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貴婦愛上兒子的朋友,兒子氣憤而死,《我是愛》瘋狂悲烈的愛情

「本文首發於溪流娛樂」

‖溪流娛樂 ,電影/故事/人生‖


人世間,唯愛情最讓人琢磨不透。

但其實每一段愛情故事的發生,都是心底裡早已存在的那顆種子的發芽。

這顆種子大部分時間都默默的藏在心底,或許一輩子都不會發芽,不會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可一旦這顆種子遇到了合適的土壤,遇到了澆灌,哪怕只是一滴水,它也會近似瘋狂的蔓延開來。

有時,這是一顆美妙的種子;有時,它也會帶來災難。

貴婦愛上兒子的朋友,兒子氣憤而死,《我是愛》瘋狂悲烈的愛情

影片《我是愛》中的主角艾瑪(蒂爾達·斯文頓飾),心中就一直藏著這樣一顆種子。

1

艾瑪是俄羅斯人,她的丈夫去俄羅斯做藝術品生意的時候,兩人相識。

隨後,艾瑪跟隨丈夫嫁到了意大利米蘭。

貴婦愛上兒子的朋友,兒子氣憤而死,《我是愛》瘋狂悲烈的愛情

艾瑪的丈夫家是米蘭有名的豪門——瑞奇家族。家族在米蘭經營著紡織品生意。

艾瑪這個名字,是艾瑪去了米蘭之後,丈夫給他取的,她俄羅斯的名字叫希泰什。

貴婦愛上兒子的朋友,兒子氣憤而死,《我是愛》瘋狂悲烈的愛情

艾瑪原本很喜歡做飯,在俄羅斯的時候,她經常呆在廚房。但是自從嫁到瑞奇家族,她再也不用進廚房了。

然而,骨子裡喜歡為家人做美食的秉性卻依然沒改,她為兒子愛德阿多做的魚湯,就是兒子最喜歡的湯。

貴婦愛上兒子的朋友,兒子氣憤而死,《我是愛》瘋狂悲烈的愛情

02

安東尼奧是艾瑪兒子愛德阿多的朋友。他是一名廚師,是一名頗有抱負,喜歡研究美食的廚師——姑且稱不上美食家。

但是,他做的美食的確美味。

愛德阿多在家裡舉辦派對,邀請安東尼奧為他們製作美味佳餚。艾瑪就是在這個時候,第二次見到安東尼奧,第一次嚐到他做的美食。

貴婦愛上兒子的朋友,兒子氣憤而死,《我是愛》瘋狂悲烈的愛情

艾瑪第二次嚐到安東尼奧做的美食,是他為她特意做的蝦仁番茄蔬菜配糖醋醬汁。

貴婦愛上兒子的朋友,兒子氣憤而死,《我是愛》瘋狂悲烈的愛情

喜好美食的艾瑪,完全沉浸在了美食之中,全然忘記了她旁邊還坐著婆婆和未來的兒媳。

這一次,艾瑪徹底迷上了安東尼奧。

貴婦愛上兒子的朋友,兒子氣憤而死,《我是愛》瘋狂悲烈的愛情

03

艾瑪平靜的生活,就這樣被安東尼奧的進入徹底改變了方向。

這時還發生了一件事:艾瑪知道了女兒伊麗莎白喜歡女生,並拋棄了之前的男朋友。而且為了做回真正的自己,伊麗莎白還剪去了長髮,留起了短髮。

貴婦愛上兒子的朋友,兒子氣憤而死,《我是愛》瘋狂悲烈的愛情

當艾瑪到訪安東尼奧的家,兩人終於越過了那條線。艾瑪心裡一定是高興的,她回到家裡臉上仍然情不自禁的露出甜蜜的笑容。

貴婦愛上兒子的朋友,兒子氣憤而死,《我是愛》瘋狂悲烈的愛情

艾瑪也像女兒一樣,剪掉了長髮,遵從了自己的內心。

貴婦愛上兒子的朋友,兒子氣憤而死,《我是愛》瘋狂悲烈的愛情

04

身為豪門貴婦的艾瑪為何會如此痴迷一個做菜的廚師呢?

即使他做的菜再好吃,但做菜好吃的人大有人在,為何就偏偏喜歡安東尼奧呢?

貴婦愛上兒子的朋友,兒子氣憤而死,《我是愛》瘋狂悲烈的愛情

其實,豪門、貴婦這些裝飾一樣的詞,只是外界給艾瑪的標籤。在她心裡,她依然是那個俄羅斯少女,那個喜歡自由,喜歡為愛的人做美食的女人。

她也為安東尼奧做了給她兒子做的那道魚湯。

艾瑪之所以迷戀安東尼奧,除了安東尼奧做美食的天賦外,也喜歡他接近自然,自由隨性的生活方式。

更重要的是,她在安東尼奧身上找到了“家”的感覺。

貴婦愛上兒子的朋友,兒子氣憤而死,《我是愛》瘋狂悲烈的愛情


而不是像身居豪門那樣,衣著總要那麼得體,座位總要排的那麼有序,那一切都是如此的束縛。

貴婦愛上兒子的朋友,兒子氣憤而死,《我是愛》瘋狂悲烈的愛情

當艾瑪從深宅大院來到安東尼奧位於山上的略顯破敗的房子時,她沒有感覺到寒酸或簡陋,而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和風沐浴。

貴婦愛上兒子的朋友,兒子氣憤而死,《我是愛》瘋狂悲烈的愛情

他們倆盡情的在這自然的美景中,在溫暖的陽光裡,揮灑著他們的激情,那些野草、野花,那些蝴蝶、蜜蜂,都是他們的觀眾,他們的每一寸肌膚,每一根體毛,都被風親過,都被陽光溫暖過。

貴婦愛上兒子的朋友,兒子氣憤而死,《我是愛》瘋狂悲烈的愛情

05

愛情沒有對錯,艾瑪與安東尼奧的感情也是一樣的。

然而,艾瑪的兒子愛德阿多卻揹負了內心道德的譴責——是他將母親介紹給安東尼奧認識——在與母親的激烈爭辯中,導致他不慎頭部被撞擊而身亡。

貴婦愛上兒子的朋友,兒子氣憤而死,《我是愛》瘋狂悲烈的愛情

痛失愛子的艾瑪最終選擇離開了豪門。

當她離開時,女兒給了她堅定的眼神。

貴婦愛上兒子的朋友,兒子氣憤而死,《我是愛》瘋狂悲烈的愛情

艾瑪甘願與安東尼奧生活在山上,生活在簡陋的房子裡,只因她心中那顆已經發了芽的種子。

愛情無對錯,做內心真正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