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教育最不能缺是什麼呢?道德教育

在這個疫情中,我們看到了像鍾南山那樣很多的優秀的醫生、專家、黨員幹部為做好防疫工作,忘我工作,不怕艱險,可歌可泣。

但我們看到了一些人的醜惡,如有的人明明感染了病毒,卻四處亂跑;有的人為了能夠成為紅人,竟然舉報正在為疫情奮戰多個日夜的募捐人韓紅;還有個別幹部為了個人安全,關鍵時刻逃跑了,等等。

面對這些現象,我們應該反思,這些人人品哪裡去了?不容置疑,他們的道德缺失很嚴重。面對這種現象,對教育者或家長而言,加強孩子的道德教育刻不容緩,尤其要強化對他們大愛之心的教育,從而讓他們成為一個有愛心、有責任心的人。做到這些,我覺得應從以下兩方面做起。


教育最不能缺是什麼呢?道德教育

道德永遠是指導人們做好人做好事的基礎。


一、家長要做孩子道德的引領者。俗話說,父母是什麼樣的人,孩子就是什麼樣的人,雖然這句話不一定全對,但說明父母在孩子做人方面的影響力是很大的。

所以,作為家長,要堅持身教與言教相結合,尤其是要做好身教,因為身教的影響力是最深刻、最持久、最有效果的。如何身教,就是家長一定要勇於擔當,與人為善,坦坦蕩蕩,力作君子型家長,潛移默化影響孩子,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如何言教,就要從勿以善小而不為的角度,經常性的引導孩子學會做好事、做善事,多從現實生活實例去有針對性引導他們。如我們可以圍繞這次疫情防控工作,把像鍾南山、韓紅等那樣有大愛之心的人,給孩子講一講他們的故事,在交流中引導他們去該怎麼樣做人做事。


教育最不能缺是什麼呢?道德教育

善行義舉,永遠光輝照人


二、教師要做好道德的教育者。當下,學生道德教育在教育環節中,可謂是弱化了,因為很多學校都把大多數的精力放在學習成績上,這是很不可取的。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善於把道德教育融入課堂,融入日常活動中,讓愛心陪伴孩子們茁壯成長。

其次,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做學生道德教育的示範者、引領者,潛移默化中去薰陶他們,尤其要善於挖掘身邊的善舉義舉,傳遞給他們,讓他們入腦入心。最後,就是多開展愛心活動,讓愛心在學生的心靈中蓬勃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