己的脾氣,一定要有時間的配合,他的威力才能充分發揮。



咱們回過頭看巴菲特的致富軌跡,你會發現,巴菲特99%的錢都是50歲之後賺的。哪怕以巴菲特的才能,如果他晚10年開始投資,理論上他的財產就會縮水一半以上。


相比那些20歲就開始理財的人,你損失最大的是時間成本,10年的時間會侵蝕你最終的財富,而且是嚴重侵蝕,哪怕你擁有巴菲特這樣的理財能力。


02 30歲的後發優勢有哪些?


時間是充分利用“複利”效用的最重要因素,但是30歲開始理財,自然也有一些獨屬的優勢。


更加成熟的認知


投資智慧是比時限更重要的致富條件,有的人雖然投資開始的早,但是因為心智不成熟,總是在做一些投資上的傻事(例如現在部分00後在鞋圈炒鞋),資本完全沒有產生累積,那麼這個“早開始”,反而早早換得一身傷,未必是好事。


三十而立,此時的我們一定比青澀的二十歲經歷了更多,也成長成熟了更多。


理財是一門需要後天學習的技術,哪怕富二代也沒有先天優勢,30歲我們用更成熟的自己投入理財學習,或許能更快的掌握這門技術。


本金的天然優勢


本金也是發財致富的重要因素,試想,你和王思聰同一條起跑線上開始理財,你帶著本金10萬元,人家帶著爸爸的一個小目標“1個億”,最後誰的財富會更多?



當然,我們不需要和王思聰比,但可以肯定的是,30歲的我們一定比20歲時更有錢。此時,我們站在更高的起點,只要能夠有目的、有方法的正確理財,財富騰飛的速度也會快很多。


更好的風險承受


20歲的時候,我們只能用學費、生活費,或者賺的外快錢進行理財,這些錢都是馬上就要使用的,拿來理財風險很大,並且當時的我們無法承擔如此風險。


30歲則不同,我們在職場已經摸爬滾打一段時間了,有了自己的積蓄,此時開始理財,對於風險的抗受能力更強得多。投資市場,風險與收益並存,這也意味著我們可以嘗試一些收益更好地投資標的。


03 做好這三點,30歲理財也不晚


既然你會問“30歲開始理財晚不晚”,說明你的理財意識已經覺醒了,此時行動起來,一點也不晚。


我認為你要做好以下三步:


盤點已有資產


開始理財的第一步,我們應該對自己的家底有清晰的認知。每個月的開銷多少,房貸多少,每個月的收入有多少,能夠結餘下多少錢,這些問題都是要提前想清楚、算明白的。


盤點清楚資產,我們才能計算出能夠將多少資金用於理財,也能夠通過對資金規模和每月流水的評估,大概的計算計算一下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做好資產配置


“理財”是在滿足我們生活無憂的基礎上,保障我們的個人財富不被通貨膨脹侵蝕,能過在時間長河裡保值和增值。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應該對自己的資產配置有一定的規劃:


  • 留足日常生活開支和應對一些緊急情況的錢,這一部分最好是現金,保證隨取隨用,流動性一定要好;


  • 一部分資金可以購買實物資產,例如房產,除了供我們居住之外,房產還能穩健的隨物價水平的上漲而增值;


  • 一部分資金用於投資股票等高風險的標的,追求高收益;


  • 還有一部分資產用於購買保障型保險,防止生活中的“黑天鵝”事件把我們的人生拖垮。


邊學習邊操作


理財是一門學習和實操同樣重要的課,我們只有不斷地把所學運用到實踐之中,投資智慧才有可能快速累積。不斷髮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才是我們理財能力進步的最好階梯。


綜上所述,30歲之後才開始理財晚不晚?晚,挺晚的,你錯過了一段時間的“複利”效應;但是,30歲之後才開始理財還來得及嗎?來得及!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也歡迎在留言區一起探討。


我是正好,專注小白理財的80後巨蟹男,請關注@正好的成長筆記,和我一起慢慢變富。碼字很辛苦,新手求祝福,請您點個贊!

