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大清最後的輝煌

大清最後的輝煌

1、魔高一尺

真實的歷史,和我們以前被灌輸的知識,是截然不同的,清朝人是願意和外國人做生意的,在鴉片被輸入中國以前,清朝的對外貿易,是絕對的順差。茶葉,生絲和瓷器的輸出,讓白銀源源不斷的,從海外流入中國,不僅僅為清朝積累了財富,也降低了老百姓的負擔,造就了從康熙到乾隆,清朝的強盛。

清朝也從來沒有,真正的閉關鎖國過,廣州是一直開放著的,清朝人在對外貿易上,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愚昧無知,頑冥不化。

沒人是傻子,有錢掙誰不願意呢?

自從乾隆二十年開始,就在清朝傾盡國力,想要收復新疆的時候,一箇中文名字叫做洪任輝的英國船長,駕駛一艘英國商船,來到了寧波港。

從此以後,一艘又一艘,體型龐大的英國三桅帆船,就不斷的湧向了浙江寧波。

他們並沒有惡意,只是想來購買生絲和茶葉,他們發現,這裡似乎才是原產地,價格遠比在廣州購買,要便宜得多。

大清最後的輝煌

來的都是幾層樓高的三桅帆船,可以說是商船,也可以說是戰艦,每艘都裝有幾十門大炮,在那個時代,兩者的區別通常都不大,就像這些英國商人,隨時搖身一變,也可以成為海盜一樣,這是那個時代的風氣。

這些接踵而來的武裝鉅艦,把浙江沿海的官員給嚇壞了,自從康熙收復臺灣以後,清朝解除了海禁,但是江浙沿海,通常都是和日本人朝鮮人做生意,沒有見過這麼大的炮艦,而且也沒有任何抵禦措施,這不由得讓他們憂心忡忡。

消息被上報給了乾隆,這讓他也有點緊張,大清現在所有的軍事資源,都投向了新疆,江浙一帶就像袒露的肚皮,沒有任何防範。

當時的英國商人,亦商亦盜,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不由得讓乾隆想起了前朝倭寇之事,他害怕英國人來往的次數多了,窺探出了清帝國的虛實,會產生不軌的想法。

乾隆的這個擔憂,雖然在我們今天看起來,可能會覺得有點莫名其妙,可是在那個時代,這個想法,一點兒也不是杞人憂天。

英國人和印度的莫臥爾王朝,剛開始做生意的時候,也是老老實實的交稅,可是久了以後,發現了印度人不堪一擊,就開始武力入侵,最後把整個印度,都變成了英國的殖民地。

所以,在那個弱肉強食的時代,乾隆和大清政府所有的擔憂,絕不是庸人自擾,都是有道理的!

大清最後的輝煌

雖然英國人來這裡做生意,現在看起來,做的都是正正當當的生意,沒有什麼不法行為,可是如果被他們發現,你手裡沒刀,將來會發生什麼,那就不好說了。

所以,掙錢固然重要,但是安全則更加重要。

要能震懾住對方,確保對方不敢胡作非為,就需要建造大量的軍艦和炮臺,可是在當時,這筆開支遠遠超出了,當時對英貿易的海關收入。

最重要的一點是,英國人來的時機不對,如果放在平常,清廷可能就會算一筆賬,現在的投入,將來能不能賺得回來?也許會多考慮幾種對策。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說呢?因為真實的歷史,和我們以前被灌輸的很多說法,其實是截然不同的,清朝人是願意和外國人做生意的,在鴉片被輸入中國以前,清朝的對外貿易,是絕對的順差。

茶葉,生絲和瓷器的輸出,讓白銀源源不斷的,從海外流入中國,不僅僅為清朝積累了財富,也降低了老百姓的負擔,造就了從康熙到乾隆,清朝的強盛。

具體的原因,我們在前面的章節中,就已經提過,這裡就不再重複了,而且就是後來,清朝也從來沒有,真正的閉關鎖國過,廣州是一直開放著的。

大清最後的輝煌

對於白銀的流入還是流出,清朝人其實是很敏感的,因為有一個明證,林則徐在要求禁菸時,他的理論依據,就是白銀流入,國家就會強盛,白銀流出,國家就會衰弱。

他既然用這個理論,來說服皇帝和滿朝的文武官員,支持他的禁菸方案,說明大家在白銀流入流出的這個問題上,是有共識的。

因此,自從康熙收復臺灣以後,清朝之所以開放海禁,在全國建立了四個海關,就是因為,在對外貿易中,可以嚐到甜頭。

所以,清朝人在對外貿易上,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愚昧無知,頑冥不化。

沒人是傻子,有錢掙誰不願意呢?

可是這次,英國人來的時間不巧,哪怕是朝廷就算想明白了這件事,算清了這筆賬,增加的海防開支,將來都可以通過關稅賺回來,可是眼下,卻一分錢也拿不出來。

因為收復新疆的戰役,這時正陷入了膠著狀態,為了支付這筆龐大的開支,國家已經捉襟見肘,而乾隆又給自己劃了一道紅線,決不能通過額外徵稅,來滿足征戰的需要,所以,自然也就沒有錢用在海防。

到了乾隆二十二年,英國人來的越來越頻繁,清廷也就越來越擔心,老是唱空城計,萬一司馬懿真的要進城怎麼辦?

為了避免意外,乾隆就想了一個辦法,通過提高關稅,想把對方逼離浙江,攆回廣東去。

因為廣東的虎門,早就修有完善的炮臺,珠江上,也一直就有清朝的水師,無需再額外花錢,有武力做後盾,英國人自然也不敢亂來,在那裡做生意,清廷是不怕的。

可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清朝雖然增加了關稅,但是英國人還是願意來浙江買,因為浙江的產品種類更豐富,價格也更便宜,遠比廣州更有賺頭。

這下輪到清廷頭痛了,於是乾隆就派了一個叫楊應琚的大臣,看看去怎麼解決這件事。

楊應琚這個人,是一個妄人,雖然處理內政還馬馬虎虎,可是在對外關係上,卻一向是亂彈琴。

後來乾隆對緬甸的戰爭,之所以升級擴大,就是被這個人鼓動的,清廷花了一千多萬兩白銀,付出了重大傷亡,卻無功而返,他也因此被處死。

他擔任閩浙總督以後,考察了中英貿易,拿不出辦法,來解決朝廷對安全問題的關切,只能給乾隆出了一個下下之策,讓乾隆乾脆把其他的海關全部關掉,只留一個廣州,免得發生意外。

這樣一來,他倒是省事了,但是為中國後來的衰敗,卻埋下了禍根,因為中國相對意義上的閉關鎖國,是從這個時候,才全面開始的。

當然,導致這個政策,被乾隆採納的根本原因,還是缺錢,而且令人唏噓的是,清代兩次收復新疆,都在海上付出了代價。

不過這麼重要的一件事,在我們的歷史書上,幾乎從沒提過,所以造成我們一個固有印象,那就是,清代一直就是閉關鎖國的,其實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真正導致清朝放棄其他通商口岸,只保留一個廣州對外開放的真實原因,是受到了國力的限制,它沒有能力,同時在海陸兩個方向上,都保持強大。

雖然,最後乾隆選擇了一個最簡單粗暴的方法,來化解帝國的這個困局,但如果他採用其他方法,也可能會帶來新的問題。

畢竟,在事發現場處理問題,和事後放放馬後炮,要承擔的責任,那是不一樣的。

況且,別以為乾隆沒本事,無法同時兼顧海防和陸防,歷史上沒有一個大陸強國,能同時做到兩面都強,征服了整個歐洲的大牛人拿破崙,在海上照樣打不過英國,面對英國人的威脅,他一樣採取了封鎖歐洲大陸,不和英國人做買賣的辦法。

後來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雖然也是牛人輩出,但一樣不能籌集到足夠的資源,在保證陸軍強大的同時,還能建造一支強大的海軍,這大概就是大陸國家,歷史的宿命。

所以,上帝打開了一扇門,給了乾隆一個收復新疆的機會,但是別太高興,因為上帝也會關上一扇門,在海防上給你出難題,凡事都有代價。

那麼,清朝政府能不能把上帝給的驚喜,化成現實呢?至少在兆惠趕往庫車的時候,沒人知道。

雅爾哈善發現小和卓跑了以後,立刻就給乾隆上了一道奏章,把責任全都推給了順德訥。

乾隆聞訊暴怒,因為這意味著戰爭又被拖長了,歷史上有多個王朝,都是因為邊疆的戰役久拖不決,壓垮了經濟,導致由強變衰的。

征服新疆的戰役打到現在,已經花出去了幾千萬兩白銀,雖然乾隆朝國力強盛,但是,也經不住這麼花,如果再拖下去,最後怎麼收場,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隋煬帝因為征伐高勾麗,導致國家財政破產,民變四起,最後亡國,李世民征伐高勾麗,三戰未果,最後被迫罷兵,成了人生的汙點。

特別是明朝,為了在東北用兵,開徵了遼餉,導致了民不聊生,誘發了李自成,張獻忠起義,在清代的士大夫看來,這是明朝覆滅的根本原因。

由於這個前車之鑑,清代的人,對於在邊疆用兵,以及額外徵稅,始終抱有高度的警惕,所以乾隆給自己畫了一根紅線,絕不額外徵稅。

因此乾隆的壓力也很大,他不能無限期的打下去,不然早晚有一天,國庫會被打空,他就會像中國以前的歷代王朝一樣,再次放棄新疆。

如果乾隆花了這麼多錢,死了這麼多人,最後又拿不下新疆,歷史書會怎麼寫他?後人會怎麼評價他?現在已經成了乾隆心頭之病。

所以,當仗打到第三年的時候,乾隆變得越來越急,心態也越來越不好,現在聽到了這個消息,他的反應可想而知。

因此,他立刻撤了雅爾哈善的職,然後再派人核實,要問斬順德訥……

再說烏什的大貴族霍集斯,他給小和卓寫信,到底安的是什麼心呢?

