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人說曹雲金開設的喜聚現場人氣爆棚甚至超過了德雲社你怎麼看?

齷齪劉世雄


雲金兄開設的“喜聚現場”(前身叫聽雲軒)人氣爆棚,甚至超過了德雲社。我想這個對比有點讓人尷尬,德雲社的人氣大家有目共睹,超沒超過各位心裡應該都有數。

雲金兄和何雲偉、李菁再度合作一起演出,這似乎也說明了一個問題:“他們想聯合起來一起賺錢,給人更多的感覺像是在報團取暖。”現如今的相聲市場如此火熱,這三位也有或大或小的貢獻。名氣人氣都還尚在,一起合作演出賺錢可以理解。但有些事情好像就不是那麼單純簡單了。

第一、曹雲金在網上公開招募學員和演員。並且還招聘信息中明確標註了不收學費(暗諷師傅收學費)、有相聲功底、有創新能力,這就不難想象路子是主流相聲界的路子。有沒有背後策劃和指使,那就引人猜疑了。第二、明令禁止表演三俗內容,這一點似乎也是若有所指的針對著誰。曹雲金的相聲基本功和實力確實沒得說,但要論人品那可就得打上個大大的問號了!很難想象喜歡他的粉絲,那都是些什麼樣的人?(沒有諷刺的意思,個人猜測而已)。

最後,作為德雲社和郭老闆來說,自己的徒弟們和合作人再度聯手。勢必是想繼續說相聲賺錢養家餬口,跟德雲社也啥太大的關係,畢竟橋歸橋路歸路、井水不犯河水、相安無事罷了!





婦男主任彭彭


我是得著,有話直說。

有些日子沒關注曹雲金和“聽雲軒”了,想不到有人用“人氣爆棚”來形容曹雲金辦的“喜聚現場”,特別是何雲偉、李菁攜“星夜相聲會館”的助陣,成功勾起了大夥對當年“出走門”的回憶。

平心而論,當年的曹雲金有兩把刷子,曾經是郭德綱“兒徒”中最出類拔萃的一位,也是這位師傅最力捧、最驕傲的年輕相聲演員。時至今日,網上依然有拿曹雲金與德雲社當下最火的岳雲鵬、張雲雷等人捉對比較的言論。

可見,這種比較加上了主流相聲界與德雲社為代表的非主流相聲界這個“大背景”,就開始“跑偏”了。

當年的“出走門”,引發了一段相聲門中的恩怨,當事人誰對誰錯姑且不論,但對德雲社和郭德綱,是釜底抽薪式的沉重打擊,讓傳統相聲這條路雪上加霜。因此,曹雲金、何雲偉這些“逆徒”,成為很多打一開始聽德雲社相聲的粉絲們,永遠抹不去的無奈與遺憾。

受到主流相聲圈的盛惠,曹雲金與何雲偉終於實現了“自己當班主”的夢想,影視娛樂圈裡也確實火過一陣,想來,那時的曹雲金等人覺得,“出來單幹”是一個無比正確的決定。

競爭就是此消彼長的過程,痛定思痛的郭德綱過了那道坎,德雲社在相聲專場商演和影視、綜藝、主持上持續發力,雲鶴九霄人氣王不斷湧現,在民間相聲團體中一家獨大,掙得盆滿缽滿。

德雲社有了可持續發展、更上一層樓的底氣,郭德綱的心態越發平和,所謂江湖恩怨看淡了,不願因自媒體們拿自己和曹、何之流比較而擦槍走火,給德雲社惹事。

不管大家多不待見曹雲金,也不管他是否出於掙錢的想法,曹雲金確實是個愛相聲的人,聽雲軒不景氣,他搞聯營、搞專場,折騰出“喜聚現場”,或許,他已經意識到了“沒有了相聲他什麼都不是”的道理,但過往的人設包袱,很難能讓他走出來。

“喜聚現場”火了,是因為觀眾覺得很新奇,想要嘗試,相聲也需要用新鮮的東西,吸引更多有消費能力的年輕觀眾加入。但“孤木難支”的道理,曹雲金應該是知道的,面對著德雲社人才輩出的集團作戰,面對很多年輕人組建的民間相聲社團的挑戰,“喜聚現場”能火一時,火不過一世。


得著說


曹雲金是廣大相聲迷特別喜歡愛戴的相聲藝術名家!是德雲社創始人之一!當年曹雲金、何雲偉、李菁、劉雲天被譽為德雲社裡的“四大金剛”!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德雲社80%的利潤都靠這哥幾個創造的!為德雲社作出了居功至偉的貢獻!由於眾所周知的利益分配不公等原因四大金剛憤然離開了德雲社自立門戶!走向欣欣向榮繁榮昌盛的新時代!