正好的理財筆記


任何時候理財都來得及,但是理財要越早越好。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常用的理財方式有這幾種:

理財從儲蓄開始,把錢存銀行是一種相對保守的理財方式,雖然他不會給人帶來一夜暴富的驚喜但是最安全的。

儲蓄可以使用強制儲蓄方式,將每個月的收入提取10%的額度用來儲蓄。當然,要留下足夠生活的錢。可以用到十二存單法,是指每個月將一筆錢定期一年的方式存入銀行,堅持十二個月。當然如果你的耐心足夠好,可以嘗試二十四存單法和三十六存單法。

還有一種是利滾利儲蓄法,如果你有一筆大額的閒置資金,可以採取存本息的方法,在一個月後取出這筆存款第一個月的利息,然後在開設一個整存取的儲蓄賬戶,把取出來的利息存到裡面,以後每個月固定把第一個賬戶中產生的利息取出來存入整存整取賬戶,這樣就會獲得二次利息了。只是這個方法的弊端就是銀行要跑的比較勤,所以很多人都不願意嘗試。

不過現在存款利息越來越低了,要想提高資金的收益可以考慮其他投資品種。比如說股票,股票作為以一種高回報的投資品種,受到投資者的青睞,但高回報往往伴隨的是高風險,對你的心理承受能力有要求。

股市風雲變幻,危機四伏,投資者應該謹慎行事,理性對待股票。投資股票比儲蓄來的更加專業,所以打算要投資股票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課,學習相關的股票知識,不盲目買賣。

最後

投資理財任何時間都不晚,而且要越早越好。巴菲特一生投在投資,他以100美元起家,靠著非凡的智慧和理智的頭腦,在短短的40年時間裡創造了400多億美元的鉅額財富。

因此,對於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非常有必要下功夫好好規劃好投資理財這門學問,世界是不變的,唯一可以改變的是我們自己。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豬爸爸看股市,專注投教,歡迎各位轉發、評論、點贊。


豬爸爸看股市


一個人從小孩到少年時期是學習知識,積累知識,健康成長的階段。當一個人學業結束,走進社會,開始工作,才有收入。收入的多少,憑個人的能力去創造和發揮。有些年輕人成熟比較早,善於精打細算,勤儉節約,刻苦耐勞,收入頗豐,稍有存款,就會選擇去投資。比如房產,地皮,銀行理財,股票,合夥做生意等等,而且很多人都很成功。

一個年輕人,在年輕的時候,他的思想是否成熟,思想意識,社會意識是否提高,與他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有關。如果一個人的父母是一個成功人士,他所接觸的人和社會上的人士,耳聞目染,還有父母的淳淳教導,他的思想意識比較容易提高,對社會上的投資有豐富的資源,他成功的機會比較多。

對一個父母是打工一族,對投資都不懂,只知道工作。這樣的年輕人,沒有認識有成功的朋友或老師的指導和指引,思想上很難成熟,只知道吃喝玩樂,浪費金錢,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當他有一天,突然發現,與他一樣年齡的年輕人都己經成為了成功人士,有事業有房有車有錢,令人羨慕。不知不覺間,年齡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青人。



經過了少年無知,到浪費光陰,當醒悟時,到了三十歲的年齡,開始學會理財是一件好事,創業不在年齡,只要選對了行業,認真學習,積累經驗,刻苦經營,成功的機會還是會有的,努力吧!成功總在風雨後,爭取就會成功的。



文文的追求


理財是一件值得我們去追求的事情,時間、複利、耐心和堅持,都是理財最重要的影響因素。當你堅持理財,許多年後,看到當年種下的財富種子,變成碩果累累時,就會回過頭來感謝現在的自己

01

理財要趁早

理財越早開始越好,就越多收穫。假設有人從20歲開始理財,30歲那年取出本息,他每年存一萬,連續存款十年,利息3.5%,計算複利,十年後本息可以達到121419.92元。而有的人起步晚,25歲才明白理財的意義,他每年存一萬,連續存款十年,利息3.5%,計算複利,一樣到了三十歲才取出55501.5元。這其中的差別,想必不用我說。