很簡單,他已經決定投靠清朝,誘捕小和卓霍集佔。

因為就在額敏和卓的使者走後不久,他得到了消息,據說阿克蘇的世俗貴族們,已經在秘密串聯,準備把小和卓派在那裡的人全部趕走。

再加上沙雅和拜城的世俗貴族,已經公開動手,投向清廷,小和卓又被圍在庫車,腹背受敵,他估計小和卓已經撐不了多久了,這條船看來要沉,他沒有必要往上面跳了。

他現在要做的事,就是落井下石,用小和卓項上的人頭,來買他後半生的榮華富貴,所以他聽說小和卓突圍成功以後,就立刻寫信誘騙小和卓,準備來一個甕中捉鱉。

他的使者很快就帶來了回信,全是好消息,小和卓中計了,這讓他喜出望外,於是就開始著手部署鴻門宴,這對他來說,是輕車熟路,他已經幹過一次了。

現在,萬事俱備,只等小和卓的到來……

兆惠還在路上,乾隆臨時任命,隨軍的工部尚書納穆札爾,代替雅爾哈善為靖逆將軍,戶部侍郎石三泰為參贊大臣,等兆惠一到,就聽他安排。

當然,他們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追究順德訥的罪行,順德訥自然不服,雖然他承認是他下令不要追擊,但是責任在雅爾哈善,然後把前因後果和盤托出,這下,雅爾哈善的罪行,也全部都暴露了。

消息傳到了北京,乾隆氣得七竅生煙,二話不說,立刻下令現場處斬順德訥,把雅爾哈善和其他有罪之人,械送北京,三堂會審後,押赴菜市口問斬……

霍集斯部署停當,只等著小和卓的到來,可是沒過幾天,他就收到了一封來信,是大和卓波羅尼都寄來的,信的內容,讓他大吃一驚。

說是小和卓霍集佔,在撤退的路上,遇到了阿克蘇的叛變,攻城時不幸身負重傷,人事不醒,命不久矣,他把這個消息,只告訴了他霍集斯,其他人都不知道,讓他也務必保密。

現在大和卓波羅尼都,面對這個情況束手無策,由於之前霍集斯幫過他,所以現在,他也想請霍集斯出手,再來幫他一次忙,收拾殘局。

信的內容,讓霍集斯又驚又喜,驚的是小和卓霍集佔,這麼快就完蛋了!喜的是,小和卓的軍隊,可以被他全部拿下,他將成為,南疆勢力最大的地方首領。

到時候,清廷要想治理好南疆,必須要仰仗他,很有可能,把他分封為南疆的最高統治者,他就發大了,不出意外的話,他的家族,將世世代代,成為新疆無冕之王。

至於大和卓波羅尼都,他只是一個配角,就像在我們的故事裡,雖然他跟著小和卓霍集佔一起,北上庫車,對抗清軍,但是,我們基本上沒有提到過他,所以霍集斯,也不把他當成一回事。

這麼一想,霍集斯益發覺得機不可失,於是,看完了信以後,他立刻把所有的親族全部召集起來,去接管小和卓的軍隊,只留下了他的兒子們,守衛老巢烏什。

這大概是霍集斯一輩子裡,做事效率最高的一次,從決策到動員的全部過程,他只用了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就已經快馬揚鞭,在趕往阿克蘇的路上了……

那麼,真的是天上掉餡餅,砸中了霍集斯嗎?小和卓霍集佔,是不是真的快要死了?新疆的問題,馬上就要解決了嗎?可惜的是,答案是否定的,一切都不過是,小和卓霍集佔的套路而已。

大家想想,小和卓霍集佔是何等聰明的人,而霍集斯出賣準噶爾汗達瓦齊的故事,又是路人皆知,小和卓怎麼可能會不防備他?他只是當著霍集斯的使者,裝傻而已。

看著霍集斯的使者,高高興興的離去,小和卓霍集佔不由得冷笑一聲,心想:“算計我?想得美!我到要讓你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恰好這個時候,阿克蘇的世俗貴族,發動了反對小和卓霍集佔的起義,趕走了他派來的人,向清軍投誠。

小和卓撤退的路上,企圖順便奪回阿克蘇,可是對方堅守不出,他又沒有重炮,面對堅城,無計可施。

由於擔心清軍會尾隨而來,小和卓不敢在阿克蘇城外久留,不過,他藉此心生一計,想出了一個拿下霍集斯,佔領烏什的辦法。

於是,他就借大和卓波羅尼都的名義,給霍集斯寫信,說自己馬上就要死了,引誘霍集斯跑來摘桃子。

結果,霍集斯果然上當,當他帶著族人,高高興興的趕到阿克蘇,急急忙忙的闖入小和卓的中軍大帳以後,沒有見到大和卓波羅尼都,只有小和卓霍集佔,正面帶嘲諷的微笑著,盤坐在地毯上,等著他自投羅網。

面對此情此景,霍集斯驚的目瞪口呆,冷汗都浸溼了衣衫……

霍集斯知道自己中計了,腸子都悔青了,可是他畢竟也是個老江湖,馬上就換了一副臉孔,不僅僅裝出一點兒也不生氣的樣子,反而是強調自己,一向是對小和卓霍集佔忠心耿耿,願意誓死效忠的……

小和卓霍集佔看著霍集斯的窘態,聽著他言不由衷的話語,也只是呵呵而已,都是明白人,何必揭穿呢?

現在,霍集斯和他的族人們,成了小和卓霍集佔的人質,被小和卓押著,前去接收他的老巢烏什,一路上,霍集斯對小和卓霍集佔畢恭畢敬,內心裡卻正絞盡腦汁,想著脫身之計,他能成功嗎?

……

大清最後的輝煌

就在小和卓霍集佔,逃離庫車一個多月以後,兆惠終於從伊犁趕到了這裡,不過剛一走入中軍大帳,他就收到了一大堆,乾隆早就發給他的指示,核心意思就是一個,你得趕快。

兆惠一看,皇帝催的這麼急,也不敢怠慢, 當天夜裡,急忙把所有的人都找來,瞭解情況,一直忙到天都快亮了,才簡單的打了一個盹,第二天一早,就趕緊拔營出發,趕往阿克蘇……

再說小和卓霍集佔押著霍集斯,趕往烏什,路上,被烏什附近的人發現,報告給了霍集斯的兒子們。

霍集斯的大兒子一聽,小和卓霍集佔還活著,一點兒也沒有受過傷的樣子,知道小和卓霍集佔,已經識破了他們的計劃,他爸反而中計了,於是趕緊關閉城門,準備作戰。

小和卓霍集佔來到了烏什城下,一看到這個情況,就把霍集斯喊來,譏諷的說道:“你一路上都在說,你對我是如何的忠心耿耿,可你兒子的這個表現,好像把我當成了敵人,這你怎麼說?”

霍集斯趕緊解釋道:“誤會!肯定都是誤會!要不我進城去和他解釋一下,讓他立刻開門,你看如何?”

小和卓霍集佔聽罷,哈哈大笑:“你進去,萬一迷路了,老是不出來怎麼辦?不如我讓人把你押到城門前,問問你兒子,到底是要這座城,還是要你的人頭,你看這樣如何?”

霍集斯聽罷,心驚肉跳,不過表面上,滿臉卻堆滿了諂笑,說道:“此計甚好,不過有點問題,萬一我兒子早就覬覦我的位子,趁此機會,借你的手,要了我的命,這樣我丟了頭,你也拿不到城,我們兩個人豈不都是損失了?”

小和卓霍集佔冷笑一聲:“萬一他在乎你的頭,我自然拿的到這個城,如果他不在乎你的這個頭,那我留著你的這個頭,又有什麼用呢?”

霍集斯被小和卓陰冷的目光,刺的心底一顫,但是他臉上的媚笑,卻變得更加燦爛了。

他低聲下氣的說道:“和卓大人的這個說法,完全有道理,如果你非要我站到城門前去,讓我兒子選,到底是要我的頭,還是要座城,我絕對義無反顧,只要和卓大人您高興。”

“難道你還有其他選擇嗎?!”小和卓霍集佔嘲弄的盯著霍集斯,挖苦道。

“我當然沒有選擇,但是和卓大人,你還有另外一個選擇。”雖然霍集斯的背心,早已溼透,可是語氣卻不緊不慢。

“說來聽聽。”小和卓霍集佔好像有了一點興趣。

“讓我去城下站著,那是一錘子買賣,誰知道那小子心裡怎麼想的?可是如果讓我進城去說服我兒子,其實你也不用擔心,我會不出來。”

說到這裡,霍集斯指指他後面的那些族人:“你看,我的兄弟子侄,全都在這裡,如果我不出來,我怎麼對得起他們的家眷?

我是一個上了年紀的人,辦事自有分寸,而我兒子卻是一個毛頭小子,不知輕重,我有所畏,而他卻無所謂,你覺得讓我去做選擇,還是讓我兒子去做選擇,哪一個更可靠一些?”

小和卓霍集佔聽罷,沒有說話,目光冷冷的盯視著霍集斯,看見霍集斯一副坦然的樣子,終於動搖了,惡狠狠的說道:“那我就信你一次,如果你不出來,你知道,這些人會有什麼後果的……”

兆惠剛開始的進軍,非常順利,沿途的城市望風而降,到達阿克蘇以後沒有多久,霍集斯就派他的兒子前來,向清軍投降。

原來,霍集斯說服了小和卓霍集佔,放他回城以後,立刻關門不出,他的家人問他城外的族人怎麼辦?

他對他們說:“小和卓霍集佔這個人,心胸太險惡,如果他贏了,我們背叛過他,肯定早晚會被他滅族,如果他輸了,我們又會被清軍滅族,與其如此,不如向清軍投降,還能有一線生機。”

因此,雖然小和卓霍集佔,看見霍集斯入城以後,遲遲沒有動作,就把他的族人綁在城門前,連續斬殺了幾人,可是霍集斯雖然內心悲痛,卻不為所動。

小和卓霍集佔看見,霍集斯是鐵了心了,無奈,只有帶著霍集斯餘下的族人,匆匆南下了。

於是兆惠的軍隊,順利的到達了烏什。

戰局的最新進展,被迅速傳到了北京,沿途城市望風而降的消息,讓乾隆大喜,認定南疆的其他城市,也會依葫蘆畫瓢,向清廷投降,大小和卓已經是窮途末路,如同秋後的螞蚱,蹦達不了幾天了。

雖然這個時候,已經到了9月底,但是乾隆對年內收復南疆,卻信心滿滿,於是他立刻寫信敦促兆惠,讓他不要停留,立刻南下,爭取年內結束戰爭。

但是兆惠這個時候,其實困難重重,首先,他當初只帶了800名騎兵南下,雖然接管了雅爾哈善的部隊,可是每個城市都要留兵駐守,確保補給線的安全。

雅爾哈善原來帶來的,也只有1萬來人,這個城市留500,那個城市留800,當兆惠到達烏什的時候,已經只剩下四千多人,有點強弩之末的感覺。

那麼,有人可能會問,清廷為什麼不多派點兵過來呢?因為他們做不到。

根本原因是距離太遠,糧草運不上來,打到烏什的時候,從酒泉運兵運糧到這裡,相當於北京到廣州的距離,二千多公里。

你想想,從北京走路走到廣州,要走多久?這可是一個要命的距離。

而且,和內地不同的是,內地運糧,採用的是接力的辦法,一般就是一個縣抽調民夫,帶上七天的乾糧,運到下一個縣就可以回家了,然後再由下一個縣組織人,再運到再下一個縣。

這樣的話,民夫可以自帶乾糧,消耗相對較少,來回只有幾天的時間,對他們的生活影響也不大。

可是一旦出了酒泉,就沒法接力,基本上,就是同一批人,從頭運到尾,途中還要經過沙漠戈壁。

你想想,如果兩個人,趕一輛4匹馬拉的大車,拉著幾噸糧食,從北京趕到廣州,一路上,基本上要花兩個月的時間,來回要4個月,耽誤農活,朝廷必須補助他們,花費絕對不小。

這一路上,不僅人要吃飯,馬也要吃草,還有,他們不光過去要吃飯,回來也得吃飯,最後還能剩下多少?

