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子報仇,反抗王莽統治,歷史上首位農民起義女領袖

提起中國歷史上那些女英雄,人們往往會想到替父從軍的花木蘭、桴鼓親操的梁紅玉、攻城略地的平陽公主等等,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巾幗英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農民起義軍女領袖。其真實姓名不可考,史書記載其為呂母,呂為她夫家姓。這位巾幗英雄之所以把生命拋到腦後,義無反顧的率軍造反起義,反抗王莽政權,不是因為活不下去了,而是為了給被官府冤殺的兒子報仇!她起兵的時間要比我們那位位面之子光武帝劉秀早的多。

痛失愛子

當時王莽篡漢自立已經六年之久,這位天天讀古書的新皇帝也不知道哪來的超前意識(估計真是穿越而來的),開始大刀闊斧的進行他那遠超當時時代的大改革,可惜最終都已失敗告終,還搞得民不聊生的。

但這民不聊生的人裡面肯定不包括呂母,他們家是當地釀酒、賣酒行業的大佬,大土豪,家裡有的是錢(看來從古到今,開酒吧都掙錢呀)。

但是,錢多歸錢多,但是命不好,這位呂母的丈夫早早的就去世了,只留下了呂母和她的獨子呂育相依為命,這位呂育在縣裡當一名小官,官名叫遊徽,大概類似於捕快的工作。

不久後,厄運就降臨到這位小捕快頭上了,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天,縣令老爺交給這位小捕快一項工作,你去把那些交不起稅的窮鬼都抓起來進行懲罰。但是好心的小捕快同情底層貧苦百姓,把縣令老爺的話當做一個屁給放了,並沒有堅決的、不打折扣的、保質保量的貫徹落實。

縣令老爺知道後,大怒,一介小小捕快,誰借你的膽子,竟敢當縣令不是官,真是狗膽包天,來人,下獄,定罪,砍人。就這樣,呂母唯一的兒子,唯一的親人,因為不願處罰交不起稅的窮苦百姓,就這樣被縣令隨便定了個罪冤殺了。


計交豪傑

呂育被冤殺後,窮苦百姓都對呂母表達了無限的同情,畢竟人家呂育是因為同情他們而被殺的。但是,呂母卻像個沒事人一樣,照樣過自己的日子,每天照樣釀酒,賣酒。她不是因為痛失愛子而精神恍惚,連正常的感情都沒有了。人家心裡有個復仇的大計劃呢。現在都不能叫賣酒,應該叫送酒,因為買酒喝酒都不要錢,完全免費,不光喝酒不要錢,沒衣服穿的,呂母給衣服,沒糧食吃的,呂母發糧食,這是要把公益事業進行到底的節奏。

而這些受呂母恩惠的窮苦百姓,特別是那些遊手好閒,天天白吃白喝的青少年們,感覺這樣天天吃人家的,喝人家的,穿人家的,心裡實在過意不去,畢竟人家呂母對待他們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親,大家要知恩圖報,於是大夥湊到一起問呂母,有沒有什麼需要我們做的。

呂母拗不過這幫熱心群眾,就指著奎山腳下一條小河說:你們把河溝挖一下!記住,把挖的土都堆積到一塊!於是大家紛紛拿鍁扛钁,抬筐運土,把河道挖深加寬。最後把挖河的泥堆到一塊,築成一個大土臺,稱為崮子,旁邊的小河後來就叫做崮河。

大仇得報

為子報仇,反抗王莽統治,歷史上首位農民起義女領袖


不久後,呂母家的萬貫家財就被吃空了,受人恩惠的窮苦百姓自發的湊錢財衣物要償還呂母,呂母不收,哭著說的:多次救助你們,並非求利發財。只因縣令不公,枉殺我兒性命。我想報仇雪恨!諸位壯士,能否助我一臂之力嗎?眾人聽後,想起因為同情他們慘死的呂育,再看著眼前為養活他們散盡家財的呂母,大家義憤填膺,異口同聲答應一定替呂育報仇。

就這樣,呂母拉起自己的第一支武裝力量,大概100人左右,反抗王莽暴政,和官兵做殊死搏鬥,不久後,起義軍人數發展到數千之眾。

到了天鳳四年(公元17年),呂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臺祭天(就是前面眾人挖的那個土臺),自稱將軍,點兵遣將,親率勇士三千,浩浩蕩蕩地殺向海曲城。最終一舉攻破海曲城,活捉縣令。將其當眾問斬,並用他的首級祭奠兒子呂育。


為子報仇,反抗王莽統治,歷史上首位農民起義女領袖


人物簡介:(?~公元18),是西漢末年最早反抗 王莽統治的農民起義領袖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農民起義的女領袖。她是琅琊海曲(現屬日照 東港區)人。子呂育, 任縣 遊徼,掌管一方巡察緝捕。王莽 新朝 天鳳元年( 公元14年),呂育因沒有按縣宰吩咐去懲罰那些交納不起 捐稅的百姓,以至於被縣宰所殺。呂母滿懷悲憤,發誓為兒子報仇。她把家產全部拿出來,經過一番周密策劃,很快拉起一支數百人的隊伍,演練兵馬,等待時機。天鳳四年(公元 l7年),呂母登上 奎山西麓的 土臺祭天,自稱“將軍”,率領起義 大軍浩浩蕩蕩殺 向海曲城。經過一番激戰,活捉縣宰,將其處死。從此,呂母聲名 大振,遠近貧苦農民紛紛投奔於她。不久,起義軍發展到上萬人。呂母起義, 點燃了反抗王莽統治的火炬,並很快形成席捲全國的燎原之勢。天鳳五年 (公元l8年),呂母病故,其部卒大部分參加了 赤眉軍,其餘部分分別投奔到 青犢和銅馬等農民起義軍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