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那些年考上西工大的你,是否開始懷念高考了?

伴隨著六月的風,初夏的躁動,高考如約而至。註定不凡的六月,第一批00後坐進了高考考場,親愛的校友,在這特殊的日子,你是否想到了曾經的青春時光?

那時的你,經歷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慘烈廝殺,滿懷著憧憬和希望走進西工大。你把最好的時光託付於此,那裡有你曾經自由翱翔的夢想,也有你踏在泥土上深深的腳印。

如今,我翻遍資料,小心拾起散落的少年心情。在一重重記憶的剪影中,構築起曾經的那個你……

那些年考上西工大的你,是否開始懷念高考了?

那些年考上西工大的你,是否開始懷念高考了?

那些年考上西工大的你,是否開始懷念高考了?

那些年考上西工大的你,是否開始懷念高考了?

那些年考上西工大的你,是否開始懷念高考了?

那些年考上西工大的你,是否開始懷念高考了?

快來跟隨小編一起去看看這些知名校友當年的高考故事吧~

那些年考上西工大的你,是否開始懷念高考了?

唐長紅

唐長紅(1959.01.06- )飛行器設計專家。陝西省藍田人。1982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空氣動力學專業。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

機遇眷顧有心人

唐長紅是1978年恢復高考時搭上改變命運的末班車的那一代人,是“科學的春天”之後破土萌芽的那一代人。

高考之前,唐長紅在農村度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那段日子,白天鋤地、修路、打土坯,晚上學習。“要乾造飛機、造艦船、造原子彈的事”這一理想支撐著他始終沒有放下書本。

命運的轉機終於伴隨著高考制度的恢復而到來,唐長紅以全省物理最高分的成績如願以償地進入西北工業大學空氣動力學專業,學習飛機設計。

在學校,他與來自農村、工廠、部隊的年齡差異很大的同學們一起,如海綿吸水般吸取科學知識,彌補“文革”留下的空白。當時用的大多是外文教材,唐長紅由此窺見了中國航空技術與國外的巨大差距,也種下了“奮起直追、自主創新”的種子。

後來他成為了新型“飛豹”“殲轟7A”總設計師,大型運輸機“運-20”總設計師;獲中航工業中青年自主創新領導人才稱號,2003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11年獲“航空報國特等金獎”。

那些年考上西工大的你,是否開始懷念高考了?

楊偉

1963年5月生於北京,籍貫四川資中。1982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航空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

我的大學

1978年,父親將只上了一個月高中的楊偉喊出了課堂,激動地將一封大學錄取通知書交給他:“兒子,你被大學錄取了!”那一年,楊偉只有十五歲。由於色弱,楊偉填寫的前六所大學都不能錄取他,他只能在“枯燥”的數學與力學之間選擇自己將要從事一生的職業。對於一個夢想成為飛行員的孩子來說,這無疑是一種遺憾。

楊偉的第七個志願是西北工業大學。當時,他並不知道空氣動力學專業究竟要研究什麼,然而,母親的一席話激發了楊偉對這個專業的嚮往:“這可是錢學森、周培源的專業,你去學這個專業不得了呀!”在那個“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這個專業匯聚了中國最頂級的師資力量。

大學期間,在楊偉和同學們眼中,誰理論“玩兒”得越深誰就越有水平。憑藉著數學方面的天賦,他追求將數學公式寫得非常“漂亮”,將計算算得更加精準,將力學與控制用複雜的數學公式進行表達。為了爭取更多的學習時間,每天早晨5點,楊偉就坐在教室裡,一邊嚼著餅乾桶裡隔夜的玉米麵餅,一邊“啃”著課程規定之外的《數學分析》。這時,他早已完成了規定的《高等數學》的學習。

畢業後,他長期從事飛機總體、飛行控制、空氣動力學等專業領域的工作,是殲10B、殲20、“梟龍”戰機總設計師。在航空高科技研究和國家重大型號研製工程實踐中脫穎而出,是我國新一代殲擊機電傳飛控系統的組織者和開拓者。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高技術武器裝備發展建設工程重大貢獻獎”、“2003年度公眾關注的十位中國科技人物”、“國防科技工業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全國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那些年考上西工大的你,是否開始懷念高考了?