所以,乾隆的方案是,一方面儘量從內地運,另一方面,哪怕多給幾倍的錢,也儘可能在當地解決糧草,因為從內地運糧到新疆,已經不是豆腐變成了肉價錢,而是豆腐變成了銀子價,金子價。

因此,霍集斯向清軍提供普通馬匹,乾隆立刻下令,每匹賞十兩銀子,實際上在南疆,當時一匹馬只要二三兩銀子,乾隆這麼做,就是鼓勵當地人多提供物資。

可是南疆一帶的城市,當時的規模都很小,比如霍集斯所在的烏什城,當時算是比較大的,才一萬二千戶人口,說起來,也只有6萬多人。

而南疆當時的生產水平又低下,自己吃飽都有問題,能夠額外提供的糧食,自然數量也很少,再加上清軍初來乍到,要收買人心,更不能強行壓榨。

所以,乾隆不是沒兵,他的軍隊多了去了,但是他只能派這點人上去,關鍵是,沒法解決吃飯問題。

因此,他正在派原來兆惠手下的副將,富德組織的援軍,也只有幾千人。

而且這些人,從散佈在哈薩克和俄羅斯的草原上,集結起來,到達南疆,光是行軍,也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所以,千萬別以為在新疆打仗,聽起來都是幾千人,萬把人,實際消耗的物資,和內地出動幾十萬人作戰,沒什麼區別。

可是,隨著戰線的拉長,小和卓反而居於優勢,首先,他們退回了喀什和葉爾羌以後,這裡是他們的老巢,沒有了後勤補給問題。

而且這些城市,都是大城,人口有10來萬,清軍要來圍他們,幾千人是圍不住的,如果來的人多,他們只要堅壁清野,清軍撐不了幾個月就得撤退。

特別是葉爾羌,今天的新疆葉城縣,小和卓霍集佔的大本營,距離烏什有600多公里,和成都到西安差不多,但是關鍵是,這條路要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死亡之海,基本上沒法從後方持續運糧。

而且小和卓霍集佔這次南逃,靠著蠱惑宣傳,又募集了一大堆信徒,實力不減反增,現在,他已經擁有了接近2萬軍隊,這在南疆,是個天文數字。

因為,從這裡到清軍的後勤基地酒泉,2700多公里,相當於廣州到瀋陽的距離,而且還有沙漠阻隔,所以,清軍最後能到達這裡的軍隊,很難超過萬人。

而他又有堅城可以防守,可以充分發揮他的火繩槍優勢,所以,小和卓霍集佔敢和乾隆叫板,也是有底氣的。

雖然大家愛說,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但是說歸說,光是想想要自己扛著乾糧,真要從廣州走到瀋陽,再去和人PK,就足以令絕大多數人,放棄所有的激情。

所以,歷史上的中原王朝,說得多,做得少,敢到這麼遠的地方,來和人對砍的,除了漢武帝,唐太宗這些大牛人以外,剩下的,就算乾隆了。

而清廷目前能打到烏什,與其說是軍事勝利,還不如說是政治勝利,如果不是因為乾隆重用了額敏和卓,鄂對這些維吾爾人,讓他們成功的策反了其他維吾爾世俗貴族,真的要一城一城的打,清朝其實,是一點勝算也沒有的。

不過,清朝的政治攻勢,也就到此為止了,剩下的喀什和葉爾羌,都是極端分子盤踞的地點,到時候也只有真刀真槍的幹了。

兆惠本來想再等一下援軍的,可是乾隆卻一封信又一封信的催他,立刻南下,徹底消滅小和卓。

於是,兆惠無奈,只有馬不停蹄的繼續南下,率領不到4000人,越過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去進剿小和卓的2萬多人,這實在有點雞蛋碰石頭。

那麼,兆惠是不是太不穩重了一點?其實也不是,因為霍集斯在這個問題上,誤導了他,當然,霍集斯也不是有意的。

因為小和卓在誆騙霍集斯的時候,已經讓大和卓波羅尼都,率領主力先走了,所以霍集斯看到的小和卓的軍隊,人數不多,以為只有兩三千人。

而且霍集斯在去的路上,問小和卓派來的使者,大小和桌之間的關係,小和卓派來的使者誑騙他說,大小和卓不和,在是否投降清朝的問題上鬧意見。

其實,這些都是無稽之談,小和卓早就把大和卓牢牢的控制住了,所以北上增援庫車的時候,大和卓也跟著他一起來了。

而霍集斯被小和卓挾持以後,沒有看見大和卓波羅尼都,曾經問過小和卓,大和卓波羅尼都在哪裡?

小和卓霍集佔,為了試探霍集斯的真實想法,故意給他說,大和卓波羅尼都想投降清軍,所以早就回去了,然後看霍集斯的反應,沒想到霍集斯居然信以為真了。

所以,他就把這兩個情況向兆惠反映了,兆惠不像雅爾哈善,他非常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但是並不偏聽偏信。

他就這個問題,又向額敏和卓和鄂對核實,兩個人都認為,大和卓波羅尼都確實沒有什麼心機,容易受人影響。

至於小和卓從庫車逃跑的時候,的確也只有兩三千人,當然,他們也不知道小和卓霍集佔,在路上又發展了一大群粉絲。

所以,兆惠這才下定決心,他一方面讓霍集斯給大和卓波羅尼都寫信,勸他投降。另一方面,他又分兵幾百給了鄂對,讓他去和田招降,那裡是霍集斯的領地,應該問題不大。

然後,他帶著額敏和卓和霍集斯,率領不到4000人,直撲小和卓霍集佔的老巢,葉爾羌,準備完成乾隆的心願,年內結束戰爭。

兆惠出發以後,乾隆也沒有閒著,他讓駐藏大臣給克什米爾和阿富汗邊境上的頭人們寫信,一旦大小和卓逃跑,通知他們不準接納,一副滅此朝食的架勢。

這年的十月初五,兆惠行軍十多天以後,終於到了葉爾羌,今天的新疆葉城縣附近,一看眼前的情況,不由的倒吸一口冷氣。

葉爾羌是一個有12個城門的大城,城高溝深,兆惠手上,只有十來門最小的威遠將軍炮,口徑73釐米左右,根本轟不動這個城牆。

至於圍城,更是天方夜譚,一個門只能分三百個兵,如果兆惠敢這麼做,立刻就會被對方各個擊破。

兆惠一看,也沒有什麼好辦法,於是就按照霍集斯的指點,先在流經城外的黑水河旁,一塊茂盛的林地裡紮營。

然後他每天派出小部隊,去各個城門,引誘敵軍出戰,自己則率領主力,埋伏在遠處,準備打伏擊。

努力了幾天之後,終於有一支幾百人的穆斯林部隊,不顧小和卓霍集佔的禁令,擅自出城迎戰,被清軍引誘著,遠離了城牆以後,包了餃子。

從此以後,就再也沒有穆斯林軍,敢出城作戰了,這可把兆惠給急壞了,他只帶了一個月的糧,不是他不想多帶,是他無法多帶。

因為要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中間的幾處水源,能提供的水量有限,人馬通過時,喝乾了以後,要過幾天后才能再次出水,不允許他帶更多的牲口。

大清最後的輝煌

所以,小和卓霍集佔現在,堅壁清野,死守不出,兆惠是一點兒脾氣都沒有,完全無處使力。

於是兆惠心想,先別說怎麼攻城,先解決吃飯的問題吧,就派人去通知,留守烏什的納穆札爾、石三泰,率領200人南下增援,同時儘量多帶點糧草。

再說小和卓霍集佔,一方面堅守不出,另一方面他也沒閒著,他一數兆惠的人口牲畜,立刻就知道,兆惠只有一個月的糧。

他估計兆惠也不可能一來就走,肯定會設法向這裡運糧,所以他就派人通知大和卓波羅尼都,帶兵截斷烏什到葉爾羌的通道。

這事在新疆,也非常容易,不用費心思,猜對方會走哪條路,只要埋伏在水源地附近,坐等就行,反正周圍都是沙漠,你不來這裡,自己就會渴死。

至於如何應對兆惠,小和卓霍集佔,本來是打算堅守不出的,可是最近他發現,兆惠又從部隊中派出了800多人,返回了烏什方向,大概是接應南下的部隊。

這樣算來,兆惠就只有三千人左右,而自己擁有接近兩萬大軍,被三千人圍著,似乎有點丟人,於是,他就有點蠢蠢欲動了。

可是之前在庫車,他在野戰中,被清軍打得大敗,缺乏將領這個問題,到現在他也沒有解決,因為那些世俗貴族,基本上都不站在他這邊。

所以,他決定還是謹慎一點,不和清軍野戰,而是發揮自己的強項,耍個花招……

兆惠收到了偵察兵的報告,說是發現城外靠山的那邊,有牧民趕著大量的牲畜移動。

兆惠一聽,不由得心中一喜,他現在正好缺糧,如果能劫得這批牲畜,他就可以長期在這裡駐紮了。

不過,為了穩妥起見,他又去問了一下霍集斯等人,知道每年這個時候,牧民都要冬季轉場。

於是,兆惠覺得機不可失,立刻組織了二千騎兵,前去搶奪這批牲畜。

不過,讓兆惠沒有想到的是,這是小和卓霍集佔的計謀,他知道清軍現在缺糧,所以,就拿牲畜吊他們的胃口。

他知道,兆惠要去搶奪牲口的路上,必須要經過黑水河上的一座橋,而他在這座橋下,埋好了火藥,然後在橋的另一邊,他埋伏了一萬四千多軍隊,其中有1萬多人都是火繩槍兵。

他準備等清軍過橋一半的時候,炸燬橋樑,然後萬槍齊發,把過河的清軍,打成篩子,最後出動蒙古準噶爾的僱傭騎兵,掃清餘下的清軍,爭取一戰全殲清軍,他的計謀能實現嗎?

……

這天一早,天剛朦朦亮,兆惠已經集合好了部隊,準備去搶奪敵人的牲畜,他留下了額敏和卓和霍集斯守營,自己則親自帶隊出發。

很快,部隊就來到了黑水河邊,四周靜悄悄的,空無一人,先鋒騎兵過橋以後,兆惠率領中軍,也跟著上了橋。

兆惠正走在橋中間,忽然一個將領指著岸邊,驚訝的說道:“咦,那是什麼情況?”

兆惠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過去,只見遠處一縷青煙,正向橋這邊飄了過來,他略一遲疑,猛然驚醒,是導火索。

於是兆惠大喝一聲:“趕快離開橋!”然後縱馬向前,衝了過去,剛一下橋,背後就轟然一聲巨響,兆惠被氣浪從馬上掀了下去……

2、道高一丈


兆惠被爆炸的氣浪從馬上掀了下來,但是由於他身穿重甲,所以並沒有受傷。

當他爬了起來,再次上馬的時候,四下裡殺聲震天,上萬名埋伏在周圍的穆斯林士兵,手舉著火繩槍,迅速的衝向了橋頭。

這裡四下空曠,無處可藏。和兆惠一起過橋的,只有四百名騎兵,其他的士兵全部被攔在河對面。

如果敵人衝到了射程之內,萬槍齊發,瞬間就會把他們全部打成篩子,那麼兆惠他們還有機會嗎?

不過,在正在觀戰的小和卓霍集佔看來,兆惠他們已經和死了沒有什麼區別。

因為他知道,不論是兆惠他們是原地防守,還是立刻跳入河裡,遊向對岸,都來不及了,留給他們的只有幾分鐘的時間,他們找不到地方隱蔽,也來不及游到對岸。

這兩種情況,小和卓霍集佔早就預想過了,無論兆惠他們怎麼做,都將暴露在上萬只黑洞洞的槍口之下,無情的彈雨,將把他們全部吞噬。

小和卓不由得露出了微笑,今天將是決定歷史的一天,當橋被順利炸斷的那一刻,他覺得,一切都已經沒有了懸念,勝利已經是他的囊中之物,剩下的,只不過是完成這場屠殺而已,他已經聞到了血流成河的氣息,這讓他嗜血的內心,充滿了興奮和渴望。

那麼,兆惠真的無計可施了嗎?大清王朝幾年來的努力,都將在今天結束嗎?

