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舊雜誌、熱水瓶、收音機……虹口首個“記憶小鎮”讓認知症老人回憶過去時光,將於重陽節正式啟用

推開白色木門,彷佛回到五六十年代。牆壁上掛著的是黑白結婚照、全家福,書架上陳列的是泛黃的雜誌、報刊,老式播音機裡說著京腔、打著快板,電唱機、熱水瓶、搪瓷杯、老舊鐘錶……一件件消失許久的老物件把人拉回了五六十年代。

近日,記者從虹口區獲悉該區首個“記憶小鎮”認知症照護專區試運營,首批76張失智老人照護床位將於重陽節啟動。旨在通過他們熟悉的場景,減少老人的不安和焦慮,幫助他們緩解病情。

旧杂志、热水瓶、收音机……虹口首个“记忆小镇”让认知症老人回忆过去时光,将于重阳节正式启用

記憶小鎮為喚醒認知障礙症老人而單獨開闢的專區

“記憶小鎮”是位於虹口區場中路的上海銀康老年公寓專為喚醒認知障礙症老人而單獨開闢的照護專區。老式播音機、熱水瓶、搪瓷杯、書刊畫報、懷舊金曲,專區營造了一個五六十年代的生活場景。讓老人置身自己曾經熟悉的環境生活,並接受照護、治療,從而改善他們的病情。

而早在2015年夏天,上海銀康老年公寓就嘗試接受一批患有認知障礙中重病症的老人,併為他們提供專業生活照護、藥物管理、精神慰藉等服務。

90歲的岑奶奶,入住銀康老年公寓已兩年有餘。至今,她的女婿孫先生都無法忘記岳母當年發病時的情景。“患這種病的老人,脾氣會變得怪異孤僻、喜怒無常。”孫先生回憶說,好好地,會突然把眼鏡摘下來,用保溫杯把鏡片砸得粉粉碎,鏡框砸不爛,就拿手裡死命拗,拗得自己手指抽筋都不停下來。誇張的時候,脫光了衣服在地上打滾。

旧杂志、热水瓶、收音机……虹口首个“记忆小镇”让认知症老人回忆过去时光,将于重阳节正式启用

老人對自己的行為沒有了認知,可是家人看在眼中,急在心裡。“我們醫生也看過,專門請了保姆守著她,但是折騰了老半天,病情非但不見好,反倒日漸加重。”考慮到太太身體狀況,2016年1月,無計可施地孫先生聽從了鄰居的推薦找到了銀康老年公寓。

老人送來的時候,幾乎連家人都不認識,但是在老年公寓規律地生活,還有專人照護,孫先生一家人省心的不少。

昨天上午,孫先生帶著鮮肉月餅來看望岑奶奶。一句“你來了。”坐在輪椅上的岑奶奶便接過孫先生手中的月餅慢慢的咀嚼起來。如今老人情緒穩定,行為正常了,孫先生倍感欣慰,“最最重要的是,她居然認得我了。”

三種療法並進緩解老人病情

岑奶奶的護理師、“記憶小鎮”護理組長王為好從2015年夏天,就開始守護這裡的認知障礙症老人。

“很多老人剛進來的時候,他們潛意識裡是牴觸的,不想離開自己熟悉的家,可是他們又不會用語言表達。因此會用一些小孩子的手法來抵抗,像不吃飯啊、哭鬧耍脾氣等等。”王為好說,每一位認知障礙的老人都有他自己的世界,因為他的感官,他的聽覺、視覺,包括他的所思所想都有他自己的一個世界。“他認為他的世界就是真實的,因為我們需要去走進認知證老人的世界,去站在他的角度上考慮問題,不否認、不糾正、不責備,多觀察、多鼓勵、多引導。老人就會像孩子,你讓他們高興了,他們自然會聽你話。他們不吃飯,你得先想方設法先哄他們高興,然後再幫助他吃飯。如果老人沉默,那就得開導並引導他們開口。”

旧杂志、热水瓶、收音机……虹口首个“记忆小镇”让认知症老人回忆过去时光,将于重阳节正式启用

照顧認知障礙症老人的方法與健康老人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護理人員除了經過專業的培訓與輔導之外,每隔一段時間還得進修研討。王為好介紹說,很多老人進來的時候情緒不穩定,有時過於激動,護理人員越勸解,他們哭鬧得越厲害。但是經過幾次試驗,他們發現,音樂可以讓老人安靜,甚至會跟著音樂拍手唱。