02

堅持學習很重要

學習,是最少的投資,卻能得到最大的回報。學習能讓你的眼光更卓越。現年86歲的亞洲首富李嘉誠依舊堅持晚上睡覺前一定要看半小時的新書,瞭解前沿思想理論和科學技術,對他來說,是成為富豪最重要的投資。學習財商知識,能讓你有更好的金融市場的嗅覺和更準確的市場預判能力,尤其在當前瞬息萬變的經濟社會,放棄學習的人,終究被社會所拋棄,被財富所拋棄。

03

學會把控風險

投資理財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好風險。瞭解風險,控制風險是投資時的首要大關,無論做什麼事,選擇怎樣的投資都會有風險,你要做的就是控制風險,求得收益。成功的投資者還懂得“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他們會將財富分散到股票、基金、長期投資、房地產等各種投資渠道中。選擇組合式的投資方法,才能保證風險最小化。

04

進行合理、正確投資

讓自己有後路,別賭上自己的人生。股神巴菲特曾有句人人皆知的投資三原則:第一條,不要虧錢;第二條,不要虧錢;第三條,牢記前兩條。投資是無法避免風險的,但是我們卻可以控制風險,使得風險來臨時,依然能全身而退。

建議你在投資前,一定要堅持閒錢理財的原則,哪怕投資的那部分資金虧損,也不至於讓你的生活過的窘迫。切記,不要拿你的全部資產去投資,那樣跟賭上自己的人生沒有區別,一旦一步下錯,則滿盤皆輸。

05

貴在堅持

無論是工作還是做事業,都遵循一個通用原則:心態+堅持+耐心=成功!沒有好的心態看不到希望,不能堅持的人笑不到最後,沒有耐心的人更是得不到成功和財富。

理財是一件長遠的計劃和過程,切記不要半途而廢,理財的艱辛在於花心思和堅持,不在於使自己捉襟見肘。投資不是一時熱情,而是一種生活習慣;理財,不僅是理錢,讓錢保值增值,還是打理人生,做好人生財務規劃。做好了理財,其實也是鋪好了一條屬於你自己的財富管道,哪怕金融危機真的來臨,也能輕鬆應對。


清風


30歲以後,開始理財算晚嗎?

答案是30歲以後理財才剛剛開始。

一般人都是從23歲左右畢業,甚至更早。如果我們有很好的理財觀念,我們其實從小就來是理財了。當然成年人意義的理財更多的是一種投資保值手段。

那30歲理財以後理財晚嗎

如果從理財觀念上來講,的確是晚了點。但如果是從理財的本質投資保值升值的角度上講,30歲以後才剛剛開始。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30的年齡一般都有穩定的收入,都有一定的積蓄,而且考慮到子女以及未來的花銷,將一部分錢用於投資理財是不算晚的。

首先我們怎麼理解理財,根據標準家庭投資理財思路。我們的錢一般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類就是預防風險的保險類

首先推薦的就是大病跟意外這兩方面的保障

第二類就是用於固定投資的銀行存款理財類

像固定存款,零存整取。或者是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國債等這些穩定的投資

第三類就是我們投資類

像股票,外匯,基金,原油,比特幣等具有一定風險的投資

第四類就是我們的備用金

一般是應對意外事情需要拿出來備用的錢


從以上四個維度,我想題主所講的就是第三類

那麼第三類是不是算晚呢?

第三類的投資,需要我們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是有一定的學習成本的,因此,從30歲以後開始學習,基本上是不算晚的,這就是我這邊的理解。

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微觀大學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三十歲後理財還來得及嗎?

1.理財是一種經濟管理的一種方式,理財沒有年齡區分,你能想到理財說明你是一個有家庭負責的一個人,如果手裡有閒錢可以去放在理財上 一邊能讓金錢不貶值還能提高一點收入,理財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有句話你不理財 財不理你 每個人看法不一,理財也是一個穩定定期收入 也比較省心。

2.理財分為多種: 比如說廣發淘金你沒用過的app在整卷公司可以瞭解 裡面有新人福利 收益高 4.700%-5.0不等 60天、 90天、 180天新人活動理財 算下來也有幾千塊錢的收入。

3.可以在各大銀行了解 :我目前放過廣發淘金五十萬元 92天利息賺了10800元 還是挺不錯的還有 目前我還放在浙商銀行36個月 4.1500% 三十萬 按月付利息 1037元 因為我目前不用錢放到這裡 感覺還可以 隨用隨取 而且每個月付的利息在卡里 還有增金寶2.700%的收入利息 個人覺得還算可以!