……

從乾隆二十年,打到現在乾隆二十三年,三年多的時間裡,俄羅斯人異乎尋常的安靜,看著大清征服新疆,卻完全無動於衷。

要知道,俄羅斯覬覦這塊土地也不是一年兩年了,他們之前不但直接和準噶爾人打過仗,而且還支持哈薩克人進攻過準噶爾人,為了這塊土地,一天都沒有消停過。

可是,就在準噶爾汗國全面崩潰的時候,無論是叛亂的蒙古準噶爾人跑來求援,要求聯合,還是清軍為了追擊蒙古叛軍,突入了俄羅斯屬地,但是俄羅斯人都保持了沉默,脾氣好得異乎尋常。

北極熊完全變了一個樣子,看著眼前這塊肥肉,卻悄悄的收回了爪子,閉上了嘴,雖然口水流了一地,可是卻一點兒也沒有,要來參乎一下的意思,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原來,就在清朝收復新疆的同時,在歐洲上發生了第一次世界範圍內的大戰,英法7年戰爭,也有人說,這是後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預演,歐洲國家分成了幾個幫派,打成了一團。

而俄羅斯也被捲入了這場戰爭,它和法國,奧地利以及西班牙結成了同盟,對陣英國和普魯士(後來的德國)還有葡萄牙,就在清廷征服新疆的同時,十多萬俄軍正在東普魯士,和一代軍事奇才腓特烈大帝作戰。

當兆惠到達庫車,接管雅爾哈善全軍的時候,俄羅斯將領菲默伯爵,率領五萬大軍,正在東歐一個叫做曹恩道夫的地方,和腓特烈大帝率領的三萬五千多人相遇。

當時的普魯士軍隊,是世界上第一隻正規化的職業軍隊,每一個士兵,都經過嚴格的訓練,而且這種訓練,殘酷到近似於一場噩夢,所以每一個普魯士士兵,都擁有極強的戰術技能,能忠實的執行上級命令,他們可以做到,面對敵人的槍林彈雨時,連眼都不眨一下。

大清最後的輝煌

普魯士軍隊

而俄羅斯這邊,除了數千名哥薩克騎兵,不到兩萬的正規火槍兵以外,剩下的全都是臨時抓來的農奴,雖然人數上處於相對優勢,但是軍隊的素質卻一塌糊塗,基本上就是軍隊拼命的抓壯丁,士兵拼命的開小差,和普魯士人根本就不在一個境界上。

所以僅從表面上看起來,俄羅斯必敗無疑,因為當時更強大更先進的法國和奧地利,此時也被普魯士打得滿地找牙,而土得掉渣的俄羅斯,就更不被人看好了。

不過,你必須要知道的一點是,戰鬥民族這個稱號,可不是我們今天才封給俄羅斯人的,而是從當年的這場戰鬥開始,隨後就被歐洲人公認了的。

俄軍的指揮官菲默伯爵,知道自己的弱點,但是他並不慌張,因為他知道自己藏有一個殺手鐧,只要他一拿出來,俄軍立刻就可以變得威猛無比。

在開戰的這天早上,菲默伯爵決定祭出他的獨門秘器,給每一個俄羅斯士兵,都發了一瓶伏特加,再配上一頓豐盛的早餐,土豆燒牛肉,然後請他們隨意開懷暢飲,再帶著沒有喝完的伏特加,直接上戰場。

菲默伯爵也沒有費心思的去考慮什麼戰術,他知道他手下的這幫醉醺醺的酒鬼,什麼戰術也執行不了,於是就簡單的排了一個三公里長,三公里寬的大方陣,剩下的,就讓酒精幫忙吧。

腓特烈大帝一如既往的,指揮著手下訓練有素的軍隊,排出了整齊的陣型,踏著統一的步伐,在行進中不斷的變換著進攻方向,最後形成了漂亮的楔形隊形,側擊俄羅斯的兩翼。

如果這是對奧地利軍隊或者法國軍隊,對方一看到自己受到了普魯士軍的兩翼夾擊,立刻就會軍心大亂,甚至全線崩潰。

可是喝得醉醺醺的俄羅斯士兵,對此完全無感,只是對眼花繚亂般變化著陣型的普魯士大軍,發出陣陣的噓聲和嘲笑聲,大聲的咒罵著自己的對手。

雙方很快就進入了火槍射程,排槍響過以後,被酒精麻醉了的俄羅斯士兵,根本就不在乎生死,一手拿著酒瓶,一手舉著刺刀,高呼著烏拉,奮不顧身的衝進了普魯士的陣線。

腓特烈大帝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士兵,也沒打過這樣的惡仗,面對著渾身酒氣的俄羅斯人,你打他一槍兩槍,捅他一刀兩刀,只要沒把他當場殺死,他就跟沒事人一樣,大呼小叫著不停的向前衝。

這場戰鬥異常血腥,訓練有素,絕不後退的普魯士士兵,和一群處於癲狂狀態的俄羅斯醉鬼,打成了一堆,沒人膽卻,沒人逃跑,雙方都殺紅了眼,只有把對方徹底放倒才算完事。

戰鬥從早上九點打到晚上八點,最後,決定勝負的不是雙方的軍事素養,指揮官的才能,而是俄軍士兵的酒勁過了,恢復了清醒,面對屍橫遍野的戰場,開始感到害怕,腓特烈大帝這才終於勉強擊退了俄軍。

這場戰鬥俄軍損失了兩萬一千人,普魯士方面損失了一萬一千人,雖然俄羅斯方面損失更大,但是他們本來就人口占有絕對優勢,死的又大部分都是農奴,他們才不在乎。

而對於當時的普魯士人,後來的德國人來說,這是駭人聽聞的損失,他們本來總人口數就少,死的又都是經過長期訓練的精銳,實在是划不來。

在之前的戰役中,他們即使被對方打敗,也從沒有在單場戰役中,死過這麼多人。

此戰雖然俄軍戰敗,但是名聲大噪,腓特烈大帝在戰鬥結束時,指著正在有條不紊的撤出戰場的俄軍,對周圍的軍官說:“俄國人是無法打垮的,除非你能直接把他們全部殺光,這是一個戰鬥的民族。”這是對俄羅斯士兵的勇敢,給予的最高評價。

所以,乾隆最終能收復新疆,真是各種好運全都聚集在了一起,先是天花摧毀了蒙古人的戰鬥力,然後又是俄羅斯人被歐洲的7年戰爭拖住了手腳,在準噶爾內亂的時候,被迫只能作壁上觀,實在是天意啊!

如果俄羅斯沒有捲入英法7年戰爭,特別是如果沒有遇到腓特烈大帝這樣,百年難遇的軍事奇才,現代軍事制度的奠基者,這樣一個強悍的對手,以俄羅斯歷代沙皇,對土地近乎執著的迷戀態度來說,大概率的,大清肯定會和俄羅斯,為了新疆打一仗的。

這場戰爭對於雙方來說,都將是千里之外的一場惡仗,雙方的軍隊,此時到底是誰強誰弱呢?當年誰更配得上,被稱為戰鬥民族呢?

我們已經給你講過了俄羅斯人的表現了,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兆惠的表現,大家就可以自己做一個比較了。

就在小和卓覺得,兆惠已經被他壓在菜板上,任他隨意宰殺的時候,兆惠在電光石火之間,做出了一個小和卓霍集佔沒有預想到的反應。

兆惠剛剛上馬,敵人就吶喊著從四面八方壓了過來。兆惠最多隻用了幾秒鐘的時間,就已經知道,他不能守,更不能下河逃跑,只有唯一的出路,就是沿著河岸衝向紮營的方向,突出對方火繩槍兵的包圍圈。

於是他馬鞭一揮,四百名騎兵立刻跟著他,沿著河岸衝向了穆斯林軍。這四百人可不是普通的清軍,他們全部來自健銳營。

健銳營建立的原因,最初是因為平定大小金川時,藏軍都是依靠碉樓做防守。清軍既缺乏敢於攀登碉樓的人,也缺乏攀登的技巧,更缺乏攀登上去以後,一兩個人至少能擋住多於自身幾倍甚至十幾倍的敵人,幾分鐘的時間,讓後面的人有機會跟上來的技能。

這些都是普通人無法完成的任務,所以乾隆決定在八旗之內,挑選最優秀的士兵,經過嚴格的訓練後,專門執行這些極端危險的作戰任務。

這些人不僅僅要擅長騎馬射箭,開槍放炮,而且特別要求心理素質過硬,敢於以少勝多。所以,這些人從本質上來說,就是當時的特種部隊。

而跟著兆惠過河的這四百人,全部都是健銳營的士兵,雖然掉入了敵人的陷阱,可是卻沒有絲毫的慌亂。

當兆惠在短短的幾秒鐘之內,就做出了突圍決定以後,他們立刻排成了一個正面緊湊的楔形隊形,跟著兆惠一起,衝向了敵人的火繩槍兵。

兆惠做出了此情此景之下,唯一正確的決斷,因為小和卓霍集佔,為了避免讓清軍發現他的意圖,所以把大部分的士兵,都埋伏在離橋較遠的正面,兩側士兵人數相對較少。

而兆惠恰恰是一個天生的軍事奇才,只是匆匆忙忙的掃視了戰場一眼,就立刻發現了小和卓霍集佔的這個漏洞。

不過,這說起來是一個漏洞,但也只是相對的,因為這種情況,小和卓也有應手,他在火繩槍兵陣線後面,還部署了四五千騎兵,一旦發生這種情況,他立刻就會派出這支騎兵前去截擊,所以,兆惠他們要想脫離險境,一招是不夠的。

由於兆惠他們迅速的發動了衝鋒,小和卓側翼的火繩槍兵,也正在向兆惠他們的方向奔跑,前方的士兵看見清軍衝了過來,急忙剎住腳步,後面的人不知道前面發生了什麼,還在向前擠。

就在這一剎那的混亂之間,小和卓的火繩槍兵們,還沒有來得及射出密集的彈雨,兆惠他們就已經突入了小和卓側翼的火繩槍兵陣中,刀砍馬踩,竟然硬生生的殺出一條血路,衝出了小和卓的火繩槍兵的包圍圈。

小和卓霍集佔一看,兆惠竟然從他的萬槍齊發的鐵桶陣中,必死的境地裡,穿了出來,稍微有點意外,不過他並不慌亂,因為主動權還是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上,他立刻派出了四千多名騎兵前去圍堵。

四千人對四百人,照理說,這是沒有任何意外的,而且小和卓的這四千騎兵中,有相當多的是吉爾吉斯坦和蒙古準噶爾人,他們都是天生的騎士,久經沙場,沒人能在這樣的數量對比下,在他們的屠刀下倖存。

不僅僅如此,小和卓霍集佔還在這個時候,又作出了一個安排,他讓一萬多名撲空了的火槍兵,順勢渡過黑水河,去圍攻清軍的營地,讓清軍騰不出手來,支援河這邊的孤軍。

如果你以為這就是兆惠面臨的所有險境了,那你就錯了,正在這個時候,大和卓波羅尼都,率領了五千騎兵,馬上就要到達戰場了。

就在這場戰鬥發生的前一天,從阿克蘇趕來的納穆札爾和石三泰的援軍二百餘人,帶了很多糧草,本來計劃和兆惠派往北上接應的八百餘人會合,在當天的黎明時分趕到葉爾羌。

可是就在他們連夜趕路,前往一個必經的水源地時,中了大和卓波羅尼都的埋伏,遭到了數千人圍攻,全軍覆沒。

大和卓波羅尼都,在消滅了南下的清軍援軍以後,立刻率兵南下,趕往戰場,正好和兆惠派往北上接應的八百多人,在沙漠中錯過。

兆惠派來接應的人在水源地發現了清軍的屍骸以後,知道南下的援軍全軍覆沒,於是就決定前往阿克蘇,通報這一消息。

這樣一來,兆惠在葉爾羌的全部軍隊,數量就不足三千了,而且還被分隔在河的兩岸,而一旦大和卓波羅尼都的軍隊趕到戰場,穆斯林軍的數量將超過兩萬人,這無論怎麼看,都將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爭。

