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4 周杰倫音樂風格之學術報告!怎一個屌字了得!

關於周杰倫音樂風格的學術報告

——簡析周杰倫歌曲的藝術魅力

(摘自天涯網友)

摘要:周杰倫的歌曲使人迷醉,它的魅力何在?浪漫&流行&古典能融為一體麼?R&B的前景?未來的的審美趨向將會如何?

周杰倫音樂風格之學術報告!怎一個屌字了得!

關鍵詞:

周杰倫,藝術,浪漫,幻想,審美

引言:

“我渴望回到森林中的家園,那草地上的一條小路。” [1]在萎靡不振的華語音樂圈內,近年來勢力越發薄弱,這時,JAY出現了,頓時引起軒然大波。在簡單音樂背後,我們同樣能看出現代人群的偏好走向——激烈的ROCK和恬然的JAZZ已經不能滿足大多數人的口味。喧囂過後,真正能撫平精神創傷的,還是迴歸自然,而音樂的自然是什麼呢?——是想象的自然。

1. 周杰倫音樂分析

1.1 R&B音樂[2]

R&B的全名是 Rhythm & Blues,翻譯為“節奏布魯斯”。R&B最早起源於“BLUES”,所謂“黑人的流行音樂”,Billboard雜誌曾特別聲明, R&B為黑人音樂,R&B範圍很廣泛,除了 Jazz和Blues之外,都可叫做R&B。當今流行的Hip Hop和 Rap都來自 R&B,節奏布魯斯(R&B)的誕生可以追溯到40年代中期。

1.2 第一個R&B

在中國,第一個引進R&B的是陶喆。

1.3 方文山

眾所周知,周杰倫第一步是關鍵性的。自從有了同名專輯《JAY》這個完美的起點,周杰倫便廣為人知,並一路走紅,繼《范特西》《八度空間》《葉惠美》後,2004年周杰倫又推出了充滿濃郁鄉土氣息的《七里香》,連續幾年銷量位亞洲第一位。暫且不議其未來形式如何,只是這幾年的節節攀升,便能確切無疑的證明:他的歌是有某種魅力的。

而他的幾首代表作其中的歌詞都獨具匠心,但奇怪的是,我們往往能在歌曲中發現,方文山寫的詞似乎有些不符合常理,像教堂玻璃上班駁的彩色玻璃,是用一個一個生僻的地名或人命拼湊而成的。“同樣的,方文山的詞和周杰倫的曲還是一如既往地基本上沒有什麼關係,他們的詞曲可以是兩回事,詞鋒和曲風甚至會背道而馳,而這種現象卻又很適應現代人天馬行空的要求,這也成為他們的音樂風靡全國的一大原因。”[3] 周杰倫的曲調往往不是輕快活潑,就是怪誕費解。同樣的,寫詞者也必須有律動性,同時還要考慮能不能“琅琅上口”。比如《龍拳》裡一段:

以敦煌為圓心的東北東這民族的海岸線像一支弓那長城像五千年來待射的夢我用手臂拉開這整個土地的重

再比如說《愛在西元前》其中小巧精湛的一段

祭司神殿征戰弓箭是誰的從前喜歡在人潮中你只屬於我的那畫面

經過蘇美女神身邊我以女神之名許願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

拼湊字詞彷彿成了方文山的嗜好,這種方式給了讀者無限的FATASY的樂趣:延綿不絕的浪漫風光,古代文明的無盡遐想,同樣給予了現在生活在E時代裡的人貼近心扉質樸的感受以及積極樂觀的想象空間,可謂難得。也從某個角度來說給瞭如今“不求甚解”且喜歡獵奇的青年一代一種盲目的崇拜。對於給予自己新奇感和自由感的人,一般都很受愛戴。“哦,請在今天給我們花叢中的歡樂;請不要讓我們思考得太遠……讓我們留在這裡,在這一年中最有生機的春天。”[4]也許這是青少年喜歡甚至狂愛JAY的理由之一——也是偶像崇拜的理由之一。