4.理財分為好多種方式。你根據看銀行產品浮動那家高可以放在哪家,這個是你自由的 理財分為保本和非保本 保本利息就是稍微低一點時間長零風險,非保本的利息高存在一定的風險 如果不急於賺高利息個人建議放在保本上比較安全可靠 還省心。

以上是我個人根據 實踐來說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望採納 謝謝!





彩文弟


你好,30歲之後才開始理財是來得及的。

當然了,理財是越早越好,因為時間越長,複利的威力也就越大。

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20幾歲的時候,因為會談戀愛出去玩那些,很多的女孩子和男孩子都沒有理財意識,直到後來慢慢成熟才開始理財的。

所以30歲是多數人才開始理財的年齡。

但是到了30歲應該怎麼理財才能讓自己的財富增值呢?我覺得這才是一個更重要的問題。

首先光存銀行肯定不行了,光買理財產品也是不行的。能夠跑贏通貨膨脹的除了房子就是股票。

但是當下房子很貴而且很多人最開始理財的時候都沒有足夠的錢付首付,而且對於現在的價格來說,房子已經不具備投資價值了。

那麼能跑贏通貨膨脹的就只有股票了,但是股票的短期風險很大,怎麼才能讓自己投資理財成功呢?

我覺得大部分人都可以進行組合配置。

1.可以配置百分之十的貨幣基金,這個貨幣基金的配置是為了解決急需用錢的問題的,一旦開始理財就不得不考慮,萬一有個急事需要用錢把其他浮動理財產品賣掉可能會是虧損的賣掉,就有有悖於理財增值的初衷。

2.配置百分之10左右的黃金,黃金當前處於上升趨勢,可以配置一些,當然也可以不用配置。這個在於投資人自己的選擇。

3.配置百分之30的股票,這個是最低要求,為了讓整個投資收益能夠跑贏通貨膨脹,這部分配置必不可少,對於普通人來說,可以選擇定投指數基金的方式來投資股票。

4.剩餘的錢,直接購買債券基金,債券基金的收益比起銀行理財產品收益要高,風險也沒什麼風險當然了短期也會有虧損,一般不超過百分之十。

我們這麼配置是為了讓人們能拿的住。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菲菲七


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想理財,任何時間都不晚,更何況三十歲是而立之年。

對於理財我們需要足夠的準備,沒有資金之前,要準備好自己的知識,不然等到有錢的時候,再去學習理財知識,面對市場上各種各樣的理財渠道,會盲目跟風。反而有一定的風險,

先說一下市場上普遍的理財方式,常見的有銀行儲蓄,基金定投,餘額寶,股票,債券,黃金,白銀,期貨等等。

銀行儲蓄,大家都比較清楚,利息低,沒有風險,適合年紀大的人和厭惡風險的投資者,當然銀行儲蓄也分為很多種,像活期,死期,零存整取等等。想了解更詳細的內容可以到銀行諮詢一下。

基金定投,都是每月抽取固定的資金買一定數量的基金。但是基金種類很多,有指數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總體來講收益比銀行和債券高。如果想買基金,最好學習一些股票相關的知識,因為有些基金公司拿著投資者去買股票了,股票漲了基金自然而然也就漲了,有人會說,為什麼自己不能直接去買股票,當然是可以的,股票首先風險非常的高,市場上有一個定律,七虧二平一勝,投資者虧損的概率非常的大。投資者買基金就是,請專業的人士買股票。