兆惠他們剛剛衝出了穆斯林軍的包圍圈,正沿著河岸向營地方向疾馳,可是在他們身後,又揚起了一陣沙塵,四千多名小和卓的騎兵,已經向他們追了過來。

兆惠必須儘快渡過河去,可是如果他現在就貿然下河的話,會被追上來的騎兵,在河中心當活靶子打,那樣將是十支槍打一個人,就算對方槍法再爛,河裡的人也一個都別想活。

“必須要有人拖住敵人!”兆惠的腦袋裡冒過了這個念頭,而他周圍的幾個將領,腦袋裡也都閃過了這個念頭。

說句實話,八旗軍在清朝中葉以後,基本上就變成了一個笑話,可是在清朝初期,卻是真正的英雄組合。

不等兆惠開口,周圍的幾個將領已經紛紛要求,率兵去攔住敵人,為主力過河贏得時間。

這是一個必死的任務,可是周圍的清軍將領,沒有人去考慮個人的安危,一個國家處於上升時期的時候,人的風貌都是不一樣的。

於是,西寧鎮總兵高天喜、副都統三格、護軍統領鄂實、監察御史何泰、侍衛特通額等人,主動請纓,率領一百餘名騎兵,調轉了馬頭,衝向了四千多名追來的敵兵。

這些人無疑都是真正的勇士,他們無所畏懼,而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就是因為有這些民族的脊樑,在關鍵的時候挺身而出。

毫無疑問,這場衝鋒,就是一次雞蛋碰石頭,這一百多人衝向敵軍,只是稍微遲滯了敵人一下,就全部犧牲了。

可是就是這一下,為兆惠他們贏得了時間,兆惠率領餘下的二百多人,成功渡過了黑水河,回到了大營。

但是即便如此,形勢依然是萬分嚴峻,兆惠剛剛進入大營,小和卓的一萬多火槍兵,就已經趕到,把大營團團的圍住,隔著壕溝向營內瘋狂的射擊。

兆惠急忙騎著馬,冒著漫天飛舞的彈雨,四處巡視,安排防禦措施,突然,一陣密集的子彈射向了兆惠,他坐下的戰馬前蹄一軟,倒了下來,兆惠也被拋了出去。

眾人急忙上前將兆惠扶起,卻發現他滿臉是血……

1860年,在第2次鴉片戰爭爆發以後不久,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搶掠併火燒了圓明園。

在那裡,他們找到了兩門從沒有使用過的,嶄新的英國陸軍野戰炮,這是英國使者馬嘎爾尼,當年訪問大清時,送給乾隆的禮物。

這件事後來被當作了大清統治者,落後愚昧的極佳證據,讓很多當代的人痛心疾首,恨其不爭。

可是乾隆真的不知道火炮是拿來幹什麼用的嗎?他真的也不在乎軍隊的裝備嗎?

看了我們前面的故事,你肯定應該明白,乾隆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而且乾隆的對手中,除了清軍以外,基本全部都火器化了,早就沒有人還在使用弓箭了。

所以乾隆對火器的功用,肯定是一清二楚的,可是為什麼,他卻對英國使者馬嘎爾尼送給他的火炮,沒有表現出絲毫的興趣呢,是什麼導致了這一切呢?

……

當小和卓霍集佔,看著兆惠一再的突破了他的想象,做出了他意料不到的舉動之後,他越來越清醒的意識到,他和清軍的戰術能力相比,相距可不止十萬八千里。

小和卓霍集佔是一個相當的聰明人,就在這麼短短的半天裡,他就已經悟出了,仗不能這麼打,要想擊敗清軍,必須就要把戰爭變成最簡單的比賽,直接硬碰硬,沒有任何的花招可耍,沒有任何戰術可言,純粹是拼蠻力,只有這樣,他才有機會全殲對手。

而且他也想到了,如何來實現這一點的方法,那就是打一場火力戰。這在當時是聞所未聞的,他決定要靠火力來徹底壓垮對方。

他命令火槍兵靠近敵軍營地,先不要硬攻敵人的陣地,只是連續不斷的射擊敵人的營地,騎兵則在火槍兵陣線的背後,如果敵人出動騎兵發動反擊的話,他們可以前出攔住對方,保護火槍兵。

隨後不久,他又從城裡運來了大量駱駝炮,一種口徑在30~40毫米之間的前膛炮,而大和卓波羅尼都,還為他帶來了幾門剛繳獲來的清軍威遠大將軍炮,一種口徑73毫米左右的火炮,猛轟敵人的陣地。

於是,他開始晝夜不停的向清軍開火,密集的彈雨,不間斷的射向清軍的營地,而他的第一個戰果,就是把兆惠又從馬上打了下來。

一顆子彈從兆惠的面頰旁擦過,打得他鮮血淋漓,不過並無大礙。

很快清軍就發現,他們無法站著行走了,因為那樣肯定會挨子彈的,必須貓著腰前行,而在有些地方,貓著腰行走都不行,只有匍匐向前,才能保得住小命。

清軍的陣地是在離河不遠的一處林地裡,幸好還有很多樹木幫著擋擋子彈,不然的話,清軍一天到晚,就只能都躺在地上了。

小和卓霍集佔,連續組織了四天不間斷的炮轟彈射,火力密集到了什麼程度?根據當時的資料記載,隨便砍倒一棵樹,裡面都可以挖出成千上萬顆彈丸。

可是效果如何呢?小和卓霍集佔自己也不知道,在他之前沒人這麼打過仗,最多就是對射幾輪就進入肉搏了,沒有人像他這樣的連續的轟了對方几天。

到了第四天晚上,小和卓的彈藥也消耗的差不多了,而且他也幾乎看不到,清軍的陣地上還有人在動,也看不見清軍有任何反擊,於是他決定,第5天的清晨發動總攻。

當清晨來臨的時候,小和卓霍集佔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又狂轟濫射了清軍兩個多小時以後,他才決定發動總攻。

當他的士兵,吶喊著衝向了清軍的陣地時,100米,80米,50米,越衝越近,可是清軍還是沒有反應,小和卓不由得暗喜,看來火力戰還是起作用了。

但是當他的士兵,衝到距離清軍只有三十來米,被第一道壕溝擋住,被迫放慢了腳步,準備翻越壕溝時,清軍突然從隱蔽的工事裡冒了出來。

小和卓霍集佔突然發現,清軍的人數和以前沒有什麼區別,打了這四天,全都白打了。

清軍從工事背後推出了火炮,在這麼近的距離上,一炮轟過去,無處可藏,霰彈立刻就把最前面的穆斯林軍,打倒了一大片,趁著他們慌亂的間隙,清軍又用火繩槍,痛擊他們一輪。

但是和穆斯林軍不同的是,清軍不會再使用火繩槍,而是改用弓箭,在這麼近的距離上,由於射速的差距,一把弓的效能和七八支火繩槍是差不多的,所以在近戰中,雖然穆斯林有人數優勢,但是在火力上,清軍反而佔了上風。

很快穆斯林軍的衝鋒就被遏制,在丟下了一大堆屍體以後,開始後撤,而兆惠則趁機發動了反衝鋒,在追擊了對方几百米以後,才退回營地。

這天清軍大勝,殲敵上千人,打的小和卓霍集佔,完全沒了脾氣,那麼小和卓連續4天的火力戰,到底取得了什麼戰果呢?不好意思,清軍只是傷亡了幾十個人。

但是這場戰役,雖然獲得了勝利,卻加深了清軍長期以來的一個錯誤認知,就是火器的作用是有限的,而且不能在戰場上起決定性的作用。

所以,我們再來看看,乾隆之所以不把英國使者馬嘎爾尼帶來的火炮當成一回事,就是因為清軍一再的打敗那些以火器為主的軍隊,無論是之前的明軍,後來的蒙古準噶爾部,還是現在的大小和卓的穆斯林軍,沒人不是清軍的手下敗將,也沒有人展現出,火器究竟在哪一點,比清軍現在的武器更好。

大清最後的輝煌

西方畫家所繪製的馬戛爾尼覲見乾隆皇帝的漫畫

所以清代的人並不是愚蠢,他們只是運氣不好,錯誤的總結了他們的成功經驗而已。

因為恰好到乾隆這個時候,火器的發展是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一直都是非常緩慢的,有兩個原因,水力和蒸汽動力帶動的自動加工機械,還沒有被普及或者誕生,機械加工的精度,誤差非常大。

所以當時手工製造的槍管,和同樣手工製造的槍彈之間,是配合不好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把槍彈造的小於槍管,因此,每支槍都是漏氣的,威力自然就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而為了解決漏氣問題,就必須在彈丸和槍管之間,塞入紙或者稻草之類東西,這樣又容易導致槍管每次射完以後,會有一些沒有燃燒乾淨的引火物,當下次倒入火藥的時候,會直接引燃火藥,經常引發事故。

其次是,這個時候化學還沒有誕生,法國的著名科學家拉瓦錫在巴黎,也才剛剛搞清楚氧氣和燃素之間的區別。

所以,這個時候的火藥配方,都是自己憑經驗,瞎蒙的,在裡面打上一個雞蛋,加點料酒或者撒點兒藏紅花,是大家都在乾的蠢事,這樣的火藥威力,自然也就可想而知。

而且當時的火炮,只有實心彈和榴霰彈兩種,實心彈拿來轟城牆還有點作用,可是如果拿來打運動中的部隊,基本就要靠撞大運了,至於榴霰彈,射程太近,面對快速衝過來的敵軍,只有發射一次的機會。

所以乾隆和清軍的將領們,不重視火器,自然也就不足為怪了。

可是世事就這麼悲催,當清朝打完了所有的重要戰役,進入了和平時期的時候,工業革命爆發了,瓦特在乾隆末年發明了蒸汽機,拉瓦錫也在差不多的時候,搞清楚了化學的基本原理。

於是槍炮的質量,立刻又有了質的飛躍,可是清朝人卻在這個時候,已經形成了固有的印象,等到他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徹底明白過來以後,已經被甩開100年了,直到今天,我們都還沒有完全追上這段差距。

千萬不要以為,只有清朝人會犯這樣的錯,在海灣戰爭爆發以前,整個中國的上上下下,不都是認為,人海戰術,全民游擊戰,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嗎?究竟當時又有幾個人,把西方的先進武器當成一回事呢?

局座不是在中央電視臺裡,一再信心滿滿的告訴我們,美軍會在伊拉克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最終必送命嗎?