有人說方文山所作之詞無實際意義,而且有“口水詩”之嫌。並且一群先鋒詩人也群起而攻之,說他敗壞詩風:

“時下最火的周杰倫的歌也被指無實際意義。北村認為:我們現在流傳的很多音樂,裡面所表達的主題非常空洞,毫無價值,只有刺激,沒有心靈的原始感動。我曾經聽過周杰倫一首歌,前面幾句聽起來好像是怎麼該,怎麼該,後來考察了一下,它實際是客家話裡的幹什麼,幹什麼。有哼哼哈嘿,是很符號化的,沒有實際意義。無論是搖滾樂還是流行歌曲,歌詞是很重要的,歌詞是抒情的主體,對歌詞的感受才是感動的重要源泉,否則旋律將成為無根之草。”[5]

周杰倫音樂風格之學術報告!怎一個屌字了得!

的確,在有些詞裡面,所反映的情感有些誇張,不過還是可以理解,因為這些詞基本反映了歌手的心情。例如《七里香》中一段:

雨下整夜我的愛溢出就像雨水院子落葉跟我的思念厚厚一疊幾句是非也無法將我的熱情冷卻你出現在我詩的每一頁

我曾經聽到過無數的人怒斥周杰倫,說他吐字不清,歌詞亂搞,哼哼哼哼……這種RAP在國外早已被廣泛承認,並一直被人們所喜愛——可中西方文化畢竟不同,實話說,有些詞不查BAIDU是不會聽懂的:

不知不覺你已經離開我不知不覺我跟了這節奏後知後覺又過了一個秋後知後覺知後覺

這裡的“不知不覺”和“後知後覺”幾乎聽不出來有什麼分別,同樣,在《同一種調調》裡,複雜的讀音就更難辯了:

那驕傲才不會寂寞的很無聊書框的城堡像歐洲情調對著這張海報我們在遠距離欣賞與微笑沉默無法偽造我們同一種調調不關心天氣預報因為那無關緊要……

其實在主旋律和前文間還有那麼幾句RAP,可是誰也不可能聽的出“下面開始……”這一段。

他們倒是奇怪的很:為什麼那麼多人都被這個年輕人那麼快吸引住了呢?很可能是因為現在的人想從音樂當中釋放自己的壓抑,找到精神寄託,古典樂曲畢竟只對少數人起作用,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需要一種通俗易懂,又不被學者廣泛承認,有特點,有風格,輕快,有節奏感,這正是JAY。

不過作為一個流行歌手,作為一首流行歌曲的詞作者,所作成的詞能像這樣的能有幾個?再說先鋒詩人一派既然看不慣,滿可以拿出作品,堂堂正正較量一次,世人自有公斷——為何只是怒斥?如果歌詞內全是哲理詩篇,乾脆去讀《叔本華精選集》罷了,這樣也達不到音樂真正的效果。世人自認不甘,卻又不才,只會怨天尤人。“如今,能做英雄的往往被想做英雄卻做不了英雄的人踩在腳下。”[6]這樣的例子多的不可記數,“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長江萬古流”,“評論者往往被人忘卻,而文學作品將被世人銘記。”[7]

有人說在JAY的音樂裡,所有的“人”的形象逐漸變大,而傳統的“國家”“民族”概念卻逐漸淡化,這與審美觀念有關,其實,永恆的主題還是人自己:

“在審美對象上,存在著空間恐懼的中國人自認自己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因此人與自然的關係是永恆的主題,人們在作品反映的大自然中尋找自我;而西方人相信“人是萬物之靈”,人是藝術的永恆主題。在審美理想上,中國人追求的和諧是內容美方面的,或為人與社會的統一:剋制、中庸;或為人與自然的統一:空靈、淡泊。西方人談論的和諧是形式美的精緻,在內容上大抵是主人公與世俗的矛盾衝突。中國人講意境,西方人講形象;西方人講典型,中國人講中庸;淋漓盡致的高潮是西方藝術追求的目標,藏而不露的含蓄是中國藝術的上品;西方人的革新在離經叛道,中國人的創意是厚道宗經。有趣的是我們一面表示要弘揚民族文化,一面卻用諸如形象、典型、高潮、色彩豐富等等西方的眼光審查中國作品,有些被認為缺乏個性,有些則被評為單調,等等。在這批評尺度的影響下,我們正在漸漸地失去自己的品味而愈來愈向西方標準^-^攏了。”[8]

