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她是名門貴女,也是名門痞女,半生都在撕標籤:我只是我

歡迎關注 ,女性成長聚集地,願你不用盔甲在身,也能抵擋萬千生活不易。

我這半輩子都活在撕標籤上。

——洪晃


1月10日,作為視頻日誌《來吧,下苑村》總策劃以及總編劇洪晃,出席了該視頻日誌的發佈會。《來吧,下苑村》被稱為"中國第一部包羅萬象的鄉村視覺社會史"。

下苑村是位於北京北郊的一個小村落。洪晃在這個小村落裡已經居住了近20年。用她最真實,最原始的視角,記錄了她在下苑村與其他藝術家以及村民的生活。

她是CEO,是主編,也是出版人。

她出品了《iLOOk 世界都市》、《青春一族》、《名牌世界樂》三版雜誌,更是中國互動媒體集團的CEO。

2004年,她被評選為亞洲最著名的四大媒體人之一,也是中國大陸唯一入選人;2007年,被評為年度中國十大魅力女人;

2011年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她是洪晃。一個"名門貴女",也是"名門痞女"。一生都在撕掉身上無數的標籤,向世人證明自己,然後可以在"遠方"駐足常笑。


她是名門貴女,也是名門痞女,半生都在撕標籤:我只是我

她是名門貴女,也是名門痞女,半生都在撕標籤:我只是我

外企高管與雜誌主編的身份轉換,只是一種"情"的繼承

洪晃出生在一個既富且貴的家庭,與常人相比,自小便仿若生活在金字塔的頂端一般。

為何這樣說?這要從洪晃的家世背景講起。

洪晃的外公是章士釗,是中國近代有名的政治家與教育家;

母親是章含之,是毛澤東的英語老師;

父親是洪君彥,是北京大學的經濟學教授;

繼父則是喬冠華,是中國外交部的前部長。


她是名門貴女,也是名門痞女,半生都在撕標籤:我只是我


洪晃12歲的那年,一個契機改變了她的一生。她成為國家委派的小留學生,前往美國求學。在這次留學後,洪晃留在了美國繼續求學,後來考取了瓦瑟學院學習國際政治專業,與羅斯福夫人和肯尼迪夫人做起了校友。

按照常理,學習國際政治專業的她,應該也像繼父一樣走上外交官的仕途,但是洪晃沒有。

畢業後,洪晃選擇留在美國外企工作。85年,她回國,成為某知名外企在中國的首席代表,年薪有18萬美元之多。翻看80年代末北京的報紙,北京當時房價每平方米在1600元至1900元之間,18萬美元意味著可以買好幾套房不止,但這僅僅只是她一年的年薪而已。


她是名門貴女,也是名門痞女,半生都在撕標籤:我只是我


如果換成普通人,大約已經心安理得,守著這份工作,守著這些工資幹下去,但洪晃沒有。

1996年,她厭倦了商場上的觥籌交錯,也厭倦了利益之間的爾虞我詐,毅然的辭去了外企首席代表的職位,做起了新媒體人。

在當時,有這麼一句話,想要讓誰破產,就勸他投電影;想要讓誰日子不好過,就讓他投雜誌。但是,洪晃偏偏不信邪。

新媒體人在當時的中國,可謂是一個新興的行業。而若是想要在當時的中國搞藝術,無疑是要冒著血本無歸的風險去幹。可是,洪晃堅持了。

在她看來,中國需要一本屬於本土的雜誌。如果沒人去做,那她就來做這個第一人吧!

她的外公章士釗,曾經也創辦過雜誌,這也堅定了洪晃心中的信念,做的不好不算丟臉,做的好,也算是一種家族志向的傳承。

卡耐基說:"要冒一次險!整個生命就是一場冒險。走得最遠的人,常是願意去做,並願意去冒險的人。"

是的,要想人生走得更遠,那就去冒一次險吧!

洪晃懷著宏圖滿志,先後出品了《iLOOk 世界都市》、《青春一族》、《名牌世界樂》三版雜誌。

她是非專業的,但是在自己的堅持上,她又是"專業"的。她的父親曾經告訴過她:"其實你自己活好了就行了,幹嘛老想父母的事兒"。而她認為,那就是她自己的生活,要將自己活得更好。


她是名門貴女,也是名門痞女,半生都在撕標籤:我只是我

她是名門貴女,也是名門痞女,半生都在撕標籤:我只是我

我不想做"誰誰誰"的女兒,我只是我,不變的志向

洪晃的母親章含之,素有"中國最後一位名媛"之稱。不僅學識豐富,還是毛澤東的英語老師。

在16歲之前,洪晃一直以自己是"章含之的女兒"而感到驕傲。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這種驕傲漸漸的變成了一種負累。

洪晃在一次專訪中說:"我花了20年的時間,向我媽媽證明我沒有給她丟臉,也花了20年時間,向我自己證明我能夠走自己的路。"


她是名門貴女,也是名門痞女,半生都在撕標籤:我只是我


洪晃的媽媽,一直想要她成為一名外教官,所以從洪晃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為她鋪路。為了不給媽媽丟臉,她開啟了一路學霸的"引擎",從小留學生到總統夫人的校友,整整20年的人生,她都在證明不給媽媽丟臉。但是,成為外交官實非她所願,為了說服媽媽,也為了說服自己,她開始慢慢撕掉身上,因家世而帶來的種種標籤。

她做過外企職員,也做過外企首席代表,做過主編,也做過集團CEO。她開始用一重又一重的身份,給自己的名字上加蓋"備註",漸漸替代掉"章含之的女兒"、"章士釗外孫女"等種種的標籤。


