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南海聖人康有為堪稱民國地產大亨,家裡四天吃掉160斤大米

民國年間,康有為在文壇上的地位顯然不比在晚清那會兒。雖然後起之秀們對這位頑固的保皇派精神領袖多有批判,卻也絲毫影響不了他發大財。

“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帝被慈禧軟禁,康有為流亡海外,組織“保皇黨”。當時康有為懷著一腔熱血,聲稱奉有光緒帝的“衣帶詔”,外結強援,內交豪傑,伺機助皇帝再掌大權。其時“六君子”被弒,全國有識之士無不扼腕,海外華僑對維新志士多有同情,故而康有為籌措經費,收穫頗豐。

南海聖人康有為堪稱民國地產大亨,家裡四天吃掉160斤大米

手中握著大把資金,康老夫子的個人生活過得豐富多彩。1906年春,康有為訪問墨西哥,向華僑宣傳他的政治理念。當時墨西哥城正籌款修建有軌電車,他發現商機,買下電車軌道經過之處的大片房產。不久之後,這些房產價格上揚好幾倍,他賺了10多萬墨西哥鷹洋。1907年,49歲的康有為在美國西部演講,既發展了一批黨員,又募集了不少資金,還娶了第三房姨太太——年僅17歲的何旃理。何旃理是美國華僑,懂四國文字,熟悉中國文化。當時,何被康之演講所迷,以為遇到了大英雄,不顧父母反對,執意以身相許。1911年6月,康有為移居日本。次年春,康又把一個家境貧寒的16歲神戶少女市岡鶴子納為四姨太。

保皇黨本就組織渙散,黨魁康有為怎麼支出,有哪些支出,大家都不知道,故而這個賬在清末絕對是糊塗的。

1913年,康有為剛一回國就發了筆橫財——他的祖宅曾被清政府抄了,民國政府接收後,為了修建馬路,又將其拆毀。精明的康有為,自然不依,聯名十幾個廣東縉紳,找廣東政府談賠償。當局無奈,將廣州永漢路(今北京路)附近的一座深宅大院賠給了康有為,還補償其一大筆錢。

南海聖人康有為堪稱民國地產大亨,家裡四天吃掉160斤大米

炒房

1914年春,康有為攜全家遷居上海,他預測到上海的地皮肯定會漲,就迅速變賣了廣東的房產,在上海買了大片地皮。此後,上海地價連續飛漲,康有為一點兒一點兒地賣,大賺特賺。

到上海之初,康有為並沒買房子,而是租了新閘路16號“辛家花園”。此處佔地10畝,花木扶疏、曲徑通幽、樓臺交錯、亭閣輝映,既有洋樓,又有平房,與《紅樓夢》中的大觀園有得一拼。此園的主人本是猶太人辛溪,他在破產後將房子賣給了清末大買辦盛宣懷。康有為從盛家後人手上租來,每月租金120銀元,一住就是8年。每月的租金就相當於上海尋常人家一年的收入。

1921年,63歲的康有為在英租界內的愚園路購地10畝,建了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園住宅,取名“遊存廬”,後世稱為“康公館”。遊存廬的裝修可以用一個詞概括:豪奢。幾棟房子的裝修姑且不談,僅看庭院佈置,就得花不少錢。一個曲折的大池塘,能在裡面划船,上架兩處木橋,池內放養了500條大金魚。院內種有1200多株樹,有從日本買來的櫻花400株、從蘇州買來的紅梅數十株,還有開綠色花的梨樹等。菊花、玫瑰、牡丹等花草更是不必說。更厲害的是,園內還養了孔雀、麋鹿、猴子等動物。

南海聖人康有為堪稱民國地產大亨,家裡四天吃掉160斤大米

除了“遊存廬”,康有為還修建了3處別墅——杭州西湖的“一天園”、上海楊樹浦的“瑩園”和青島會泉的“天遊園”。

“一天園”佔地30餘畝,位於西湖的丁家山,康有為到杭州時看中此處,花錢買了下來。從1920年起開始建設,前後分11期,4年後才完工。此處山花爛漫,能俯瞰整個西湖,水天一色、賞心悅目。康家直到抗戰爆發後才將其出售。

楊樹浦的“瑩園”毗鄰吳淞江,屬於短期投資,築成僅一年多時間,就賣給了日本人。

南海聖人康有為堪稱民國地產大亨,家裡四天吃掉160斤大米

青島的“天遊園”原是德國在青島設租界時建築的提督署,當地稱之為“提督樓”。“一戰”德國戰敗,撤出青島,此提督署成為官產,1924年康有為將其買下,改名“天遊園”並加以擴建,用於夏日避暑。

除了投資房地產,康有為一年賣字也能賺不少錢。康夫子的字,在中國書法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他並不忌諱將此當作生意,明碼實價在報紙上刊登廣告。在上海、北京各大書店還放置“康南海先生鬻書潤例告白”,中堂、楹聯、條幅、橫額、碑文等,有求必應、無所不寫,官僚軍閥、富商地主趨之若鶩。據有關統計,此項收入,每月就能為康夫子進賬1000銀元。

康有為超級會賺錢,但是開支也驚人。此公好美人,六房妻妾生了12個子女(長大成人的有2子4女)。大小老婆的脂粉錢、公子小姐的零花錢,每月馬馬虎虎計都得上千。家中女傭男僕就有40多個,加上管家賬房、司機廚子、園丁保鏢,以及負責守門的幾個印度人,僱人的工資又花去了好幾百。

南海聖人康有為堪稱民國地產大亨,家裡四天吃掉160斤大米

另外,康夫子頗有任俠之風,家中常駐的門生弟子、新朋故友,少則10餘人,多則30餘人,他們在康家都能享受到貴客般的款待。遇到囊中羞澀的青年才俊上門求助,康有為基本上是慷慨饋贈。

康有為喜歡大宴賓客,書畫大師吳昌碩、詩人陳三立、教育家蔡元培等都是他常請之人。他也好收門徒,如畫家徐悲鴻、劉海粟均是他的拜門弟子,得其襄助不少……梁啟超曾稱頌康有為:“愛才養士,廣廈萬間,絕食分甘,略無愛惜。”

據有關學者統計,康家最熱鬧的時候,平均每4天就要吃掉約160斤大米,僕役每天採購的日用品得用汽車拉。他在上海期間,每年花費不下1.2萬銀元。

1927年3月,在上海過完七十大壽的康有為擔心北伐軍會對他不利,將家搬到青島。當月29日,康有為在赴宴後腹痛難忍,先後請了兩位醫生來診斷,其中一位日本醫生診斷他為食物中毒,並開了藥。30日,康有為精神好了些,自以為毒素已清除,可到了31日凌晨5時,康有為卻感覺非常不舒服。據其弟子、前清舉人呂振文和其外甥李雲光的記載,康臨終前“七竅出血”。對於康有為意外身故的真相如何,已不可考,但康的去世,代表著一個文人時代的終結。

南海聖人康有為堪稱民國地產大亨,家裡四天吃掉160斤大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