之後經過探究,他們開始為認知症老人開啟了“音樂療法’,“我們常常會給老人聽些古典音樂、懷舊音樂,讓老人放鬆身心。”此外,他們還在走道、牆角放置了很多植物,再配上精油,幫助老人舒緩、安神。“這就是我們說的‘芳香療法’。”

如今,“記憶小鎮”打造完畢,可算是第三種療法。通過營造各種老人熟悉的場景,讓老人想起過去,“比如看到牆上掛的結婚照,老人也會聯想到自己的結婚場景,慢慢地喚醒他們的記憶。”

旧杂志、热水瓶、收音机……虹口首个“记忆小镇”让认知症老人回忆过去时光,将于重阳节正式启用

常規功能豐富

當然,“記憶小鎮”除了外觀具有年代感的陳設,其他常規的功能也是很豐富的。據介紹,小鎮設置多種不同區域。除了滿足老人生活需要的茶水房、餐廳、盥洗室等常規區域,還添加了閱覽區、康復區、休息區等讓老人進行活動、訓練、社交的功能性場所,充分考慮到了認知症老人的實際情況。

與其他長者住養區域相比,“記憶家園”在設施配置、日程安排等方面也有很大不同。例如,嚴格完善的門禁設施防止老人走失、白黃兩色的燈光方便日間夜間照護、隱蔽的醫藥箱確保特殊藥品存放、穿著便服的護理人員讓老人有居家感等。

旧杂志、热水瓶、收音机……虹口首个“记忆小镇”让认知症老人回忆过去时光,将于重阳节正式启用

此外,為了延緩長者失智進程、提高生活質量,“記憶小鎮”還專門為認知症長者開展各項針對性的特色活動。記憶力訓練、注意力訓練、思維能力訓練、語言功能訓練、感官刺激訓練、益智訓練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等,都是“記憶小鎮”的特色課程。

“記憶小鎮”主任唐園秋表示,其實早在2012年他們就在摸索,經過三年的時間,篩查發現,大概將近40%的老人有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所以,在2015年就專門為認知症長者開設了照護專區。

後來,“在我們的探索和實踐經驗當中,包括我們和美國、荷蘭、日本等等這些專家的交流分享,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認知症老人的瞬時記憶很差,但對過去的記憶比較清晰,特別是在他們三十到四十歲之間的記憶會非常清晰。”唐園秋說,記憶小鎮老人的平均年齡在85歲,據此反推,他們對五六十年代的老物件、書刊雜誌的記憶是最清晰的。因此,一個獨具五六十年代風情的“記憶小鎮”應運而生。所謂佈置物件不是越老越好,而是應有一定科學道理。

2015年設置專區,18年進行優化

“我們2015年設置專區,18年進行優化。”唐園秋說,患有認知障礙症的老人,完全治癒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通過治療去延緩症狀。症狀一般到了中度或者重度的程度,他的家庭是沒有辦法完成照護的,只能送到專業機構。無論是從環境還是照顧能力、水平、專業這些方面,一個家庭都是沒有辦法去支撐一個完整的體系。因為患這種病症,千萬不要把他們與人隔離,要保持和社會的連接,在保持他安全的前提下,比如防走失、防跌倒、防燙傷、防噎食,把這些不安全因素都排除的前提下,保證老人儘可能多的社交和活動。自己能做的事情儘量讓他自己做,即便做不了,創造條件讓他自己完成。

“環境和興趣都有助於老人的病情。”因此,所有老人進來後會有綜合評估,這個評估是多方面的,包括營養狀況、慢病狀況、生命體徵、興趣愛好、最喜歡的東西、最在意的東西、以前的生活習慣、認知水平在什麼程度……

“根據這些信息,每個老人我們整合起來去做一個個性化的照護方案,通過這樣的方式,找到每一個老人合適的照護方法。”在實踐中,把對認知症老人的照護、康復以及生命體徵觀察的這些理念都融入到日常的活動當中去,“他們的活動時間、活動內容、生活行為,全部都是有固定的護理人員,根據觀察和經驗去提醒老人,儘量讓老人的生活規律化、穩定化、常態化。如此,這樣老人會保持一個相對平穩的狀態。即便他記憶力不好、認知能力下降,但在這樣的條件下,通過護理人員的照護依然會有一個相對穩定、好的生活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