民族性到底應不應該頌揚?答案是肯定的,民族的文化是重要的,但我們往往忘記了自身的存在,當我們望著十幾億的中國人時,容易丟失自我——我們需要共性,但宇宙不只因共性而神秘,它是因為單獨的個體而生機昂然。我們在周杰倫的音樂中,確實能發現自我的潛力。“讀完它,然後扔掉它吧。”[9]我們在研究美學時,不能不考慮精神領域的出發點。同理,我們在討論周杰倫和他的音樂的問題時,也要從這方面來權衡。“辯證思維使中國人早就懂得事物發展的不間斷性和對立事物的相互轉化關係。但這亦給我們的思維帶來了不可知論和折衷性的色彩,漢語的非節奏性和四聲變化,這一切給中國傳統音樂帶來了散文化的特徵。”[10]我們要回歸自然,重新找尋失去的夢想,找尋自己的閃光點,而不要盲目模仿。

“不光現代主義是這樣,一切先鋒性的思想似乎都難以逃出被轉化的宿命。這是因為,先鋒往往意味著對既有秩序的沖決,但一種決絕的態度,不僅會使秩序也會使破壞者自身陷入虛無棗所以,徹底的革命總是迎向虛無,迎向一切秩序的否決,迎向一切可能性,或者說,絕對意義上的革命就是絕對的自由,而非其他,一旦革命無力承受如此之“輕”,它就會發生內在的轉向,既改其革命的初衷,又對其所欲革除之秩序分外地迷戀起來,從中發現了自己的歸宿。”[11]

可以說,現代的教育體系不允許個體的迅速發展,在未來20年內,“共性”社會還是要持續很長時間的。所以,周杰倫和他的音樂出現了,給了我們一點珍貴的慰藉。

結語:

“想象力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之一切,它是推動進步的。因此,愛因斯坦下了一個斷語:‘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12]也許森林中的家園對我們來說久違了很久了,在此建議大家,常找找那片森林,在狹窄的社會里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周杰倫音樂風格之學術報告!怎一個屌字了得!

附記:

近日,《蝸牛》的入選“愛國主義歌曲”引起了一場爭論,我認為,《蝸牛》的入選代表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推薦者認為非常有教育意義的歌曲和影視作品,到了青少年這裡卻往往顯得“曲高和寡”,無法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反過來,青少年非常喜愛的歌曲和影視作品,卻難入推薦者的“法眼”,難登“愛國主義”的大雅之堂,以至於愛國主義教育與接受教育的青少年之間,總是隔著一層皮,難以發揮真正的作用。”[13]

在2005年中,周杰倫也許會消失,也許會更紅——但我們要清楚,我們喜歡的不只是音樂——而是一直在找尋那條屬於自己的路。

參考文獻:

[1] 引自海頓斯坦所著《家》,海頓斯坦(1859—1940),瑞典近代著名抒情詩人和小說家

[2] 參考《R&B發展史》,P1

[3] 引自陳谷川《周杰倫不能沒有方文山》,《南方都市報》

[4] 引自弗羅斯特(1874-1963)《春天裡的祈禱》

[5] 引自《中國先鋒詩人黃山論劍:周杰倫唱的啥玩意》,《青島早報》

[6] 引自《WYB隨筆集》,P4

[7] 引自《博爾赫斯談話錄》

[8] 引自林華《中國與西方傳統音樂的創作思維比較 》,4-2,《兩種不同的審美體系》

[9] 引自《紀德精選集》

[10] 引自林華《中國與西方傳統音樂的創作思維比較 》,4-2,《兩種不同的審美體系》

[11] 引自丁紀《先鋒是最容易模仿的》

[12] 引自梁江《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美術教育三題》

[13] 引自《周杰倫歌曲入選愛國主義曲目具現實意義》,《現代快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