曹雲金開設的喜聚現場位於北京三環路一處商業大廈內!地理位置優越繁華!裝修佈局時尚古典!是集相聲、脫口秀、燒烤、酒吧、茶道為一體的高品位綜合性娛樂休閒場所!讓來此光顧的觀眾在觀聽相聲的同時還能享受到飲食、茶道、燒烤等美味佳餚!據悉自開業一年多來生意興隆高朋滿座人氣火爆!門票是80~120元不等一張!時常是一票難求!關於曹雲金成功現象歡迎評論發表高見!



齷齪劉世雄


哎,喜聚現場人氣爆棚的根本原因是場地太小,好吧。當然,這話有點扎心了。

曹雲金:尷尬的喜聚現場

大家都知道,喜聚現場是曹雲金牽頭,也就是說曹雲金可以說是老闆。但喜聚現場的地位和德雲社有天壤之別,喜劇聚現場類似商場櫃檯,大多是現場購票,非常依賴商場的人氣。根據資料顯示,喜聚現場佔地400平,現場全坐滿也就200人。不過得益於人流量,上座率確實很高。

在線上,德雲社鎮守各大搞笑娛樂節目,曹雲金的喜聚現場自然無法露臉,也不能說是封殺,他畢竟也算咎由自取。不管哪方面看,曹雲金都是在吃自己的老底,一時風光是不成問題,但要有大作為,恐怕是難了。

且不說喜聚現場有多大作為,但看這規模就很難和德雲社相提並論。如今,就連嘻哈包袱鋪都比不上。所以說,些許尷尬。

德雲社動輒萬人場,怎麼比?

德雲社的商演模式眾多,有遊輪、商演專場、小劇場、企業定製類。在德雲社最叫座的郭德綱、岳雲鵬、孟鶴堂、張雲雷等人,千人場、萬人場都不在話下。就是德雲社裡名不見經傳的小角兒撐著的小劇場,現場能和喜聚現場平分秋色。而且大多靠網絡購票,粉絲群體眾多而購買力強大,且已經形成了持久有序的票房影響力。

如今的曹雲金最多隻能說是維持了原有的水準,不到退就算進步了。可此時的德雲社早就成了曲藝界的參天大樹,郭德綱也成功躋身相聲藝術家行列。兩者早就不能同日而語了。




娛樂七分熟


有些日子沒關注曹雲金和“聽雲軒”了,想不到有人用“人氣爆棚”來形容曹雲金辦的“喜聚現場”,特別是何雲偉、李菁攜“星夜相聲會館”的助陣,成功勾起了大夥對當年“出走門”的回憶。

平心而論,當年的曹雲金有兩把刷子,曾經是郭德綱“兒徒”中最出類拔萃的一位,也是這位師傅最力捧、最驕傲的年輕相聲演員。時至今日,網上依然有拿曹雲金與德雲社當下最火的岳雲鵬、張雲雷等人捉對比較的言論。

可見,這種比較加上了主流相聲界與德雲社為代表的非主流相聲界這個“大背景”,就開始“跑偏”了。

當年的“出走門”,引發了一段相聲門中的恩怨,當事人誰對誰錯姑且不論,但對德雲社和郭德綱,是釜底抽薪式的沉重打擊,讓傳統相聲這條路雪上加霜。因此,曹雲金、何雲偉這些“逆徒”,成為很多打一開始聽德雲社相聲的粉絲們,永遠抹不去的無奈與遺憾。

受到主流相聲圈的盛惠,曹雲金與何雲偉終於實現了“自己當班主”的夢想,影視娛樂圈裡也確實火過一陣,想來,那時的曹雲金等人覺得,“出來單幹”是一個無比正確的決定。

競爭就是此消彼長的過程,痛定思痛的郭德綱過了那道坎,德雲社在相聲專場商演和影視、綜藝、主持上持續發力,雲鶴九霄人氣王不斷湧現,在民間相聲團體中一家獨大,掙得盆滿缽滿。

