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連小米和華為都能造自己家的手機芯片了,英特爾那麼牛,可為什麼造不了手機的CPU?

雪鷹365


這東西需要產業鏈的, intel進軍手機cpu的時候已經晚了, 他的電腦cpu做的再好,沒做基帶,沒做軟件,沒做環境, 誰還理他?

根據Anandtech的報道:

從上面聲明中可以看出,英特爾未來的戰略重點除了PC端之外,一是雲與數據中心,二是IoT,三是內存和編程方案,四是5G通信,五是摩爾定律,很“聰明”地繞過了4G的CPU。

英特爾退出手機芯片市場並不出乎意料。

外部來說,手機市場已經飽和,連蘋果都增長乏力了。英特爾在手機上本就處於劣勢,而且芯片利潤這麼低。就算英特爾花巨資打出局面,贏得的也只有些麵包屑。但是如果把錢投資到5G和IOT等未來產品上,贏面未必會低,回報更是巨大。


內部來看,intel產品線太多。cherrytrail,moorfield,sofia,兵力太分散,手機戰場,平板戰場,低端手機戰場,各個派系相互爭鬥,特別是收編的雜牌軍sofia爭寵,結果被MTK高通為首一點點殲滅戰消滅,最後只能放棄手機移動市場保留modem這一隻力量。

英特爾撈錢的領域還是服務器和高性能計算市場,幾千刀一顆至強E5,有錢賺當然有動力搞大躍進式的開發啊。Atom這種目前幾乎看不到錢景的東西,不做也是明智的。

Sofia上市了,Broxton已經沒有了下文,Cherry Trail也被終止了,英特爾的移動市場佈局現在已經開始亂了陣腳。個人認為,以後應該他們是雲計算為主,畢竟去超級計算機租資源後,將處理信息通過網絡返回,既提升性能又增加續航,何必每個手機一個處理器呢?


歐界科技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小米和華為的芯片不是自己造的,是臺積電或是三星代工。國內技術還不行。英特爾是美國一家主要以研製CPU處理器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個人計算機零件和CPU製造商,它成立於1968年。英特爾不是造不了手機處理器,而是把重心放在了其他方面。

1、這點小錢我看不上。2012年,英特爾實現利潤110億美元,比高通(61億美元)、德州儀器(18億美元)、博通(7.2億美元)、NVIDIA(5.6億美元)和Marvel(3.1億美元)的總和(95億美元)還要多。

2、戰略失誤。喬布斯曾邀請英特爾為iPhone造CPU。高層人士認為要做一樣產品,務必是把它做成市場第一,從而投入大量資金研發,而面對iPhone的訂單,Intel首先考慮的事情是能否盈利,而當時的CEO歐德寧認為這個項目會讓它們虧本,即使量產也無法彌補,於是回絕了這個賠本生意。後來iPhone銷售是它們預估的100倍還多。

3、佈局新領域。依靠在服務器CPU領域的絕對優勢,英特爾把目光投向未來的雲服務、大數據以及物聯網事業上,特別是物聯網這個領域,Intel正在積極佈局。除此之外,Intel還發布了世界上首款全球通用的5G調制解調器,搭載了一個能夠同時支持6GHz以下頻段和毫米波頻段的基帶芯片,在5G大潮來臨前已經佔得先機。


個亾324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我們使用的手機是基於ARM架構,目前大部分的消費級別的產品都是基於ARM架構的(RISC)。但是英特爾擅長的是X86架構,X86架構確實強大,但是實際上太強大了,功耗很高。然而手機這種移動產品,對功耗十分敏感的。

英特爾不是沒有嘗試過了打造移動平臺(也就是手機芯片),但是功耗太多了,花了很多錢,市場上的夥伴並不埋單。

而且,英特爾在移動端打造自己的生態的能力實在不怎麼樣,ARM在前段時間中國成立了合資公司,據悉中方佔股51%,對合資公司享有話語權。ARM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的目標是,使其成為國內重要的由中方控股的芯片核心知識產權開發與服務平臺。這樣的話,中國的很多相關企業都在ARM架構上開發,從而鞏固了ARM的地位。

英特爾在X86的架構上稱霸,但是想要進攻移動端,卻並沒有給X86的移動端平臺打造對應的生態,合作伙伴自然不想使用啦。所以,曾經進攻過移動平臺的英特爾只能選擇放棄。

英特爾在基帶上還是可以,雖然比不上高通和華為,但是起碼有蘋果這個大客戶對吧?