李鴻

1967年10月出生,1988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中共黨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駱駝草》載著她的理想放飛

時間迴流到1984年,那一年,李鴻參加高考。她是貴陽六中裡的拔尖學生,高考目標被老師和家長圈定在清華、北大。填報志願時,李鴻自始至終就填了一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

所有的老師都很震驚,李鴻說:“我要獻身國防!”

因為那一年,軍隊院校在貴州沒有招收女生的計劃,以培養航空、航天、航海技術人才而聞名遐邇的西北工業大學,自然成了李鴻走“曲線救國”的最佳途徑。那段時間家裡人輪番來做李鴻的思想工作,因為她的高考成績高出了清華大學錄取分數線40分之多。

在清華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的天平上,誰都知道各自的祛碼,母親只好朝父親發火,招回了遠在大山溝裡的父親,希望威嚴的父親使一把“殺手鐧”,把“迷途”的女兒拉回到清華的軌道上。父女倆相視燈下,久久無言。“想好了?”父親擰滅了燃燒的菸蒂問女兒。

“想好了!”李鴻很堅定。

“是一時的衝動,還是樹立了遠大的理想?”

“遠大理想,終生無悔!”

父親一下子語塞了,怔怔地看著眼前的女兒,想說什麼,但什麼也沒說了。

二十多年前,父親從廣東順德入伍,他轉業可以回到原籍,命運卻安排他進了深山溝裡的軍工廠。父親的行動,正是女兒行為的感召力,如果一定要再追溯有什麼其他動因的話,那是高考前李鴻和同學們一起看了一部反映女兵生活的電影《駱駝草》,那熱烈的場面、動情的故事,深深植根於李鴻的心中:我要去戈壁灘,我要研發導彈,我要做一株駱駝草!

工作以來她先後完成了10多項國家重點型號武器裝備的科研試驗、設計定型和檢驗驗證等重大任務,為我軍航空武器裝備的發展換代做出了重要貢獻,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獎項。曾獲 “全國三八紅旗手”, 第15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

那些年考上西工大的你,是否開始懷念高考了?

劉鄭國

1964年生,河南汝州人,1986年本科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工程系應用電子技術專業,2005年碩士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董事會秘書,辦公廳主任。

立志國防

從小就想從事國防事業是我一直的心願,這是劉鄭國接受採訪時說的一句話。也就是這句話詮釋了他人生道路的所有選擇。

“考大學的時候,我是想學電子專業的,因為在80年代初期,正是國內電子專業迅速發展的階段,所以,在考大學填報志願的時候,我報考的大都是國防電子專業,有幸被西北工業大學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魚雷自導專業)錄取”,劉鄭國說。

經過四年的努力學習,1986年,劉鄭國踏出了西北工業大學的校門,如願地跨進了我國艦船武器裝備的研究基地——中船重工第713研究所,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國防科技工業者。

他從技術員幹起,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不斷成就自己的夢想,由他主持研製的多型艦炮及導彈發射裝置一次次交付部隊,得到部隊首長的多次肯定。這也是對他立志從事國防科技事業的最好回報。

工作30多年來,他先後被評為國防工業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首批國防工業"511人才工程"高級管理人才,榮立國防科技工業一等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先後榮獲總裝備部武器裝備預先研究先進個人、突出貢獻獎。

有些人,很長時間沒聯繫了但感情依舊還在那兒。

有些事,經歷了會懷念但不會想要重新再來一次。

高考便是其中之一。

如今不參加高考的我們,依然會懷念那段為了夢想為了未來而忘我奮鬥的經歷……

——{ 今日話題 }——

關於高考,有哪些記憶深刻的事情?

審核:可方玲

轉自西北工業大學校友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