德雲社有了可持續發展、更上一層樓的底氣,郭德綱的心態越發平和,所謂江湖恩怨看淡了,不願因自媒體們拿自己和曹、何之流比較而擦槍走火,給德雲社惹事。

不管大家多不待見曹雲金,也不管他是否出於掙錢的想法,曹雲金確實是個愛相聲的人,聽雲軒不景氣,他搞聯營、搞專場,折騰出“喜聚現場”,或許,他已經意識到了“沒有了相聲他什麼都不是”的道理,但過往的人設包袱,很難能讓他走出來。

“喜聚現場”火了,是因為觀眾覺得很新奇,想要嘗試,相聲也需要用新鮮的東西,吸引更多有消費能力的年輕觀眾加入。但“孤木難支”的道理,曹雲金應該是知道的,面對著德雲社人才輩出的集團作戰,面對很多年輕人組建的民間相聲社團的挑戰,“喜聚現場”能火一時,火不過一世。


葫蘆哥愛吐槽


曹雲金無論人氣還是相聲水平,都遠遠比不上德雲社,他的喜聚現場人氣不可能超過德雲社。剛開業時廣告宣傳好,有網友會有好奇心,但看過之後就不會再去追捧了。

曹雲金開設喜聚現場,是為了拉攏勢力

曹雲金的喜聚現場是北京首家開在商場的小劇場,駐紮在CBD購物中心,一週7天連續演出,相聲、兒童劇、脫口秀、小品等等。


融合了當今相聲的幾大勢力,曹雲金帶領的聽雲軒,每週六演出;李菁的星夜相聲會館,每週五演出,包括王玥波、王文林、徐德亮等人;天津謙祥益相聲俱樂部,每週日下午演出;北京脫口秀俱樂部,每週日晚場。

喜聚現場內部的環境很好,裝修風格比較潮流時尚,可以喝茶,還有西餐等美食。在曹雲金的精心設計下,喜聚現場已於2018年8月5日開始營業。

曹雲金此次創立喜聚現場是為了拉攏勢力,將尚且存活的各個相聲團體全部聚到一起,會顯得他們這邊人多。

李菁的星夜會館的那些人和曹雲金的聽雲軒,很多都是當年離開德雲社的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些人能到一起說相聲很正常。

曹雲金永遠都不會超過德雲社

曹雲金的喜聚現場前期的宣傳很到位,轟轟烈烈,畢竟是第1家開在北京商場的劇場,比起德雲社小劇場來,環境更加高大上,會吸引部分有好奇心的觀眾。

開業當天人很多,商場的顧客購物的同時,順便去光顧一下。但很快便沒有了人氣,沒人願意捧場,覺得不值。

一方面,曹雲金、徐德亮、王文林等人當年在離開德雲社的時候,觀眾對他們的印象並不好,相聲說的不怎麼樣,但功利心挺強。人品決定一切,他們這類人是不會有市場的。所以,曹雲金的聽雲軒怎麼也火不起來,越來越差勁了,觀眾對他們實在是不感興趣。

另一方面,曹雲金等人現在不經常說相聲,相聲水平都已經退步了很多,不能與時俱進,滿足不了觀眾的需求。

一些經常逛商場的觀眾,大都是條件比較好的,喜歡德雲社的相聲,也花錢買票去過現場。已經習慣了德雲社那種高水準的風格,對於曹雲金等人的水平不敢恭維,白送票他們也不會去的。



所以,曹雲金是永遠都不會超過德雲社的。別說比岳雲鵬了,就是現在德雲社的“九”字科演員,他都比不上。

網傳曹雲金的喜聚現場比德雲社人氣火爆,可能是某些人的錯覺,也可能是故意誇大,理智的講,根本不可能。

德雲社越火,曹雲金越不受歡迎

德雲社現在是越來越火了,不停有新人湧現,而這種情況下,曹雲金就會越來越沒市場,不受歡迎。曹雲金的負面新聞挺多,還經常蹭郭德綱的熱度,時間久了以後,觀眾對他就會感到很厭倦。