再說,移動端的是不止是CPU,而是一個SoC,一套完整的計算平臺。


太平洋電腦網


其實,我們首先回答是不是。

明顯,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

Intel有過兩次做手機芯片的經歷。

第一次,XScale系列,基於ARM v5TE修改,類似現在蘋果a系列。在pda以及早期的智能手機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過,後來Intel覺得這個不賺錢,賣給了marvell。



第二次,iPhone發佈後的智能手機時代。因為之前做過arm架構又賣掉了,這次Intel就不做arm架構了,直接x86架構。z24xx系列,但除了聯想用過以外,其他的產商都沒用過。z系列主要問題是發熱和兼容性。發熱除了本身基於x86架構的複雜指令集外,還因為工藝。指令集無法改變,只剩下工藝可以改,但Intel不願意給z系列上最新的工藝製程,導致問題一直無法解決。市場遲遲無法打開,Intel也放棄了手機,和nv一樣轉戰平板市場。

如果Intel願意繼續用arm架構設計手機CPU,其實力肯定強於小米--在基帶,CPU和GPU方面的研發實力是小米不具備的。。


科技老樹


首先糾正一下,小米、華為不是能“製造”手機soc芯片,而是“設計”。目前能製造SOC芯片的廠家,技術領先的,一隻手都能數的過來:臺積電、英特爾、格芯、三星。華為、高通、聯發科等企業,自身沒有芯片製造廠,做的是芯片設計業務,設計好芯片之後,交由臺積電生產製造。

現在回到題主問題,英特爾為什麼搞不定手機soc芯片?

答案是,不是英特爾的技術問題,而是失算+打造不出生態。

2006年,英特爾被老對手AMD逆襲,推出的P4處理器市場表現糟糕,市場份額被AMD搶去不少,盈利下滑,逼得英特爾啟動大規模重組:上任新的CEO歐德寧、大規模裁員、出售XScale手機處理器業務。

也就是說,2006年之前,英特爾是做手機處理器的,如果堅持下來,不能說沒有高通什麼事,至少比現在刷存在感都沒資格要好的多。

接著,英特爾又拒絕喬布斯的合作要求:為iPhone製造處理器。

後來的事,大家都看的很清楚了,儘管英特爾一直沒有放棄手機處理器市場,多次進進出出,先後搞了Atom、凌動系列手機處理器,甚至拉了微軟、華碩等多年的老鐵來站隊,加上鉅額補貼,然而還是等於零:手機芯片市場但知有高通、聯發科、華為、蘋果,不知有英特爾。

英特爾為手機處理器業務虧損了超過100億美元,究其原因,主要有:

  1. 技術路線錯誤。手機處理器對功耗特別敏感,因此使用精簡指令集(RISC)的ARM處理器架構,相比英特爾一直堅持的複雜指令集的X86架構更有優勢,更受市場歡迎,目前市場上的手機處理器架構都是ARM架構;

  2. 沒有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ARM通過架構授權、內核授權、使用授權,一統手機處理器市場江湖,高通靠買基帶送處理器模式,也建立起自己的帝國,聯發科通過為山寨機提供可以“拎包入住”的交鑰匙方案,也打下一片江山,華為憑藉咬牙苦熬+自產自銷,踢騰出自己的天地。上述這些,英特爾沒有,也不會,像流寇呼嘯而來,又呼嘯而去,什麼都沒有佔住;

  3. 基帶芯片一直搞不定。基帶芯片像手機市場的鑰匙,華為就是通過巴龍基帶迅速打開局面,高通也是通過強大的基帶優勢奠定市場霸主地位,而英特爾缺乏通信行業專利和經驗積累,靠收購卻沒有迅速構建出自己的優勢,比如2012年花3.75億美元從通信領域活躍的研發公司InterDigital收購1700餘項專利,涵蓋涵蓋3G(WCDMA、HSDPA、HSUPA)和4G/LTE以及802.11 WiFi範圍,意圖拷貝高通買基帶送處理器模式,然而6年過去,還是沒什麼效果。好不容易抱上蘋果的大腿,結果又曝出iPhone XS採用英特爾基帶後信號不好的問題。


    總之一句話,沒有抓住行業發展機遇,即使錢多、技術強大如英特爾,也一樣吃土不誤。


段馬樂諮詢


這個問題問的挺有意思,因特爾在電腦 CPU 方面可以說是幾乎無人可以匹敵的,但是竟然真有人腦洞打開,問為啥因特爾早不了手機的 CPU。。。

其實說起來也不難回答,這就像是在問小米、華為做手機那麼牛逼了,但是為什麼一樣造不出來電腦的 CPU 一個道理。

1、首先,因特爾不是造不出手機的 CPU,而是因特爾造出了手機 CPU 有什麼用?任何公司任何人做任何事情,特別是對於一個龐大的公司來說,做任何事情都是以營利為目的的。

不賺錢還做個毛?所以因特爾做出來的手機 CPU ,有人用嗎?答案毋庸置疑啊,沒人用啊。簡而言之,還是這個公司擅長領域的問題,因特爾擅長與電腦 CPU,手機 CPU 不是他擅長的事情。

2、其實因特爾也不是沒做手機 CPU,任何一個公司看到機會都願意去嘗試的,一是時間問題,人家做的火熱了,你才出來嘗試,黃花菜都涼了,哪裡還有你的市場份額?

而且,目前手機 CPU 基本都是基於 ARM 架構的,不管是蘋果還是安卓,從硬件到軟件都是 ARM 的生態鏈,你倒是想做了,但是人家 ARM 不給你授權,或者說收你很貴的授權費,你做了入不敷出,虧本的買賣,你願意做麼?答案顯而易見啊。

3、最重要的是,並不是牛逼了就得什麼都做的,你看看人家小米華為那麼牛逼了,為什麼也造不了電腦的 CPU 呢?因為沒有錢轉啊,沒錢賺那還做個毛哦!