股票投資重點講一下:如果想去買股票,要到證券公司開戶,開戶成功後就可以買賣個股了,一般新手只可以買上證股票和深證股票,前者是600開頭,後者是002開頭,有2年的炒股經歷後,可以開通創業板,也就是300開頭的。開完戶後,還有很多股票知識學習,不要盲目去操作,想玩好股票,不僅知道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主要做的那些業務,還要了解發行個股的流通情況,技術方面要知道當前炒作的題材。

講到這,我們應該知道理財要學習多少知識了。三十歲資金和知識儲備夠了,更是理財最好的時刻。






股票技術分享圈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在十年前,其次是在現在。


其實這句話不管用在哪裡都很能符合,不管是學業、健身、投資、更何況是理財。不管何時開始都不晚,只要我們把事情先開始做,這都是好的。


三十歲理財其實還是有好處的

一般成年人在三十歲的時候,處於一個事業上升期,收入多數來說會比在20年代的時候要更多也更穩定。那麼有了一個良好的水龍頭,我們就能更好的進行蓄水了。不要認為這個源頭不重要,只有穩定的收入才能保證您的資金有更好的分配方式和理財辦法。


我們可以看到市面上一些銀行的理財,是有起點金額的。也就是如果我們連基本的條件都不滿足,我們只能選擇更低的收益的理財。在這種時候,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確實是富人的財富增值速度遠遠大過於普通人。一個1000萬的理財產品的收益肯定會比1萬元的理財產品來的更好。


也就是我們先要實現有穩定收入來擴大自己的本錢。

雖然都說錢不是存出來的,是賺出來的。但是如果連基本的錢都存不下來,我們去哪裡找這一桶進進行投資理財。都說給的足夠大的支點的時候能撬動地球,那可不是麼。有足夠的資本的時候才能撬動更好的資本。道理都是相通的。


而且一旦到了30來歲有了家庭,那麼家庭的壓力也好,家庭的責任也好,也推行著讓人不得不學會理財。但是理財的方式多種多樣,還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

真心建議可以去做一下風險評測,認清自己對於風險的承受能力,之後在進行理財產品的選擇。

股市基金等等大風險的項目,我們也不要光光看到利益。真的其實不一定適合每個人。對於一個上班族來說,沒時間經常關注是個常態,而且不一定守得住長線。那麼虧本的幾率就大了很多。

不如選擇一些保本的理財產品,雖然利息低一些,但是能保住本金還有收益。


綜上

最後,不管年紀多大,理財這個事情去做了都是好的。當然,去做之前也不要盲目的就投身進去,結合自身的情況,家庭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才更為重要。



感謝您的閱讀⭐關注、⭐點贊、⭐轉發,將成為我的動力。

一入支付深似海



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的過程不是在於你通過理財賺了多少錢,而是你通過你對空閒金錢的合理週轉,創造了額外的收入,這個就是“被動收入”。

我們之所以要理財,就是要讓閒錢動起來,為我們創造被動收入。在理財的同時能豐富我們自己的知識面,學習到很多新的知識。同時,又能讓我們自身對閒錢進行合理的規劃,通過理財來實現財富的增值。


一般正常的人,初期如果沒有什麼理財知識,可以從貨幣基金開始,餘額寶、零錢通都是不錯的選擇。

理財不僅能能產生更多的理財收益,更影響著筆者到今天的消費習慣,好處有很多,總結有以下幾點:

1.強制自己儲蓄,不做月光族,如果錢在身上,不知不覺也就花了。

2.對資金的週轉有自己的計劃,金錢的時間觀念得到了加強。

3.為了保證自己的血汗錢不會虧本,筆者這兩年沒少花功夫學習金融知識、理財知識,

感覺這是對自己最大的提升。

4.節流。對自己的日常消費行為進行記賬,砍掉那些沒必要的花銷。

5.覆盤。對自己的理財投資進行復盤,看看哪些做的好,哪些做的不好,總結經驗、教訓,防止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

6.被動收入。通過理財增加了自己的被動收入,雖然不多,也是一個錢生錢的過程。


綜上所述,理財的目的不在乎錢多錢少,關鍵是給自己養成一個良好的消費習慣和掌握基本理財知識,幫助自己更好的規劃金錢的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