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紫金e評:戰袍留字,能量“滿格”

紫金e评:战袍留字,能量“满格”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防疫前線,白衣就是戰袍。千千萬萬名逆行在防疫前線的醫務人員就是火線上的中流砥柱,更是我們心中的“蓋世英雄”。

戰“疫”中,一線醫務人員“全副武裝”,為了方便辨認和溝通交流,他們在防護服上寫上了名字和互相打氣的話語。雖然看不清他們的面龐,但白色戰袍上的字句早已“透漏”出了他們的內心世界。見字如面,方寸之間的字句,是他們戰鬥的宣言和對生活的熱愛;正能量滿滿的字句,總能帶給人信心和力量。

這是青春擔當的生動註腳。年輕的90後有點淘氣,不管是戰袍上寫著“請叫我帥哥”“希望國家給我分配一個男朋友”的小可愛,還是寫有“熱乾麵”“東坡肉”“羊肉泡膜”的“吃貨”,又或是“等疫情結束我要去看中超”的球迷,正是因為心有陽光,有最質樸的希望,這樣的他們才更真實,才更讓我們讀懂平凡中的偉大。厚重的戰袍掩不住他們青春的嚮往,但重任在肩,他們義無反顧堅投身戰“疫”前線。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白衣戰袍上充滿個性的字句裡跳躍著青春的脈動,彰顯的亦是青年一代的責任與擔當。

這是直抵人心的人間大愛。他們雖被稱作白衣戰士,但心中亦有柔軟所在, “孩子,等媽媽回家”“在家好好學習,加油!”“等疫情結束後,我娶你!” “老婆,我愛你!”……字裡行間,有他們放不下的愛與責任。家裡上學的孩子,功課沒有落下吧?臨陣“逃婚”的選擇裡,有多少對愛人的歉疚?逆行在防疫前線的日子裡,他們又有多少對親人和愛人的思念?白衣戰袍上溫情款款的字眼,寫不夠他們的滿腔柔情。但思念再重,他們依然舍小家為大家,選擇了人間大愛。帶著對親人的思念,穿上厚重的防護服,他們繼續信心百倍地開始工作。

這是敬業專業的集中頌揚。73歲的李蘭娟院士,每天只睡3個小時,她的防護服上寫著“武漢加油”;在防護服後面寫下“精忠報國”的是位來自吉林的39歲醫生,“我不能容忍在這樣一個危機時刻,自己不能出現在第一線”,他說到;“請按時吃藥”“祝你好胃口”“體溫正常,好棒!”感染科護士在隔離病區內有不同分工,她們在防護服寫上了不同的溫馨提示,讓患者對工作重點一目瞭然……一個個溫暖細節,匯聚成“隔離不隔愛”的暖流,溫暖的卻不僅僅是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心。白衣戰士也是凡人,上了戰場,他們需要給自己打氣;患者被隔離也會恐慌,需要緩解他們的焦慮,增強信心。戰袍留字背後,是醫生和患者的相互信任,是大家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是人民群眾的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心若向陽,何懼風雨。“逆行”的白衣戰士,用創意的表達,為抗疫一線注入了縷縷溫情,我們雖然看不見你們的臉龐,卻從這些字句裡看到了信心和力量,最終匯聚成滿滿的守護能量。他們雖然辛苦,但從不說苦;他們雖然想念家,但依然選擇堅守;他們雖然柔弱,但在危難時刻卻堅如鐵石。白衣戰袍留字,亦是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的最美縮影。

每一個有愛有擔當的他們,都值得被銘記並尊重。春天花會開,明天會更好。我們堅信,在這個英雄輩出的民族,沒有什麼能抵擋我們戰勝困難的腳步。(文心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