為什麼我們曾經也會有這樣愚蠢的想法呢?那不就是因為共產黨靠小米加步槍,打敗了蔣介石,打贏了抗美援朝,又幫助越南人打跑了先進的美帝,所以自然而然就會得出一個結論,武器只是一個坑,人民戰爭才是王道。

所以,歷史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

……

兆惠雖然打退了小和卓的全面進攻,可是他現在又面臨了新的危機,他在營地裡,挖出的水井不夠所有的人喝,而要去河邊去取水,要穿過穆斯林軍的火力封鎖線,實在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

不僅僅水的事情讓他頭痛,糧食的事情也讓他頭痛,他只有一個來月的軍糧,而看現在這個架勢,他被敵人圍困,肯定不是一個月兩個月的事,至於突圍,那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也沒有三頭六臂,三千人對兩萬多,任何的輕舉妄動,都是自取滅亡。

唯一的對策就是固守待援,他現在已經派人送消息到離他最近的阿克蘇,不過等消息再傳到北京,即使是600里加急,至少也要一個半月的時間。

因為阿克蘇到北京有將近3600公里的距離,比廣州到哈爾濱還遠,然後北京再發命令給巴里坤,派援軍又需要一個月,援軍趕到還需要一個多月,這多出來的三個月吃什麼?讓兆惠幾乎都愁白了頭……

損兵折將,未能攻下兆惠的營地,讓小和卓霍集佔很氣餒,只好改弦易張,選擇長期圍困。

不過當他從俘虜口中,聽說了兆惠曾經孤軍被圍,最後竟然反敗為勝的故事以後,開始有點惴惴不安,生怕被這個傢伙再次翻盤。

於是,他就開始琢磨,有沒有儘快消滅對方的辦法,這天,他又來到了河邊,隔著河觀察遠處清軍的營壘,看著滔滔的河水,他忽然靈機一動……

兆惠實在也想不出什麼好主意,來應對眼前的窘境,於是就把額敏和卓和霍集斯請來一起商量,讓兩個當地人出出主意,看看有沒有什麼對策。

他剛把情況一說完,霍集斯立刻哈哈大笑,說:“我能給你提供一個月的糧食,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有兩個月的糧食。”

這話把兆惠說得一頭霧水,完全摸不著頭腦,可是額敏和卓卻恍然大悟,似乎明白了霍集斯在說什麼。

看見兆惠一副雲裡霧裡的樣子,於是額敏和卓就給他解釋說:“南疆和內地不同,貴族向農民收稅,是沒有一個固定額度的,收多收少,全看心情。”

“所以農民每年都會把一部分必需的口糧,預先埋了起來,防止被貴族收走,時間久了,雙方都心知肚明,一般貴族如果覺得收少了,就會去挖一兩處,如果覺得差不多,也就算了。”

“而農民埋東西,最喜歡埋在林子裡頭,這樣挖坑的時候,不容易被別人發現,而我們所在的這個林子裡,肯定有不少農民埋藏的糧食,能挖出多少,就要看運氣了。”

兆惠聽罷,喜出望外,立刻發動全軍,在額敏和卓和霍集斯的指點下,在林子裡東挖西刨,居然找到了上百處糧食,少則一兩擔,多則七八擔甚至十幾擔,看來應付一兩個月,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了。

就在兆惠滿心歡喜的時候,忽然有偵察兵來報,穆斯林軍正在河的上游築壩,兆惠一聽,臉立刻變得煞白……

再說兆惠率軍南下以後,乾隆看到傳回來的奏章,剛開始的時候,他還很滿意,覺得兆惠終於完全按照他的意圖在行動,沒有婆婆媽媽的和他討價還價了。

可是再看一遍,他又忽然有點擔心,兆惠南下才4000多人,這也太少了一點吧,是不是自己催的太急了一點?

乾隆不由得深思起來,越想越不安,他開始擔心,自己之前會不會過分樂觀了?是不是已經捅了一個大婁子了呢?萬一兆惠真有一個三長兩短,大小和卓完全有可能在南疆翻盤!

乾隆忽然感到後背有點發涼,冷汗直冒,他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於是他馬上提筆寫信,給兆惠之前在伊犁的副手富德,讓他立刻率兵南下,前往烏魯木齊,相機待命。

信送出去了兩天以後,乾隆不祥的預感越來越強,於是他又給富德寫了一封信,讓他可以自行判斷局勢,決定是否南下。

……

小和卓霍集佔的水壩完工了,現在水位已經蓄得相當高了,小和卓霍集佔站在壩頂上,最後欣賞了一下清軍的營地,然後嘴角露出了一絲冷笑,他相信這一次不會再有什麼意外了,這可是大自然的力量,是無可抗衡的。

他走下了水壩,從手下接過了火把,親自點燃了導火索,心中暗想:“中原人,你們在南疆的冒險結束了,最後的勝利者,只能是我!”

一聲轟響之後,水壩被炸出了一個缺口,濤濤的洪水湧向了清軍的營地,這一次,真的一切都結束了嗎?

富德這個人,雖然出生自正黃旗,但是論背景,估計就像今天很多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一樣,是中南海守門大爺的七大姑八大姨的某個舅子,或者侄子,鬼才知道的什麼人,自然就不值一提。

所以雖然好像根紅苗正,可是卻沒人知道出處,因此也只能不入流,在東城區從內衛小兵幹起。

不過這個人可不像普通的老北京,上嘴唇挨不著天,下嘴唇也接不著地,不會吹,口才比今天門頭溝開出租的都不如,所以就只能幹實事。

沒想到,這倒給他帶來了好運氣,為啥呢,你想想,北京城是什麼地方,天子腳下,掃大街的都要裝裝領導幹部,更不要說稍微有點背景的,那些人天天裝深沉,隨時看起來,就好像剛從中央政治局出來,才和最高層談過心似的,一般的小領導,誰敢使喚這些人?

所以無論大事小事,只要是做事,大家就指著富德說:“那個誰誰誰,你去把這個事做下,再去把那個事做下……”富德嘴笨,又不會裝,只能老老實實的去做事,一天到晚東奔西跑,無意間,也天天出現在了四處忙於應酬的大領導面前,混了個臉熟。

後來有一天,乾隆剛登基不久,中央警衛局缺人,準確的說是缺幹事的人,大領導忽然想起了那個天天跑上跑下,忙得屁滾尿流的內衛局的小兵。

於是就問周圍的人:“你們知道那個誰誰誰叫什麼名字嗎?就是天天跑到我們這拿文件送文件的,那個內衛局的小兵。”

周圍的人一想,大概說的是富德吧,大領導一聽,立刻讓人下調令,把他要到中央警衛局聽差。

這富德原來的級別,算不算科員都成問題,現在突然來到了中央,雖然還是個跑腿的,可是級別卻變成副廳級,成了三等侍衛,也算是意外驚喜吧。

既然來到了中央警衛局,按照當時的慣例,就要參加討伐四方的戰鬥,所以富德照例也參加了平定大小金川的戰役,而且表現得相當好,立了很多功。

不過由於富德出身卑微,所以很容易被人忘記,但是話又說回來,由於大領導平常使喚富德慣了,所以送報功文書這類的瑣事,自然還是要富德去跑腿。

結果富德站在大領導面前的時候,領導突然想起來了,報功文書上忘了寫富德的名字,於是又臨時把他加了上去,這樣富德就變成了二等侍衛,正廳級幹部了。

不久,領導又在其他的報功文書上,發現又忘了寫他的名字,於是再次給他加上,接著他就變成了副都統,跨入了部級幹部的行列。

由此看來,一個人嘴皮子不靈,又不會偷奸耍滑,經常被別人使喚,也未必是什麼壞事,老天爺總是公平的,有付出才能有得到。

乾隆20年,收復新疆的戰役爆發,富德一來表現的不錯,二來也遇的好時光,前面的領導幹部紛紛落馬,這對公務員來說,那簡直就是八輩子燒高香的好事,所以很快,富德就變成了新疆戰場的第二把手。

現在富德奉乾隆之命,急忙從新疆伊犁西面的哈薩克草原,趕回了烏魯木齊,不過由於乾隆催的很急,他也沒有帶多少兵,只有2000多人。

再說兆惠這邊,聽到偵察兵來報,說小和卓霍集佔,在河的上游築起水壩以後,驚出了一身冷汗,心想,這是要玩水淹軍啊!

於是他急忙召集了所有的軍事將領開會,會上大家一致認為,哪怕再危險,也必須立刻突圍,能衝出去幾個算幾個,不然全都要變成了落湯雞,最後被對方一鍋端。

接著大家決定,立刻回去準備,連夜就進行突圍。可是就在這個時候,額敏和卓跑來找兆惠,對他說不用害怕敵人的洪水,更用不著冒險突圍,我有一計,可以化解敵人的水淹威脅。

他這話一出,讓所有的人都驚訝不已,滔滔的洪水怎麼防?不會是吹牛皮吧……

乾隆終於收到了來自阿克蘇的消息,兆惠果然被敵軍包圍了,雖然形勢很危急,但是兆惠自己說,他還能堅持一兩個月,這讓乾隆多少看到了一點希望。

於是乾隆馬上作出安排,他命令富德為定邊右副將軍,以最快速度進軍葉爾羌,解兆惠之圍;以副都統阿里袞、舒赫德、愛隆阿為參贊大臣,調集兵馬、駱駝前往增援;令陝甘總督黃廷桂預備馬匹二萬,供西征清軍調用。

然後他又命令北路的蒙古王公成袞扎布,徵發駐紮在外蒙古,投誠清廷的準噶爾人,於次年從特穆爾圖淖爾(今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南下助攻。

聽起來安排得挺恢宏,但是說句老實話,其實距離戰場都相差十萬八千里,而且還沒有幾個兵。

先說距離最近的舒赫德和愛隆阿,這兩個人在阿克蘇,兆惠在南下的時候,留了舒赫德和500名士兵在這裡駐守的,而愛隆阿就是兆惠派去,北上負責接應的那800人的首領,這兩支力量靠的最近,但是人數太少,下來也是找死。

至於富德和阿里袞,一個在烏魯木齊,一個在巴里坤。富德從烏魯木齊趕到葉爾羌,兩地相距1600公里,比廣州到鄭州還遠200公里,巴里坤則更遠,相距2000多公里,幾乎都相當於廣州到石家莊了。

從這兩地去支援兆惠,要走的距離,都是幾乎南北穿越大半個中國的距離。

至於陝甘的兵和外蒙古的兵,乾隆給他們下的命令,都是爭取明年能趕到,具體多久,都沒有敢下死命令,這個時候才10月底,還有兩個月才過年,乾隆都沒敢指望他們今年能到烏魯木齊。

所以,這要是走尋常路,時間是絕對不夠的,富德一收到了命令,立刻就把這帳給算清了。

而且富德這還算的是,他立刻出發的時間,如果按照正常的進軍方法,各路兵馬全部都在某一地會師以後,再一起挺進的話,估計就是到了明年二三月份,也未必能趕到葉爾羌,到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於是富德就想,能不能再快一點?他就找到當地的維吾爾族貴族,問他們有沒有近路,對方回答說:“有!”然後又加了一句:“但是,那是直接從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橫穿而過,只有幾個水源地,你錯過一個,就會立刻全軍覆滅。”

大清最後的輝煌

小和卓炸開了河壩,洪水滾滾的衝向了清軍營地,不過全都流入了清軍的壕溝裡,然後又順著壕溝被引到了低窪處,重新流回了河裡。

清軍不但毫髮未損,還解決了喝水問題,氣的小和卓吹鬍子瞪眼,沒想到又白忙活了一陣子。

原來,額敏和卓當年跟著清軍退回到關內以後,為了適應關內的生活,就開始了屯田,所以也就學會了修建水利設施。

所以他一看見小和卓霍集佔築壩,就立刻想到了挖深壕分流,他根據小和卓修得壩的高度,估計出了清軍要把壕溝加寬加深的工程量,他認為這是完全做得到的。

兆惠一聽他說的有理,立刻動員清軍連夜動手挖壕,然後再額外挖了幾條引流槽,分別把壕溝裡的河水,引向低窪地和河道,結果,從此清軍的陣地前就有了一條護城河。

這正應了那句老話,偷雞不成,反蝕了一把米。

眼看一計落空,小和卓霍集佔決定再施一計,他下令繞著清軍的陣地修一道城牆,讓清軍的一兵一卒都無法進出。

兆惠一看,這絕對不能讓你得逞,不然我們豈不成了甕中之鱉了!

於是他頭幾日做無動於衷的樣子,好像不在乎對方修牆,可是暗地裡卻在尋找機會,在一個風高月黑的晚上,他分兵兩路,悄悄地摸進了敵人的營地裡,然後一陣猛砍猛殺,打的穆斯林軍屁滾尿流,狼奔豸突,然後趁機摧毀了敵人的圍牆,燒燬了敵人的營地,得勝回營。

俗話說,無巧不成書,兆惠之所以在這天晚上突擊小和卓,就是因為風高月黑。

所以,之前被小和卓霍集佔逼跑的黑山派和卓的死黨們,也是因為這一天晚上,風高月黑,因此也就勾結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偷襲了大和卓波羅尼都的老巢,喀什葛爾(今天的喀什城附近),造成了不小的破壞。

但是消息傳到小和卓霍集佔的耳朵裡,反而把他給搞糊塗了,因為作為一個聰明人,他容易想得太多,結果鑽了牛角尖。

他反覆的琢磨,就是想不通,為什麼清軍和黑山派,會在同一個時間發動了反擊,難道是兩者有勾結?

