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代縣古建築之妙覺寺

妙覺寺俗稱二虎寺,位於代縣城東關,西依代城阿育王塔,東靠文殊寺,西北接弘法寺關帝廟,南臨溥沱河,這裡交通方便,遊客甚多,1986年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三普”後重新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代縣古建築之妙覺寺


妙覺寺原為明代建築,中軸線上有山門、鐘鼓樓、天王殿、文殊殿、觀音殿、三佛殿。後經事變,除正殿外,其餘建築皆已毀壞。現存正殿坐東向西,石砌臺基,基寬114米,深9米,高1.2米,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簷懸山頂,有迴廊,簷柱、金柱較粗,斗拱規整,假昂,隔扇窗,青灰筒板瓦布頂,廊子側壁磚牆上分別嵌“鶯岑”、“遺風”磚鐫字。此殿後又進行了維修,殿前加設漢白玉欄杆,殿內塑阿彌陀佛、釋迦佛、藥師佛,殿外彩繪華麗。

2007年妙覺寺由民間捐資進行了大規模重建,先後建起天王殿、鐘鼓樓、文殊殿、南禪房。重建的天王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簷懸山頂,五踩斗拱,前面闢門,後面隔扇窗,四面挑角,大吻大獸,青灰筒板瓦布頂;殿前設踏垛,整個建築彩繪華麗;殿內正面塑彌勒佛菩薩,背面塑韋馱菩薩,左右塑四大天王。

重建的文殊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頂,五踩斗拱,前後隔扇窗,四周圍廊,大吻大獸,青灰筒板瓦布頂,加設漢白玉欄杆,建築宏偉,彩繪華麗;大殿正面塑文殊菩薩,背面塑觀音菩薩,左右塑十八羅漢。

天王殿左右為鐘鼓樓,其結構重簷十字歇山頂,高十五米,八根通天柱貫通樓閣上下層,下層圍廊,八根簷柱支撐,樓呈重簷二層,東面闢門,底層四周磚砌,二層四面透風,裝有欄杆,左邊懸大鐘,右面懸大鼓,形成對稱格局;大鐘為大明嘉靖年間鑄造,鍾高148釐米,鐘面鑄文有“大明山西省太原府城東關德胤起意化緣僧人同坤同和”和“嘉靖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吉時造”等字樣。

南面建禪房十間,單簷硬山頂,方格窗,青灰筒板瓦布頂。院內新立維修碑記、佈施碑。寺外另設有石獅、旗杆、牌坊。

重建後的妙覺寺金碧輝煌,一展昔日風采。

代縣古建築之妙覺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