曹雲金現在各方面都沒有優勢,年齡大了,說相聲不行,演技也不怎麼樣,他在娛樂圈的日子並不好過,使盡折騰,越折騰越不行。

德雲社新開一個濟南分社,還沒有開好,都已經有很高的關注度,而曹雲金的喜聚現場開業好久了,很多人並不知道。


R娛記


郭德綱說得有道理“相聲演員拼到最後,拼的是文化”,曹雲金剛單幹成立聽雲軒的時候的確是人氣不錯的,畢竟人家師徒倆的事,誰對誰錯不影響相聲質量,你說得好,我就聽。可惜,肚子裡沒幹貨,來來回回就幾個老段子,以前在德雲社劇場都聽得夠夠的了,自己又沒能耐捧新人(或者是不願意?),導致以前支持他的人越來越失望,生意已經算是慘淡經營了。


反扛精聯盟陳副盟長


一個頭長反骨,欺師滅祖的人,竟然這個社會還允許他立足,還有電視臺採訪做節目,該反省的是誰呢?是我們縱容了他還是縱容了這個現象,還是為了利益其他無所謂。他就是有千般本領,也該被社會淘汰拋棄。


越來越qingxyushihutu


這話是魯迅說的,魯迅還說過郭德綱拯救了相聲,張雲雷拯救了傳統文化,德雲社是相聲界第一天團。

這是一個網名叫魯迅的德雲社粉絲說的。

曹雲金喜聚現場是一個容量兩百人的小場子,就算場場爆滿,跟德雲社那種接近一億的用戶基數也沒法相提並論。何況德雲社能夠做到一票難求,世界巡演,隔三差五就有主流媒體表揚,但隔三差五又有粉絲組團謾罵主流相聲。

這是真正做到了誰都惹不起,而且自己誰都敢惹的境界,曹雲金是沒資格與之相提並論的。

曹雲金這輩子註定就是德雲社的背景板,因為欺師滅祖的logo被貼在身上,永遠撕不掉,誰敢跟他走得近,誰就會被德雲社億萬粉絲撕成渣。

就像喜聚現場開業的時候,就有德雲社粉絲去曹雲金微博問有沒有岳雲鵬,結果曹雲金只能顫抖著回答:

你猜~


寥寥兩個字,把曹雲金內心的惶恐的不安暴露無餘,很明顯就是天天活在德雲社人氣天團的陰影下,流著哈喇子羨慕嫉妒恨,但又無可奈何的可憐嘴臉。

曹雲金即使再投幾次胎,也不可能摸得到德雲社人氣的尾巴,尤其是現在德雲社有了飯圈加持,戰鬥力更加爆表,分分鐘就能讓所有支持曹雲金的人炸號,控評到懷疑人生。

當然這一切其實都是粉絲經濟的假象罷了,郭德綱曹雲金水火不容的表象下,也有那麼一些商業表演的成分,給粉絲製造一些對抗情緒,開通一些宣洩口,這本身也是演員人設的一部分。或許本人並沒有那麼大矛盾,畢竟是恰飯而已,沒必要揪著過去天天在臥室咬著被單委屈落淚。

天天幻想著曹雲金被道德譴責,郭德綱光芒萬丈俯視蒼生,其實都是粉絲自己加戲而已。當事人真不用這麼過日子,郭德綱有很多事情要忙,閒下來也可以練字唱戲,不用天天想著曹雲金。而曹雲金即使比德雲社差幾十條街,他一年也有幾百萬入賬,住著大別墅吃著山珍海味,唯一煩惱的就是出行該開哪一輛豪車。

有時候粉絲就是比演員本身戲還多,自己天天吃糠咽菜,還去心疼吃鮑魚的人淚灑未央宮,這種心態比相聲好笑多了。


鹹魚茶館


有人,想問問這個有人是你本人還是別人,你是親眼看到了嗎?人氣爆棚很有可能啊,看賣票還 是送票,還要看票價是五元 十元 還是幾十元啊。說起來喜聚現場算是個小園子了,能坐幾百人吧。就算是天天人氣爆棚也沒啥啊,因為不說是德雲班主郭德綱,單是他的徒弟小嶽,張雲雷也不敢去小園子演出了啊,不只是爆棚的事,怕是棚外面場地上也人滿為患呢。爆棚又算什麼!

張小辮兒的專場幾千人的場子也是人氣爆棚啊,票價可是1799元呢。所以別拿爆棚說事,爆棚跟爆棚差太多了,不是一個檔次的。更別拿曹跟郭老師相比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