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岳飛抗金和成吉思汗抗金,中“金”是現在的哪裡?

用戶73614556293


岳飛和成吉思汗對抗的金國是同一個政權,但是中間差著一百多年。金國本來是北方的一個遊牧部落,從屬於遼國,在遼天慶四年(宋徽宗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女真部落首領完顏阿骨打完成了女真諸部的統一,並起兵抗遼。完顏阿骨打建立的國家便是“大金”,他定都於上京會寧府(在今黑龍江齊齊哈爾)。

經過一系列的戰爭,完顏阿骨打在公元1125年與北宋簽訂了“海上之盟”,共同消滅了曾經稱霸北方的遼國。但是在這場戰爭中,金國看到了北宋政府和軍隊的腐敗無能,他們又以各種理由南下,在公元1127年攻破了北宋都城汴京,俘虜徽欽二帝,是為“靖康之變”,北宋滅亡。

北宋滅亡之後,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南方稱帝,建立了南宋,是為宋高宗。岳飛、韓世忠等中興四將都是在南宋建立初期崛起的,他們的主要任務除了平定流寇之外,就是抵抗金國的南侵了。當時的金國實在是強大,南宋實在是窩囊。最終岳飛也是在“紹興和議”之後被趙構所殺。

金國建立之後曾經消防中原文明建立自己的政治制度,並學習漢族文化創建自己的文字,金世宗、金章宗時期金國達到了鼎盛期,隨後急轉直下。金宣宗時期,不堪壓迫的蒙古族開始崛起並抗金。

金國本來雖然也是善戰的遊牧民族,但是在漢族文化的改造下,他們的戰鬥力也削弱了,遠遠不是剛剛崛起的蒙古騎兵的對手。兩國交戰中,金國逐漸南退,版圖也越來越小。在公元1234年,南宋政府決定聯蒙滅金,金國就這麼覆滅了。


國史通論


岳飛抗金時期的【金】政權與成吉思汗時期的【金】政權,分別對應著【金朝】的前期與後期,【金前期】與【金後期】的政治中心與軍事主力分佈是完完全全不一樣的,一定要分開講,才能講清。

岳飛抗金時期的【金】政權及其軍事力量,主要位於我們今日以黑龍江流域為重心的東三省地區,也就是以金上京會寧府(今哈爾濱市阿城區)為金國國都(政治中心),以遼朝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林東鎮南部)為次重心,並在整個東北地區分佈大量女真人構成的猛安謀克作為其基本軍事力量。

所以,岳飛抗金之時,除了抗擊跨過黃河騷擾南方的金軍以外,也會抗擊被金人扶持的偽齊政權的偽軍,這個偽齊政權便是因為金前期無法把統治力量深入到黃河流域所以必須扶持一個傀儡政權作為緩衝所致。金前期的直接控制區,大體上也與遼朝版圖相當。

金中期,經過海陵王完顏亮的南遷,不僅把金都從上京(今阿城)遷往燕京(今北京),而且也把女真的猛安謀克組織大批遷入以燕京為重心的黃河流域,這就造成了金朝政治中心與軍事主力的南移。

到了成吉思汗抗金的金中後期,成吉思汗所攻擊的金政權已經逐步漢化為一個黃河流域的政權,所以我們可以說,成吉思汗所抗擊的金政權,不僅在政治中心上,而且軍事主力也全部分佈於以燕京為核心的河北平原,以及以開封為核心的黃河中下游。

成吉思汗之後,隨著蒙古鐵蹄的進一步南下,木華黎與窩闊臺汗完成了最終的滅金大業,在蒙金對戰的後期,金政權不僅徹底放棄了族源之地上京會寧府,而且也放棄了燕京,直接退縮到了以開封為核心的黃河南部,成為一個面積不超過今日兩省的小政權,苟延殘喘到最後的滅亡。

綜上,金政權先後歷經了三個版圖規模與軍政核心,它們分別是:

金前期(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海陵王完顏亮):滅遼滅宋後的金宋戰爭時代

以東北地區為軍政重心的地跨東北、華北、蒙古高原東部時代。

金中期(海陵王完顏亮-金章宗完顏珣):大定明昌之治

以燕京地區為軍政重心的地跨東北、華北、蒙古高原東部時代。


金後期(金章宗完顏珣-金哀宗完顏守緒):蒙金戰爭打擊下的王朝末路時代

以開封地區為軍政重心的逐漸喪失黃河以北並在關中與黃河南部苟延殘喘的時代。

如果您覺得本文對您確有幫助的話,一定要點贊支持哦

如果您有獨到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哦

如果您喜歡寒鯤的文字,歡迎動動手指賞個關注哦


寒鯤


金國是由崛起於我國東北的女真人建立的國家,女真人原本是遼國的臣屬,臣服於契丹人。後由於受不了契丹人的壓榨和剝削,1114年,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後起兵反遼。

並於1125年滅遼國,又在1127年滅北宋,後海陵王完顏亮遷都大興府,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到了後來金世宗統治時期,金國國力達到巔峰。

到金宣宗繼位後,金國內部開始腐敗,國內矛盾激增,且這時又適逢崛起的大蒙古國入侵,金國可以說是同時陷入內憂外患之中,不得已,金國遷都至今河南開封。



這就是滅亡北宋,並與南宋征戰多年的金國,同時也是後來蒙古人崛起後對抗的金國。蒙古人原本也是臣服於金國,只是受不了金國對他們的壓迫而起兵反抗。

金朝鼎盛時期統治疆域包括今天的中國大陸淮河北部、秦嶺東北大部分地區和俄羅斯聯邦的遠東地區,疆域遼闊。
最終,在1234年,金國在南宋與蒙古人的南北夾擊下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