這讓小和卓霍集佔有點緊張,他覺得攘外必先安內,應該先徹底消滅了黑山派的餘黨在說,再加上他發現兆惠這塊硬骨頭,實在是不好啃,於是就派人送信給兆惠,請求和談。

小和卓霍集佔在信裡說,大家之前的所有不愉快都是誤會,現在要不我們各退一步,化解一下這個誤會,我們撤掉對你的包圍,送給你糧食,讓你能退回阿克蘇,你回去報告大清皇帝,說我們願意臣服於他,很快就會派使者前往北京,上表稱臣。

兆惠看著小和卓霍集佔的信,一頭霧水,這是什麼狀況?

因為他並不知道黑山派發動襲擊這件事,所以在他看來,自己的小命至少有半條,還被小和卓霍集佔捏著,對方卻表示要向自己投降,這不是忽悠又是什麼?

兆惠把信拿給大家看,所有的人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小和卓霍集佔肯定是在出陰招,不知道肚子裡又有什麼壞水在流,千萬別理他。

於是兆惠就給小和卓霍集佔回了一封信,簡單明瞭,投降可以,你們兄弟倆立刻到我的大營來,跟我一起去北京,我保證路上你們的人身安全,其他的聽皇上發落。

小和卓霍集佔收到兆惠的信以後,又重新開了一個條件,兆惠一看就有點煩了,心想你把我當傻子呀,於是就對使者說,回去給小和卓霍集佔說,不要東扯西扯,要投降立刻來我的大營,跟我一起去北京,要不就繼續打!

看到兆惠的回覆,小和卓霍集佔多少有點愕然,不過他也不是真心投降,只是緩兵之計而已,於是雙方又重新開打。

……

時光荏苒,轉眼就二個多月過去了,馬上就要過新年了,兆惠再次面臨斷糧,可是援軍卻遙遙無期。

這一天,兆惠帶著眾將巡視戰場,望著遠處的沙漠戈壁,頂著凌冽的寒風,讓人頓生豪邁之情,有人不由的詩意大發,念起了岳飛的滿江紅。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此情此景之下,眾人離家萬里,挽弓塞上,無不感同身受,壯懷滿胸,很多人身不由己的跟著一起唱和。

兆惠雖然文化不高,但是聽著眾人的吟誦,也感到心潮激盪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聽到這裡,兆惠忙問眾人:“剛才你們說吃的是什麼肉?喝的是什麼血?”

最先念詩的人一指敵軍,說道:“就是吃他們的肉,喝他們的血。”

兆惠一聽,高興得一拍大腿說道:“好主意!”

……

以下這段文字源自當時的記錄:

“惟拒守日久,糧日乏,僅瘦駝羸馬亦將盡,各兵每乘間出掠回人充食。或有夫婦同擄至者,殺其夫,即令其妻煮之,夜則薦枕蓆。明日夫肉盡,又殺此婦以食,被殺者皆默然無聲,聽烹割而已。”

戰爭從來都是殘酷的!

……

時間很快來到了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正月初六,馬不停蹄,抄近路跑了兩個多月的富德,終於看到了希望,只要再通過最後的一個水源地,他就可以走出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進入葉爾羌了。

一望無際的沙漠裡,寒風凜冽,戰馬的嘴角都吐出了白沫,士兵的嘴唇也都乾燥開裂,從上一個水源點攜帶的水早就喝完了,人馬現在都疲乏到了極點,就在這時,維吾爾嚮導指著遠處說,最後一個水源點就在前方,這次喝了水以後,就可以走出沙漠了。

大清最後的輝煌

眾人聽到了這個話以後,立刻來了精神,紛紛爭著向前趕,免得落在後面,喝不上乾淨的水。

就在大家靠近水源地的時候,突然有人大喊一聲:“前面有敵人。”話音剛落,密集的槍聲就響了起來,走在最前面的幾個人紛紛被彈雨打倒,後面的人急忙找地方隱蔽。

富德急忙上前查看,這才發現,天哪,有五六千敵人盤踞在水源地周圍,如果攻不下這個地方,喝不上這水,全軍都要完蛋。

富德急忙組織軍隊發動進攻,務必要奪下水源地,可是敵人早就在這裡組織好了防禦陣地,居高臨下的射擊富德他們,壓的他們頭都抬不起來,根本都攻不上去。

就這樣激戰了一整天,富德卻沒有絲毫進展。由於缺水已經到達了極限,戰馬開始紛紛倒斃,士兵全靠找山崖石塊上,稀稀拉拉的凍著的冰塊解渴,但是這樣可是撐不了多久的,形勢萬分危急。

到底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小和卓霍集佔獲得了情報,得知了定邊副將富德率領援軍,為了趕時間抄近路,強行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消息。

於是他就讓大和卓波羅尼都帶領五千多士兵,提前駐守在這個最後的水源地上,因為這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他知道只要守住這裡,清軍就會全部渴死在沙漠裡。

現在看起來,好像他的計劃就要得逞了,這一仗如果打贏了,清朝的援軍全部被殲的話,乾隆無論如何都必須向他低頭,想到這裡,他不由得開心的哈哈大笑……

大清最後的輝煌

豆斌

安西提督豆斌,是清軍裡,忠實的火器粉,他對推廣火器的使用,提高火器的性能,是不遺餘力的。

乾隆初年,他就向朝廷建言說,清軍中所裝備的火繩槍,式樣太多太混亂,而且質量普遍低劣。

他建議朝廷頒佈命令,統一按照陝西威字號纏絲槍作為標準,修改重造現有的火繩槍。

大清最後的輝煌

火繩槍

之前有學者說,纏絲槍中纏絲的意思,可能是槍膛裡的膛線,並且舉出了證據,他們發現解放前西藏地區,有些當地鐵匠在生產火繩槍的時候,會把一個帶有凸起螺紋的鑽頭用錘子打進去,形成膛線。

而且他們還舉出了一些文獻上的證據,說當時有一些記載,比如有人用火繩槍,擊中了300步外的飛鳥之類,所以肯定不是滑膛槍,而是線膛槍,不然不符合物理規律,這說明中國人比西方人更早發現了膛線的作用。

不過目前大部分學者不同意這個觀點,他們認為,當時的中國人不可能認識到膛線的作用,所以纏絲槍,就是它字面上的意思,用絲把槍管纏在木質槍托上,沒有什麼特殊之處。

大清最後的輝煌

纏絲槍

他們認為,清代之所以會採用這個看起來非常原始的工藝,而不是西方那樣用螺絲鐵皮固定,歸根結底的原因,是當時中國加工工藝的落後,鐵匠手工製造的槍管,和木匠手工製作的槍托之間,經常配合不好,所以用絲把槍管密密麻麻的纏在木質槍托上,反而更可靠一些。

所以,陝西威字號的纏絲槍到底是那種火繩槍?我們現在也搞不清楚了,但是豆斌非常擅長火器,這一點是無須爭辯的。

這個時候,他正率領了上千名火繩槍兵,跟著富德一起南下,在一個叫呼爾慲的地方,被大和卓波羅尼都擋住了。

本來他和富德之間的正常配合是,他率領綠營火繩槍兵居中,富德率領八旗的重甲騎兵在兩翼,他吸引住敵人主力,富德從兩翼抄襲敵人。

可惜的是,由於趕到水源點時,戰馬的體力已經到了極限,一個個口吐白沫,根本就跑不動了,人如果硬要騎上去,馬立刻就倒了,更不可能衝上高地了。

激戰了一天以後,這些已經奄奄一息的戰馬,因為喝不到水,紛紛的渴死,富德的八旗重甲騎兵沒了馬,全都變成了擺設。

更讓人著急的是,這些人的裝備,不是為了步戰準備的,每個騎兵都身穿著四十多斤重的布面甲,足蹬10多斤重的,鑲有鐵片的戰靴,再扛著一隻10多斤重的長矛或者馬刀,背上還有十多斤重的弓箭。

像這樣扛著將近七八十斤重的東西,在沙漠裡走不了幾步,就累的氣喘吁吁,連一個高點的沙丘都爬不上去,自然也就沒有什麼辦法,玩什麼兩翼包抄了,基本上也只能站在遠處,看綠營兵的火繩槍表演。

可是,豆斌的火繩槍兵,雖然奮力攻擊對方,卻不能取得決定性的戰果,因為沙漠裡地形起伏不定,非常好隱蔽,聽著彈如雨下,但是雙方卻都沒有死幾個人,不能給對方決定性的打擊。

富德也試著組織了幾次敢死衝鋒,可是在沙漠裡,步行移動的速度太慢,沙子太軟,深一腳淺一腳的,再加上沙丘阻隔,根本就跑不起來,沒等衝到敵人面前,就會被對方的火槍,打成篩子了。

連著打了4天,清軍雖然拼死進攻,但是穆斯林軍依然牢牢的守住了高地,沒有了八旗兵決定性的騎兵突擊,綠營兵死活也攻不上敵人的陣地。

情況變得異常危險,清軍已經斷水五六天了,戰馬也已經全部死光,再這樣下去,周圍能找到的冰渣子都快吃完了,人也無法繼續生存了,眼看就要全軍覆滅了……

再說兆惠這邊,幾天前,才度過了一個被敵人圍困中的除夕。

不過,這個夜晚最大的新聞,是軍中一個超級吝嗇的將軍,號稱清軍中的第一鐵公雞,終於把他從路過酒泉時,別人送給他的好酒好肉拿了出來,請其他將領一起吃了頓年夜飯。

被圍了100多天以後,幾乎所有的人,都被迫吃人肉度日,此公平常也是吃糠咽菜,而他居然留有如此多的好酒好肉,不由得讓所有的人都一臉驚訝,不得不佩服他確實是一個鐵公雞。

但是,等大家吃完了以後,又忽生感慨,連鐵公雞都肯讓大家拔毛了,難道真的已經到了窮途末路了嗎?不少人忍不住潸然淚下。

……

就在大家都在過除夕的時候,兆惠親自率領親兵巡營,防止穆斯林兵借節日之際,趁機偷襲清軍。

冒著凜冽的寒風,兆惠把每一個清軍陣地都走到了,仔細的檢查了防務,又把敵軍也仔仔細細的觀察了一遍,雖然他每天都會這麼做,但是這一天,他做的更加認真。

他忽然發現敵人雖然營帳都在,可是營帳中的士兵,人數明顯減少,再數數傍晚升起的炊煙數,也比平常少了幾十根。

“難道援兵靠近了,敵人前去堵截去了嗎?”兆惠的腦子裡,一下子閃過了這個念頭,心跳也開始急劇加速……

再說駐紮在巴里坤的領隊大臣阿里袞,接到了乾隆的命令以後,立刻抽調了600名精兵強將,和副將鄂博什一起,帶著2000匹戰馬,1000頭駱駝,立刻出發。

為了趕路,他也抄了近道,不知不覺的就跟在了富德後面,由於他帶的牲口多人少,不像富德手下還有一部分步兵,所以走到很快,雖然出發時比富德遠了700公里,可是卻幾乎快追上富德他們了。

就在富德被擋在水源前的第四天,阿里袞趕到了,由於他的牲口在沙漠裡是被牽著走來了的,沒人騎過,所以畜力充沛。

這下立刻幫了富德大忙,富德的騎兵終於有馬了。

第五天一早,清軍發動了全面進攻,豆斌集中了全部火力壓制對方,阿里袞和鄂博什率領清軍的重騎兵從兩翼包抄。

有了馬的重騎兵,一個衝刺就從敵人陣線側面,衝入了火槍陣,立刻就把對方衝的七零八落,穆斯林軍的火槍立刻全啞了,前面的富德和豆斌乘機帶領步兵衝入了敵陣,雙方開始了肉搏戰。