換一個軟件的維度,阿里巴巴那就牛為什麼做不出微信,騰訊這麼牛為什麼做不出淘寶?天下熙熙皆為利來,都是一個道理,沒錢賺虧本的買賣,沒敢幹唄!你覺得呢?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大家關注留言討論,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stormzhang


英特爾做過芯片,手機芯片哦,他是給蘋果做的芯片,而且手機還上市賣了,可是後來蘋果的工程師發現英特爾的芯片太耗電,而且圖像處理效果也不是很好。

當時蘋果內部出現了兩種意見,一種是用英特爾的芯片,包括電腦和手機,但是有一個很厲害的工程師不同意,他說要麼研發自己的芯片,要麼他走,喬布斯捨不得自己那個很牛逼的工程師,於是就自己公司研發芯片,所以現在蘋果電腦手機平板都是自己的芯片。

英特爾沒有把握好那次機會,後來就專心做電腦芯片,偶爾也提供手機芯片,但是高通等企業搞上來了,用戶不買英特爾的單。



敞夕寧


大家對CPU存在誤區。CPU不只是CPU,只造出一個CPU是沒有任何用處的。我們不能在一個CPU上運行程序、玩遊戲、聽音樂,我們找到圍繞這個CPU造出的硬件,然後安裝一個支持這個CPU的操作系統,然後找到支持這個操作系統的應用才可以。這上邊的一系列事情,合起來就叫做——生態。


僅論造出一個CPU的能力而言,英特爾當然是有的,而且英特爾造出過手機CPU,這個市場上也出現過基於英特爾CPU的手機。但是後來漸漸消失了。原因就在於英特爾無法抗衡高通和蘋果的手機生態體系。


英特爾的手機處理器基於自己的X86架構,儘管性能強大,但是功耗相對較高,所以手機廠商需要額外考慮它的待機時間等功耗問題。而且不同的處理器架構,APP開發商還要考慮兼容性問題,很多小型開發團隊根本無力開發支持不同架構的平臺,他們只能優先考慮高通和蘋果的硬件平臺。


所以,儘管英特爾造出了手機CPU,但是沒有足夠的手機廠商和APP開發商支持,最後也只能無疾而終。


做CPU,真的是不容易啊。


科技行者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要先理清一個事實:現在華為和小米都在自研手機芯片,英特爾並非研製不出手機芯片,就實力而言它是完全能進入手機芯片行業的。

英特爾能研製並且製造手機芯片,但它不想放棄自己的優勢

英特爾曾經做過手機芯片的,只是其芯片實際表現並不好,其中原因我給你慢慢道來。

1.不想放棄自己的優勢

現在的手機芯片基本都基於ARM的芯片架構,它的最大特點就是發熱小,但性能相對英特爾主導的X86架構而言性能較差。

當然所謂的發熱小發熱大,性能強性能弱都只是相對的,因為大家都在進步,所以這些所謂的優點缺點不能完全作為其優勢劣勢。

兩類芯片實際上來說是屬於兩個完全不同的陣營,如果英特爾做手機芯片使用ARM的架構意味著它放棄了自己的傳統優勢,承認自己的架構在移動端上沒有優勢,這是英特爾不希望看到了,所以英特爾想盡辦法也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做到。

英特爾確實做到了,但效果並不好,這是因為它太過獨特。英特爾手機芯片不能直接運行安卓系統,英特爾通過技術手段讓其能“間接”運行,我們可以理解為安卓不能識別英特爾的硬件,而英特爾弄了“翻譯”讓其能夠識別,這樣顯然嚴重的影響了它的執行效率。

2.手機廠商不願意用

由於英特爾的手機芯片完全區別於其它的手機芯片,所以手機廠商們考慮到使用它有一定的風險都不想使用,雖然少部分手機廠商(比如聯想)雖然使用了,但更多的只是試水,這就意味著英特爾的一切努力都白費了。

當然如果芯片本身好的話時間長了自然會有更多廠家使用,然而最終證實它本身並不怎麼樣,最終導致了英特爾在手機芯片上的失敗。

英特爾在手機芯片上並非一無是處

英特爾並非在手機芯片一點作為都沒有,雖然沒有把處理器賣出去,但其基帶芯片目前還是有用戶的。

由於蘋果不想完全依賴高通基帶芯片,所以經過考察後英特爾成為了它最好的選擇,這也是為什麼最近幾年iphone會同時採用高通和英特爾基帶芯片的原因。

總結

看到小米加入了自研芯片的行列,很多人認為只要投入資金、招到人才就能夠做到,事實上並沒有那麼簡單,做手機芯片還需要一定的技術積累以及時間的積累,而對於英特爾而已想通過自己強大的技術實力,不願放棄自己的優勢強行從傳統PC行業轉型了手機行業本身就有較大的難度,它主導的X86架構處理器本身在移動端沒有太大的優勢,這是其失敗的主要原因。


書蟲數碼評


很多年以前就有 後來賣掉了 以前買的moto e2 還能超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