她是名門貴女,也是名門痞女,半生都在撕標籤:我只是我


成為雜誌的出版人,也許一開始只是一時起意,但是,當她決心證明自己的時候,這個稱謂,對她就又有了別樣的意義。

做雜誌,最難的是定位。洪晃將自己的三本雜誌都定位在了"個性"上面。同時,她也兼做雜誌的主編,親自操刀寫文。用自己的所見所聞,所喜所感,描繪著社會百態。沒有譁眾取寵的驚人之語,也沒有惺惺作態的良言溫語。

無遮無攔便是她的本性,她將這種本性,也代入到了她的雜誌之中。

洪晃的母親章含之,曾在自己的回憶錄《跨過厚厚的大紅門》來寫道:"洪晃的成功超出了我的意料"。此時,正是洪晃將自己的雜誌做到風生水起的時候。

洪晃在職場上遇到了苦,從來不會向母親章含之倒苦水,而做成功了,也不會向母親諸多宣揚。直到母親從別人的口中聽說"洪晃現在在出版界挺有名氣的",章含之才有了洪晃已然成功的一種認知。

是一種吃驚也是一種認可。

西蘭帕說:"所有的勝利第一條件,是要戰勝自己。"

洪晃為自己的家世自豪過,但是常常有人在她身邊提起,那麼這種自豪久而久之的也變成了一種負擔。在這重重的壓力之下,她所要戰勝的已經不是那些"人言人語",也不是對她有所期望的母親,而是自己。

她花了20年的時間,在母親面前證明自己沒有給她丟臉,又花了另一個20年,向所有人證明,她絕非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她可以在自己另闢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活出原本的自我。

走出外交部老宅,走入下苑村的尋常百姓家

2008年,隨著洪晃母親章含之的過世,外交部發文要求洪晃搬離史家衚衕51號院。


她是名門貴女,也是名門痞女,半生都在撕標籤:我只是我


史家衚衕51號院,是洪晃外公章士釗的故居,洪晃的母親婚後也一直住在那裡。洪晃也是在51號院裡出生的。

隨著史家衚衕51號院被定於文物保護單位,隨著章含之的過世,因為沒有產權證,這個她住了將近50年的地方,在2011年的一場官司後,洪晃歸還給了外交部。

歸還租屋的當天,洪晃在微博上發了這樣一句話:"終於把史家衚衕51號還給外交部了,徹底退出中國的特權階層。值得慶祝一下。"

在外人看來,史家衚衕51號院是一種特權身份的象徵,但對於洪晃而言,那只是她的祖屋,她成長的地方。


她是名門貴女,也是名門痞女,半生都在撕標籤:我只是我


她有諸多的不捨,但是又慶幸自己,終於可以跟這種特權的身份做告別,就好如她一直在摘除,身上因家世而帶來的種種標籤一般。歸還史家衚衕51號院的同時,也意味著這些標籤,已經漸漸摘除消失了。

早在二十年前,洪晃已搬離喧囂的城市,選擇在下苑村定居。當人們的眼光,還執著於史家衚衕51號院,帶給她的種種特權的時候,她已經在下苑村過起了"鳥語花香"般的藝術人生。

她在村落的院子裡,養狗、餵雞、醃鹹菜,也會在院子就著花香執筆寫文。


她是名門貴女,也是名門痞女,半生都在撕標籤:我只是我


很多人很難將這樣的一個"農婦"的形象與"名門痞女"、"時尚教母"扯上關係。而在中國文化中,"名門"或者上流人士,應該有一所富麗堂皇的住宅來襯托顯赫,就好如洪晃家曾經的舊宅史家衚衕51號院一般。

可是,這才是最真實的洪晃。她甚至會在微博上親切的向人介紹"我們村"。所以,身份的象徵在洪晃看來,不過只是爾爾。

雨果說:"我寧願靠自己的力量打開我的前途,而不願求有力者的垂青。"

從名門大宅到鄉野生活,洪晃過得怡然自得。她不執著與祖輩留下來的種種身份,尋求機會證明自己,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撕掉身上的標籤,是她一生的執著,活出自我則是人生最終的目標。為家族帶來的種種榮耀而覺得驕傲的同時,又從不執念於這份驕傲。就像她父親說的那樣,活好自己就好。


她是名門貴女,也是名門痞女,半生都在撕標籤:我只是我


她是名門貴女,也是名門痞女,半生都在撕標籤:我只是我

詩與遠方常有,但立足於遠方不常有

從顯赫的貴族名媛,到外企高管,再到雜誌主編,從演員到主持人,乃至現在的藝術家人生。洪晃總是在拋棄一些身份,又拾起另一個身份,不知疲倦,也不停歇。

她知道自己在努力什麼,也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身份對於她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只是一種認可,只是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當人們說起她時,不再是誰的誰,那麼,她便成功了。


她是名門貴女,也是名門痞女,半生都在撕標籤:我只是我


現實中,很多人也常常會有這種苦惱,想要證明自己,卻又不知道如何自證。這個時候往往忽略了,自證的同時便是走出眼前的舒適區,撕掉長久以來維持的標籤,從心而活。

洪晃從一開始的"名門貴女",變成人們口中的"名門痞女",就因為她,沒有按照常人,所想象的套路去規劃自己的人生。而是另闢蹊徑,從一次次的人生經歷中,大膽探索、冒險,為自己身份,所帶來的榮耀高興的同時,也明白這層層的榮耀背後所帶來的分量。

人們常說嚮往詩與遠方,但是如若想在遠方走的更遠,那便只能不斷自證,並"撕下標籤",成為自己的誰。這樣才能,無論身在何方,無論面臨何種境地,都能從善如流,以一種自我舒服的態度迎接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