這個時候,穆斯林軍有五千多人,清軍只有不到三千人,白刃戰畢竟人多的一方佔優勢,清軍漸漸有點不支,形勢非常危險。

激戰中,豆斌突然看到敵人陣線的後方,一個人馬都身披重甲的敵軍首領,在馬上來回吆喝,指揮敵兵作戰。

豆斌立刻敏銳的意識到,這是敵人的戰場總指揮,於是他立刻招呼數名火槍兵,跟著他一起,從混戰中的人群裡,擠向這名敵酋。

當豆斌帶領數名火槍兵,擠到了離敵酋不到50米遠的地方,豆斌親自發槍射擊,對方應聲落馬。

就在對方落馬的那一瞬間,穆斯林軍忽然停止了吶喊,戰場上突然詭異的靜寂了一秒鐘,然後一部分穆斯林丟下武器就逃跑,另外有一幫人瘋了一樣的衝向豆斌他們。

原來,被豆斌打倒的人,正是大和卓波羅尼都,這槍擊穿了對方的鎖子甲,從肋下擊入體內,把對方打成了重傷。

本來清軍雖然突入了敵軍陣地,可是在大和卓的精神蠱惑下,這幫人高呼著聖戰口號,一個個都像瘋子一樣,死戰不退。

但是豆斌這一槍,徹底摧毀了對方的精神支柱,一部分穆斯林發現,先知的後裔照樣擋不住一顆子彈,立刻失去了信心,轉身就跑。

另一部分則咬牙切齒,要為大和卓波羅尼都報仇,於是全都撲向了豆斌,而豆斌身邊只有幾個士兵,寡不敵眾,和豆斌一起,全體壯烈殉國。

但是,這一擊徹底扭轉了戰場局勢,其實在白刃戰中,面對面的殺死敵人是很難的,但只要對方一跑,砍對方後背就很容易了。

大和卓波羅尼都被親信救上馬去,逃離了戰場,其他人也跟著一鬨而散,清軍趁勢掩殺,陣斬了一千多名穆斯林士兵,徹底打開了前往葉爾羌的大門,如果不是因為急著喝水,戰果本來還可以再大一些的。

……

再說兆惠這邊,自從發現敵人包圍圈的人數減少以後,他就估計肯定是援軍不遠了,當富德他們在呼爾慲和大和卓波羅尼都激戰時,兆惠隱隱約約聽見,幾十裡外有槍炮之聲。

兆惠又立刻派士兵爬到樹頂觀察,發現從槍聲傳來之處,不斷有信使來往,而且小和卓似乎又準備抽調軍隊,前往槍炮聲傳來之處。

兆惠立刻明白了,清軍的援軍就在附近,於是就在聽到槍響的第五天一早,兆惠兵分兩路,全線出擊。

而這一天,恰好是阿里袞援兵趕到,富德發動了全線進攻。

結果,由於兆惠也在同時發動了猛攻,小和卓不僅僅無法向大和卓派出援軍,反而被兆惠攻下了兩座營壘,撕開了封鎖線。

很快,兆惠軍就和富德軍取得了聯繫,雙方合兵一處。而小和卓霍集佔,看見大勢已去,只有被迫撤掉了包圍圈,全部渡過黑水河,回到了葉爾羌。

按照乾隆的指示,兆惠率領援軍,退回了阿克蘇,乾隆決定不再冒險,等到當年六月,從全國各地調往南疆的物資和軍隊全部到齊以後,然後才再次南下,確保萬無一失。

至此,黑水河之戰結束。這是一場軍事上的奇蹟,兆惠以不足3000人的孤軍,在萬里之外,被穆斯林軍2萬多人,圍困了三個月以後,居然僅僅損失了不到400人,卻殺敵2000多人,簡直超出了當時所有的人,最誇張的想象。

大清最後的輝煌

乾隆下令繪製的《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中的《黑水解圍》卷,圖左側的營盤即為兆惠堅守的黑水營

在敵我力量對比如此懸殊的境地之下,清軍表現出了極高的軍事素養,堅韌的戰鬥意志,遠遠超出了同時代的俄軍,和普魯士軍不相上下。

所以,如果在乾隆年間,俄羅斯人和大清一較高下的話,他們會輸得很慘。

可惜的是,如此勇武之師,兩代之後,居然會淪落成,手無縛雞之力的孱弱病夫,在太平天國發動叛亂的時候,聽到了出征的命令,很多旗人就會立刻緊張的大小便失禁,而在戰場上,經常一兩個長毛,就能打的十幾個八旗兵丟盔卸甲,望風而逃。

這是兆惠富德他們的後輩嗎?想想這些敢於孤軍深入,以少勝多,不畏艱難,永不低頭的八旗勇士,再想想到了咸豐年間,只會提籠架鳥,看見別人殺雞都打哆嗦的八旗玩跨子弟,你很難想象,他們居然流著相同的血脈!

歷史常常讓人唏噓……

黑水河之戰,不僅僅在軍事上是一個奇蹟,而且在政治上也徹底打垮了大小和卓兄弟,讓他們的所有神話全部破產。

只要稍微有點頭腦的維吾爾族人,現在都看得很清楚,大小和桌並沒有受到神的恩寵,他們以絕對優勢的力量,居然連清軍區區的幾千人都拿不下來,說明他們根本就沒有能力,對抗堂堂的大清,最重要的一點,這說明他們不是天命所在。

所以,當黑水河之戰結束的時候,大小和卓在南疆的統治已經土崩瓦解,除了極少數極端分子以外,絕大多數維吾爾人,都已經決定投向清廷。

乾隆24年6月,內地送來的物資和兵員,全部順利到達了阿克蘇,兆惠於是決定再次南下,大小和卓這時已經窮途末路,他們所能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逃跑。

於是富德奉令,率領軍隊翻山越嶺,窮追不捨,一定要取大小和卓項上的人頭。

雖然大小和卓沿途絞盡腦汁,拼命抵抗,可是他們已經燈盡油枯,再也沒有任何迴光返照的機會。

在伊西洱庫爾淖兒,今天的塔吉克斯坦境內,葉什勒池附近,大小和卓試圖發動最後的抵抗,他們帶領上萬名被裹挾逃跑的穆斯林群眾,據守在臨湖的高山上,想和清軍決一死戰。

但是維吾爾貴族霍集斯和鄂對兩個人手持大旗,走到了陣前,用維吾爾語高聲大喊:“跟著大小和卓,就是死路一條,要想活命,立刻過來投降!”

話音剛落,上萬名穆斯林就衝向了大旗,請求歸降,奔跑的聲音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周圍的人聽起來,猶如滾滾的雷聲。

小和卓霍集佔和他手下的幾十名死黨,拔出刀來,接連砍倒了上百人,也無法阻擋穆斯林們的離去,最後他本人也被逃跑的群眾,衝倒在地上……

最後小和卓霍集佔的身旁,除了家奴和眷屬之外,沒有一個維吾爾人留下,就連他的死黨也跑光了,他已被南疆人民徹底拋棄。

……

很多年以後,為了紀念這場勝利,乾隆皇帝令人立碑於湖東,碑上以滿、漢、維吾爾三種文字刻御撰碑文,即“高宗純皇帝聖制平定回部勒銘伊西洱庫爾淖爾碑文”,俗稱“乾隆紀功碑”。立碑處被稱作蘇滿(今Somatash),即清代文獻中的葉什勒庫勒,清軍在此處建造房屋、石廟駐守。

大清最後的輝煌

19世紀俄國人拍到的碑座照片 ,石碑已經被毀

光緒十八年(1892年),俄國突厥斯坦總督區主力營上校揚諾夫,率軍強佔包括葉什勒池在內的帕米爾地區,把這裡劃入俄國領土。

雖然清廷表示抗議,對此未予承認。可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是靠實力說話的,沒人在乎晚清政府的抗議,乾隆紀功碑被俄國人運往塔什干的博物館,附屬建築也被拆毀,這塊國土,從此淪陷他人之手。

哎,這真是世事無常,清朝前期,全是我中華英姿勃發的故事,清朝末年,卻全是心酸的血淚……

大小和卓最後逃到了阿富汗東北部的一個穆斯林王國,巴達克山裡,富德隨後率軍追到,派使者通告其國王素勒坦沙,立刻交出大小和卓。

當地的伊斯蘭教首領,以大小和卓是伊斯蘭教先知的後裔為名,鼓動巴達克山國王素勒坦沙,拒絕將他們交出。

大清最後的輝煌

清朝繪製的“巴達克山回民”(當地穆斯林)

當對方的使者,把這個意思告知富德的時候,富德大怒,嚴厲呵斥來使說:“我大清皇帝乃天命之所在,號令既出,無人可違,別說是伊斯蘭教先知的後裔,就是先知本人,也須俯首聽命,若敢不從,兵鋒必至,所到之處,寸草不留!”

一席話說完,嚇得對方瑟瑟發抖,巴達克山國王躡於清軍的兵威,決心交出這兩個人。

這一刻,我們又體會到了,那種“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邁氣勢,可惜的是,這是大清最後一次,在國際舞臺上閃光!

但是巴達克山境內的伊斯蘭教宗教領袖,卻堅決反對,並企圖糾集人馬,搶奪大小和卓,情急之下,巴達克山國王殺死了小和卓霍集佔,割下了他的首級,結束了這個分裂分子卑鄙的一生。

而大和卓波羅尼都,此前已經因傷重而亡,他的屍首先被掩埋,後來被宗教狂熱分子盜走。

巴達克山國王,把小和卓霍集佔的首級,還有大小和卓的家眷,全部獻給了清軍,其中一個被小和卓霍集佔拋棄的妻子,來自黑山派和卓艾力的女兒法蒂瑪,被乾隆看上,成了後來的容妃,也就是我們傳說中的香妃。

至此,乾隆完成了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的大業,把新疆正式納入了中國的版圖,徹底結束了2000多年來,遊牧民族和中原農耕民族之間,連綿不斷的戰爭,也把中國的古代史,推向了最輝煌的巔峰。

這一刻,中國成了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帝國,不但超過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超過了當時的俄羅斯,遠遠大於日不落的英帝國和它的殖民地。

這一刻,中國是世界上國民總產值最高的國家,軍力最強大的國家,人均稅賦最低的國家,總體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然後……

然後中國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在乾隆執政的後半期,歐洲開始了工業革命,短短几十年的時間裡,就把中國遠遠的甩開。

中國從世界第一,一路狂跌,最後墮落成不入流的東亞病夫,而新疆自從它被納入中國的版圖以後,也只短短的平靜了幾十年,就再次開始動盪不止。

一切都源於一個叫做薩木薩克的人,他是大和卓波羅尼都的一個小老婆生的孩子,後來這個小老婆和大和卓兩個人離婚了,所以這個小孩就被交給傭人撫養。

因此,清軍最初忘了這個人,可是等到清軍想起來的時候,他已經被極端分子用另外一個小孩換走,這下就不好玩了,惡魔留下了孽障,從此,邪惡時刻覬覦著新疆,又一場腥風血雨,就要掀開大幕了……

— END —

如果你覺得本文有趣或有所收穫,請關注我們的頭條號,點擊右下角在看或轉發朋友圈,分享給更多朋友,你們的支持就是我寫作的動力,謝謝您的關注和傳播!

溫馨提示:我們希望在資源共享的同時,與您共同維護互聯網的良好生態, 版權歸原創作者,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