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精準施策 復工生產 巧幹助力

——中鐵七局三公司防疫復工散記

本網訊:(記者 常魁星 通訊員 李帆 董志振)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令基建業受到巨大沖擊,多個施工項目延期復工。怎樣既能保證防疫萬無一失,又能最大程度地展開復工生產?


3月3日,作為深圳市交委系統首個復工項目的中鐵七局三公司深圳媽灣跨海通道項目,為解決這個難題提供了可行方案,工人們正在項目首創的“施工方艙”模式下,安全地展開作業。截至目前,該公司全國40多個在建工程項目已全部實現返崗復工。
自疫情開始蔓延以來,該公司按照黨中央的部署要求,多措並舉,主動擔當,海外玻利維亞項目員工與國內員工齊努力,多次向駐地區委會、疫情防控中心等單位捐贈了防疫物資,公司開展網絡在線培訓全覆蓋。2月23日,該公司浙江金義東市域軌道項目的51名工人乘坐陝西首趟“復工包機”返崗的同時,各在建項目紛紛包車接回了工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迅速開展復工生產,齊心協力打贏這場防疫復工攻堅戰。

國內外齊努力
2月14日,地球另一端的玻利維亞第二大城市聖克魯斯的大街上玫瑰盛開,一派祥和。但中鐵七局三公司海外公司玻利維亞ESPINO公路項目的工程技術人員,卻為了“口罩”奔波在這座小城的大街小巷……
項目員工劉東斌平時負責採購生活物資,在聖克魯斯四年多了的他在當地有些“熟人”。他在電話裡,用最短的時間就找到了幾家大藥店和醫療用品銷售公司。經過溝通確認、對比質量價格,篩選出了符合標準的口罩和手套。9萬隻口罩和3萬隻的手套一下就有了著落,首戰告捷,大家信心倍增。經過努力,整整70箱防疫物資通過快遞公司順利送至國內,經國內員工的手捐贈給一線防疫工作人員。

同時,國內員工也在積極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當中。2月25日,該公司向陝西省疾控中心捐贈“防疫用車”一部,用以支援疫情防控工作。
該公司於2月6日發出《倡議書》,一方面要求公司員工們無條件響應和配合項目業主、地方政府,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方面號召全體員工們積極行動起來,自願為疫情重災區和一線醫護人員捐款捐物,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獻出自己的愛心和力量!隨即,愛心捐款如雪片般飛來,公司工會共收到包括非洲和南美洲項目在內的2000餘名員工的捐款420990.66元。根據員工的心願,公司購置了防疫物資,分批進行捐贈。
“近期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心和善舉,讓連日來堅守在一線的疾控中心抗疫人員倍備受鼓舞。目前,在舉國上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中鐵七局三公司捐獻防疫車輛一部,充分彰顯了企業的社會責任與擔當。我們會繼續努力,堅決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回報支持我們的三秦父老。”陝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劉峰說。

“包機”同時“包車”
2月23日上午8時35分,經過2小時15分的飛行,該公司浙江金義東市域軌道項目的51名工人乘坐的陝西首趟“復工包機”順利抵達浙江義烏機場。

“中鐵七局三公司公司領導到咸陽機場看望了我們,給我們每個人發了口罩和吃的,還給每人一份疫情防護知識手冊,他們的細心周到,讓我們感覺路上一定會很安全。”63歲的林明來起飛前在西安機場大廳表示,到了項目上要對得起良心、好好幹。
“我還是頭一回坐飛機,有點緊張,項目部這樣安排可以讓我們在路上少點折騰,更加安全。”23歲的王乃博來自寶雞,是一位鋼筋工,也是此行中年齡最小的。
為了儘早恢復生產,該公司想盡了各種辦法,應對特殊時期的農民工返崗困難。2月24日,杭州地鐵3號線項目經過千里奔波,順利接回30名工人返崗;同一天,運架分公司也將15名工人從咸陽基地專車送往中蘭客專項目;次日,31名工人乘坐包車從山西垣曲縣返崗至洛陽地鐵1號線項目部……
2月27日19時,7輛裝載著2套HZS120攪拌站的17米半掛車由該公司位於甘肅的平天高速項目出發,克服了諸多困難歷時一天一夜跨越近千里順利抵達河南濮衛高速項目部,再次體現了該公司“復工復產”的決心。

防疫妙招解難題
2月9日,工人滑衛幸與同村的小李、小高3人一起從西安坐高鐵來到深圳復工。他們是中鐵七局三公司深圳媽灣項目部員工。經過一系列嚴格的防疫檢查和信息登記之後,他們被安排進入“施工方艙”中的生活隔離艙,3人住進單間,做起了鄰居。

這裡實行封閉式管理,有專人24小時值班隨時解決他們生活中的需求,三餐統一配送,防護用品配備齊全,生活垃圾及戴過的口罩分類收集處理。
“施工方艙”是該項目借鑑武漢方艙醫院建設經驗,結合項目實際加以改進後推出的特殊管控模式。經過深圳地區安全管理專家多次討論、完善,正在項目施工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施工方艙”由調度指揮艙、教育培訓艙、職工安全艙、生產作業艙、生活隔離艙、材料堆放艙、施工通道艙這7個用柵欄硬隔離的功能區域組成。各施工區域和管理區域實行網格化、模塊化管理,各功能既互相獨立,又有機結合,既避免人員流動造成交叉感染,又實現了施工現場各作業面之間、不同班組間有效隔離。同時,保證了生活隔離區與施工隔離區的有效連接、施工現場管理指令有效傳達、物資供應暢通、作業人員順利培訓。
可以說,此舉為工地加上一個看不見的“保護罩”,讓工人們可以在其中安全地展開作業。上班時,老滑他們經過固定行進路線,通過施工通道艙和其他班組錯時進入生產作業艙,過程中都接受了體溫測量,進行了消毒和登記。然後,他們要在教育培訓艙接受調度指揮中心進行的班前安全教育並接受當天的施工任務。隨後,工作人員帶領他們進入生產作業艙。在其中的鋼筋加工區他們每人一個工作面,相互不需任何接觸,下一道工序之間也無須碰面,避免了作業班組之間發生交叉感染。除了鋼筋加工區外,DJP加固樁基、高壓旋噴樁、主體冠梁等工作面均採用這種模式。

該公司的防疫妙招不僅如此,甘肅定臨高速公路項目部就創新實施了“三色袖標”管理法,即根據工作職責、隔離期限、新返崗人員等,將復工員工分成三類人員並佩戴不同顏色的袖標開展工作。值班防疫員工為紅色、處在14天隔離期的員工為黃色、隔離期限滿的員工為綠色。新返崗人員進場後,首先發放黃色“觀察期”袖標,待14天隔離期滿之後再換成綠色“正常”袖標。如此,“三色袖標”管理法將不同顏色袖標的員工有效“分區隔離”,分別進行管理。
該公司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過程中用智慧作出了有益的嘗試,“疫”路上實幹加巧幹,成功化解了防疫和復工之間相互影響的難題,為建築企業打贏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攻堅戰作出了良好示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