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合陽縣用心用情培育貧困學子成人成才

陝西網 (通訊員 嶽採麗)合陽縣地處渭北旱塬,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由於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貧困家庭學生數居渭南全市之最,教育扶貧工作更加任重道遠。

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合陽縣用心用情培育貧困學子成人成才

去年秋季開學時,陝西省合陽縣甘井鎮中心小學的教師跨溝越嶺,來回步行10多公里尋找一名開學未報到的學生。最後,在學校的多次勸返下,該生家長將孩子送回了學校繼續上學,上演了一出現實版的:

求學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是教育扶貧的好政策改變了我的命運”,合陽黑池鎮中學貧困生小夢(化名)談起校長秦永紅對自己的幫扶經歷激動落淚。“感謝學校的資助和校長的關愛,不然我早就失學了!”

小夢是黑池鎮中學三年級的學生,母親在她出生後便棄家出走,父親三年前也因病離世。本就可憐的小夢在去年三月份又遭遇了一次家庭變故,與她相依為命的奶奶因積勞成疾不幸離世,這也讓她面臨失學的可能。

瞭解到情況後,秦永紅校長多次入戶走訪,為她申請各類貧困補助,免除孩子所有的教輔資料和生活費,並積極與各部門、鎮街聯繫,為小夢尋到監護人,解除了孩子在生活上的後顧之憂。

在合陽縣,類似小夢這樣情況的並非個例。“絕不讓一個學生因為貧困而失學!”是做完手術三天後的合陽縣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周治民在全縣教育扶貧電視直播大會上對全縣人民的莊嚴承諾。

為保障貧困家庭學生有學上、上得起學,合陽縣教育局全面落實“兩免一補”等惠民政策,動員社會力量關愛貧困學生,近三年全縣累計資助5.6萬餘人次,發放各類助學金9300餘萬元,社會愛心企業和個人捐資助學800餘萬元。

“要認真分析學生輟學原因,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依法制止輟學,是各級黨政和全社會的‘重中之重’,更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副局長梁紅周在談到控輟保學時這樣說道。

合陽縣層層落實控輟保學“七長責任制”,縣長、教育局長、鎮長、村委會主任、校長、師長、家長分別簽訂目標責任書,落實鎮村校聯動勸返制度,夯實各方責任,杜絕輟學現象發生。推動成立縣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落實“努力讓每一個殘疾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特殊教育要求,對全縣47名重度殘障等特殊學生逐人落實送教上門,幫助他們自信自強,健康成長。目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生無一人因貧困失學輟學。

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合陽縣用心用情培育貧困學子成人成才

生源流失是困擾很多農村學校的難題,而合陽縣坊鎮中心小學卻出現了學生迴流現象。談起2019年秋季開學13名學生迴流,該校校長王松山臉上泛起了笑容,“這與學校辦學條件的持續改善密不可分”。這正在驗證著合陽教育近些年的突出特徵:

辦好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

合陽縣堅持“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就是最根本的扶貧”這一理念,把提升辦學水平,促進教育均衡,辦好群眾“家門口的學校”作為推進教育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

近幾年來,合陽累計投資10億餘元,建設高中1所、義務段學校4所、幼兒園4所,增加學位13000餘個,在全市率先消除了大班額,普惠性學前資源佔比達96%,位居全市第一。實施“全面改薄”工程,累計投入2.3億元改善鄉村寄宿制學校、小規模學校辦學條件,完成50餘所學校的浴室、廁所、取暖等改造建設,在全市率先實現所有學校標準化。此外,合陽還投資5000餘萬元實施教育信息化建設,建成教育城域網和數據中心,40所學校達到網絡千兆進校園,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2019年投資百餘萬元,為全縣所有學校統一安裝一鍵報警裝置,推進學校安全管理信息化。

為保證了每一個建檔立卡貧困學生都能在家門口“上好學”,合陽縣制定出臺免試就近入學方案,有效化解了城區擠、鄉村弱的矛盾。積極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全縣3萬餘名中小學生吃上了放心餐食。

提高義務教育保障水平,師資建設是關鍵。合陽在大力引進年輕優秀教師的同時,不斷強化教師培訓,創新輪崗交流機制,在全市率先實施校長職級制。著力建設“中國西部教育現代化示範縣”,藉助高層次的專業化團隊引領,讓教師獲取最前沿的課改理論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並通過實施教師暖心工程,改善教師學習、生活和辦公條件,按照區域為農村教師發放補助資金,讓廣大教師安心、舒心、熱心從教。

“教育扶貧不能只是物質上的幫助,更需要扶志扶智,用心用情培育貧困學子成人成才,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周治民局長強調到。他的話道明瞭合陽教育扶貧的最高目標:

築起貧困學生的成才夢想

按照這樣的思路,2016年,合陽縣在全縣中小學校創新開展以“扶志向、扶學業、扶生活”為內容的教育“三扶”工作,建立黨員教師與貧困學生“一對一、一對多”的結對幫扶關係,落實貧困學生的日常幫教措施,培育學生自信心,確保貧困學生“學得好”。2017年合陽以教育“三扶”真實故事拍攝的微電影《暖》獲得全國一等獎。周治民局長也成為2019年全省教育系統唯一“陝西省脫貧攻堅獎創新獎”獲得者。

“做好教育扶貧工作,要用心、用情、用力”。合陽縣以“讓德育真正走進學生生活,觸動學生心靈”為目標,狠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創新推出“1268” 德育模式與“六德”育人體系,幫助貧困學生自強不息,樹立遠大志向,“精品立教、 精緻育人”案例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德育優秀案例。

73、91,對比前後兩次考試的語文成績,城關中學七年級學生小浩(化名)的媽媽滿心歡喜,“這學期,孩子不但學習成績有了很大進步,對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有了明顯提高。”

作為陝西省教育強縣,合陽把“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名學生”作為工作的著眼點和落腳點。要教好學生,首先就得向教學要質量。城關中學等5所中小學和幼兒園乘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東風,試點推行“五步三查”教學模式,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 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動性的學習方式,進而提高教育質量,夯實脫貧基礎,阻斷貧困代際傳承。而小浩則是這場改革中的一名受益者。

“行百里者半九十。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攻城拔寨的階段,我們必須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不破樓蘭誓不還’的擔當、‘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勠力同心、全力以赴、合力突圍,讓每個貧困家庭學生都能享受公平有質量的優質教育,確保2020年全面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周治民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